中药材品种数据系列之:杜仲.doc_第1页
中药材品种数据系列之:杜仲.doc_第2页
中药材品种数据系列之:杜仲.doc_第3页
中药材品种数据系列之:杜仲.doc_第4页
中药材品种数据系列之:杜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材品种数据系列之:杜仲概述 杜仲来源于杜仲科(Eucommiaceae)杜仲属Eucommia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46月剥取,刮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杜仲又名丝连皮、扯丝皮、丝棉皮、玉丝皮、思仲等,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生长于海拔300500米的低山,谷地或低坡的树林里。在红土、或岩石峭壁均能生长。味甘,性温。归肝、肾、胃经。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肝气虚引起的胞胎不固,阴囊湿痒等症。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基源鉴定 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Oliv 杜仲原植物落叶乔木,高达20米,胸径约50厘米;树皮灰褐色,粗糙,内含橡胶,折断拉开有多数细丝。嫩枝有黄褐色毛,不久变秃净,老枝有明显的皮孔。芽体卵圆形,外面发亮,红褐色,有鳞片68片,边缘有微毛。叶椭圆形、卵形或矩圆形,薄革质,长615厘米,宽3.56.5厘米;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先端渐尖;上面暗绿色,初时有褐色柔毛,不久变秃净,老叶略有皱纹,下面淡绿,初时有褐毛,以后仅在脉上有毛;侧脉69对,与网脉在上面下陷,在下面稍突起;边缘有锯齿;叶柄长12厘米,上面有槽,被散生长毛。花生于当年枝基部,雄花无花被;花梗长约3毫米,无毛;苞片倒卵状匙形,长68毫米,顶端圆形,边缘有睫毛,早落;雄蕊长约1厘米,无毛,花丝长约1毫米,药隔突出,花粉囊细长,无退化雌蕊。雌花单生,苞片倒卵形,花梗长8毫米,子房无毛,1室,扁而长,先端2裂,子房柄极短。翅果扁平,长椭圆形,长33.5厘米,宽11.3厘米,先端2裂,基部楔形,周围具薄翅;坚果位于中央,稍突起,子房柄长23毫米,与果梗相接处有关节。种子扁平,线形,长1.41.5厘米,宽3毫米,两端圆形。早春开花,秋后果实成熟。真伪鉴别 本品呈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大小不一,厚0.30.7cm。外表面淡棕色或灰棕色,具明显的皱纹,有的树皮较薄,未去粗皮,可见明显的皮孔。内表面暗紫色,光滑,质脆,易折断,断面有细密银白色且富弹性的胶丝相连。气微,味微苦。 杜仲伪品主要有杜仲藤、花皮胶藤、红杜仲藤、毛杜仲藤、紫花络石、白杜等若干种,以下列出容易混淆品,因其主要鉴别特征主要体现在药材性状上,而显微方面均已淀粉粒为主,鉴别特征并不十分明显,故此对药典品与伪品的性状特征予以叙述。药材性状: 本品呈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大小不一,厚37mm。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或纵裂槽纹,有的树皮较薄,未去粗皮,可见明显的皮孔。内表面暗紫色,光滑。质脆,易折断,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气微,味稍苦。 杜仲杜仲常见的伪品主要有:杜仲藤 为夹竹桃科植物杜仲藤Parabarium micranthum (A.DC) Pierre的茎皮。 本品呈单或双卷筒状或槽状,大小不一,厚0.10.25cm。外表面带栓皮的呈灰褐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刮掉栓皮的呈红棕色,较平坦。内表面红棕色,有细纵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有白色的胶丝相连,但胶丝弹性不大。无嗅,味稍涩。 杜仲藤花皮胶藤为夹竹桃科植物花皮胶藤Ecdysanthera utilis Hay.et Kaw的茎皮。 本品呈卷筒状或槽状,厚1.58mm。外表面带栓皮的呈棕褐色,粗糙,具纵向裂纹。皮孔稠密,明显,点状,灰白色。刮掉栓皮的呈棕黄色,内表面淡棕色。质硬,折断面有稀疏的白色胶丝相连,胶丝弹性差。气微,味稍涩。 花皮胶藤红杜仲藤为夹竹桃科植物红杜仲藤Parabarium chunianum Tsiang的茎皮。本品呈卷筒状或块状,厚0.10.3cm。外表面棕红色,粗糙,皮孔稀疏,浅棕色,有皱纹及横向细裂纹。刮掉栓皮的呈紫红色或红褐色,内表面浅红褐色,有细纵纹。质脆,易折断,断面有白色的胶丝相连。气微,味涩。 红杜仲藤毛杜仲藤为夹竹桃科植物毛杜仲藤Parabarium huaitingii Chunet Tsiang的茎皮。本品呈卷筒状或块状,厚0.20.5cm。外表面呈灰棕褐色,稍粗糙,皮孔稀疏,灰白色,无横向细裂纹。刮掉栓皮的呈红棕色,内表面浅棕黄色,有纵向细条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有白色胶丝相连。气微,味涩。 毛杜仲藤紫花络石为夹竹桃科植物紫花络石Trachelospermum axilare Hook.f.的茎皮。 本品呈单或双筒状或槽状,长短不一,厚0.20.4cm。外表面灰褐色,有明显突起横长皮孔,并有微突起的横纹内表面黄白色,有细纵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有白色胶丝,拉之即断,无弹性。无嗅,味微苦。紫花络石白杜 为卫矛科植物丝棉木Evonymus bungeanus Maxim.的茎皮。 本品呈板状、卷片状或半圆筒状,大小不一,厚0.20.8cm。外表面灰黄色或灰黑色相间,粗糙,具纵裂或纵横皱纹。内表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有细纵纹。质脆,易折断,断面微有白色胶丝,拉之即断,无弹性。嗅微,味稍甘。 白杜青蛇藤为萝摩科植物青蛇藤Periploca calophylla (Wight)Falc.的茎皮。本品呈卷筒状或槽状,长514cm,宽1.53.5cm,厚0.30.8cm。外表面呈灰黄色,黄棕色或棕褐色,粗糙,有明显椭圆形皮孔和横皱纹。刮掉栓皮的呈黄棕色,内表面黄棕色,有细纵条纹。质硬,易折断,断面有细密的白色胶丝相连,但胶丝弹力不大。气微,味稍苦。青蛇藤产地分布生态环境:在自然状态下,生长于海拔300500米的低山,谷地或低坡的树林里,对土壤的选择并不严格,在瘠薄的红土,或岩石峭壁均能生长。喜阳光充足、温和湿润气候,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丘陵、平原均可种植,也可利用零星土地或四旁栽培。杜仲耐寒,可经受至少30的低温。产地分布:杜仲在国内大多数分布在华中和西南暖温带气候区内,其分布区大体上和长江流域相吻合,即黄河以南,五岭以北,甘肃以西。杜仲的中心产区在陕南,湘西北、川东、川北、滇东北、黔北,黔西、鄂西及豫西甫等地。上述中心产区都属山区和丘陵,目前尚能看到残存的次生天然林和半野生状态的散生树,说明这些地区是我国杜仲的原始自然分布区。 目前除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四川及贵州有成片自然分布外,张家界杜仲之乡,世界最大的野生杜仲产地。现江苏国家级林业基地大量人工培育杜仲,北京、安徽、福建、江苏、山东、河北、辽宁及吉林都已进行规模性引种,并取得了成功。但从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引种情况看,树木生长发育不良,病虫害较多,这可能与当地气温过高、空气湿度过大及土壤偏酸性有关。从上述自然分布及引种情况来看,杜仲耐寒性强,而温度偏高却往往是杜仲分布的制约因子。功效主治性味归经:甘,微辛,温。归肝、肾经。功能主治: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主治腰膝酸痛,阳痿,尿频,小便余沥,风湿痹痛,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主要成分: 杜仲主要成分包含多种木脂素及苷类,黄酮类,环烯醚萜类,酚性、三萜成分,另还含有杜仲烯醇,杜仲胶等,介绍如下:1、木脂素及苷类成分 右旋丁香树脂酚(syringaresinol),右旋了香树脂酚葡萄糖甙(syringaresinol-O-D-glucopyranoside),丁香丙三醇-丁香树脂酚醚4”,4-双葡萄糖甙(syringylglycerol-syringaresinolether4,4-di-O-D-glucopyranoseid;右旋松脂酚(pinoresinol),右旋表松脂酚(epipinoresinol),右旋松脂酚葡萄糖甙(pinoresinol-O-D-glucopyranoside),右旋松脂酚双葡萄糖甙(pinoresinol-di-O-D-glucopyranoside),右旋1-羟基松脂酚(lhydroxypinore-sinol),右旋1一羟基松脂酚-4-葡萄糖甙(1hydroxypinol4-O-D-glucopyranoside),右旋1-羟基松脂酚-4”-葡萄糖甙(1-hydroxypinoresinol-4-O-D-glucopyranside,右旋1-羟基松脂酚-4,4-双葡萄糖甙(lhydroxypinoresinol-4,4diO-D-glu-copyranoside),二氢去氢二松柏醇(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alcohol),苏式二羟基去氢二松柏醇(threo-dihydroxydehydrodiconiferylalcohol),赤式二羟基去氢二松柏醇(erytho-dihydroxy-dehyrodiconiferylalcohol),去氢二松柏醇-4,-二葡萄糖甙(dehydrodiconiferylalcohol-4,-di-O-D-glucopyranoside),左旋橄榄树脂素(olivil),左旋橄榄树脂素-4-葡萄糖甙(olivil-4-O-D-glucopyranoside),左旋橄榄树脂素-4-葡萄糖甙(olivil-4-O-D-glucopyranoside),左旋橄榄树脂素-4,4-双葡萄糖甙(olivil-4,4-di-O-D-glucopyranoside),右旋环橄榄树脂素(cycloolivil),右旋杜仲树脂酚(medioresinol),杜仲素(eu-commin)A就是右旋杜仲树脂酚一4-葡萄糖甙(medioresinol4O-D-glucopyranoside),右旋杜仲树脂酚双葡萄糖甙(medioresinoldiO-D-glucopyranoside);耳草脂醇C4”,4”-双葡萄糖甙(hedyotolC-4,4-di-O-D-glucopyranoside),鹅掌楸甙(liriodendrn),柑属甙B(citrusinB)。2、黄酮类成分 山柰素(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陆地棉苷(hirsutin),紫云英苷(astragalin),芦丁(ruthin)。3、环烯醚萜类成分桃叶珊瑚苷(aucubin),杜仲苷(ulmoside)即是桃叶珊瑚甙元-1-异麦芽糖苷(aucubigenin1-isomaltosde),都桷子素(genipin),都桷子苷(geniposide),都桷子苷酸(geniposidicacid),筋骨草苷(ajugoside),哈帕苷乙酸酯(harpagideacetate),匍匐筋骨草苷(reptoside),杜仲醇(eucommiol),杜仲醇苷I(eucommiosideI),1-二氧化杜仲醇(1-deoxyeucommiol),异杜仲醇(epseuconniol)asperuloside,asperulosidic acid,dealetylasperulosidic acid,10-acetylscandoside等。4、酚性成分消旋的苏式-1-(4-愈创木酚基)甘油(threo-guaiacyl glycerol),消旋的赤式-1-(4-愈创木酚基)甘油(erythro-guaiacyl glycerol),赤式1-(4一愈创木酚基)甘油-松柏醛醚(erythro-guaiacylglycerol-coniferylaldehyde ether),苏式-1-(4-愈创木酚基)甘油-松柏醛醚(threo-guaiacylglycerol-coniferylaldehydeether),咖啡酸(caffeicacid),绿原酸(chlorogenicacid),绿原酸甲酯(methylchlorogenate),香草酸(vanillicacid)。5、三萜成分白桦脂醇(betulin),白桦脂酸(be-tulicacid),熊果酸(ursolicacid),-谷甾醇(-sitosterol),胡萝卜苷(dancosterol),以及包括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赖氨酸(ly-sine)、色氨酸(tryptophan)、蛋氨酸(methionine)、苏氨酸(threo-nine)、缬氨酸(valine)、亮氨酸(leuc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谷氨酸(glutamicacid)、胱氨酸(cystine)、组氨酸(histidine)在内的17种游离氨基酸和锗、硒等15种微量元素。另含杜仲烯醇(ulmoprenol),山柰酚(kaempferol),酒石酸(tartaricacid),半乳糖醇(galactitol),正三十烷醇(n-triacontanol),正二十九烷(n-nonacosane)。树皮还含杜仲胶,其结构与马来乳胶即固塔波橡胶(guttapercha)相同,为反式异戊二烯聚合物,属硬橡胶类,含量约22.5%。药理作用:1、 中枢镇静作用 取18-22g小白鼠,雌雄不拘,随机分成3组,顺次放入与药理生理多用仪相连的测试盒内,记录鼠活动次数。给药前先测试5分钟的活动次数,然后分别以杜仲皮、叶煎剂及生理盐水灌胃,于1、2、3h测试5分钟内活动次数,并与给药前比较:杜仲皮煎剂15g/kg、杜仲叶煎20g/kg灌胃后,在3个不同测试时间内,小白鼠活动次数均显著减少(P0.01);生理盐水0.1ml/kg灌胃,小白鼠活动次数无明显减少(P0.05)。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对DNCB(2,4-二硝基氯苯)所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分成六组,每组25只,药物组灌胃杜仲液(10ml/kg/d)共10次,对照组分别灌胃去离子水和间日皮下注射环磷酰胺(30mg/kg/d)共3次。空白和药物组在给药第3天,环磷酰胺组在给药后第2天皮下注射7%DNCB丙酮溶液(0.02ml/只)致敏,间隔2天同剂量再致敏1次,于第一次致敏后第10天,用1%DNCB丙酮液0.02ml,涂布左耳攻击,右耳作对照,24小时后处死动物,煎取两耳称重,以两耳重量之差值进行统计处理。两次结果一致。表明灌胃杜仲皮、叶、枝、再生皮均能抑制DNCB所致小鼠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对小鼠外周血液中T细胞百分比的影响:动物分组,每组10只,药物组分别按10ml/kg体重灌胃药物,对照组给以同体积去离子水,连续8次,于末次给药后lh鼠尾取血涂片,孵育、染色、镜检,每只动物血片标本均查100个淋巴细胞,计算T和B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结果杜仲对正常小鼠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未见有影响。用同样方法,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在给药的同时均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40mg/kg,测定药物并用氢化可的松对外周血中T细胞百分比的影响。由于氢化可的松抑制细胞免疫,使T细胞百分比与空白组比较明显降低(P0.001),但服用黄芪和杜仲各组的T细胞百分比与正常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别(P0.05),而与氢化可的松组比较侧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表明杜仲同黄芪一样,能对抗氢化可的松免疫抑制作用,具有调节细胞免疫平衡的功能。动物分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各组动物均分别在前腋下移植民S180细胞悬液(l:3)0.2ml,4天后开始灌胃药液(20ml/kg.d),连续8天,空白和带瘤对照组灌胃同体积去离子水,于末次给药后lh,取血同前法制作血片,镜检。荷瘤动物的细胞免疫水平比正常动物低下,两者T细胞百分比有显著差别(P0.05),而服用杜仲各组的荷瘤动物的T细胞百分比明显回升,与正常动物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未服药的荷瘤动物组比较则有显著差别(P0.05),重复一次实验,结果一致,表明杜仲叶、皮、枝、再生皮均有增强荷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但药物各组的肿瘤重量与带瘤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别(P0.05)。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对小鼠血清溶血素形成的影响 小鼠依窝别、性别、体重均分于各组,连续给杜仲水煎剂10ml/kg/d灌胃8天后,眼眶取血测定HC50,结果空白组、药物组的HC50分别为179.91,162.24,两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环磷酰胺组于致敏当天一次肌肉注射(20mg/kg体重)的HC50为96.43,非常显著的抑制正常小鼠血清溶血素的形成。以环磷酰胺20mg/kg体重于致敏的前一天、同天和间隔l天共3次颈部皮下注射造成小鼠溶血素形成低下。上述小鼠给予杜仲水煎剂10ml/(kg.d)10天,取血测定HC50。结果空白组、环磷酰胺对照组和药物组的HC50分别为242.83、34.04和29.460表明杜仲对环磷酰胺所致血清溶血素形成低下小鼠无明显影响(P0.05)。对天花粉所致小鼠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 以天花粉0.1mg/每鼠和0.2mg/每鼠间日颈部皮下注射致敏共2次。于致敏前一天开始给小鼠灌胃杜仲水煎剂10ml/kg,每天1次,连续5天后改为间日给药1次,共给药10次。另以天花粉50mg/每鼠(溶于5%氢氧化铝液内)一次腹腔注射致敏,并同时按上法给药,共给药9次。实验于致敏后第15天每鼠静脉注射天花粉0.3mg攻击,记录动物死亡数。结果杜仲对天花粉可致小鼠速发型超敏反应均未见明显影响(P0.05)。 对蛋清所致豚鼠过敏性休克的影响 按邓文龙方法,给药方法同上述天花粉实验不加致敏后第15天进行攻击。结果杜仲对蛋清所致豚鼠过敏性休克无保护作用(P0.05)。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对小鼠血中炭末廊清率的影响 小白鼠100只,体重25-28g,雌雄并用。均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药物组按6g/kg,每天口服杜仲水煎剂1次,连续6天。对照组分别口服同容积常水和党参一黄芪煎剂(各3g/kg)。于末次给药后24小时,各组小鼠分别由尾静脉注射印度墨汁0.2ml,注射后2分钟和20分钟分别从眶静脉取血25ul,吸洗至0.1%Na2CO2,2ml溶液中,摇匀,用72型分光光度计测定650mm的光密度,按公式计算吞噬指数K,K=(logC1-logC2)/(T2-T1),式中C1为2分钟(T1)血样的光密度,C2为20分钟(T2)血样的光密度。K值与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成正比。可见杜仲皮、叶、枝、再生皮及党参-黄芪组的吞噬指数增大,与常水组比较相差显著,P0.05或0.001,表明它们能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活血,提高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小白鼠129只,分两批进行试验。药物组按12g/kg,每天口服杜仲水煎剂1次,连续6天,对照组分别口服同容积生理盐水和党参-黄芪煎剂(各6g/kg),各组于给药6天后分别腹腔注射鲜牛肉汤1ml/只,24小时后再腹腔注射2%鸡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浮液0.5ml,40分钟后处死动物,取腹腔炎性渗出物涂片,瑞氏染色,镜检,计算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两批实验结果一致,合并计算)。杜仲皮、叶、枝、再生皮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显著增大,表明杜仲具有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小鼠168只,分两批实验,方法同前,只是从第3天给药起,除空白组外,各组小鼠每天分别再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20mg/kg,连续给药3天。两批实验结果一致,并计算见表9。可见由于氢化可的松的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摄取,使氢化可的松组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非常显著减少、而杜仲皮、叶、枝和再生皮组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比生理盐水+氢化可的松组非常显著增高。而且其值比空白生理盐水组还大。表明杜仲能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对抗氢化可的松的免疫抑制作用。动物分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各组动物均分别右前腋下移植S180细胞悬液(l:3)0.2ml,并分别开始口服杜仲水煎剂(12ml/kg/d),连续12次,对照组灌服同体积去离子水,于末次给药后24小时按上法测定腹腔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与正常动物组比较明显降低,其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显著减少(P0.01)。但服用杜仲的荷瘤小鼠无论是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与带瘤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01或0.01),并使之恢复到正常水平,表明杜仲皮、叶、枝、再生皮有增强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的影响: 对大鼠蛋白性足肿胀的影响:大鼠60只,体重115-170g,按体重和性别均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药物组按6g/kg/d,口服给予醇沉杜仲水煎液,连续给药8天,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用容积法测量鼠足肿胀值;结果致炎3小时后,服用杜仲皮、叶、再生皮组的鼠足肿胀值减小,与对照组比较,相差显著(P0.05),但杜仲枝的作用则不明显(P0.05)。 对大鼠外周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大鼠96只,体重为50-80g,按体重和性别均匀分组。药物组按6g/kg/d,分别口服给予杜仲皮、叶、枝、再生皮水煎剂,连续给药6天,另用口服同体积生理盐水,并于实验前4小时肌注醋酸可的松50mg/kg作对照。用直接计数法测定大鼠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分别与各自给药前测定2天的平均正常值比较,计算嗜酸性粒细胞降低百分率。可见杜仲皮、叶、枝、再生皮和醋酸可的松一样能使大鼠外周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另用95只摘除肾上腺大鼠,同上服药后,杜仲各组大鼠的外周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未见减少,鼠生存期亦未见有延长。两相比较说明杜仲的作用依赖于肾上腺的存在。对小鼠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的影响:小鼠170只。体重18-22g,均匀分组,分二批进行实验,按10g/kg/d口服给予杜仲皮、叶、枝、再生皮水煎剂,连续给药5天,另用口服生理盐水和肌注氢化可的松(20mg/kg)组作对照,鼠尾部取血涂片,记录每100个白细胞中的淋巴细胞数。两批实验结果一致,合并计算。可见杜仲皮、叶、枝、再生皮均可使小鼠血中淋巴细胞百分率降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相差非常显著(P0.001),与氢化可的松组比较相差则不显著(P0.05),表明杜仲(皮、叶、枝和再生皮)和氢化可的松一样均具有使小鼠血中淋巴细胞减少的作用。3. 对糖代谢的影响: 对小鼠肝糖元的影响 雄性小鼠122只,体重25-30g,均匀分组,分2批进行实验,药物组按10g/kg给予杜仲皮、叶、枝、再生皮水煎剂,连续给药8次,另用口服常水和肌注氢化可的松40mg/kg(末两天注射)组作对照。实验各组小鼠停食14小时后,每鼠口服葡萄糖(10g/kg),3小时后处死动物,取肝脏测定肝糖元。两批实验结果趋势一致,合并计算,可见,杜仲皮、叶、枝、再生皮和氢化可的松一样均使小鼠肝糖元含量增高,与常用组比较,相差非常显著(P0.001)。表明杜仲有促进肝糖元堆积的作用。 对小鼠血糖的影响 小鼠130只,体重25-27g,均匀分组。分二批进行实验,药物按10g/kg次,每日口服给药2次,连续给药9次。另用口服常水和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30mg/kg(实验前2小时注射)组作对照,实验前24小时各组动物禁食,于末次给药后2小时取血浆测定血糖,两批实验趋势一致,合并计算。可见杜仲皮、叶、枝、再生皮和氢化可的松一样均使小鼠血糖含量增高。与常水组比较相差非常显著(P0.01或0.001)。表明杜仲皮、叶、枝、再生皮均有使血糖增高的作用。对幼年小鼠胸腺的影响:仿AC-TH生物检定法,将体重8-l1g断乳的幼年小鼠,按窝别和体重,随机分组。药物分10g/(kg.d)和20g/(kg.d)两个剂量进行实验,皮下注射给药,连续给药5天。另用皮下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和ACTH0.5单位/只鼠(末3次每天注射1次)作对照,将鼠处死,称重,取胸腺准确称量(I0.5mg),计算每100g体重的胸腺重量(mg)的平方根值。可见在剂量为10g/kg时,杜仲皮和ACTH组的小鼠胸腺萎缩,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相差显著(P0.05),而枝叶则不明显(P0.05);但当剂量增加为20g/kg,杜仲皮、叶、枝、再生皮,均使小鼠胸腺显著萎缩(P0.01或0.001),表明杜仲与ACTH同样具有使小鼠胸腺萎缩的作用。但枝、叶剂量要大。 对大鼠肾上腺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体重60-90g的雄性大鼠37只,均匀分组,药理组按10g/(kgd)口服给药,连续给药8天。另用口服生理盐水组作对照。动物断头处死,取肾上腺测定其中维生素C含量。实验结果杜仲皮、叶、枝组大鼠肾上腺中维生素C含量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虽有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 对大鼠血浆皮质醇的影响: 大鼠69只,均匀分组。药物组按10g/kg,每日口服给药2次,连续给药8天。另用口服常水和肌肉注射醋酸可的松(实验前4小时肌注50mg/kg)和皮下注射ACTH组(实验前3小时皮下注射2单位/100g)对照。于末次给药后1小时将鼠断头处死,收集血液,离心取血浆测定皮质醇含量。可见杜仲皮、叶、枝、再生皮和ACTH一样,能使大鼠血浆皮质醇含量增加,与常水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或(0.001)。表明杜仲使皮质醇分泌增加,并释放入血液中。4、抗肿瘤作用:制备红杜仲的水提醇沉液A及注射液B,按照筛选规程对此两制剂进行体内抗肿瘤试验。制剂A对小鼠S180实体瘤的生长有明显抑制,经3次实验重复有效,抑制率31-52%。对小鼠U14实体瘤的生长也有抑制作用。制剂B对民S180实体瘤的作用不稳定,三次实验仅一次抑制率为45%,制剂B为制剂A除去鞣质后所得制剂,因此可推测制剂A的抗肿瘤作用可能为鞣质或与明胶一起结合或沉淀的物质所致。 5、抗炎作用:给大鼠灌胃或皮下注射红杜仲注射液400g(原生药)/kg后,能减轻蛋清所致的足肿胀。皮下注射给药作用强于灌胃给药。在前2小时的作用比25mg/kg的氢化考的松的作用强,以后作用相当,均能维持6小时以上。皮下注射200g(原生药)/kg红社仲注射液也能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腹腔冲洗液的光密度为0.1160.055,与对照组0.2120.047相比显著为低(P0.01)。6、降压作用:实验动物兔(2.5-3.2kg)7只,狗(15kg)2只,雌雄兼用。动物麻醉后,按常规方法分离颈总动脉及气管并插管,联接于水银检压计,用JL-3三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其血压及呼吸。以100%生杜仲、炒杜仲和砂烫杜仲的水煎剂分别由颈静脉给药,剂量为1ml/kg。3种杜仲水煎剂对家兔和狗都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但生杜仲降压作用较弱,炒杜仲炭和砂烫杜仲的作用几乎完全相同,其降压的绝对值数相当于生杜仲的两倍。 7、对子宫的抑制作用:将150-220g的雌性大白鼠猛击头部致死后,立即取出子宫分叉处外的一段,洗去血液,悬挂于YSD-离体器官测定仪上、营养液为洛氏液,调节恒温至310.2,通入空气,在10ml营养液中加入100%杜仲水煎液0.5ml,保证给药、记录时间的一致性,记录3种不同杜仲样品对子宫的影响和对抗垂体后叶素的作用。结果可见3种杜仲均能显著抑制大白鼠离体子宫的自发活动,降低其频率。同时,还可见到其收缩强度降低。另外,3种杜仲均能对抗垂体后叶素对离体子宫的作用。另盐炙杜仲对中孕小白鼠离体子宫自主收缩的抑制作用增强。8、强壮作用: 对动物活动能力的影响:取体重222g的小白鼠,雌雄不拘,随机分成给药组和对照组,按小白鼠游泳法进行抗疲劳试验。实验时,置小白鼠于水温281、容积为643440cm的游泳槽内,测试鼠沉入水面下7秒所需时间。结果自饮组:7天组(n=22)和14天组(n=18),自饮100%杜仲皮和150%杜仲叶煎剂,并与对照组比较,游泳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给药组:21天组给予杜仲皮煎剂15g/kg,杜仲叶煎剂20g/kg灌胃,并与常水对照组相比,皮煎剂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叶煎剂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对动物抵抗能力的影响: 小白鼠抗冻实验:取体重222g的小白鼠,雌雄不拘,随机分成给药组和对照组,实验前禁食10小时,分别给以杜仲皮、叶煎剂及叶冲剂,以常水对照,按性别将体重相近的小白鼠,每2只置于同一铁笼中,放入-3的冰箱中,测试动物生存时间(XSD)。结果:自饮30天:10%杜仲皮煎剂组小白鼠生存时间为242.074.0分钟(n=14);10%杜仲叶煎剂组为249.059.0分钟(n=20);常水对照组为175.058分钟(n=17)。用药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自饮28天,20%杜仲叶冲剂组生存时间为261.041.0分钟(n=7),常水对照组为174.053分钟(n=14),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小白鼠耐缺氧实验 小白鼠分别给予杜仲皮煎剂和杜仲时冲剂,以生理盐水或常水对照,受试鼠以只为单位,放入容量为250ml的广口瓶内,瓶口涂凡士林密封,测试动物在瓶内的成活时间(XSD)。结果:100%杜仲皮煎剂10g/kg灌胃组,小白鼠成活时间为46.012.0分钟(n7),生理盐水0.1ml/kg组为32.012.0分钟(n=9),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0%杜仲叶冲剂自饮28天组,小白鼠成活时间为34.06.0分钟(n=7),常水对照组为27.05.0分钟(n11),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9、对血浆cAMP和cGMP含量的影响:昆明种小鼠,按窝别、性别和体重,每2只为1对,均分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给10对。按10ml/kg体重灌胃杜仲醇沉水煎液,对照组予等量去离子水,每天组药1次,连续5天,于末次给药后1h,断头取血,以每一对2只动物血样合为1个样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cAMP和cGMP含量、结果对照组cAMP含量为70.884.53(XSE下同),杜仲皮组cAMP含量为100.3915.45(P0.05);cGMP含量,对照组为54.5016.42,杜仲皮组137.8425.08(P0.05),表明杜仲可同时使血浆中cAMP和cGMP含量升高,显示杜仲对环核苷酸代谢有调节作用。同时实验证明杜仲叶、枝、再生皮亦可引起血浆中cAMP和cGMP含量升高。生物学特征生态习性:杜仲原产我国西南诸省山区,喜温暖而凉爽的气候,从全国各地引种情况来看,杜仲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在年均温度11.717.1、1月份绝对低温4.119.1、7月份最高温度33.543.6的广大地区都能正常生长发育。 杜仲对寒冷气候适应性极强,成年大树在原苏联外高加索冬季40的严寒条件下仍能生长。但杜仲幼树及苗木新梢耐寒能力差,在我国北方冬季往往出现冻害,部分新梢出现抽干现象。杜仲引种到我国南方热带地区,生长情况很差,且病虫害较多。原因可能是该地区冬季温度较高,不能满足杜仲冬季休眠阶段对低温的要求。杜仲属喜光树种,只有在强光、全光条件下才能良好生长。在其他立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其生长状况为孤立木优于散生木,散生木又优于林缘木,林缘木又优于林内木。 在不同地形条件下,山阳坡、半阳坡的杜仲树要比山阴坡生长得好。在林内郁闭度高的地方,树冠狭小,树叶薄且色浅,树冠下方枯枝多,直径生长量小,树皮薄且质量差,同时结果量少且品质差。杜仲为深根系树种,具有耐干旱的能力。在苗期及幼树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如土壤干旱缺水,将严重影响其生长量。不耐涝洼,在平原地区地势低洼积水的地方生长很差。杜仲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在轻酸性土(红壤、黄红壤、黄壤、黄棕壤、紫壤)及轻碱性土(石灰土、石灰性褐土、钙质土等)都能生长。其中以深厚、肥沃的壤土、砂壤土及砾质壤土生长最好。杜仲对土壤酸碱度适应较广,在pH值5.08.4的微酸、微碱性土壤上均能正常生长,但在pH值小于5.0的强酸性土壤上则生长很差,甚至不能存活。在山区丘陵地区造林,要特别注意土层的厚度。如土层厚度低于50厘米,则年生长量很小。杜仲在深厚、肥沃、湿润的土壤上生长很快,8年生时胸径可达20.4厘米,树高可达9.6米。从我国杜仲分布区来看,山区、丘陵、平原、盆地及高原都有生长。但从生长情况看,则以低山、丘陵及平原生长较好,高生长及直径生长量都较大,原因主要是这些地方土壤条件较好。在我国南方,雨量充足,山地阳坡光照条件好,杜仲生长优于阴坡;而在北方由于阳坡气温高,地面蒸发量大,土壤严重干旱,而阴坡气温低,地面水分蒸发量小,土壤较湿润,故杜仲阴坡要比阳坡长得好。杜仲在我国海拔252500米的广大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但在山区如海拔过高,则会造成温度过低,影响杜仲的生长。我国北方温带干旱地区,在海拔5001000米范围内,由 于温度较低,蒸发量小,改善了土壤水分条件,杜仲生长也较好。杜仲雌雄异株,春天的微风天气对杜仲的传粉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杜仲根系发达,且主干木质坚硬,故在大风天气下较抗风倒和风折。但杜仲叶形大,枝叶生长茂盛,遇到6级以上大风时,树枝易被折断。故利用杜仲在平原地区营造林网时,要进行多行配置,以增强树株群体抗风的能力。在北方冬季多风的地区,容易使当年生枝梢发生抽干现象,影响来年春季的生长。生长发育特性:1根系生长特点 (1)地下根系生长时间长杜仲的根系生长时间比地上茎叶生长时间长,在黄河流域于2月上旬即开始生长,5月中旬至6月中旬为第1生长高峰期,以后生长速度递减,到8月中旬至9月中旬出现第2生长高峰期,至12月中旬生长停止。全年根系休眠时间为6070天。长江以南地区杜仲全年生长不停。 (2)根系萌蘖强杜仲的主根、侧根及支根都具有极强的萌蘖能力。剪取任一小段根系埋在土内,其皮部和剪口处的愈伤组织都能生出许多不定芽。成年杜仲树干基部组织稍受机械刺激,即可萌发大量萌生条,多达40余条。一株25年生的杜仲树如在冬季砍伐后,次年春天保留1株根蘖苗,4年以后的树高和胸径可相当该立地条件下12年生的实生树。杜仲树根系这种极强的萌蘖能力,为杜仲的无性更新、进行灌木林及头状林经营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3)根系再生能力随树龄增加而明显减弱杜仲的根系在受到外部损伤后的再生能力,1年生幼树根系最强,年龄越大,再生能力越弱。所以杜仲小苗移栽成活率高,缓苗期短;而大树移栽成活率低,且缓苗期长。2茎干生长特性(1)茎干直立生长性强杜仲茎干生长顶端优势明显,苗木或幼树主干生长发生弯曲时,在弯曲段的背上可很快萌生枝条,并生长直立而旺盛,从而取代已弯曲的顶枝。 (2)茎干萌芽能力强杜仲茎干具很强的萌芽力,枝干一旦遭受机械损伤后,周围的隐芽(休眠芽)可迅速萌发新梢。一个主芽附近有多个副芽,这些副芽此时可同时萌发,从而形成丛生枝。据观察,越靠近基部,茎干和枝条萌芽能力越强。杜仲茎干的顶梢投有顶芽,由下方第23个芽萌发后向上生长,但这些芽较弱,萌发后生长不旺盛,不如顶梢中、下部的芽。续干生长能力强,故在苗木及幼树期间,人们常采取截干的方法来加强株高生长的长势。(3)茎干前期高生长较快,后期粗生长较快杜仲实生苗8年生以前以高生长速度较快,每年高生长量0.51.2米。8年生以后主干长出大量侧枝,高生长量明显减少,粗生长明显加快,年直径生长达1.52.2厘米,1520年期间粗生长最快,20年后粗生长放慢。50年生时,杜仲高、径生长均基本停止。一年当中,新梢生长以4、5月份最快,生长量占新梢全年生长量的60以上。 78月份新梢出现第2次生长,但生长量不如第一次生长量大。应该指出,苗木及幼树茎干生长修剪量的大小有密切关系。3树皮再生特性树木一般剥掉皮后,树皮不能再恢复生长,如对树木主干进行环剥,则使树木很快死亡。而杜仲的树皮则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即使对主干某一区段树皮进行全部环剥,只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短期内在剥掉皮的木质部上又可长出新的树皮,34年后即可赶上未剥皮部分树皮的厚度。通过环剥皮还可以促进树株直径的生长。杜仲树树皮这一再生特性,对杜仲树皮的永续利用及杜仲资源保护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杜仲不管幼树或老树都存在树皮再生能力,但其中以幼、壮龄树再生能力最强。4结实习性 杜仲树开始结实的年龄,孤立木为6年,散生木为78年,林木为910年;树龄2030年为结实盛期,一般株产果实1015千克。杜仲在温带地区于3月下旬及4月上旬先叶开花,生于当年生枝,1011月果实成熟。50年生以后及环剥皮的雌株虽能结实,但种实极不充实,不能用来播种育苗。杜仲雌株结实的数量及品质与当地雄株数量的多少及树株的立地条件有重要关系。栽培技术选地整地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土壤酸性至做碱性、排水良好的向阳缓坡地,深翻土壤,耙平,按株行距22.5米3米挖穴,深30厘米,80厘米见方,穴内施入土杂肥2.5千克、饼肥0.2千克,骨粉或过磷酸钙0.2千克及火土灰等,与穴土拌匀备栽。苗床则整细耙平后作成1.2米的宽畦。种植方法可用种子、扦插、压条及嫁接繁殖。生产上以种子繁殖为主。(1)种子繁殖 宜选新鲜、饱满、黄褐色有光泽的种子于冬季1112月或春季23月月均温达10以上时播种,一般暖地宜冬播,寒地可秋播或春播,以满足种子前发所需的低温条件。种子忌干燥,故宜趁鲜播种。如需春播,则采种后应将种子进行层积处理,种子与湿沙的比例为1:10。或于播种前,用20温水浸种23天,每天换水l2次,待种子膨胀后取出,稍晒干后播种,可提高发芽率。条播,行距2025厘米,每亩用种量810千克,播种后盖草,保持土壤湿润,以利种子萌发。幼苗出土后,于阴天揭除盖草。每亩可产苗木3万4万株。(2)嫩枝扦插繁殖 春夏之交,剪取一年生嫩枝,剪成长56厘米的插条,插入苗床,人士深23厘米,在土温2125下,经1530天即可生根。如用50mg/kg萘乙酸处理插条24小时,插条成活率可达80%以上。(3)根插繁殖 在苗木出圃时,修剪苗根,取径粗l2厘米的根,剪成1015厘米长的根段,进行扦插,粗的一端微露地表,在断面下方可萌发新梢,成苗率可达95%以上。(4)压条繁殖 春季选强壮枝条压人士中,深15厘米,待萌蘖率抽生高达710厘米时,培土压实。经1530天,萌蘖基部可发生新根。深秋或翌春挖起,将萌蘖一一分开即可定植。(5)嫁接繁殖 用二年生苗作砧木,选优良母本树上一年生枝作接穗,于早春切接于砧木上,成活率可达90%以上。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种子出苗后,注意中耕除草,浇水施肥。幼苗忌烈日,要适当遮荫,旱季要及时喷灌防旱,雨季要注意防涝。结合中耕除草追肥45次,每次每亩施尿素l1.5千克,或腐熟稀粪肥30004000千克。实生苗若树干弯曲,可于早春沿地表将地上部全部除去,促发新枝,从中选留1个壮旺挺直的新枝作新干,其余全部除去。 (2)定植 12年生苗高达1米以上时即可于落叶后至翌春萌芽前定植。据上述株行距,每穴1株。幼树生长缓慢,宜加强抚育,每年春夏应进行中耕除草,并结合施肥。秋天或翌春要及时除去基生枝条,剪去交叉过密枝。对成年树也应酌情追肥。北方地区8月停止施肥,避免晚期生长过旺而降低抗寒性。病虫害防治病害 (1)立枯病 多发生在低温高湿和土壤黏重、苗过密、揭草过晚的苗床内。防治方法:整地时每亩撒710千克的硫酸亚铁粉或喷洒40%甲醛溶液3千克,然后盖草,进行土壤消毒;播种时,每亩用50%多菌灵2.5千克与细土混合后撒在苗床上或播种沟内;发病期间,用50%多菌灵l000倍液浇灌。(2)根腐病 一般于68月多雨时易发生。宜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土壤疏松的地块作苗圃。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50%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 (3)叶枯病 为害叶片,严重时叶片枯死。防治方法:清洁田园;生长期喷1:1:100波尔多液。虫害 豹纹木蚕蛾 幼虫蛀害枝干,致使树势衰退。防治方法:冬季清洁田园;6月初,在成虫产卵前,用涂白剂涂刷树干;幼虫孵化期,在树干上喷洒40%乐果乳剂400800倍液。此外,尚有蚜虫、蓑蛾等害虫危害。采收加工 采收及加工: 1.留种 选生长快、树皮厚度大、产量高、品质优、干形矮、抗性强的2030年生的强壮雌株作母本树。雌株与雄株配植比例为10:1,对留种的母本树应加强管理。当果实成熟呈淡褐色且有光泽,种子呈白色时就应及时采收。如过早采收,种胚发育木全,发芽率低;过迟则果实易散落,遇雨易霉变。种子采收后宜置通风处阴干,忌烈日暴晒或烘干,以免丧失发芽率。2采收 剥皮年限以树龄1525年较为适宜,剥皮时期以46月树木生长旺盛时期,树皮容易剥落。也易于愈合再生。具体采收方法主要有:(1)部分剥皮 即在树干离地面1020厘米以上部位,交错地剥落树干周围面积1/3l/4的树皮,每年可更换部位,如此陆续局部剥皮。(2)砍树剥皮 多在老树砍伐时采用,于齐地面处绕树干锯一环状切口,按商品规格向上再锯第二道切口,在两切口之间,纵割环剥树皮,然后把树砍下,如法剥取,不合长度的和较粗树枝的皮剥下后作碎皮供药用。茎干的萌芽和再生能力强,砍伐后在树桩上能很快萌发新梢,育成新树。 (3)大面积环状剥皮 于67月高温湿润季节(气温2530,相对湿度80%以上),在树干分枝处以下离地面10厘米以上,大面积环状剥取树皮。只要善于掌握剥皮的适宜时期和剥皮技术,那么,环剥部位的维管形成层及木质部母细胞可重新分裂,使新皮再生。所以,剥皮时,不要损伤木质部,并尽量少损伤形成层,则树可保持成活。23年后,树皮可以长成正常厚度,能继续依法剥皮。此外,采叶入药时,可选五年生以上树,在1011月间叶将落前采摘,去叶柄后,晒干即成,折干率约 3:1。2、加工 树皮采收后用沸水烫泡,展平,将皮的内面双双相对,层层重叠压紧,上下四周围草,使其“发汗”,约经1周,内皮呈暗紫色时可取出晒干,刮去表面粗皮,修切整齐即可。折干率1.52:1。包装与贮藏包装杜仲皮在包装打捆前应再次检查是否已充分干燥,是否不同等级混杂,并清除异物,打捆成件,每件50kg。在每件包装上,应注明品名、规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