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馆工程复杂建筑平面控制测量技术.doc_第1页
网球馆工程复杂建筑平面控制测量技术.doc_第2页
网球馆工程复杂建筑平面控制测量技术.doc_第3页
网球馆工程复杂建筑平面控制测量技术.doc_第4页
网球馆工程复杂建筑平面控制测量技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球馆工程复杂建筑平面控制测量技术于玉贵 刘明 韩群林 蒋华 黄金其江苏中兴建设有限公司一分公司 摘 要 本文概要简述如何运用建立建筑测量控制方格网,采用极坐标法、偏角法及计算机辅助计算等各种测量方法,对网球馆工程大面积、多圆心、大半径复杂建筑平面控制测量放线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 平面控制方格网 偏角法 全站仪1 工程概况 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为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主赛场,省政府重点工程,地处南京市河西新区,网球馆工程位于奥体中心的北侧,东邻游泳馆,南接主体育场,北面以一河之隔邻纬八路。工程由主决赛场、室内馆、准决赛场和室外训练场四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66531m2。其中主决赛场外形为折线形龟壳式,分内、外两道环,最大半径为53m;室内馆平面呈扇形,最大外弧半径为596.174米,室外训练场暂未施工。大面积、大半径、多半径、不同心、有圆弧、有折线、有斜线,平面形状十分复杂。网球馆工程平面示意图如图1。 图1 网球馆工程平面示意图2 测量方法的确定2.1 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 根据网球馆工程独特的设计特点、质量和工地要求,并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项目部研究编制了较为切实可行的施工测量方案,确定采用两台苏光J2经纬仪和日本索佳SET210电子全站仪,并以轴线法、布网法、方向观测法、极坐标法、偏角法等建立测区首级控制网(建筑方格网),坐标系统与奥体中心坐标系统一致。测量仪器均经检定合格。2.2 测量精度评定根据现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第7.2.4条和7.2.7条的技术要求,评定测量精度,由于网球馆工程的特殊性,确定工程精度要求为一级。 测角中误差5,测距中误差1/30000。 采用日本索佳SET210电子全站仪进行测放。全站仪测角精度为2,测距精度为:2mm+2PPmD。 PPm气象改正值,全站仪自动改正;D测距,J2经纬仪精度为2。 精度符合规范要求。3 平面控制方格网的建立3.1 平面控制方格方案确定 根据甲方提供的三个控制点,即主体育场中心点、主北一(即-AT2)点和AT8点来建立本工程平面控制方格网,方格网应沿建筑物的周边布设。按照工程规模、平面特点和现场实际,确定本控制方格网东西长为230m,南北宽为223m,并按主轴线分成四个区块,每个区块各有四个控制点。控制网由起测点W-AT2(主北1),待定点W-AT1、W-AT3、W-AT4、W-AT5、W-AT6、W-AT7和W-AT8共9个点构成,其中W-AT2和W-AT5坐标已知,其余各点坐标均经过计算确定,W-AT5为网球馆工程中心坐标点亦为主决赛场的圆心设计坐标(x=43327.268,y=23997.370)。方格网如图2示。图2 平面控制方格网示意图3.2 平面控制网主轴线测设:图2中AT8、主北1(W-AT2)和主体育场中心O三点坐标均已知,施测前,先利用极坐标法对三个控制点进行检测,确认该控制点无位移现象方可使用。将三点连线成三角形,通过检测,其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为1795957,测角误差为35、距离误差1/30000 满足精度要求,可以使用。设全站仪于W-AT2,后视主体育场中心点O,根据设计坐标计算好尺寸、角度,将全站仪顺时针转3595953,确定方向线,设三棱镜于O- W-AT2方向线上,强制对中,全站仪十字丝对准三棱镜十字丝进行水平测距(全站仪液晶屏上直接自动显示角度、水平距),将W-AT8定到地面上。定好W-AT8点后,用直线定点法直接测距定W-AT5点。南北主轴线上三点确定后,按图3方法进行校核。设全站仪于W-AT5点上,采用方向观测法,精确测出b的角度值,若b值与180之差5,则对W-AT2、W-AT5和W-AT8点位进行微调(注意,W-AT5点移动方向与W-AT2、W-AT8两点的移动方向相反),直至误差在容许范围内为止。图3 主轴线控制点校验图 当W-AT2、W-AT5、W-AT8三点定位后,设全站仪于W-AT5点,对准W-AT2点,顺时针转90角,根据主控点间的距离,准确标定出W-AT6点。再后视W-AT2点,顺时针转270,全站仪测距,标定出W-AT4点。同上校验方法,对东西主轴线上三点进行校验。3.3 矩形方格网测设 平面控制方格网两条主轴线确定后,分别设仪器于十字控制轴线的四个顶点,采用盘左、盘右测回法,准确地测设出矩形方格网其它控制点。设全站仪于W-AT2点,后视W-AT8点,角度归0,顺时针转90,设三棱镜强制对中测距,标定出点W-AT1;继续后视W-AT8点,顺时针转270,测距,标定出W-AT3点。同法,标定出W-AT7、W-AT8点。3.4 埋石 平面控制方格网的9个控制点,均在地面上埋设强制对中观测墩,观测墩为混凝土基座,基座面上埋置2020cm不锈钢板,钢板上刻十字,十字中心交叉点即为控制点,并对测量控制点加以有效围挡保护。4 特殊部位测量放线方法4.1 主决赛场圆环部位定位测量放线主决赛部位最大半径为53m,分为中间平台、内环和外环等几部分。在施工设计图上,主决赛场圆环部分仅标注圆心到折线的垂直距离及各放射轴线间20圆心角,四圈圆环的半径、折线长、弦长和折点坐标均需通过计算确定。 测量方法:如图4,架设全站仪于主决赛场中心W-AT5点上,对中、整平,后视W-AT2点,角度归零,顺时针转20角,根据计算好的半径尺寸三棱镜强制对中,全站仪自动测距,将圆环一顶点定位。全站仪不动在此轴线上,逐一定出内中外环各交点。同法,每转20确定一轴线,并定出轴线与折线的各交点。当仪器转至90、180、270、360时所放轴线必须与主控网W-AT6、W-AT8、W-AT4、W-AT2(起始点)重合,且每放测四条轴线须回视起测点,进行校核。(所有轴线定好后,用直线定线法进行轴线外移控制)。图4 主决赛场轴线布置图4.2 室内馆定位测量放线4.2.1 工程设计概况 室内馆位于主决赛场北侧并与主决赛场相连接,平面形状呈扇形,外弧最大半径达596.174米,主要部位设计范围为轴/轴,各轴之间的弧度角为1.32,总弧度为10.56,在施工现场无法确定圆心位置,定位放线工作相当困难,其轴线布置如图5示。图5 室內馆轴线布置图4.2.2 内业计算 鉴于室内馆工程半径超大,现场不能确定圆心位置,且工程方位与主决赛场主方位置不一致,图纸标注数据偏少等多方面复杂因素,因此,各轴线交点坐标及有关定位数据均须通过内业计算得出后,才能进行定位放线工作。 计算时,利用施工图给出的数据,1交N轴坐标、9交N轴坐标以及A至N轴各轴线间的尺寸,首先采用坐标计算,计算出19轴的直线(弦线)距离,后采用三角形有关计算原理计算出该圆的最大半径,根据圆心角以及计算出的弦长,取1/2弦长和1/2圆心角连线构成直角三角形,已知两角一边求斜长(斜长即为该圆的最大半径)。然后再根据坐标增量以及坐标方位角计算出各轴线交点的坐标。通过艰苦细致的内业计算,共计算出室内馆工程各项定位数据320多个,代表性的六个轴线交点坐标计算结果见表一(由于计算工作的复杂性,本文计算步骤未作详细介绍)。表一交点座标/X43444.35443432.23143415.23143402.07143390.82143375.046y23955.25024008.81524061.03823947.70923997.41524045.8754.2.3 测量方法:采用极坐标法和偏角法进行定位测设。4.2.3.1 极坐标法测量设主轴线交点设全站仪于W-AT2点,对中整平,后视W-AT1点,角度归零,在全站仪上直接输入测站坐标、后视点坐标及放样点坐标后,操作全站仪使之显示待定点方向角度,转动全站仪到该方向,设棱镜于全站仪方位线上,初测量定位在地面上打入100100木桩,在木桩上划出方位线,棱镜强制对中,全站仪精确测距,将轴线点位用小铁钉固定到木桩上。按此种方法逐一测定出室内馆主轴线各交点(四角及中间轴线交点)。4.2.3.2 偏角法测设其它各轴线交点室内馆工程各相邻轴间弧度角为1.32,且每轴间又分为三等分每等分弧度角为0.44,点多,量大,决定采用偏角法进行测设,根据几何原理,偏D应等于弧长l或弦长c所对圆心角的一半。经计算,每轴线间的弦长为13.735m(596.174m半径,1.32弧所对的弦)。首先设仪器于/上,精确对中、整平,后视/点,角度归零,将仪器顺时针转360-10.56/2+0.66=355.38(3552248)。确定方向,用检定过的钢卷尺,使用适当的拉力,由/点向轴沿仪器视线方向拉第一弦长13.735m(因距离较近,未使用全站仪测距),打一木桩,接着仪器定方向线于木桩上,然后精确地拉13.735m至木桩方向线上,木桩上钉小钉确定/点;然后继续转354336+0.66=356224确定/点方向,由/点沿仪器视线方向再拉13.735m,按上述方法精确定出/点。就这样依次测放出其它各点。需要注意的是,当测设至轴时,必须与所放主轴点重合且需回视起始点,这样第一减少误差,第二起到校核作用,由于偏角法测设弧线各点,所量距离为弦长而非弧长,因此,必须顾及弦弧差d,一般差值应小于10mm,故各轴线间1.32再分三等分进行加密测设。轴间部分弧弦差值列于表二。表二12轴间部分弧弦差表弧长(m)曲线半径R(m)596.174570.174553.22413.7353.03810-43.32010-43.52810-413.1362.65710-42.90510-43.08610-412.7452.43010-42.65010-42.81810-45 测量体会5.1通过以上科学的测量方法,运用先进的仪器,以及合理的测量方法,在测量放线小组共同努力下,确保了工程测量放线的顺利进行。经南京市青联技术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