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已考真题汇编答案解析.doc_第1页
广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已考真题汇编答案解析.doc_第2页
广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已考真题汇编答案解析.doc_第3页
广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已考真题汇编答案解析.doc_第4页
广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已考真题汇编答案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教师公开招聘/入编考试(小学语文专业知识)参考答案及专家解析真题汇编(一)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B项答(d)理应为答(d)理;C项膝(q)盖应为膝(x)盖;D项煽(shn)风点火应该是煽(shn)风点火。2.A【解析】B项“胜卷在握”应是“胜券在握”,C项“相形见拙”应是“相形见绌”,D项“再接再励”应是“再接再厉”。3.D【解析】A项弥漫是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的意思。B项即时是立即的意思。C项方兴未艾是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中止的意思。D项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意思是说一个大户人家再穷也起码剩个架子,好过一般穷人家。用错对象。而且,褒贬也失当。4.A【解析】B项应为“重要的是包含了对人”。C项“主要靠的是”和“靠取得的”句式杂糅。D项“其它学校领导”有歧义。5.C【解析】提出:指出或举出。提醒:从旁指点,促使注意。产生:由已有的事物中生出新的事物;出现。引发:引起,触发。适合:一般用作谓语,后面带宾语。合适:一般用作定语或状语,说明一种状态。根据题干,选C项最为合适。6.C【解析】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没有王实甫。7.B【解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8.C【解析】略。9.C【解析】必修课程目标是在总目标的基础上展开,按“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这两条线索进行描述,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故选C。10.C【解析】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二、诗词鉴赏11.“笑而不答”的意味全在“笑”中。其中既有对问者不了解自己的轻蔑,也有自己独得闲适的独特感受。12.三四句写碧山之景,纯真、宁静、自然、和谐,让人流连忘返,这实则是对前一问的侧面回答。这样,不答而答,似断又续的结构更使全诗增添了无穷的韵味。从“碧山”与“人间”的鲜明对照中,可隐见诗人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的统一。(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三、阅读理解题13.C【解析】“作为”是写出、成为的意思。14.B【解析】B项“以”介词,两例均是“凭借”的意思。A项“而”上例,连词,表并列,却;下例,连词,表递进,而且。C项“于”上例,介词,表被动;下例,介词,向。D项“之”上例,结构助词,用主谓短语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下例,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5.B【解析】这里的“穷”主要指政治仕途上的困顿,但据文意,不能设限。16.C【解析】题干中应是从侧面反映了梅尧臣诗文所取得的成就,世人也没有惊异于梅的诗才。17.(1)然而当时人无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向梅圣俞请教。(2)虽然对梅圣俞了解很深,最终也没有举荐他。(3)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旧稿)。18.(1)例句:“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赏析:满枝的果实象征孩子已经长大,沉沉下垂的枝丫烘托出作者此时既幸福满足又依依不舍的心情。(2)例句:“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赏析:孤立的邮筒正如被儿子疏远的母亲,空荡荡的街道正如作者此时孤寂落寞的内心。(3)例句:“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 赏析:雨丝斜飞轻飘,表面上不是狂风骤雨,但它的绵长细密,丝丝凉意,更好地烘托出了作者此时内心深处巨大的悲痛,无尽的悲凉。19.(1)实指:作者默默看着儿子和父亲的每一次离去。(2)虚指:作者爱儿子,儿子越长越大,但越来越不依恋母亲,作者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他情感上的离去;作者爱父亲,父亲也爱自己,但岁月无情,作者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父亲越来越老,以至辞世。20.(1)本文第9段和第16段的重复别具匠心,非常必要,不可删去。(2)第9段和第16段虽然文字相同,但含义完全不同。第9段是写儿子不愿接受母亲的牵挂和温情,母子间情感上有了隔膜,但做母亲的束手无策,只能在默默凝望中独自品尝落寞。第16段是写父亲关爱女儿,希望女儿不要儿女情长,而面对父亲的老去和辞世,做女儿的爱莫能助,只能在默默凝望中独自品尝自责。(3)这两段完全相同的文字前后映照,表现了作者作为母亲和作为女儿的双重痛苦,揭示了作者珍惜亲情但又无法留住亲情的深刻无奈。四、综合运用题21.(1)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2)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2.陆游 王维 杜甫 李白23.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24.诗歌与散文新闻与传记五、名词解释25.五个W和一个H:指的是新闻的基本要素。W和H是这几个要素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五个W:即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故);一个H:How(如何)。26.义项: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义,每个意义就是一个义项。六、论述题27.关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素质教育的基本涵义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涵义是一致的,素质教育只不过是教育目的的同义语,提素质教育只不过是在搞文字游戏,没有实际意义。这一观点可称作“同义说”。第二种观点认为:素质教育与教育目的的含义完全不同,二者是排斥的或并列的,素质教育是对教育目的的否定。这可称作“排斥说”。第三种观点认为:素质教育与教育目的即不是同义反复,也不是排斥的或并列的,素质教育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我国的教育目的过于概括和具体化,很难操作,教育目的本身存在国家或社会的教育目的、学校的教育目的和教育者心目中的教育目的等多种层次,其价值判断难于转化为事实判断,在贯彻教育目的的实践中易于出现混乱和误解,因此非常有必要使教育目的具体化,素质教育正是这种具体化的形式,这种观点可称为“具体化说”。七、写作题28.略。真题汇编(二)一、单项选择题1. D【解析】项“赈”与“振”同音,项“凋”与“碉”同音、“惆”与“稠”同音,项“镖”与“膘”同音、“剽”与“缥”同音,只有项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分别读:tun、ru、chun、chui、zhu。2. C【解析】A项工夫不负有心人应该是功夫不负有心人;B项搀沙子应该是掺沙子;D项吊味口应该是吊胃口,披沙捡金应该是披沙拣金。3. B【解析】B项中去掉冒号或将第一个句号移到引号内。4. B【答案】B项自顾不暇:自己照顾自己都没有工夫,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可改为“目不暇接”。A项蔚为大观:蔚,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形容事物丰富多彩,汇聚成一种盛大壮观的景象。C项鱼目混珠: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D项诟病:指责;指出他人过失而加非议、辱骂。5. A【解析】B项中“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倍受信赖的” 错误使用了被动句,语序不当,不能说是顾客备受信赖,应为“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倍受新老顾客信赖的”。C项中“予以否认”表达不明,是典型的两面对一面错误,是否收门票不能被“否认”。D选项“扩大”与“提供教科书”搭配不当。6. D【解析】D项句意:(对任何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句话阐明了“教”与“学”的方法及态度,不是谈论“为人处世”道理的。A项句意:可以与他说话却不与他说,就会失掉友人;不可以与他说话却与他说,就是浪费言语。B项句意:聪明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C项句意: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以公平无私来对待仇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7.D【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教学,不是直接灌输知识,而是创设情境,言此而意彼,让学生感悟、发现,从而得到教师“举一”而学生“反三”的教学效果,体现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8.A【解析】略。9. B【解析】阅读红楼梦时借助文字的描绘进行想象属于再造想象。10. B【解析】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反映机能。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说,是脑的反射活动。二、文言文阅读11.C【解析】A项苦是为所苦,苦于,使困苦,困于的意思。B项是释放;放走的意思。D项抵是到达,抵达的意思。12. B【解析】B项上例是“凭”的意思,介词。下列相当于“而”,表顺承。A项是“他的”的意思,代词。C项是“他”的意思,代罗提督。D项是“将,将近”的意思,副词。13. B【解析】叙述他曾经率兵到南山。叙述他投身行伍。叙述他跟妻子商量卖身以求钱治病事,这点勉强可算是。14. D【解析】“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无依据。15.(1)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2)罗提督招募善于游水的人,(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在)上游的江水中。(罗提督)并且邀请文人详细地记载他(做贼)的事情,(这种胸襟),确实是个非凡的男子汉啊。三、现代文阅读16.强韧,温柔,贤良(或“善良”)17.(1)过去,风凰女子在万千苦难中撑持着家事农作。 (2)现在,风凰女子投身到各项建没事业之中。18.凤凰古城经历的沧桑岁月就是凤凰女子经历的沧桑岁月,这样写更有力地揭示出凤凰女子性格形成的历史背景;通过今昔对比,歌颂了新社会新生活的美好。19.(1)简析凤凰女子在环境描写上的特色。这篇文章在景物或环境描写上很有特色。文题是写“凤凰女子” 而开篇却先写“雾”,写被雾遮没的景物写雾罩传出的“鸡啼声”和“吱嘎响声”,最后才写到洗衣少妇的“捣衣声”和 “笑语声”,这样描写,既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味,又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之效。从而引起作者的想像“白脸长身见人善作媚笑的女子”,但这还只是冰山之一角,到底怎么样?这便会引起读者无穷的想象和看下去的兴趣。接着,文章又插人沈从文先生对昔日凤凰的描述:“山高水急地苦雾多”“五百左右的碉堡,二百左右的营汛”。这既暗示了过去凤凰女子生活和劳作的艰辛,又与倒数第二段对今日凤凰的现代化建设的描述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第五段作者转入对现在凤凰城的描写:“老街弯曲的小巷、古旧的房屋、光滑的石板路”。这些“古迹”实际上是凤凰女子沧桑岁月的印证。包含了凤凰女子的怀恋,反映了她们对历史和美的审视。随后,文章由凤凰城写到傍城而过的沱江,无论是写“凹凸可见”的大石块,还是写“清晰可数”的小鱼,都突出了河水的清澈,衬托了凤凰女子的温柔而又强韧的性格特征。由此可见本文写景实际上是为了表现凤凰女子。(2)简析凤凰女子在行文结构上的主要特征。凤凰女子以凤凰小城为背景,围绕凤凰女子组材结构严谨有序,脉络清晰自然,经纬分明。具体来说。在结构上表现为三个主要特征:第一,按时间顺序串句成文:先通过写现实中的凤凰洗衣少妇联想到战乱时凤凰女子生活的艰难。再通过写现实中的凤凰小城和城旁的沱江,回忆起八年抗战时的凤凰女子表现出来的坚韧,最后才写到新时代凤凰女子的精神面貌和在社会建没中的贡献等。全文基本上按照“现实过去现实”的结构行文,使文章井然有序。第一,形散神不散。这篇散文在选材上比较散,既写到了过去凤凰之景,又写到了今日凤凰之景;既写到了过去的凤凰女子,又写到了今日的凤凰女子;既写到了凤凰女子,又写到了凤凰男子。文章联想和想象丰富,思路开阔舒展,但又始终围绕表现凤凰女子强韧、温柔、贤良这一主旨展开。第三,注重过渡和照应。比如,“凤凰女人的怀旧,实际是深含对历史和美的审视,这句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如结尾写凤凰女子冲出了浓雾展翅飞翔,这虽然是虚写,但照应了开头对雾的描写。(3)简析凤凰女子侧面表现人物的技巧。凤凰女子一文,虽然短短一千多字却写尽了凤凰女子的神韵,而这与作者高超的侧面表现人物的技巧分不开。首先,散文开头,作者将凤凰女子的美丽形象置身于清澈的溪水中,让读者在脑海中形成如水般美丽灵动的初步印象;紧接着作者就写了凤凰小城沧桑坎坷的历史和凤凰女子的怀旧情结,不经意中就将小城的强韧品质和强大的生命力赋予凤凰女子,凤凰女子的形象开始丰满;行文中,作者又明确地用明丽的沱江水来比拟她们能承受万千苦难的优秀品格,并列举了一些具体事例,如果说先前凤凰老屋树立了凤凰女于的筋骨与肌肉的话,那么沱江水无疑就给她们注入鲜活的血液,于是整个形象丰满充实了;然而作者还不够,又用凤凰的男子作映衬,映衬她们的沉默无私,兼容并包,尤其在文尾用极富生命力的湘西特产虎耳草作为凤凰女子的象征,这乃画龙点睛之笔,至此,凤凰女子的形象已鲜活灵现,呼之欲出!四、综合运用题20.(1)恐年岁之不吾与(2)老鱼跳波瘦蚊舞(3)击空明兮溯流光(4)出师一表真名世(5)寓言(6)川靖康成21.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而写的书面材料,它常常对前一阶段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以利于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的道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22.吉祥物取名为“快乐阳光津津”,寓意阳光、快乐洒满津城。阳光既象征着光明与未来,也是青春和希望的象征,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相契合,寓意中国当代大学生团结、奋进、健康、快乐地成长。取材阳光同时象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建美好社会的理想与心愿。“津津”张开双臂笑迎八方来客,反映天津人民热情好客的民风,其跳跃和欢庆胜利的姿态,预祝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并祝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23.时代 基础五、简答题24.(1)采用的是中世纪文学惯用的梦幻形式和象征手法,表现的是“精神发展”、“精神漫游”的框架与主题。(2)在象征和梦幻的框架下,但丁大量使用了写实手法,整部作品的造型艺术感非常强烈,许多人物、场面、细节取材于现实生活。(3)神曲的结构宏大、严谨、匀称。诗人按神学的“三位一体”学说建构整部作品,它克服了中世纪文学特有的结构松散的不足,对近代长篇作品产生影响。(4)神曲抛弃拉丁文,用意大利语这一民族语言进行写作。25.学习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对学习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1)学习的发生是由经验引起的。这种经验不仅包括外部环境刺激以及个体的练习,更重要的是包括个体与环境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2)只有当个体在经验的作用下发生了行为上的变化,才能认为学习发生了。但有时这种变化未必立即见诸行为,而只是导致了行为潜能上的变化或者思维上的变化,也可视为发生了学习。(3)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行为发生了变化就意味着学习的发生,只有当行为的变化是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所导致的,才能视为学习。(4)学习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是人类具有的;而且在动物之间也存在学习;它不仅指知识、技能的学习,也指态度、行为准则的学习,还包括从出生一直持续终身的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六、案例分析题 26.(1)教学内容定位不当:如轻视了课文的“文”而侧重于课文承载的“内容”(即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语文”学习目标;或从教学目标的恰当、具体(操作性强)角度分析。(2)教学环节不当之处:如6、7重复,说的环节要求不具体等;指出一处,言之有理即可。七、表达交流题27.答案略。真题汇编(三)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C项中各行其事应该是各行其是。2.B【解析】A项“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只用于人,不用于物。C项“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难,句中误把它当成了事先做好准备,应改为“未雨绸缪”。D项“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意外相遇,一般用于人。3.B【解析】馈赠:赠送(礼品)。捐赠:赠送(物品给国家或集体)。日前:几天前。目前:即指现在,与题中“仍在”相照应。该: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多用于公文)。本:是指自己方面的,题中所指是不是第一人称。故选B。4.C【解析】文心雕龙奠定了我国古典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影响极大,被誉为中国古代的“艺苑之秘宝”。5.D【解析】(1)出自宋代汪藻的春日;(2)出自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石榴花于五月开放,温庭筠有诗句“海榴开似火,先解报春风”,明代蒋一葵的燕京五月歌中有诗句:“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3)出自白居易木芙蓉下招客饮,木莲又名木芙蓉,金秋开放;(4)出自宋代志南和尚的绝句。6.A【解析】A项出自唐代诗人唐彦谦的垂柳,诗的最后两句是说婆娑于江畔的垂柳,本是无心所插,却害得楚王宫中的嫔妃们为使腰支也像垂柳般纤细轻盈,连饭也不敢吃,而白白饿死,讽刺了当时大臣竞相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合谄媚的丑态,表达了诗人的愤世嫉俗之情;B项出自唐代诗人雍裕之的江边柳,诗中的“丝不断”表达了女主人公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的惜别之情;C项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抒写了戍边士兵的怀乡之情;D项出自李白的塞下曲,“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简称,表现了春天边塞艰苦的环境,表达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7.A【解析】蔡澄清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兼任教学管理及教育科研工作。创立“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建立“积累思考表达”语文训练“三部曲”体系,在全国中学语文界有广泛影响。8.C【解析】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9.B【解析】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五个等级10. C【解析】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故选C。二、积累与运用11.(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12.百年孤独13.马鞭鞭马马惊鞭14.抽象概括能力创造能力15.知识和技能三、诗词鉴赏16“春恨”点明郁闷惆怅之情感。“依前”是说此种感受依照以前早已体验多次,言外自含一种无可奈何和不堪忍受的强烈苦闷。“锁”字不但把抽象无形的春恨形象化了,而且传达出重楼中人被重重春恨包围的抑郁窒闷的感受。17.丁香结即为丁香的花蕾,词人用以象征愁心。用迷蒙的细雨正衬丁香的“愁”,楼前雨中的丁香,花蕾缄结不解,含苞未吐,像重楼中人愁怀郁结。说“空结”则又隐含徒怀愁思,无人怜惜的意蕴。将“春恨”进一步具体化了。四、阅读与理解18.C【解析】中“惑”:疑惑,名词。中“惑”:形容词,糊涂。中“所以”表“原因”。中“所以”表“根据、依靠、凭借”。故选C。19.A【解析】同为判断句。故选A。20.B【解析】“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有误。故选B。21.(1)写出了费尽周折终于购到车票的欣慰;(2)形象地写出了回家心情的迫切。22.(1)形象地表现了家是和谐、温馨的,充满浓浓亲情。(或“家”是小女孩的童话、梦想和所有的一切。)(2)运用了比喻的手法。23.没有家,就没有幸福;没有家的灵魂是孤独、凄凉甚至悲哀的。24.略。五、论述题25.“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需求互惠的思考框架和心意。“双赢”即利人利己,非损人利己或损己利人,有了“双赢思维”,可以有助于我们共同解决问题,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如何树立“双赢思维”十分重要,它是一个人能否“与人合作,友好相处”的重要标志之一。如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展开论述):那应该怎样处理好教师与教师、领导和教师,教师与教辅人员等之间的关系呢?(1)教师与教师之间:彼此尊重,互相帮助,不抢夺时间,不搞“文人相轻”的不道德行为。(2)领导与教师之间:学校领导应该尊重、信任、关心教师,公正、客观地评价教师所付出的劳动,同时要严以律己,各方面做教师的表率,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而教师则应该服从、接受、支持领导的工作,发现领导工作中的缺点和失误,要善意地予以指正,积极帮助其克服与改进,不讽刺挖苦,以学校利益为重,共同关心学校的发展。(3)作为教辅人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教育第一线服务的思想,不怕苦不怕脏,尽力做好后勤服务工作;作为第一线教师要体谅、理解教辅人员的工作,不摆架子,不以命令者自居,做到团结协作,同心同德,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