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努力还是这样.doc_第1页
为什么努力还是这样.doc_第2页
为什么努力还是这样.doc_第3页
为什么努力还是这样.doc_第4页
为什么努力还是这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什么很多人努力了却还死了一地?文/古典难道那些名人说“努力就一定能成功”是假的吗?他们好像没有必要骗我啊?我想你说得对,主张这个观点的人,虽然不乏有欺世盗名居心不良者,还是有相当部分的成功人士的发自内心,他们依然在坚持说“只要做你热爱的工作”或“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答案是,成功人士有自己独特的视觉盲区。他们往往陷入叫做“成功漏斗”的心智模式中去。什么叫做“成功漏斗”?从现实的案例分析中我们能够知道,成功事件虽然往往不太可能完全复制,但是却自有自己的模式。第一步:看到趋势:朝传球的方向跑在我还没有发育到完全展现出来不适合打篮球的天赋的年少时代,我参加了年级篮球队,并且学到了篮球第一课,第一、打篮球不光是投篮,重要的是要跑位。第二,不要朝球的位置跑,要朝传球的方向跑。职业生涯规划多年,我深深理解这个道理,尤其对于“体力”不好的职场新人,不要向现在的职业最高点方向走,要向未来的职业方向走。不要做现在能兑换价值的事情,要做未来能兑换价值的事情。一个职业经理人,如果没有生存问题,三十岁前,不要想着赚钱,要赚本钱。我的一位朋友被邀请参加奥运会的演播,但是他正参与汶川地震的一个救灾活动,所以婉言谢绝。回来以后,失去了电视台的编制。我告诉他未来的趋势在互联网,如果你想重新赶超同事,现在可以去视频网站应聘。他们肯定稀罕死你了。当时09年,优酷土豆等网站并不算太火,而且也远不及电视台的气势。最后基于很多理由,他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几天后的课堂上,我举例子提到这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其中一位听众却暗暗做出一个决定。他几个月后从地方电台离职,进入视频网站。3年后该网站上市,前短时间再吞并另外一家门户,而那位同学,早已位列总监仙班,职业收益颇丰。所以刚进入职场,体力和能力不是最强,记得向球的方向跑。也许一个对于行业趋势的分析能帮你看到前景。如果你期待更大的成功,则需要看到更大的格局与趋势,耐心下一盘更大的棋。第二步:拥有才干与能力但仅仅看到趋势与定位,绝不会让你成功。我爸有段时间总在抱怨,说我们家曾经有过买一个房子的机会,但是由于种种理由错过,甚是可惜。我告诉他这没有什么好可惜的。没有赶上那个高潮的原因不是没有好的房子,而是没有投资的意识当时的中国人还没有把房子作为投资手段,大部分人只是帮自己准备个好或者坏的住所。所以第一,不是你错过了那个房子,事实上你从2000年开始买什么狗屁房子都能涨N倍。第二这机会甚至到今天一直都有如果我们那个时候买个深发展股票,现在也长了几十倍,难道不比房子值钱?关键还是我们没有这个意识和眼光啊。不过我们家用这么多年来投幸福和安心,倒也值得。趋势与机会到处都有,但是如果你看到,你就仅仅是观众。而决定参与和投身其中,则需要巨大的判断力。这其中差异巨大。看到趋势那叫视力,而投入趋势,才叫眼光。但是看到趋势,决定参与就一定能够成功?其实也不一定,你还需要拥有能够参与进入的能力与才干。就好比当年三国,天下大乱,各地枭雄辈出,谁都知道赢了就是皇帝。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够剑锋所指,人心所向?曹操把着天子、孙权占着江东、刘备流着皇叔血统,这都是才干与资源。几年前的北京房市,谁都知道会继续涨价,但是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进得去,有人缺钱,有人缺意识。现在的电子书、移动互联、手机制作,也是人人都看到的趋势,但是能玩得好的又有几人?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中国的现金储备一度超过了世界四大银行的总值。当我们雄心万丈的准备“买几家国际大企业玩玩”回来的时候,却发现我们国内能够领导跨国企业的领导人才几乎寥寥能够流畅讲英语的倒是很多,能够多元文化管理的就稀疏,而有全球视野和战略的,几乎没有了。所以,比错过趋势更加恶心的,是看到趋势却发现自己完全插不上手以此献给刚刚进入职场,忙于思考“公司战略、时代机遇、商业模式、定位”等的职业新人,当我们眼睛越来越高,手越来越低的时候,我们慢慢会成为一只长颈鹿。也以此提醒“吸引力法则”的盲从者,我觉得比吸引不到机会更恶心的情况是,机会吸引来了,你却HOLD不住。我觉得吸引力法则的真意应该是,如果要吸引外界,先吸引自己。总之,需要拥有能力,你才能成为竞争者,而不是观众。第三步:坚持与机遇如果你能过前两关,恭喜你,从炮灰升级为游戏玩家,但是不要高兴得太早。高手过招,除了各自的内力招式,往往还需要一些机遇与运气。异类一书中提到,大部分的IT英雄出生于美国50年代如果你出生太早,则IT革命来临时,你已经年过30,家庭负担太大,机会成本增多,不敢放手一搏。如果太年轻,则无力积累足够对于电脑的才干与资源。所以前者更多成为“观众”,而后者更多成为“跟随者”或者“炮灰”。我们知道,福布斯排行榜的财富英雄们,也各有各的机遇。大陆的借着互联网起飞,台湾的借着加工制造业腾飞,而香港则遇到了地产大潮。周密的计划,以及计划外的机遇,都是成功的不二因素。作为70后,我热爱英雄本色里的小马哥。周润发凭这部电影一举从票房毒药晋身影帝,把整个80年代的香港影视圈变成“周润发时代”。()当他回顾自己的演艺生涯,他认为英雄本色是一个重要的关键,“我在香港拍了七十部电影,只有英雄本色是一生难得遇上一次的好片。七十分之一的机会!我现在在美国一年只拍一部,就算拍二十年也只有二十部,而我可能再也碰不到另一个英雄本色。”七十分之一,这也许就是机遇和坚持最好的注脚。第四步:成功了!一直到现在你回头四顾,才发现身边当年同行者已经七零八落,一直能走到今天的没有几个。你们拥抱,拍着肩膀互相感叹,人生不易。好的,这个时候,镜头打过来,闪光灯亮起来,话筒伸过来,大家围过来你问,为什么会成功?当你从漏斗底部向上看,你能总结的就是,“我看到了一个趋势,然后就坚持一直走下去。然后成功了。”或者你要说的再文艺一些:“发现心中热爱,坚持追随,不要放弃,就是成功。”这与你是实话,你看到了趋势(时代机遇),心中热爱(兴趣匹配),然后一直坚持(有达到生存底线的能力与才干,并且不断提升),然后你继续坚持,不言放弃长生才能救世一直到有一天,你遇到了机遇。但是如果你能走回去看看,你会发现很多看到趋势,并且内心热爱的人却缺乏能力资源的人,只是成为了观众(默哀下考公务员又被刷下来的人们吧)。很多看到趋势,拥有才干却竞争不过的人,成了炮灰(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年龄是2.97年)。还有一些死在最后一关的人,他们也许并不比成功者坚持得更加短,却还是没有等到机遇,他们没有成为先驱反成先烈,音容宛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团购网站吗?)坚持与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成功的条件有很多,有时候,还需要一点点幸运。折腾也是一种财富文/孕峰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很早就出名了。触控科技创始人陈昊芝近两年因为捕鱼达人才成了明星。陈昊芝说:“我跟李想十几年前就认识,做个人网站而言,他是我小弟。他是把一件事干了十几年,我是十几年干了很多事。”不过陈昊芝只说了前半句,后半句没好意思说出来:“但,我最近的这一件事,一下子就赶上李想了。”从1999开始,陈昊芝参与、创办、或投资的公司有:卓越网,一家电商网站,联众,游戏点卡销售公司,爱卡汽车网,一家SNS社区网站,译言,盛世收藏网尽皆失败或中途放弃。直到2011捕鱼达人上线,2013收入估计近10亿。李想的简历则简单。1999高中辞职做IT资讯网站,2005做汽车资讯网站,2012汽车之家收入据说过近10亿。如今李想和陈昊芝,说都在准备上市。问题:若陈昊芝之前没那么些折腾,而直接瞄准移动游戏创业,会不会比现在更强大?答案很可能是否定。峰哥以为:之前所有折腾和失败,为最后一次成功奠定基础。换句话说,李想在产品资讯这个领域的长期耕耘,和陈昊芝在不同领域里的长期抓瞎,本质上都相同,都在积累和试错。只是方式不同而已。青春是不会被浪费掉的。只要你在诚恳的前行。十多岁的年轻人,无论是在学校里上课,还是在大街上打群架,在少管所里被牢头欺负,都是宝贵经历,都埋藏下日后开花结果的养料。甚至,在大街和少管所里学到的,可能比学校里更多元和扎实。雷军和周鸿祎又何尝不如是。碰巧周鸿祎前两天说,失败了9次,然后成功1次,能不要那9次失败而直接成功吗?除非是马后炮。小米和360,不久前先后突破一百亿美金市值。成为仅次于BAT三大家的互联网势力。不过其实倒过去几年,在小米还刚成立,就在还没上市的360跟腾讯大打出手时,雷军和周鸿祎两人的江湖地位和实际影响力,都明显高于大多数的互联网上市公司的创始人和CEO,只次于李彦宏、马云、马化腾三个被数百亿美金的公司市值支撑起来的大佬。只是这雷、周二人的地位和势力并没一个大公司和大市值作支撑。做3721再卖给雅虎,被周鸿祎自己称为“百亿美金的教训”。然后从雅虎负气出走,做VC,360最开始的阶段做搜索、做社区等等,都失败。这个阶段,跟陈昊芝的折腾一回事。表面是挫折,实际是蓄势。2010的3Q大战,互联网上还有第二个敢跟腾讯打割喉战的人吗?这已是江湖势力的标志。有人说,在那之前,周鸿祎曾跟一群行业朋友聚会后对着车顶发呆了很久,然后说:这个天花板,一定要捅破。在那之后,周鸿祎可能心里清楚,这个江湖没人敢挡路了。雷军的故事绝对称得上励志。一个老公司做了20年,半死不活,然后心身俱疲而出走,做投资,到最后,40岁的人再创业,做一个全新模式,3年半搞到百亿美金市值,跻身巨头。江湖上人一直在传,雷军早先有心结、“不服气”,这么老资格,这么聪明,还这么勤奋,但做不出如马化腾、丁磊这些后辈年轻人能做出的那样规模的事业。()其实回过头来看,没必要不服气,只是折腾和试错的时间要相对长。大器晚成的类型。4年前听一个CEO说,他跟BAT三巨头的某个co-founder聊天,这位大佬表现出瞧不起雷军和周鸿祎这些人,说虽然他们有见识、有地位,但终究没做出过大公司,“他们不知道一个真正的大事业是怎么做出来的”。从现实角度。这两个人让行业看到一点:BAT的格局并非铁桶一般不可改变。一个是直接冲击,一个是另起路径。从哲学角度。一个聪明而勤奋的青春,是不会被浪费的。价值终究会被呈现。最后说一下王兴,这也是典型。校内、海内、饭否,一路失败。直到美团。之前王兴这个人在江湖里就受好评。眼光好,人品正,懂产品,不懈怠。但却为什么一直挫折。直到2010,王兴把之前所有教训和经验都用来打造一个没短板的美团。比如,要现金流,不要只依靠VC;打平很重要,利润很重要;无论多少融资和多少次融资,创始团队都要控股;引入巨头投资但不被控股。青春不会被浪费掉。这是一个哲学命题。再回到陈昊芝那句话,该这样说:“有的人,是把一件事儿干了十几年,就像李想和马化腾、李彦宏、马云。一门深入,需要机缘配合。有的人,是十几年干了很多事儿,受挫不断,但不必急,最后碰上一件事,就能把之前的教训都用上,后来居上,大器晚成。”痛苦是成长的最佳燃料文/张德芬几天前遇到了一个帅哥大明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去湖南卫视录了一档新节目“完美释放”,担任他们一期心理专家,为来参加的嘉宾们释放压力,蛮好玩的。第一次接触到国内这种大规模的电视制作,觉得他们态度好用心,也非常专业,令人敬佩。这个帅哥是胡歌,我对他印象深刻不是因为他帅,而是在于他亲和、平易近人的态度。和他交谈之后,又觉得他非常谦虚,我有点好奇,问了他一下。他诚实地告诉我,几年前一场大车祸,毁了他半边脸,慢慢才复原回来。录制节目时间紧凑,我没有时间和他多谈,不过言谈间自然知道他在告诉我,那场车祸为他带来了不同的人生态度。看看网上的报道就知道他当时吃了多少苦,同车的友人还死亡,这不是一般人愿意承受的啊!很多人应该都吃过“茶叶蛋”,我每次买的时候一定要挑蛋壳破裂最多的,这样才最入味。()同样,我觉得人生经历愈丰富,挫折愈多,也就是生命皱褶愈多的人,愈有味道。所以,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别有用心的。燃料?啥意思啊?就是要燃烧,要痛苦。但是,也有很多人,苦受了,却无法成长或是受益,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你是否能在痛苦中成长,取决于你对受苦的态度。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受害者,一切都是别人或老天的错,那么很抱歉,你虽受了苦,却学不到功课。最大的成长来自于,在受苦中,我们保持着信心和希望,把苦难的考验当成功课来做,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