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第一阶段考试卷.doc_第1页
高一语文下册第一阶段考试卷.doc_第2页
高一语文下册第一阶段考试卷.doc_第3页
高一语文下册第一阶段考试卷.doc_第4页
高一语文下册第一阶段考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下册第一阶段考试卷(语文)(满分:120 分 时量:120分钟 ) 一、基础知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饿殍(pio) 逡(qn)巡 弃甲曳(y)兵 钿(din)头B 中(zhng) 绳 长 铩(sh) 锲(qi)而不舍 句读(d)C庠(xing)序 氓(mng)隶 崔嵬(gu) 贻(y)笑大方D省(shng)识 愀(qio)然 潦(lio)倒 一弦(xun)一柱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寥廓 弩马 间关莺语 铁骑凸出B枕藉 须臾 骐骥一跃 沧海桑田C参醒 舟辑 三缄其口 同日而语D 灰烬 孝涕 追亡逐北 不测之渊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A在准备辩论赛的过程中,如果自己一点资料也不找,反而五十步笑百步,指责队友们的资料不够充分,怎么好意思呢。 B聪明的人懂得怎样弥补工作上的失误,他总能够在前面的事做得不够好时,狗尾续貂,补上一个精彩的结尾。C祥林嫂初到鲁镇,在鲁四老爷家做工的时候“嘴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透过这笑影,我们领略到了祥林嫂在婆家生活的心酸和她随遇而安的心理。D海鲜大酒楼的王师傅号称本市第一名厨,但我却不敢苟同。昨天,我吃了他做的活水鱼,又酸又涩,简直味同嚼蜡。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鲁迅认为中国人向来没有挣到过“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中国历史上只有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B一篇文章写得好与坏,不在于它文辞多么优美,形式多么新颖,而在于它要有思想、有风骨,惟有此才能永恒。C杜甫的诗因其作品显示了唐由胜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D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告别了自己的耕地。为了减轻城郊失地农民的负担,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我很 ,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 的回答晚饭摆出来了,四叔 的陪着。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 的去拿酒杯和筷子。A淡然 俨然 坦然 悚然 B 坦然 悚然 淡然 俨然 C悚然 淡然 俨然 坦然 D俨然 坦然 悚然 淡然二、文言文阅读(共33分)阅读下列三段文字,完成613题。(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三)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寻之津 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芦中而应。渔父曰:,“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子胥曰:“性命属天,今属丈人,岂敢有嫌哉?” 二人饮食毕,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剑;以与渔者:“此吾前君之剑,上有七星北斗,价直百金,以此相答。”渔父曰:“吾闻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岂图取百金之剑乎?”遂辞不受,谓子胥曰:“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子胥曰:“请丈人姓字。”渔父曰:“今日凶凶,两贼相逢,吾所谓渡楚贼也。两贼相得,得形于默,何用姓字为?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富贵莫相忘也。”子胥曰:“诺。”既去,诫渔父曰:“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渔父诺。子胥行数步,顾视渔者,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 注:执圭:春秋时楚国设置的爵位名,它是楚国的最高爵位。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明白B不耻相师 耻:以为耻C士大夫之族 族:家族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糊涂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吾尝跂而望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C其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或师焉,或不焉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 这个结语采用了感叹的语气,富有感情色彩,它不仅表露了作者的不满情绪,而且显示出对他所批判的论敌的鄙夷和蔑视。10下列句中的代词,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求之树下,不见之(子胥) B如是至再是(歌而呼之) C此吾前君之剑此(前君之剑) D. 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 其(渔父) 11下列句中“相”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3分) A价直百金,以此相答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D富贵莫相忘也1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1)乃渡之千寻之津( ) (2)为子取饷,子何嫌哉( ) (3)价直百金( ) (4)无令其露( ) 13翻译(9分)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分)译: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3分)译: (3)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3)译: 14用一句话概括渔父的品行。(2分)三诗歌鉴赏(5分)1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注迟日即春日。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婺源归来 周伟苠国庆长假,举家游了趟婺源。从婺源归来,我的脑海里除了青山、古树、碧水、徽派古村落民居外,总是萦绕着在思口镇延村参观时的那一幕幕场景,百感交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此行婺源,是想远离纷繁的尘世,来到这个万山环抱、古道逶迤、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小憩,获得这方山水的陶冶。踏进婺源,我们已感受到了这方山水的雄美、瑰丽,体会到这里的毓秀山川,碧水蓝天,旖旎风光。但让我震撼并为之沉重和思索的却是那号称“天下最美的乡村之一”的古村落民居和在那里生活着的人们。沿着古石板铺就的街巷,我们走进了延村。这里完整地保存着余庆堂、崇木堂等清代民居57幢。明清时期,婺源商人的足迹遍及全国。这些商人致富后,不惜重金在家乡修祠堂、建楼院。延村民居正是婺源村落建筑鼎盛时期的缩影。这里的民居造型考究,规模庞大。可以想见,当年致富后的婺源商人相互攀比炫耀,使这些建筑从形态和规模上都表现出乡土村落少见的富贵之气。无论是祠堂还是民居,都是青石基脚,马头山墙,天井厅廊,水磨青砖门面,门楼砖刻细密精美,这些建筑既渗透着时代的印记,又表现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园林化情调。在一处民居里,我们遇到了刚从田间劳作回来的主人,一个憨厚木讷的中年男子,对于我们的到来,他表现出村民特有的纯朴,一边与我们搭话,一边低头侍弄着一筐刚从地里翻出来的红薯。我妻与同伴小梁看到这么新鲜的红薯忍不住问他可不可以卖,他腼腆地笑着说:“可以,钱随便给。”当我摸出10元钱递给他时,他竟有点不知所措,随后,主动卷起裤腿扛起一袋红薯,送到我们停在村口的车上。从他身上,我们一点也看不出他祖上的辉煌,看不到一点点他的先人曾经的荣耀和儒商的气息。在另一处叫承德堂的民居里,我们见到了主人一家。女主人躺在一只木椅里,几个半大的孩子围坐在一只八仙桌前啃着瓜子。男主人格外的热情,炫耀地向我们介绍着他祖先留下来的“百寿”木雕。我们随着他参观,穿过天井,走进黑黑的里屋。现在这里被用作厨房,杂乱地堆放着锅碗瓢盆,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男主人表情陶醉,打着手电筒如数家珍,指指画画向我们介绍“百寿”的精华里屋门楣上的木雕,一脸的神圣和满足。我的心咯噔了一下,觉得格外的沉重。是的,延村的古建筑是历史的标记,是艺术的结晶,也是婺源人的骄傲。但曾经的辉煌无法掩饰岁月的沧桑,那建筑、那雕刻都明显地刻上了岁月的印记,虽然刻意地修葺,还是显得苍老而又破旧了。婺源人的祖辈们走出大山,打拼出了曾经的辉煌,而衣锦还乡的他们留下了这些精美的建筑的同时,物质的富裕和满足又阻碍了婺源后人物质、精神的升华。由此,我甚至想起了国人洋洋自得的五千年文明史和“四大发明”。婺源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东西与我们多少年来曾为之自豪的这些东西又何等相像。躺在前人的功业上吃老本,那就等于落后,那就会没出息!我的心情郁郁而又矛盾着。本来还要去参观另一古村落理坑,一来天公不作美,下起了细细密密的秋雨,本来就窄窄的乡间小道上又挤满了前来参观的车辆,让我的心情如这乡间小道一般的泥泞和拥堵;二来,我们也不忍再重复在思口延村的那一幕,于是终于选择了放弃,驱车回婺源县城。刚上大学的儿子与我有着相同的感受,儿子说,想起延村那两个心安理得沾先贤光的男人,心情也郁郁地凝重。在返苏的途中,儿子喃喃自语:“走出大山,走出婺源,才有可能超越先人,才会使婺源不至于停留在过去的岁月里。”(选自散文百家有删节)16第、段,作者写了两处民居里的居民生活。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答:_ 17第段,作者说“我的心情郁郁而又矛盾着”。联系上下文,分别解释“郁郁”和“矛盾”的具体含义。(4分)答:“心情郁郁”是指:_(2分)“心情矛盾”是指:_(2分)18有人说,可以将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删去。你认为如何?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答:_五、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7分)19. 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2)王无罪岁, 。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剑阁峥嵘而崔嵬, , 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千呼万唤始出来, 。 (白居易琵琶行) ,功业相反,何也? (贾谊过秦论)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登高)六、作文(5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任何人都会遇到怅惘或醒悟、羞辱或掌声、痛苦或幸福,怎样才能掌好自己的人生之舵呢?答案是人要学会承受羞辱、承受压力、承受折磨;同时,更应该承受名誉、承受追捧、承受成功。能承受,才不至于在困境中丧失自我,在顺境中迷失自我。请以“学会承受”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800字左右。玉潭中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答卷 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ABCACCDBADB12.解释(4分) 渡口 你 通“值 ” 通“毋”,不要 13翻译(9分)译: 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能够横渡江河。 译: 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随老师向他学习。 (3)译:你赶快离开,不要停留!(否则)将要被楚国人抓获。(重点:“去”“且”“为”)(3分) 14用一句话概括渔父的品行。(2分) 重诺轻生(重义轻生、舍生取义)(意思对即可) 15.古诗词鉴赏答(5分):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2分)。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1分)。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2分)。 16第、段,作者写了两处民居里的居民生活。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答:赞美村民特有的淳朴;说明延村居民现在生活的不富裕(或延村先辈辉煌不再);表现延村后人对先辈辉煌的满足(或延村后人失去进取心);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一点1分,最多3分)17第段,作者说“我的心情郁郁而又矛盾着”。联系上下文,分别解释“郁郁”和“矛盾”的具体含义。(4分)答:“心情郁郁”是_作者看到了婺源美好的自然和人文风景,应当是心情愉快的;(2分)“心情矛盾”是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