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论柳宗元对元结山水游记艺术之接受摘要:柳宗元和元结都创作了大量山水游记,使山水游记在艺术上走向成熟,仔细研读两人的作品,我们会发现其中有颇多相似之处,柳宗元在艺术上对元结山水游记在景物选取、意象描写、环境创设及情感透露等方面有很多借鉴和接受。关键词:柳宗元和元结;山水游记;艺术;接受柳宗元(773842)作为唐代山水游记散文艺术的集大成者,他在继承前人山水游记艺术的基础上,使创作臻于成熟,并且留下了许多传世名篇。仔细研读柳宗元、元结(719772)的山水游记作品,我们发现他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散文艺术上来说,柳宗元对元结山水游记散文的借鉴、接受颇多。因此,探讨柳宗元对元结山水游记散文艺术的接受,可以对柳宗元游记散文的艺术成就有更成熟的认识,也可以对唐代山水游记散文的发展轨迹,甚至对中国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发展轨迹有更为清晰的认识。首先,多选取地理位置相近的山水景物来构筑山水游记散文系列。元结的“道州系列”游记散文中,许多篇目都具有可组合性,其山水景物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相近。如浯溪铭并序、峿台铭并序、庑庼铭并序、东崖铭并序等,浯溪在湘水南,峿台在浯溪口,东崖在峿台西;又如七泉铭并序、五如石铭并序亦是。这样由于地理位置的相近促成了景物依次紧密相连,并且可分可合,分开来犹如一幅幅山水速写,合起来则成为一个有机的画面整体。元结还通常在山水游记篇首标明所记景物空间的变换,如峿台铭并序开篇即说:“浯溪东北廿余丈,得怪石焉,周行三四百步”;五如石铭并序开头“孝泉之阳,得怪石焉。左右前后及登石颠均有如似”等,如此则显得颇有结构感。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也借鉴、采用这一结构组合,其游记名作永州八记则是这一组合的圆熟之作,所记山水景物空间转换更是明晰,如钴鉧潭记开篇即曰“钴鉧潭在西山西”;钴鉧潭西小丘记曰“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袁家渴记曰“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三,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石渠记说“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石上”;石涧记说“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小石城记说“自西山道口径北,踰黄茅岭而下”如此空间组合,不仅使景物位置更加明晰,让人更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景物描写更有层次感、系统性,使永州八记成为山水游记的组合,成为后世山水游记写作典范之作。 其次,采用幽僻、少为人知的山水意象展开描写。元、柳二人都喜欢在山水游记中展现那些幽僻、少为人知的山水意象,这是一个颇有意思的问题。元结和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在意象的选取上可谓惊人的相似,他们大都选取幽僻、不为人们所注意的山、水来构建文章的主体。如元结寒亭记、阳华岩记、窊樽记、丹崖翁宅铭、右溪记、七泉铭并序、五如石铭并序、浯溪铭并序、峿台铭并序、寒泉铭、东崖铭并序、朝阳岩铭并序等游记散文中的意象,都称不上优美的风景名胜,并不为人们所熟知,甚至大多连固定名称都没有。只是在作家的笔下才得以展现其奇异、幽美,它们的名字大多为元结所取,寓含深意。如寒亭记中的“寒亭”,乃是元结巡江华县时修的一座小茅亭。“水石相映,望之可爱。相传不可登临,俾求之。得洞穴而入,栈险以通之。始得构茅亭于石上。及亭成也,所以阶槛凭空,下临长江,轩楹云端,上齐绝巅。若旦暮景气,烟霭异色,苍苍石墉,含映水木。”的确是一环境幽静、风景别致之处,作者“得洞穴而入,栈险以通之”,才得以发现这身处幽僻的佳境。然因难以登临,因而“养在深闺人未识”,其名也无,常人就难以得知,于是元结就很想为之取名。但“状类不得”,这就更激发了他的情趣,“于是休于亭上为商之曰:今大暑登之,疑天时将寒,炎蒸之地,而清凉可安,不合名之曰寒亭欤?乃为寒亭作记。”“寒亭”才得以名世。“阳华岩” 也本是不为人知的岩石,作家见其“岩当阳端”,“故以阳华名之”;“右溪”乃一处胜景,“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按理来说,如此佳境应该是很受人们喜爱的。可是“置州以来,无人赏爱”,怎不令作家心生惆怅,为之不平?“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如此既说明了命名缘由,又将“右溪”不为人知的深层内涵简约表达出来。又比如“浯溪”、“ 峿台”、“东崖”、“七泉”以及“五如石”等都为元结命名,才将其自然、奇异的山水之美展现在笔下,让读者感受这些并无名气却富含魅力的风景和物象。元结还经常以“异”来总括这些意象的特征。如称“浯溪”为“胜异”,“水实殊怪,石又尤异”;“峿台”亦是“胜异之处”,称“五如石”是“彼能异于此可不称显之”,“七泉”为“殊怪相异,不可名状”;“右溪”亦“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朝阳岩”为“水石之异,泊舟寻之”;称“阳华岩”乃“所见泉石如阳华殊异而可家者,未也”等。元结选取这些具有“异”美的小意象来构建文章是有其深意的,欧阳修称赞说:“次山,喜名之士也。其所有为,惟恐不异于人。所以自传于后世者。亦惟恐不奇而无以动人之耳目也。”1又称:“元结,好奇之士也。其所居山水,必自名之。惟恐不奇,而其文章用意亦然”2很清楚地看到了元结讲求“奇异”的特点。正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元结以具奇异之美的山水喻己才干,以它们幽处僻远不为人知、不被喜爱来寄寓自己远离朝廷,无法得以重用的心情。元结从小就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其事业、功名心非常强烈,“往年壮心在,尝欲济时难”(漫酬贾沔州)正是他少年时代思想的自白。其父元延祖宗儒意识浓厚,时常以名节之事告诫元结。“安禄山反,(元延祖)召结戒曰:而遭逢世多故,不得自安山林,勉树名节,无近羞辱云。”3 其堂兄元德秀乃大儒学家,元结折节向学,事元德秀。受儒家思想浸染,元结很讲求“仁义忠信”之道,因此对于当时社会习俗风尚日趋败坏,人情世态日渐虚伪的现象,他曾多次毫不留情地尖锐指出来。如时化中称:“时之化也;道德为奢欲化为险薄,仁义为贪暴化为凶乱,礼乐为耽淫化为侈靡,政教为烦急化为苛酷”;“夫妇为溺惑所化,化为犬豕;父子为惛欲所化,化为禽兽,兄弟为猜忌所化,化为仇敌;宗戚为财利所化,化为行路;朋友为世利所化,化为市儿”;“情性为风俗所化,无不作狙狡诈诳之心;声呼为风俗所化,无不作谄媚僻淫之辞;容颜为风俗所化,无不作奸邪蹙促之色。”如此批评真是犀利、尖刻。在其他类似文章,如丐论、系谟、说楚何荒王赋、世化、述时、订古五篇中都对社会习俗的日趋败坏现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但是元结抨击习俗的败坏,并不是想彻底废除礼教,而是意在维护礼教,通过揭发社会的阴暗,讽刺昏君的罪恶,指责王朝的暴政、贪虐,警醒君王,使其能“戒其虐惑,制其昏综” (演谟篇),期待着朝廷能“化小人为君子,化谄媚为公直,化奸逆为忠信,化刑法为典礼”。(化虎论)希望凶残的政治作风与败坏地社会风习归于纯正淳朴,从而使混乱动荡的局面能迅速地得到安定,并且大声疾呼“将蠹枯矣,无人救乎?蠹枯及矣,不可救乎?”(乱风诗)其以救世者自任,效忠朝廷的意图崭露无遗。而且他自己也颇有政治才能,文曰:“上以君家贫,起家为道州刺史。州为西原贼所陷,人十无一,户才满千,君下车行古人之政。二年间,归者万余家,贼亦怀畏不敢来犯。既受代,百姓诣阙请立生祠,仍乞再留观察使,奏课第一。”4又载:“转容府都督,容府自艰虞以来,所管皆固拒山谷。君单车入洞,亲自抚谕,六旬而收八州。丁陈郡太夫人忧,百姓诣使请留。”5从上述两件事的妥善处理上,我们对元结的政治才能可大略了解;从“百姓请立生祠,乞留他为官”中则可以更好地明白元结的政绩和口碑。“其心古,其行古,其言古”,他虽有才、德之美,但难以得到重用,于是他便以奇异山水喻己奇异才能,以它们的幽处僻远、不为人知寄托自己的远离朝廷、不得重用。这种寄情、喻志于山水意象的写法对柳宗元影响很大。贬谪永州对于颇富政治抱负的柳宗元来说,可谓毁灭性的打击。政治理想的破灭,僻远之地的贬谪,让柳宗元心情极为低落,于是他亦寄情于永州幽僻的山水。他在游黄溪记中说:“北之晋,西适豳,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贬谪之后因为不能议政,且还有人监督,柳宗元便如同没有精神归属的流落者,失魂落魄,心情沮丧。而忘情永州山水则让他暂时淡忘了政治革新失败时的痛苦,也让他找到了情感、精神寄托的最佳处所。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柳宗元在山水中找到了心理认同感,因此在意象上也倾向选取那些不为人知的深奥幽美的小景物,而且这些意象大多是奇异美丽却遭人忽视、为世所弃的自然山水,并借“弃地”来表现自己虽才华卓荦而不为世所用,被远弃僻荒之地的悲哀。如小石城山记曰:“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故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对小石城山的被冷落深表惋惜和愤懑;钴鉧潭西小丘记云:“以兹丘之胜,致用之澧、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购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近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更是直接抒发了对“唐氏之弃地”的同情,也寄寓了自己怀才被贬的不幸遭际;柳宗元在幽美山水之间找到了与悲哀心情相应的契合点,于是他便用自己的全副精力和才情,去“漱涤万物,牢笼百态”(愚溪诗序),借以休憩悲哀苦闷的心灵,并从中获得些许凄美的喜悦。他笔下的山水意象也显得奇特,具有灵性。如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描写西山为:“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然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其浩大、特出之形与“培塿”不同,与己之杰出才能正相类;又如袁家渴记中的“袁家渴”乃“永中幽丽奇处也,”其水“平者深黑,峻者沸白,舟行若窮,忽又无际”,其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石渠记中“石渠”之境为:“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付出其下。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涧,可列坐而休焉。”除山、水之外,林木山风也是气势不凡,颇有特点。其笔下描绘之“风”如“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勃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扬葳蕤,与时推移”(袁家渴记);又如“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石渠记);这些物象或动或静,有形有色,使得柳文更是摇曳生姿,无怪乎刘熙载曰:“如奇峰异嶂,层见叠出,”6第三,善于创设山水与心志、情感交融的环境。自然山水风光可爱、奇特之处很多,前代作家的散文作品中对奇山异水的描绘已很多,如南朝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吴均与宋元思书,北魏郦道元的华山、三峡等,其笔下之景的确很美,然文中却很少自身情感的流露,更少情景交融之状。如何在游记散文中使自然山水与作者情感、心境浑然一体,显得较为棘手。元结则开始注意在其山水游记中创设山水与心志交融的环境,其在永州的生活,按常理来说应该是比较舒适的,作为地方上的父母官道州刺史,而且还有不俗的政绩(见前所述,并且还颇受人们敬仰,如杜甫曾赞美他说:“当天子分忧之地,效汉官良吏之目。今盗贼未息,知民疾苦,得结辈十数公,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万物吐气,天下少安可得矣。”7),然而元结之志并不仅仅在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是希望改变动荡混乱的局面,恢复正统、完全的封建礼教制度,让儒家之道重新成为社会治理的主导思想。有此抱负,因而他在山水游记中更多的是选取那些奇异的意象,然后寄托心志于这些意象中,从而赋予这些奇异意象以灵性、情感,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如七泉铭并序由泉“皆澄流清漪”,石“殊相怪异”,“每至泉上”联想到“凡人心若清惠,而必忠孝,守方直,忠不惑也”,进而为之取名曰“惠”、“忠”、“孝”、“方”、“直”;又如五如石铭并序亦是“得怪石焉,左右前后及登石颠均有如似,故命之曰五如石”,之后则围绕“怪”字加以阐发。这两篇游记较多心志寄托,即融儒家理念与山、石为一体。而浯溪铭并序、峿台铭并序、寒泉铭并序、东崖铭、右溪记、朝阳岩铭并序诸篇,自我情感的渗透更多一些,他自觉富有政治才能,由于远离朝廷,虽然地方治理很好,也难以得到君王的赏识,不能委以重任,因此其心里颇有怀才不遇之感。与这种情感相一致的则是由幽僻、异美景物构成的凄清、荒僻环境。如“右溪”之境为“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自是胜境,可是“置州以来,无人赏爱”,这怎不令作家“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寂寞、幽僻的环境与寂寞、不得重用的心境形成共鸣,达成和谐。又如“峿台”之景为“涯壁斗绝,左属回鲜。前有磴道,高八九十尺,下当洄潭,宜闲松竹,掩映轩户,毕皆幽奇。”如此“幽奇之处”,怎不令作家心生感慨?于是发出忧思:“古人有畜愤闷与病于时俗者,力不能筑高台以瞻眺,则必山颠海畔,伸颈歌吟以自畅达。”“今取兹石,将为峿台。盖非愁怨,乃所好也。”在幽奇的山水中,抒发出自己忧愁、孤奇之情。虽然元结在将山水之景与自己的心志融合,试图达到和谐一致时,留有生硬、牵强的痕迹,让人有道德说教的意味,但是他在游记中尝试创设山水与情感、心志交融环境的功绩是不容抹杀的,而且对后来山水游记具有昭示作用。柳宗元则在元结山水游记中充分借鉴、吸收这一艺术手法,将山水与自我情感融为一体,从而使情境高度和谐统一,将山水游记环境的创设臻于圆熟。贬谪永州对于颇富政治抱负的柳宗元来说,可谓毁灭性的打击。政治理想的破灭、僻远之地的贬谪,让柳宗元心情极为沮丧,而忘情山水则让他暂时淡忘了痛苦,也让他找到了情感、精神的归属。与这种心境、情感相一致的则是寂寞、幽僻、孤清的环境。如始得西山宴游记“西山”环境为:“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然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我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此篇游记一开头就明确交代了自己贬谪永州,心情压抑,也就是说明自己游山玩水的目的原为遣闷排忧。登上高峰之后,俯视四下,仰望天外,其境“尺寸千里”,“四望如一”,顿时感到胸襟开阔,逐渐明白“山之特立”,尤其是“悠悠然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更是让作家在阔大、空寂中获得精神上的暂时解脱,同时也获得了信念上的坚定。又如钴鉧潭西小丘记中“小丘”本是一处胜境,“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然而由于其乃“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这与作家自己深感才华卓荦但不为世所用,被远弃僻荒之地的悲哀之情形成共鸣,很是自然地形成了情景交融之境,于是作家“怜而售之”。又如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之幽清之境与作家寂寞、孤独之情很是相合,“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遂。”如此景象,怎不令作家“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其他山水游记亦是如此,他很是注意创设与情感相融的环境,在幽清、寂寞、空旷的环境中抒发出自己的孤寂、幽居之情。第四,在山水游记中巧妙透露微妙内心。作为山水游记,一般来说并不是纯客观地描绘外部景观,而是蕴含了作家的情感与思想的。作家的情感融入更能增加山水之美,更能引人入胜,这也正是游记有时比风景画更富韵味、更有魅力的地方。元结和柳宗元都善于在山水游记中表露内心,只不过元结较为直接、明白,而柳宗元则显得隐晦、幽微。元结的山水游记几乎每篇都有内心表白。如茅阁记,由茅阁“荫其清荫,入我轩槛,扇和爽气”,想到“今天下之人正苦大热,谁似茅阁,荫而庥之?”然后感慨道:“贤人君子为苍生之庥荫,不如是耶。”将自己希望为朝廷效力,救治民病的心志引申出来。又如瀼溪铭由“瀼”与“让”谐音,进而引发自己对君子之道的理解:“让,君子之道也。称颂如此,可遗瀼溪,若天下有如瀼溪者,吾岂先瀼溪而称颂者乎?”右溪记由“右溪”“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引申出自己身处僻远,难得朝廷赏识的悲慨。又如七泉铭由“有泉七穴,或吐于渊窦;或繁于嵌臼,皆澄流清漪,旋沿相奏。”引发出“凡人心若清惠,而必忠孝,守方直,终不惑也。”又如峿台铭并序由“峿台”的“胜异”生发出“古人有畜愤闷与病于时俗者,力不能筑高台以瞻眺,则必山颠海畔,伸颈歌吟以自畅达”的想法。因为元结“性耿介,有忧道闵世之意”,8因此他很自然地在山水游记中阐发己见,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对世俗的不满,以及对道德重建的期望都直接表露出来。故清人章学诚说:“次山于文,前人评论已详,大约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瑞思课件谷歌链接
- 企业股份转让合同协议书股份转让合同协议书4篇
- 安全方面的培训证书课件
- 理财资金知识培训课件
- 甘南环保应急方案工程(3篇)
- 定西亮化工程方案(3篇)
- 安全文明校园培训内容课件
- 球磨安全操作培训课件
- 岑溪市明达建材有限公司建筑砌块制造项目环评报告
- 房屋渗水修补工程方案(3篇)
- 关于梦想的培训讲座
- 小学新教师教学常规培训
- 放射诊疗单位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制度模版(2篇)
- 2024年河北秦皇岛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679人历年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物流基础题库各章练习题与自测题习题库带答案复习题思考题章末测试题1-8章全
- 《大数据导论(第2版)》全套教学课件
-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 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连续细致观察 准确生动表达单元任务群整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小区物业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电力营销考试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