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ppt_第1页
第八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ppt_第2页
第八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ppt_第3页
第八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ppt_第4页
第八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第八章 控制测量工作结束后 就可根据图根控制点测定地物 地貌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并按规定的比例尺和符号缩绘成地形图 1 碎部测量的准备工作 控制测量成果整理 点的坐标 2 地形图上各种地物 地貌的表示 与地图学概论内容的衔接 包括地图符号理论 地图的分幅编号方法 地形图的应用 基本知识复习 本章重点内容 一 地形图的测绘 碎部测量 1 碎部测量的原理与方法 极坐标法测图2地形图测绘的方法 掌握经纬仪极坐标测绘法3 地形原图的绘制4 地形图拼接 检查与整饰二 地形图的修测 第一节地形图的比例尺 复习与自学 一 比例尺二 比例尺的精度D 0 1mm M意义 1 已知图形比例尺 求其精度1 5000D 2 根据测图精度要求 确定图纸比例尺D 0 2m 1 M 1 注意 比例尺越大 表示地物和地貌的情况越详细 精度越高 同一测区 采用较大比例尺测图往往比采用较小比例尺测固的工作量和投资将增加数倍 因此采用哪一种比例尺测图 应从工程规划 施工实际需要的精度出发 不应盲目追求更大比例尺的地形图 第二节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为测绘 使用和管理地形图的方便 需要根据各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测图比例尺 将地形图进行分幅与编号两种方法 梯形分幅 正方形分幅梯形分幅 一般全国范围内中 小比例尺地形图 国家基本比例尺 正方形分幅 小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 1 500 1 2000 一 梯形分幅编号 我国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是在1 100万比例尺的基础上 按一定的经差和纬差划分的 为使全球地图统一 1 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大小和编号方法由国际统一规定 1 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编号 1 100万比例尺地形图是按经差6 纬差4 进行分幅的 即将地球表面分为60个纵列 从经度180 起算 由西向东用1 2 3 60编号 再由赤道向南北至纬度88 止 每4 分为22横行 用A B C V表示 1 100万图号计算公式 纬差 4 0 90 经差 6 180 180 横行号 INT B 4 11 22 字母A V纵列号 INT 180 L 6 11 60 四角顶点地理坐标 B上 行数 4 L右 列数 30 6 哈尔滨某地的地理坐标为 B 46 50 L 126 35 该地所在1 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编号为 横行号 INT B 4 1 INT 46 50 4 1 12 L纵列号 INT 180 L 6 1 INT 180 126 35 6 1 52所以该图图幅编号为 L 52 例 L 52 1 100万 48 48 44 48 132 126 1 50万 1 25万 1 20万 1 1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编号 1幅1 100万6 4 L 52 4幅1 50万3 2 A B C DL 52 B 16幅1 25万1 30 1 1 16 L 52 8 36幅1 20万60 40 1 36 L 52 18 144幅1 10万30 20 1 144L 52 88 1 5万 1 2 5万 1 1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编号 4幅1 5万15 10 A B C DL 52 88 A 64幅1 1万3 45 2 30 1 64 L 52 88 8 1幅1 5万15 10 L 52 88 A 4幅1 2 5万7 30 5 1 2 3 4L 52 88 A 1 1幅1 10万30 20 L 52 88 1幅1 100万分为4幅1 50万 1 100万 L 52 L 52 B 1 50万 A B C D 6 4 3 2 100万 R 1 100万 L 52 6 4 1幅1 100万分为16幅1 25万 1 2 16 3 4 8 13 5 1 25万 1 30 1 L 52 1 100万 R 1幅1 100万分为36幅1 20万 1 100万 L 52 6 4 1 20万 1 40 L 52 1 1 2 6 7 12 31 36 100万 R 1幅1 100万分为144幅1 10万 1 100万 L 52 6 4 1 10万 20 L 52 1 30 1 12 144 100万 R 1幅1 10万分为4幅1 5万 L 52 1 B 1 5万 A B C D 10万 20 30 L 52 1 15 10 R 1 1万 10万 20 30 L 52 1 1幅1 10万分为64幅1 1万 3 45 2 30 1 2 8 64 57 L 52 1 8 R 1 5万 L 52 1 B L 52 1 B 2 1 2 5万 1 2 3 4 1 5万 1幅1 5万分为4幅1 2 5万 15 10 7 30 5 R 1 图名 以图内最著名的 最重要的地名来命名 2 图号 该幅图相应分幅方法的编号 位于图名的正下方 说明图幅所在地理位置 范围及比例尺 3 接图表和接合图号 接图表位于图的左上方 说明相邻图的图名 接合图号位于图的四周图廓上 说明相邻图的编号 二 正方形分幅编号 正方形分幅是1 5000比例尺地形图一幅面积以4km2为单位 分幅系统如下 1幅1 5000 4幅1 2000 16幅1 1000 64幅1 500 编号方法 以西南角坐标数字 以千米为单位 组成编号 同时作为本幅图中1 2000 1 500图的基本图号 具体编号方法 20 30 20 30 1 5000 20 30 20 30 1 2000 1 2000 20 30 1 2000 20 30 1 1000 20 30 1 1000 20 30 1 1000 20 30 1 500 三 地形图图外注记 图面上的注记 4 千米方格网 内外图廓间的平面直角坐标 相连后在图中用 表示格网顶点 可用来求算点的平面直角坐标 5 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和直线比例尺 6 测绘单位及日期 便于了解图的适用程度 7 分度带 将图廓按经 纬差等分 用粗细相间的线段表示 对应点相连后 可得经纬线格网 可求算任一点的地理坐标 图 8 坡度尺 按等高距h 水平距离d 倾斜角 之间的关系绘制的 d h tg 图 9 三北方向图 表明该图真子午线方向 磁子午线方向和坐标纵轴线方向之间的关系 图 图面上的注记 10 磁北方向线 连接上下图廓线上的p p 即为该幅图的磁北方向线 11 坐标系和高程系 国家基本图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 1956年黄海高程系 12 颜色 一般地形图采用四色套印 用以表示不同的地类或行政区 图 第三节地物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 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复习与自学 一 地形图图示 二 地物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 地物是地面上天然或人工形成的物体 如湖泊 河流 房屋 道路等 地面上的地物 应按国家测绘总局颁发的 地形图图式 中规定的符号表示于图上 1 独立地物 不1 M符号 定位点2 线状地物 半1 M符号 定位线3 面状地物 1 M符号 轮廓点注意 地物的注记 说明作用填充符号仅表示属性信息无定位意义 三 地貌符号 等高线 一 基本术语1 等高线2 等高距3 等高线平距 二 典型地貌的等高线 1 山丘和洼地 盆地 2 山脊和山谷3 鞍部4 陡崖和悬崖 三 等高线的特性1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都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 不在本图幅内闭合必在图外闭合3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 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重合4等高线的平距小 坡度陡 平距大坡度缓 平距相则坡度相等 5 等高线与山脊线 山谷线成正交 四 等高线的分类1 首曲线2 计曲线3 间曲线和助曲线 第四节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一 图纸准备1 选用质量好的图纸2 选用聚脂薄膜 二 绘制坐标格网 对角线法坐标格网尺法计算机绘图 三 展绘控制点 1 依据格网坐标展绘控制点2 展绘完毕 仔细核对各点坐标值正确与否 方法 距离检测法 检测任意两控制点的距离 是否与已知距离相等 其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 2mm 第五节碎部测量的方法 一 碎部点的选择二 测定碎部点点位的方法三 地形图测绘方法四 碎部测量注意事项 地物特征点 地貌特征点 一般规定 凡地物凸凹部分在图上大于0 4mm均应表示出来 一 碎部点的选择碎部点应选择地物 地貌的特征点 地物特征点 面状地物四点房屋 2点 宽度三点房多点房屋 一条边上两点 定向 隔点测量曲线部分 三点 起点中点终点线状地物道路 边点式边宽式路灯 电力线 测量端 记录个数 中间等分内插独立地物 中心点 地形点间距和视距长度要求 m 地貌测绘的注意点 1 等高距h 地形 比例尺 比 尺 地形 基本等高距m 2 地形点的密度 为了保证勾绘的等高线与实际地貌形态一致 测量时每幅图地形点的个数200点左右 平均每格 高程点 20 10 二 测定碎部点点位的方法 1 极坐标法测图通过测量碎部点与已知点 控制点 的距离以及与已知方向的夹角 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 2 方向交会法 2 地形图测绘方法 解析法测图 获取地面点的解析坐标 X Y 图解法测图 根据相似图形原理确定地面点位 图解得到求坐标 直接得到点的坐标 后绘到图纸上精度高 数字数据根据相似图形原理d D M 将地面点测到图纸上 在图解出其坐标精度低 图纸 一 经纬仪测记法 实质 极坐标测图 观测时先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 绘图板安置于测站旁 用经纬仪测定碎部点的方向与已知方向之间的夹角 测站点至碎部点的距离和碎部点的高程 根据测定数据用量角器和比例尺把碎部点的位置展绘在图纸上 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 再对照实地描绘地形 此法操作简单 灵活 适用于各类地区的地形困测绘 A B 1 操作步骤如下 对点 1 仪器安置 对点 整平 定向仪器安在测站点A 控制点 上 对点 整平 定向 瞄另一控制点B 置零0 00 00 量取仪器高填入手簿 2 碎部测量 1 立尺员依次将尺立在地物 地貌特征点上 2 观测 瞄准标尺 读视距间隔 中丝读数 竖盘读数及水平角 jx 整平 定向 3 记录将测得的视距间隔 中丝读数 竖盘读数及水平角依次填入手簿 对于有特殊作用的碎部点 如房角 山头 鞍部等 在备注中加以说明4 计算 碎部点到已知点的水平距离和高程 3 展绘碎部点 用细针将量角器的圆心插在图上测站点A处 转动量角器 将量角器上等于水平角值的刻划线对准起始方向线 此时量角器的零方向便是碎部点方向 然后用测图比例尺按测得的水平距离在该方向上定出点的位置 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 对点 使地面点与图上相应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对点的容许误差为测图比例尺精度的一半 即 X0 1M毫米 如下表 当比例尺小于1 5000时可目估对点 整平 使仪器的竖轴竖直 定向 使仪器 图纸 的方向与已知地面方向一致 定向的方法 同时满足对点 整平 定向的要求高程测量 水准仪安置需要整平 角度测量 经纬仪安置需要对点 整平 碎部测量 仪器安置需要对点 整平 定向 二 光电测距仪测绘法 光电测距仪测绘地形图与经纬仪测绘法基本相同 所不同者是用光电测距来代替经纬仪视距法 四 碎部测量注意事项 1 立尺前 立尺员应弄清实测范围和实地情况 并与观测员 绘图员共同商定跑尺路线 弄清碎部点之问的关系 地形复杂时还需绘出草图 以协助绘图人员作好绘图工作 2 观测中应注意仪器的定向偏离与否 及时纠正3 当一测站工作结束后 应进行检查 在确认地物 地貌无测错或漏测时 方可迁站 同时 检查由两个测站测得该点平面位置和高程是否相同 如相差较大 则应查明原因 纠正错误 再继续进行测绘 注意事项 4 绘图人员要注意图面正确整洁 注记清晰 并做到随测点 随展绘 随检查 以保证后期室内制图的正确性 5 测区面积较大 分成若干图幅分别测绘 最后拼接成全区地形图 为了相邻图幅的拼接 每幅图应测出图廓外5mm 6 图形的测绘问题 以居民地为例 1 四点房 三点房直接测绘 绘图 2 2点房 最少测绘点测绘两轮廓点 另外两点皮尺量测 绘图 5m 2 2点房 最少测绘点测绘两个非轮廓点 皮尺量测直线延长距离定轮廓点 另外两点皮尺量测 绘图 5m 8m 3 居民地的附属建筑物及其他 5 1 1 第六节地形图的绘制 拼接与检查 一 地形图的绘制二 地形图的拼接 检查三 地形图的整饰 一 地物描绘地物按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表示 1 用依比例符号表示的地物 以相似图形表示 2 用半依比例符号表示的地物 如道路 河流等 其弯曲部分要连成光滑的曲线 3 用不依比例符号表示的地物 用规定的非比例符号表示 一 地形图的绘制 二 地貌的绘制 等高线勾绘 1 地貌是用等高线表示的 2 等高线勾绘勾绘等高线时 首先轻轻勾绘出山脊线 山谷线等地性线 再根据碎部点的高程 利用内插法勾绘等高线 不能用等高线表示的特殊地貌 如悬崖 峭壁 土坎 土堆冲沟等 按图式规定的符号表示 做地貌勾绘练习 内插法勾绘等高线 二 地形图的拼接 检查 一 拼接 地物点点位中误差 地形点高程中误差 二 地形图的检查 室内检查 内容包括1 图根数的数量是否符合规定 2 手簿记录计算有无错误 误差是否超限 3 图上地物 地貌是否清晰 符号注记是否正确 4 等高线与地貌特征点高程相符否 有无矛盾之处 5 地形图拼接正确否等 外业检查 1 巡视检查 地物地貌可有遗漏 等高线是否合理 符号 注记是否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