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简析第一单元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和课文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及习作一、练习一组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共有3页图画组成,其中第一页的主题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第二页和第三页的主题是“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作者没有实写长江的景象,而是用第二人称,将长江作为一个抒情的对象,赞美她的“丰采”“气概”“情怀”。其中既涉及她的发源和流向,又关注她的历史和未来,概括了长江的丰富内涵,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三亚落日是一篇写景的散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准确生动的描绘了三亚落日美丽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美丽风光的赞美。烟台的海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天的轻盈,夏天的浪漫,秋天的高远,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游洞外、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叙述详略得当,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习作1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例文爸爸逗我玩手迹的影印片断。从影印片断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用修改符号修改例文的痕迹,可见作者对文字表达的慎重和精益求精。这个片断对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很有好处。第二部分是例文爸爸逗我玩的发表稿。文章的重点突出,趣味十足,也让我们感受到作家钱钟书与女儿之间浓浓的父女情。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和提示。先是对例文的写作背景进行补充说明,并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概述,接着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写作提示。本次习作是写一件童年趣事,要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同时要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题目自拟。 练习1安排了五项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强化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认知,将强化认知和行为指导训练有机结合,将本册教学主题与其他习惯主题有机结合,才能训练好习惯。长江之歌一文语言凝练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充沛强烈,富有节奏美和韵律美,很适合朗读,学生可以通过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朗读、吟诵,领悟内涵,训练语感。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也都是生动的教材,学生陶冶在祖国美好河山之中。 三、单元教学总要求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领导课文,背诵长江之歌;背诵三亚落日的第3、4两个自然段;背诵记金华的双龙洞的第5自然段。 3.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通过反复吟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5.鼓励学生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读懂例文爸爸逗我玩,选择一件童年趣事写下来,能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6.训练学生感受“拟人”手法的生动有趣,尝试将笔下的事物人格化,赋予他们的喜怒哀乐,将事物写活。口语交际:我来当导游,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2. 鼓励学生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读懂例文爸爸逗我玩,选择一件童年趣事写下来,能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3. 训练学生感受“拟人”手法的生动有趣,尝试将笔下的事物人格化,赋予他们的喜怒哀乐,将事物写活。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课时安排课 题课 时周 次备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211长江之歌212三亚落日223烟台的海324记金华的双龙洞323习作123练习133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简析第二单元的主题为“正义必胜”,安排了卢沟桥烽火半截蜡烛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三篇课文及习作2、练习2。 卢沟桥烽火生动地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展现了中华儿女奋起抗击日寇侵略的动人画面,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半截蜡烛生动地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课文可分为四段,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地相当细腻。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真切而生动地叙述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反映了聂将军宽仁大义和中日人民深厚的友谊。从中体现了编者的慧心,揭示了拒绝战争,渴望和平才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如果说卢沟桥烽火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本色,那么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则表现了中华民族的“ 菩萨心肠 ”。这两个发生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真实故事,编排在同一单元,收到了相得益彰、相映生辉之效。 习作2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习作要求提示。要求学生写老师不在场时,和小伙伴之间发生过的事。这些事有的使我们感到快乐,有的让我们学到知识,有的给我们以启发第二部分是例画。例画中描绘了老师不在教室时,同学们各种“活跃”的表现,学生表现出的是一个个真实的自我。本次作文要求学生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 练习2 安排了五项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中两篇课文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发生的故事。对于抗日战争,在六年级学生心中,抗日战争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侵略者赶出中国,至于卢沟桥事变具体是怎么回事,它有什么历史意义?而聂荣臻将军为什么又要关心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学生并不了解,毕竟现在的孩子距离抗战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已很久远。因此,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故事半截蜡烛,情节曲折,惊险生动,较容易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历史背景,学生了解甚少。因此,课外,要引导学生搜集相关材料,为较透彻地阅读和理解文本作准备;课内,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本次习作内容来源于学生平时生活实际,所以,对于“写什么”学生应该不会感到棘手,因此教学时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如何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把情节写生动。”上。 三、单元教学总要求 1. 学会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激发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4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爱国之情。 5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共同的愿望。 6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学会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 7认识农具,了解它们的用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8诵读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感受诗人的满腔激愤感慨之情,了解诗人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 9通过口语交际,引导学生对国家、社会问题的关注,学会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综合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激发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2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爱国之情。 3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共同的愿望。 4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学会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 5诵读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感受诗人的满腔激愤感慨之情,了解诗人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 五、课时安排课 题课 时周 次备注5卢沟桥烽火3456半截蜡烛35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25习作225练习236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简析第四单元的主题为“探索与发现”,安排了夜晚的实验海洋21世纪的希望学会合作三篇课文及习作4、练习4。 夜晚的实验讲述了科学家从蝙蝠飞行的现象上发现了超声波,进而用这个科学成果造福人类的事实。按通常做法,教学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飞行现象上发现超声波的,并从中学习科学家留心观察,勤于思考,潜心研究,造福人类的精神。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文章通过介绍海洋知识,阐述了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以及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并说明了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海洋的情愫。学会合作是一篇演讲稿,也是一篇议论文。本文以“合作”为题,围绕什么是合作?为什么要合作?怎样合作?这三方面来阐明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不论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他人合作的人生道理。文章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论据充分,说理透彻,可以说是一篇学写议论文的范作。 习作4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习作提示”,告诉我们在科学课上已经做过不少有趣的科学实验,可以从中选择一个写下来,也可以自己动手做实验,然后再写下来。第二部分是实验设计举例。第三部分是习作的要求。练习4本次练习的内容有五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感悟、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及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二、学情分析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夜晚的实验一课,主要记叙了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经过,指出正是这次实验,引起了科学家对超声波的研究,才使我们今天能够享受到超声波技术带来的恩惠。这样的文章,语言平实,学生一读就懂,在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上还是比较难找的;同时它又是一篇有着科学性的文章,如果上不好,就会使语文课走样,成为科学课。那么这篇课文如何来教?依我的拙见,就是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上下工夫。海洋21世纪的希望根据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学习理念,创设愉悦的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觉,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只是起引导、组织作用;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文主要以朗读与感悟相结合,正确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会合作我认为教学本文可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自已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在教学时可遵循作者的思路,从审题质疑导入,引导学生提出三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三个问题自读探究。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怎样与他人合作”这一块上。教学的难点我认为是放在如何让学生明理后践行。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逐步学会合作,真正体现生活中处处需要合作,对如何合作有切身的体会。本次的习作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因为他们在科学课上做过好多试验,关键在于怎样指导学生把整个实验的过程写具体上下功夫。三、单元教学总要求1学会每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4初步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海洋的情感。5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 6能按照要求观察一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或自己做一个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养成勤于观察,多动手,多动脑的良好习惯。7能将自己的实验观察情况说一说,并在写作中写清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8要求学生掌握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字词意思的反,并在预习中加以运用。9写好钢笔字。练习口语交际,让学生对未来作大胆的猜测和想象,并进行口语表达。四、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2初步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海洋的情感。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 4能按照要求观察一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或自己做一个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养成勤于观察,多动手,多动脑的良好习惯。5能将自己的实验观察情况说一说,并在写作中写清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6诵读古今贤文(真理篇),帮助学生诵读、感悟并积累传统文化知识。五、课时安排课 题课 时周 次备注12.夜晚的实验39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2914.学会合作29-10习作4210练习4310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简析第四单元的主题为”“感悟人生”,安排了天游峰的扫路人最大的麦穗山谷中的谜底三篇课文及习作5、练习5。 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最大的麦穗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通过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山谷中的谜底 作者用简练的文笔,通过记叙加拿大魁北克山谷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习作5教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字说明,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第二部分是一幅插图,描绘了同学们交流习作的情境。文字说明分为四个层次。首先,以大人们总爱说的一句话“小孩子是最无忧无虑的”,引出“烦恼”这一话题。接着,列举了同学们成长中的一些小烦恼,然后,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话题,围绕“成长的烦恼”写和篇习作。最后,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要大胆写出自己的心理话,写好后与别人交流交流。练习5本次练习的内容有五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感悟、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及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二、学情分析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因为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们注意,从中学习写人的写作方法。最大的麦穗根据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学习理念,创设愉悦的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觉,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只是起引导、组织作用;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文主要引导学生抓住苏格拉底的语言,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山谷中的谜底本文教学可以以读为主,通过个性阅读、合作学习,在师生、生生、生本的平等对话中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教学中,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教学中要渗透对学生进行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包含的哲理,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三、单元教学总要求1学会每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一的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5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6领会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退让的道理。7在习作中写清楚自己的烦恼是什么,为什么而烦恼,要能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写好后愿意与别人进行交流,消解烦恼。8要求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创造生活,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清晰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9诵读积累,丰富文化知识。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辩论。四、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品味文中老人话语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一的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3领会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退让的道理。4在习作中写清楚自己的烦恼是什么,为什么而烦恼,要能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写好后愿意与别人进行交流,消解烦恼。5要求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创造生活,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清晰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五、课时安排课 题课 时周 次备注15. 天游峰的扫路人21116. 最大的麦穗21117. 山谷中的谜底211-12习作5212练习5312第六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简析第六单元的主题为 “咏物抒情”,安排了广玉兰、夹竹桃、古诗两首三篇课文及习作6、练习6。 广玉兰这篇散文描写了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古诗两首由两首咏物的七言绝句组成。石灰吟是明代于谦的作品,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墨梅是元代诗人、书画家望冕的作品,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习作6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文字说明,提出了习作的要求:第二部分是一幅插图,一位同学正在朗读自己所写的习作,其他三位同学在专心致志地聆听。这是同学们在完成习作后,自觉地进行分组交流,互相分享调查统计的过程、结果、感受。这幅插图为学生认真完成习作、认真进行交流,提供了很好的示范。练习6本次练习的内容有五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及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二、学情分析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广玉兰一课在教学时,一是要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中,想象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二是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引导学是在优美的画面与音乐中,感受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夹竹桃一文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要让学生阅读想象出本本所勾画的画面,把文字、画面和一经进行整合定格。在学生理解、感悟、想象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进行诵读传情。古诗两首本文教学可以以读为主。一读,读通读顺,感受全诗;二读,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三读,想象意境,体会感情,四读,反复诵读,积累内化。三、单元教学总要求学会每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广玉兰和夹竹桃的作者喜爱广玉兰和夹竹桃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领悟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领悟梅花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作一些调查,将统计过程与结果写下来,然后根据统计数据谈谈自己的感受。学习阅读“拟人化描写”的诗歌,学会分类积累词语。诵读与欣赏马诗,学会体会诗歌本身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有趣味地诵读。练习口语交际,学习与人交流、与人对话。四、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广玉兰和夹竹桃的作者喜爱广玉兰和夹竹桃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领悟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领悟梅花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在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作一些调查,将统计过程与结果写下来,然后根据统计数据谈谈自己的感受。学习阅读“拟人化描写”的诗歌,学会分类积累词语。练习口语交际,学习与人交流、与人对话。五、课时安排课题课时周次备注广玉兰213夹竹桃313古诗两首21314习作6214练习6314第七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的主题是“师恩难忘”,安排了莫泊桑拜师理想的风筝孔子游春明天,我们毕业等课文。莫泊桑拜师主要写了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