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 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 2、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生在新时代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感爱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的生活。 2、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桃源胜境的目的。 一、导入新课:美图欣赏,营造气氛。 二、作者简介三、写作背景四、预习检测 五、朗读桃花源 1、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句读、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依据注释疏通文意,并积累文言词汇。 3、归纳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语言现象。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有感悟的句子背诵,并说说理由。六、疏通文意1、从题目,你能联想到一个什么成语?成语的意思是?从此文延伸出来的成语还有哪些? 世外桃源是陶渊明描绘的与世隔绝、没有遭受战乱和没有“王税”的社会。后来就用“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乐幸福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也用以比喻一种理想的脱离现实的境地。豁然开朗 无人问津 怡然自乐2、 讲故事,找线索。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再访桃源(行踪为线索)7、 韩信点兵1、重点句子翻译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2、 理解背诵(略)3、 议一议桃源胜境究竟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后来找不到呢?是真有实景还是纯属虚构?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表现了陶渊明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希望能有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的快乐的理想社会。4、 古今异义(略)5、 一词多义(略)8、 美图妙计(图片记忆法)9、 总结全文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经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穿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改变黑暗现实的政治理想,寄予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作者对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宁、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劳动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强烈愿望。10、 课外拓展整理有关写“桃花”的诗句(略)11、 教师寄语人活着,应该有理想,因为有理想有追求,生活才会有动力和方向。生活或是工作,累了的时候,不妨停下来,想一想自己想做些什么,想得到些什么,自己所希冀的一种生活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