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鉴赏论文2.doc_第1页
美学鉴赏论文2.doc_第2页
美学鉴赏论文2.doc_第3页
美学鉴赏论文2.doc_第4页
美学鉴赏论文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学鉴赏论文中国画家笔下的兰花31号学号:06011158学院:机械学院班级:机自66姓名:张振鲁题目:中国画家笔下的兰花摘要:兰文化最早发端于中国,中国兰文化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对世界兰文化尤其是日本兰文化和韩国兰文化影响深远。尤其中国历代画家习惯把兰花作为绘画题材,借以比喻坚贞高洁的情操,抒发超尘脱俗的志向。画兰,专业术语为“撇兰”或“写兰”,许多作品都是诗、书、画三者兼擅,臻于极境。关键词:兰花郑板桥赵孟坚郑思肖墨兰图书法正文:在我国兰花作为一种象征,一种寄寓,一种精神与品格的追求,历来收到画家诗人的特宠。画家画兰,始于宋末赵孟坚、郑思肖(号所南)。也许是兰花这种植物的生态很适合国画的工具笔和墨的发挥,很适合中国历代文人画家普遍具有的清高、飘逸、雅兴的、动态的表露,所以自宋后,画兰名家迭起辈出,相继以兰花为载体,把他们的理想、情趣、美感、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往往是五叶三花即形态毕现,情趣盎然。加上艺术书法的题文题诗题句(中国古代的画家往往也是书法家、诗家、园林花卉的行家),或寄情或寓意,笔简意赅,意境邃深,辄成珍品。历代画兰名家如林,如苏轼、赵孟坚、郑思肖、赵雍、文徵明、项元汴、周天球、石涛、郑板桥、汪士慎、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刘福林等。其中赵孟坚、郑思肖被后人尊称为画兰宗师,二人都善画墨兰,各有特长,后人评述,赵孟坚绘兰之姿,郑思肖传兰之质。 郑思肖(12411318),南宋。字所南,一作字忆翁,号所南,自称三外野人,又号一是居士,福建连江人,世家三山(今福州)。太学上舍,应博学宏词科,会元兵南下,隐吴下。坐必南向,誓不与北人交往 郑思肖画兰完全是借物抒情言志,所画兰多疏花简叶,不求甚工,而自由挥洒,更觉天真烂漫,清气袭人,元朝初年隐居吴下以画“露根兰”(即画兰不画土)寄寓他的无土亡国之痛。传世墨兰图(长卷,纸本、纵25.7cm,横42.4cm,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亦不画土,益显花的品格不凡。笔笔中锋,线条流畅,柔中寓刚,写出了中国兰清丽、高洁、飘逸的风韵。浓墨写叶廖廖数笔,雄健沉稳,淡墨点花,点滴如泪。写出了他的爱国之情和兰花坚贞不屈、高昂的风骨。画上题诗:“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落款“丙午正月十五日作此壹卷”,钤以“求则不得不求或与,老眼空阔清风今古”之章。所撇兰叶,运笔流畅婉转,简逸之中具粗细顿挫变化,恰当表达了兰叶挺拔而又富韧性的刚柔相兼之质。此幅诗画相映,具有深沉的思想感情和鲜明的时代气息,亦反映了画家耿直不阿的为人与品格。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是时为元大德十年),这都表明他与元朝势不两立的坚决态度。赵孟坚(1199-1264)南宋字子固,号彝斋、彝斋居士,浙江海盐人,晚年隐居海盐广陈镇(广陈镇北宋时属海盐县,今属浙江平湖市),宋太祖十一世孙,赵孟頫从兄。赵孟坚的首创墨兰(用墨写兰)笔调劲利而舒卷,清爽而秀雅。画上春兰两株,丛生草地,鲜花盛开,如蝶起舞,给人以清新的快感。现存赵孟坚墨兰图长卷,纸本,纵34.cm,横90.2cm,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墨缘江观称此图:“作淡墨幽兰两本于草坡丛草之间,觉清气侵人,笔法飞舞”。上有作者自题诗:“六月湖衡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渐西种,一岁一华一两茎”。此图绘墨兰两丛,生于草地上;兰花盛开,如彩蝶翩翩起舞;兰叶柔美舒放,清雅俊爽。全图用笔劲利,笔意绵绵,气脉不断,是赵氏画兰的代表作。此图花叶皆用淡墨撇出,笔法萧散闲淡,松秀明快,含蓄丰富,颇有韵致,虽水墨为之,远胜着色。 古代咏兰花诗、写兰花画最多的当推郑板桥,其兰花诗、画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近百件。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板桥道人,江苏兴化人。其绘画以兰蕙竹石为最工,用笔秀劲潇洒,天趣横溢。郑板桥写兰是写心中之兰,借咏兰与写兰歌唱心声,达到了人兰合一的境界。他说:“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变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他吟诗曰;“竹石幽兰合一家,乾坤正气此间赊;任渠霜雪连冰冻,苍翠何曾减一些。”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忠贞不渝的高风亮节。 六十六岁时,他的二女儿出嫁,他作了一幅兰竹石图轴作陪嫁,并题诗赠之。 郑板桥对兰偏爱,“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观他的画作,的确,除偶见有数的几幅菊花外,主要是画兰竹,明清时代,出现了许多画兰的高手,郑板桥最佩服白丁、石涛两禅师币。当时画坛评论为“白丁以少胜,以韵胜;石涛以多胜,以气胜”。“而潇洒清劲,似又不及板桥先生也”。“板桥兼而有之,故名盛一时”。 郑板桥画兰“以造物为师”。故时人评他的画,“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我国历代画兰名家,还有许多,如:赵子昂、文征明、徐谓、石涛、朱耷、汪士慎、李复堂、任伯年、李道坤、骆绮兰等。所有的画兰名家,其实是将欣赏中国兰花的心得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艺术进行再创作。 大约自唐宋时开始,书画家以兰花为创作题材,历代有数百上千位书画名家,留下了很多画兰的传世珍品一笔都是写。作品的落款均署上“某某写”,人们欣赏这些以兰花为主题的国画时,往往着重其书法的功力,并通过写的水平欣赏他写出了兰花的多少精髓。 据说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善写兰,可惜没有写兰墨迹留传下。元初书法家赵子昂的画兰精品兰蕙图卷竹石幽兰图等。他以书法精理写兰,写出了中国兰的花、叶妙趣和风情万种,笔笔见功力。 明代画家文征明,生于1470年,卒子1559年,整整活了九十高龄。他是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原名壁,字征明,号衡山,下了许多画兰名作如兰竹卷等。他笔下的兰,洒脱而不失法度,清标高洁而又端正紧谨,写出了兰花端正的风彩。 这幅兰竹图,在画风上显得分外秀逸自然,潇洒清新,用笔流畅而秀挺,简朴而纤美。所画兰草,叶叶飞舞,生动有姿,兰叶用笔,刚柔相济,苍润劲挺,笔笔有功力,疏密有节奏。显示了透逸自然,潇洒清新的画风。画中之竹挺秀萧疏“听之有声,思之成咏”,被人推崇为有“翩翩文雅之趣”。这幅兰竹图是文征明继承前辈的传统潜心研习的代表作。画中的墨竹萧萧飒飒,每一笔都安排得恰到好处;兰草则叶叶飞舞,生动有姿。 相传古代画家常有“怒写竹,喜写兰”的说法,他们画竹往往是一种精神寄托,借以托物言情。文征明画兰竹,应该也是如此吧。明中期文坛奇才徐渭,创作了许多咏兰诗歌,又留下了多幅画兰名作,如水仙兰竹和兰竹图等。徐渭写兰笔意纵横,墨色淋漓,气势奔放,看似乱涂横抹,然笔笔有法。写出了中国兰的气韵,气度。清初石涛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的“殿军”,追千古,启后世,成就极高。他画兰的传世珍品有墨笔兰草册页、兰石图、露兰风竹图等。石涛多次游历庐山、黄山等兰花资源区,对兰花的生长习性十分了解。他写兰花写兰之性,以高超而神奇的笔墨技法写出了兰花的本性。 清初画坛怪杰朱耷,号八大山人,画上落款时常将“八大山人”四字写成好似“哭之笑之”,寓意哭笑不得。绘画以花鸟为主,秃笔中锋,笔墨功力深厚沉稳而无火气,画意深冷带讽刺味。无画兰作品传世,然在他的作品中常可见写兰35笔,均仅有叶而无花,但是只要是养兰之人,见他的廖廖几笔一定会说是兰,八大山人写兰写出了兰花的神韵。清末的任伯年画兰也是高手,他写兰之挺秀,笔墨十分清洁。赵之谦写兰之古朴,他们都是通过对兰花的理解以艺术修养来表白于笔端。明清两代还有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