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论文衍生金融工具相关会计问题研究 作 者 张 阳 内 容 摘 要 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建立在相应的基础金融工具之上的,其价格取决于基础工具的价格及其变化的双边合约。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国际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80年代以后,衍生金融工具更是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可以说给当代金融市场带来了划时代的贡献,其显著功能使得衍生金融工具倍受青睐,在国际市场上闪耀光芒。但是,衍生金融工具是一把双刃剑,高风险和高收益始终形影相随。其发展规模和影响不仅引起金融机构和监管当局的广泛关注,而且对传统的会计体系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研究已势在必行。面对衍生金融工具迅猛发展的态势和传统会计体系相对滞后的状况,许多国家的会计界人士和一些国际性的会计组织纷纷加入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的行列中。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上世纪末相继发布了一系列准则和公告,许多会计理论和实务中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目前我国还未颁布针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在我国的日益增多,现行的会计体系对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处理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建立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迫在眉睫。 基于衍生金融工具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我国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上的落后状态,故选择衍生金融工具相关会计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本文共分4部分,阐述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内涵(第1部分),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体系的挑战(第2部分),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第3部分),同时对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发展作了分析(第4部分)。本文在借鉴国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领域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可以通过改革现行的会计报表结构,增设相应的会计科目,进一步改进会核算体系和审计工作,并努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水平,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公允价值ABSTRACT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are bilateral contracts which are based on the basic financial instruments. The price of them is depended on the price and its change of the basic financial instruments.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were produced in the 1970s. They are the production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which has developed to a certain stage. In the 1980s, the development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The emergence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brought an epoch-making contribution to the contemporary financial markets. Their remarkable functions made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popular, just like stars shin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s. However,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are swords which have two edges. High profits are always with high risks. The development scale and influence of them not onl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financial organizations and supervisory authorities, but also made strong shocks to traditional accounting theories and practices. It is necessary to reinforce the researches on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accounting. Confronted with the situation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and the condition of relative lag of traditional accounting system, a lot of personage in the accounting field and som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joined in the ranks of researching on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accounting one after another.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 (IASC) and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FASB) issued a series of standards and announcements in succession at the end of the last century. Many problems in accounting theories and practices have been initially solved, but there are still lots of problems remained. No accounting standards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have been issued so far. With the increase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in China, the present accounting system which is used to deal with the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transactions cannot satisf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establish the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accounting system of China. Because of the importance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and the low level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accounting of China, the object of the research is accounting problems. Which are related with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The thesis consists of four parts. It discuss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Part), the challenges which are brought to traditional accounting system by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Part ), the accounting methods to deal with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Part ); moreover, it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accounting in China (Part ). Based on the achievement of international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accounting, the thesis points out we can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increase accounting headings, reform the business accounting system and audit,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accountants. Then and only then, we can construct our own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accounting system of China.key words: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accounting fair value 9 目 录一、衍生金融工具概述1(一)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1(二)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1(三)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1(四)衍生金融工具的功能1二、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体系的挑战2(一)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体系的冲击2(二)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的必要性3三、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3(一)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4(二)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4(三)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报告与披露5(四)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仍需完善6四、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6(一)我国在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7(二)我国建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思路7主要参考文献9 衍生金融工具相关会计问题研究一、衍生金融工具概述衍生金融工具是国际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0世纪70年代,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科技革命的兴起以及国际竞争的加剧,衍生金融工具应运而生。80年代以后,衍生金融工具更是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成为规避风险和金融投机的重要手段,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一)衍生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也可称为衍生金融产品、衍生金融品或金融创新工具。 的概念 关于衍生金融工具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1994年8月,国际互换和衍生协会(ISDA)在一份报告中对衍生金融工具作了如下描述:“衍生品是有关互换现金流量和旨在为交易者转移风险的双边合约。合约到期时,交易者所欠对方的金额由基础商品、证券或指数的价格决定。” 简单地讲,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建立在相应的基础金融工具之上的,其价格取决于基础工具的价格及其变化的双边合约。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 衍生金融工具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1.根据业务内容划分,可以分为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和互换合约远期合约(forward contract):是最简单的一种衍生工具。它是指在指定的未来时刻以确定价格交割某物的协议。期货合约(futures contract):是一种标准化合约。它是指交割日和交割物的数量都是由期货交易事先固定的,并实行保证金 在期货市场上,交易者只需按期货合约的一定比率交纳少量资金作为履行期货合约的财力担保,便可以参与期货合约的买卖,这种资金就是期货保证金。制度的一种标准化合约。 期权合约(option contract):是一份选择权的合约。期权的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的权利金后,就获得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标的物的权利。互换合约(swap contract):是交易双方达成的定期交换支付的一项协议。每一方支付给对方的数量等于名义本金额乘以事先约定的定期支付率。 2.根据交易形式划分,可以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 场内交易:大多数期货和期权都属于场内交易,拥有标准化的合约,可以对冲平仓,是一列可以中途下来的火车。 场外交易:远期和互换属于场外交易,双方单独协商,签定协议,必须交割,是一架不可以在中途下来的飞机。(三)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 衍生金融工具是由传统金融工具衍生而来的一种投资工具,它从出现之日起,便呈现出与基础金融工具不同的特点: 1.衍生金融工具以合约为基础。2.衍生金融工具是对未来的交易,其收益的不确定性很大。3.衍生金融工具特性复杂。 4.衍生金融工具的设计高度灵活。5.显著的财务杠杆作用与高度的金融风险并存。 (四)衍生金融工具的功能 衍生金融工具之所以在国际市场上闪耀光芒,即使巴林银行倒闭、东南亚金融危机,也不能使其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使人们更加致力于研究和完善它,关键在于其所具有的重要功能 世界金融之父利奥梅拉梅德(Leo Melamed)把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功能归结为:风险管理、价格发现和交易效率。 1.规避风险。其主要目标是保护现存利润而不是创造新的利润。它是衍生金融工具最基本的功能,也是衍生金融工具创立的初衷。2.金融投机。投机是指在对市场上金融产品价格变动预测的前提下进行风险偏好的投资行为,主要表现是买空卖空,以求获得赢利。3.价格发现。这表现在实现和传播价格信息的能力。衍生金融品反映了人们对价格的预测及对目前供求状况和价格关系的综合看法,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社会供求状况。 4.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主要是指基金管理人、金融机构、企业、政府部门等通过进行衍生金融品交易,调整其资产或负债的结构,使其风险和收益满足既定目标。 5.提高交易效率。衍生金融品能够有效增加市场的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二、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体系的挑战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赋予这种新的融资工具以广泛的运用空间和灵活多样的交易形式。然而与此同时,衍生金融工具的蓬勃发展也给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带来强烈的冲击。因而,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一)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体系的冲击数年来,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与报告问题一直困扰着会计界,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更加剧了这一状况。总的来说,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体系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会计要素确认的冲击对“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的定义及确认的冲击传统财务会计在定义资产和负债这两种会计要素时,标准有三个:一是该项目是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二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三是该项目在未来会导致经济利益或资源流入或流出。 衍生金融工具是对未来的交易,其结果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那么,如果按照现行标准,衍生金融工具所带有的权利和义务便不能确认为资产和负债。但是,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是以契约形式存在的,虽然在签约时没有实际支付款项,但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已基本确定。而且,随着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中的运用越来越多,仅仅对其在表外披露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必须对“资产”和“负债”重新定义,使衍生金融工具能够在表内予以确认。对“权责发生制”和“实现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冲击长期以来,会计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基础都是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实现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将收入和费用归入其发生的那个报告期,而不归入实际收付现金的那个报告期。实现原则是指企业的销售过程或劳务提供过程已经完成,同时已具备收取货款的权力时,便可确认收入。这两种原则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基础,而对未来的交易或事项不予确认。衍生金融工具本质上是一种契约,并无实物交易发生。那么按照传统会计收入费用确认的原则,我们只能等到契约履行完毕后才能确认持有这些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损益。而衍生金融工具从“签约”到“履约”这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发生很大的价值变化,如果必须等到履约时才加以确认,那么整个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会有所下降,甚至使信息带有一定的残缺性和虚假性,不仅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还会造成一定的误导。2.对会计计量基础的冲击传统会计模式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历史上许多国家都采用过历史成本模式,而且现在大多数国家仍在继续采用。究其原因,无非是历史成本数据取得方便,容易验证,据以进行会计计量较为客观可靠。但历史成本原则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它只确认过去的交易活动及其所发生的数据,很多财务信息得不到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对历史成本原则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在合约签定时,没有实际交易事项发生,也就没有历史成本可循;另一方面,即使我们可以将合约价值理解为历史成本,对合约进行初始计量,那么在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发生剧烈波动时,我们该如何反映呢?我们知道,衍生金融工具价值起伏很大,赢利时可使企业利润呈几何级数增长,亏损时会危及整个企业的生存。如果一味地坚持历史成本,很容易造成信息滞后,难以反映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真实情况和盈亏变动。3.对会计报告与披露的冲击财务会计确认、记录、计量的目标就是要向外界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财务报告的核心是财务报表。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通过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目前的通用会计报表在揭示会计信息方面有许多局限性,例如:无法反映非货币化信息、企业的特殊经济业务、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方面的信息以及经济环境发生变动情况下的会计信息。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标准、计量基础与传统会计相悖,加上衍生金融工具种类繁多、带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使得它长期以来只能作为表外业务存在,其信息主要是以附注的形式披露。然而,由于衍生金融工具本身的特点和现行财务报表固定模式的限制,使得它既不能在表内确认,又不能在表外充分揭示,这就影响了投资者决策,并使企业遭受风险的可能性增大。(二)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的必要性衍生金融工具虽出现较晚,但发展迅速,不仅给金融市场带来深刻影响,也给传统会计带来挑战。因此,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1.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增加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研究衍生金融工具从诞生到现在短短20多年,已成为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安邦的数据显示,2002年上半年,全球信用衍生工具交易名义额增长44%,达到1.6万亿美元,预计2004年将可能达到4.8万亿美元。可是,由衍生工具交易形成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及其损益却一直被排除在表外。为使信息使用者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情况,预测企业未来相关现金流量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就必须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研究,使其从“表外”转向“表内”,充分披露相关信息。2.衍生金融工具的高风险性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研究历史上由于衍生金融工具风险而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屡见不鲜:巴林、驻友、德国金属股份公司、东南亚金融危机种种事件的损失额,都高达数十亿美元,令人触目惊心。可是,这些数额庞大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却没能反映在财务报表上。比如巴林银行,由于过度投机衍生金融工具,在1995年2月宣布破产,但在它1994年末的财务报告中资产净值却超过4.5亿美元,没有任何破产的征兆,对投资者形成严重的误导。衍生金融工具是一把双刃剑,但正如美国所罗门兄弟公司董事长孟思所说:“只要正确运用,衍生金融工具一点都不危险。”那么如何正确运用呢?这就要解决如何对衍生金融工具实行有效监管的问题。会计具有监督的职能,会计监督是有效的监管手段。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的冲击,使目前的会计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监管有些力不从心。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研究,使其不断完善,从而充分地发挥其监管效能。三、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就是指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或投资范围、性质、时间、数量、金额等进行过程的控制、确认和计量的程序与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理论框架。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的挑战,使各国会计界和国际会计组织纷纷加入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的行列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准则公告。其中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研究成果最具代表性。主要有IAS 32金融工具:披露与列报(1995年),IAS 39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1998年),SFAS 133衍生金融工具和避险活动的会计(1998年)等。本文在借鉴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加以探讨。(一)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 1.“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的定义及确认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不符合传统会计对“资产”和“负债”的定义,为此,IASC和FASB都作了大量努力。其中FASB在SFAS 133 文中关于SFAS 133的观点均来自于FASB, “ Financial Instruments: Hedge Accounting”, Accountancy , July 2002, page 131.对这一问题的论述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按照SFAS 133的思路,资产和负债定义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它们分别代表未来一定的经济利益或损失。当衍生金融工具处于盈利头寸时,可以向合约的另一方收取现金、其他金融资产或非金融资产,这就代表了一定的未来经济利益。反之,当衍生金融工具处于亏损头寸时,则代表一定的未来经济损失。衍生金融工具在这一方面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因而应当在报表中予以确认。2.会计要素的初始确认和终止确认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初始确认和终止确认,目前有两种方法:风险和报酬分析法。IASC的第40号和第48号征求意见稿(ED40、ED48)中均采用了此方法。如在ED48中IASC提出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初始确认的标准: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有关的所有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转移到本企业;企业所获得金融资产的成本或公允价值或所承担的债务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终止确认的标准为: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有关的所有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转移给其他企业,而且所包含的成本或公允价值能可靠地计量;合同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已经得到履行、清偿、撤销或者到期自行作废。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以风险和报酬是否实质转移作为衍生金融工具确认的标准。然而,对这种方法也存有争议,因为它在实际工作中不好操作。一方面,对“所有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全部转移”和“价值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如何做出具体的判断;另一方面,如果只转移了部分风险和报酬,该如何确认。金融合成分析法或控制权法。这是FASB在SFAS 125金融资产的转移和服务及其债务清算的会计处理中提出的。该准则规定,金融资产转移方是否需要终止确认该项资产应视转移方是否放弃了对该资产的有效控制而决定。也就是说,控制权的放弃与否与转移方保留了多少风险和报酬是不同的。转移方保留的风险和报酬可视为转移合约的产物,因而可按新的金融工具加以确认。这种方法就有效地解决了第一种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因而IASC在IAS 39及ED62中也放弃了ED40和ED48中的观点,规定:企业在成为合同缔约方时应确认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当企业失去合同中规定的权利时,应终止确认金融资产,当合同中规定的义务被解除、撤销或失效时,应终止确认金融负债。3.会计要素的再确认对于已确认的资产和负债,从过去的事项到未来的交易这段时间,虽然风险和报酬已经确定且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但由于汇率和价格等因素变动会引起公允价值“量”的变动,因而需要再确认。IASC在ED62中规定,所有因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所得和损失都应在发生当期确认为损益:将为交易而持有和可供出售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其他项目的价值变动先计入权益,待资产出售、收回、处置或减值时,再计入损益。(二)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殊性,按传统的“历史成本”模式对其进行计量存在致命的缺陷。人们逐渐意识到,历史成本已不适用于瞬息万变的衍生金融工具,取而代之的将是公允价值。根据IAS 32 文中关于IAS 32的观点均来自于IASC, “Financial Instruments: Disclosure and Presentation”, Accountancy, August 2002, page 85.,所谓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IASC在ED48中指出,对初始确认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以契约开始生效时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入账。契约生效后的计量基础,则根据企业管理当局的持有目的和意图分别确定:1.如果企业打算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长期持有或者持有至到期日,原则上按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计量,无需处理其后因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损益。除非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有证据表明企业所持有的资产可能遭到损失,将差额损失全部计入当期损益。二是企业所持有的资产属于非定期或者非定额收回的资产,且其重估公允价值跌至其初始公允价值以下时,应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差额计入当期损益。2.如果企业是为了保值目的而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则按报表日的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进行计量。因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变动所形成的损益,则在该损益得到确认时计入损益表。如果所保值的对象是未来交易,则将因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变动所形成的损益予以递延。3.如果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不属于上述两种情况,则按报表日的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进行计价,因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可以看出,ED48认为,对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可以采用历史成本,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这取决于企业管理当局持有衍生金融工具的目的和意图。但有时我们很难对其进行确定,因此,ED48中关于衍生金融工具计量的看法,有一定的局限性。FASB在SFAS 133中认为,公允价值是对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而对衍生金融工具来说,可能是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衍生金融工具应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现在,IASC也同意了FASB的这一看法。(三)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报告与披露 由于传统的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已经无法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要求,因此,必须对传统的会计报告与披露方法进行改进,采取表内披露和表外披露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改进传统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另一方面,增加表外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信息。1.对财务报表的结构和编制方法的改进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和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建议下成立的金融工具指导委员会于1997年3月发表了一份征求意见稿,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所有因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所得和损失都属于损益的范畴,因而都应在发生时立即确认为损益。根据管理当局指明的交易目的的不同,对于因按公允价值确认而产生的所得和损失可按以下方式加以列报:凡指明为预期的交易进行套期保值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上所产生的所得和损失可以在利润表之外的一张其他综合收益表中加以列报;凡指明为海外实体的投资进行套期保值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上所产生的所得和损失应列报于利润表之外,以便与对海外实体的净投资进行折算而产生的折算差额相配比;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按公允价值进行确认而产生的其它所得和损失在发生时应直接列报于利润表之中。对指明为满足一定的条件,以及交易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或产生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为预期交易进行套期保值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所产生的所得和损失,应该按照下列方法之一前后一致地加以列示:列报于其他综合收益表之中,并在被套期保值的预期交易开始影响收益的未来时期把这些所得和损失转入利润表。但是,如果被套保值的预期交易不再可能发生的话,应将这些所得和损失立即转入利润表,并对这种情况和数额进行披露;列报于利润表之中。2.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的改进IASC在IAS 32中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作了详细规定,它要求披露的内容主要有:对于每一类衍生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负债和权益性工具,无论确认与否均应披露: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范围和性质的资料,包括可能影响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确定性的重要条款和条件;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包括运用的确认标准和计量基础,以及公允价值的确认方式等。披露合约的有关条款,如票面金额、到期日、约定的利率、汇率等。披露关于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风险和现金流量风险的信息。鼓励披露已确认为本期损益的衍生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总额,以及衍生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负债年度内的分类平均额等信息。IAS 39 文中关于IAS 39的观点均来自于IASC, “Financial Instruments: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Accountancy , September 2002, page 105.在IAS 32的基础上,对衍生金融工具相关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作了进一步的修订和补充: 对于衍生金融资产,应分重要类别单独反映,包括预付率、预计信用损失率、利率和折现率等。披露初始确认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那些可供出售的衍生金融资产因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是否计入当期利润(或亏损),或直接在权益中确认,直到这些衍生金融资产被处置。衍生金融资产的“正常方式”购买是在交易日核算,还是在结算日核算。关于套期及其他附加披露内容。(四)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仍需完善 随着一系列国际会计准则和公告的发布,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理论和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同一会计组织制定的各项准则之间的“间隙”需要“抹平”,如IASC发布的IAS 32和IAS 39以及1997年公布的题为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会计的研究报告中所指出的设想存有差异;另一方面,不同会计组织制定的各项准则也需要进一步协调,如IASC的IAS 32和IAS 39与FASB的SFAS 133以及英国ASB的衍生和其它金融工具之间也有不同。总之,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仍需完善。1.衍生金融工具的终止确认IAS 39规定,当企业不再“控制”已转让的金融资产时,应将相应的转让交易核算为一项“销售交易”;反之,则应核算为一项“融资交易”。但事实上,对“控制”的认定很难。而IAS 39提供的指南相对简单,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要,有必要进一步充实。2.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目前,无论是IASC还是FASB,都同意公允价值是衍生金融工具的最佳属性。然而,围绕公允价值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讨论。确定无公开标价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时,内部预计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与不公开交易条件下交换产生的市场价格相比,哪个更合适?对于某些衍生金融工具,既可以采用立即结算价值又可以采用预期结算价值作为公允价值的基础,该如何选择?是否需要考虑风险管理组合对单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造成的影响呢?由于企业自身信用变化而引起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的变化该如何确认?3.利得和损失的列报LAS 39要求企业在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作为公允价值变动列报的原则,即全部在收益表中确认;或一部分在收益表中确认,另一部分先在权益变动表中反映,直到相关衍生金融资产出售或相关衍生金融负债清偿为止。为确保信息使用者看明白这份企业财务业绩表,有必要提供附加的消息,或直接在报表中根据形成的原因来反映,或直接结合企业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目标来反映。四、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产生较晚,发展滞后。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广泛使用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对于经济形势一向敏感的会计界,为了尽快满足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已迫在眉睫。(一)我国在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至今仍未颁布专门针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准则。按照国际惯例,在发布专门的衍生金融工具准则以前,衍生金融工具按照投资准则核算。然而,很多衍生金融工具不符合现行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的核算披露要求。在衍生金融工具运用逐渐增多的今天,按照现行会计准则处理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就出现了诸多问题。1.在会计核算方面。我国在处理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时,都是按照传统的会计方法,以取得时的成本入账,在持有期间,不论市场价格发生多大波动,都以历史成本反映,只有等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损益实现以后,才予以确认。这种处理方法使企业资产价值得不到真实反映。目前,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业务较少,采用这种方法尚还可以,但当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日益增多时,这种处理就难以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在信息披露方面。目前,我国大多数人对会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看的是会计报表,而在我国现行会计报表上很难找到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这就使会计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很不全面。另外,不同金融机构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也不统一。同时,由于金融机构将衍生金融工具作为表外业务,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也往往忽视,致使对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审计披露成为一个薄弱环节。3.在会计人员素质方面。近年来,我国对会计教育的力度大大加强,会计人员的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从整体上来说,高素质的会计人员仍相当缺乏。衍生金融工具业务非常复杂,因而要做好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处理,就需要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二)我国建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思路 虽然改革现行的会计体系,建立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已势在必行,但也不能一蹴而就,而应该采取先易后难的方针,分步骤地进行。1.从会计信息揭示入手,改革我国的会计报告和披露体系针对目前的会计报表,可作如下改革:改进现行的会计报表结构,对资产负债表及各项目进行重新分类:资产类项目由按流动性分类改为按“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分类;负债类项目由按偿还期长短分类改为按“金融负债”和“非金融负债”分类;权益类项目增设“衍生金融工具影响权益”项目;损益表上应加上“衍生金融工具投资损益”这一内容;现金流量表上应增加有关衍生金融工具引起的现金流量变化的信息。在会计科目设置上,可增设“衍生金融工具”、“期货保证金”、“衍生金融工具损益”等科目,并可按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分设二级科目。增加报表数量。新增一张“金融工具明细表”,详细列明企业所持有的各种金融工具的情况,以便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判断。明细表中应列出衍生金融工具的类别、特征、风险系数、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到期日、持有日等内容。针对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外披露,可作如下规定 摘自李华(中国人民银行会计财务司),“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与思考”,金融会计,2000年第6期。: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范围及性质的信息。包括:a.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可能产生影响的重大条件和情况的信息。具体是指:衍生金融工具的面值、设定价值、名义本金和其他相类似的金额、名义利率,以及与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担保或抵押;b.企业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确认、计量、表述的会计准则。对已经确认的衍生工具,说明确认基础和计量属性;对尚未确认的衍生工具,要说明未确认的理由。关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的信息。包括:a.会计报表日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b.取得公允价值的方法;c.取得公允价值过程中所运用的会计假设。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引起的信用风险的信息。包括:a.当合同的另一方无法履行其义务时,在不考虑任何抵押品公允价值的情况下企业可能蒙受的最大损失额;b.企业对收回抵押品所采取的会计政策。关于衍生金融工具引起的利率风险的信息。包括:a.对每一类衍生金融工具的账面金额,都要依据一定的期限加以划分,这个期限是从报告日到合约的再定价日或到期日;b.实际利率或者加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户外早教活动策划方案
- 关于智能开关的营销方案
- 海底捞店面营销方案设计
- 青海规划馆设计施工方案
- 徐州胶粘石施工方案审批
- 心理健康咨询方案
- 商城代金券营销方案策划
- 船营区装修方案咨询
- 建筑穿墙螺杆处理方案设计
- 余姚社团活动策划方案
- 公司兼职人员劳务合同4篇
- 制造过程质量追溯系统设计
- 2025年能源行业新能源产业风险管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 2.1 认识平均分(课件)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新教材)
- 井盖安全常识培训课件
- 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零部件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铁路总公司校招笔试备考手册
- 2025社会工作员考试(社会工作基础知识)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卫生院支委会补选书记会议记录范文
- 酸洗作业安全知识培训
- 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沥青碎砾石面层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新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