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绿色课堂.doc_第1页
如何打造绿色课堂.doc_第2页
如何打造绿色课堂.doc_第3页
如何打造绿色课堂.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打造“绿色课堂”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耿车初级中学张卫民摘要:尊重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设计科学的教学内容,营造和谐的教学生态,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这是绿色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核。本文围绕新课标“三维目标”,从教学理念、教学策略、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整合、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课堂教学的“绿色”标准,让学生在快乐、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关键词:绿色课堂 教学理念 教学策略多媒体整合 教学评价“绿色课堂教学”就是要在研究学生学习规律、成长规律的前提下,综合运用课程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社会学的原理与方法来促进每一个人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能够以人、自然和社会相统一、相协调的观点去思考、应对教学中的问题。特别要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学习者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深入研究学生年龄特征和思维规律,培养自主学习策略,最优化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获得终生受益的持续学习力。具体说来,打造“绿色课堂”应该做到如下方面一、树立“师生平等互动”的现代教学理念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象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自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凸显,个体的表现,创造性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仅传授知识,而是一种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和教学中的主角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二、在教学策略上要能够随机调整教学环节教学流程有许多环节组成,环节互相关联,有着一定的先后次序。环节可以预设,但课堂教学如果一味按照固定环节前进,不考虑学情,不考虑课堂环境变化,那么必定落入僵化、机械、沉闷的泥潭。笔者认为,环节与环节的推进必定纳入鲜活的学情,变化的环境,随机进行调整。教学环节一定要根据学情的变化科学、合理、灵活地调整。在教学夏一课时,设置情境、导入新课之后,我直接引领学生进入第二环节:整体感知课文。学生有感情朗读后,我问:“在朗读过程中还有哪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我预设学生会提不会读的字词或词语的意思,谁想到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老师,有一句话我弄不明白它的意思,请你帮助我,这个句子在第3节第4行”“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这个句子我本想在第三环节“研讨新课”时再讲,没想到学生提前提出来,于是我迅速把课件翻到第三环节,先讲这个重点句子。这样巧妙应对的调整,顺应了学情,接纳了学生在课堂中灵活的因素、成分,不仅拓宽、深化了教学目标,使课堂变得张弛有度,而且更使得课堂教学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纵深推进。三、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富有创意的语文教学课件,把单纯的视觉汉字感知变为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的组合,变单纯的视觉感知为视听结合。利用课件的形象性、直观性、可欣赏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开放学生的想象空间。创设情境,感染学生。教授一些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时,如果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而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则可以通过精美的画面,优雅的音乐再现课文生动的形象,营造出浓郁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走进课文,徜徉其间,自然也就乐学其中。如在学习朱自清春时,开篇配上一段春之声圆舞曲,乐曲悠扬动听,很快就将学生带入春天诗意盎然的意境中,春草、春花、春风、春雨,随着这一串串音符扑面而来,对春的喜爱和赞美已蕴在心底。形象生动,激发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凭借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拓展语文教学的信息渠道,刺激学生的感官,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直观,使学生形象地感知课文,更快、更准确、更牢固、更大容量地接受信息和知识。如在学习奇妙的克隆一课时,学生们看着视频中的细菌,10块葡萄枝变成10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落地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匍匐茎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明白什么叫无性繁殖;学生看着视频中雄性细胞与雌性细胞融合成受精卵,受精卵经过系列分裂长成胚胎,形成新个体。明白什么叫有性繁殖;学生看着视频中“苏格兰黑面羊”排出卵细胞之后研究人员去掉细胞核,“芬多席特”母羊提供乳腺细胞之后研究人员取其细胞核。把去核卵细胞与乳腺细胞核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换核卵”。把“换核卵”植入另一只母羊子宫,最后产下“多利”克隆羊。学生看着视频里的动态“繁衍”过程,最终明白了什么叫克隆繁殖。学生借助多媒体对克隆过程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再看课文已是一目了然,不用老师费尽口舌讲什么叫无性繁殖,什么叫有性繁殖。而更多的时间精力则用于对克隆繁殖的分析理解上,澄清学生头脑中的疑惑,达到全面透彻理解克隆绵羊“多利”德创造过程,使学生明确克隆的奥秘。另外,多媒体计算机强大的功能能自如地增加课堂信息传递的渠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放映功能,收集与语文相关的各种影视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语文,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文修养。在学习悼念玛丽居里一文时,播放三张幻灯片,第一张介绍居里夫人品质(在室温只有6度的一间潮湿小屋里作理化实验。从1898年一直工作到1902年,经过几万次提炼,处理了几十吨矿石残渣,得到0.1克镭盐,测出它的原子量是225);第二张介绍居里夫人的贡献(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和钚;倡导医学上使用X射线和放射线);第三张介绍居里夫人的荣誉(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担任过25个国家106个荣誉职位;接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补充这三项内容丰富了文章内容,丰满了居里夫人的形象。在学习生命与和平相爱一文时,在课前预习时教师播放电影索菲的选择给学生观看,通过索菲生不如死的选择,让学生了解犹太人的悲惨境遇。为课堂的探究做铺垫。课堂探究: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卡夫卡都是犹太人,他们是世界顶尖的理论家、物理学家、心理学家、作家,为什么犹太人能在如此众多的学术领域中出类拔萃?学生结合电影通过讨论得出了答案:犹太人的智力优势与这个民族的独特历史、特殊的生存环境有关系。他们必须加倍努力地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能力来谋求生存。四、平等交流,和谐共进课堂千变万化,有着强烈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学生一旦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要教师作出灵活的反应,增设教学环节。我在教学关雎一文的时候,让学生感情朗读三遍,然后默写,我让胡海涛同学上黑板默写这首诗,(其他同学在下边默写)写完之后同学们一看黑板笑了,他写错了两字,“淑女”的“淑”字三点水弄丢了。我指着黑板问大家:“这个叔女是啥意思”?有同学说是叔叔的女儿。“文章是讲叔叔的女儿吗”?同学们大笑,我及时纠正“文中的淑女是贤良美貌的女子,不是叔叔的女儿。”另一个错字是“辗转”的“辗”字少一个“车”字旁,我立刻让大家把书翻到学过的故乡一课,找“展转”的意思,让胡海涛起来读,接着我让胡海涛查词典解释本文“辗转反侧”的意思,一分钟后他告诉我“辗转反侧”的意思是:形容心理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通过比较弄清了各自的内涵。我接着问大家:“男主人公为什么不去找那个女子表白自己的心意呢?你看现在多开放呀,男子追女子使出浑身解数,有的男子看女子家有背景、有势力,不择手段想尽一切办法把女子搞到手。电视媒体曾报道:一名男子跪在女子的别墅门口,请求女子嫁给他。本故事中的男子为什么不采取极端手段把他心爱的女子搞到手呢”?有的说他不好意思,有的说他胆小,此时我及时点拨引导:“请结合诗歌表达的感情思考一下吧”。王弘说起来:关雎中的爱情是纯真的、是健康的、是积极向上的,不同于低俗的婚恋情。总之教学环节的即时增补,更有利于拓宽、深化教学目标。五、树立“重视发展”的质量评价观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也应该重视发展,这是新课标作为重点强调的问题。转化和优化评价功能的。评价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与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而是发挥激励作用,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状况,通过对评价的评析,提出改进计划,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重视综合评价。从过分关注学业成就转向对综合素质的关注,包括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考察学到了什么,到对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进行评价指标多元化的综合评价。突出质性评价。从过分强调量化,逐步转向关注质的分析与把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应用多种方法评价,有利于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教师、学生的发展状况。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 管理者、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提高了被评者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也增进了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理解和沟通,形成积极友好平等民主的互动关系。注重过程评价。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是面向“未来”的发展性评价。关注过程的评价,促进学生注重探究过程,从而养成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求实创新的精神。参考文献 :1、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教育研究.2002年第11期2、肖来青.绿色的内涵./forum/3、王大中.清华大学绿色大学理念绿色清华可持续发展-清华大学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