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土壤与氮营养对烤烟氮吸收分配及品质影响植物营养与农产品品质博士论文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土壤与氮营养对烤烟氮吸收分配及品质影响植物营养与农产品品质博士论文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土壤与氮营养对烤烟氮吸收分配及品质影响植物营养与农产品品质博士论文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土壤与氮营养对烤烟氮吸收分配及品质影响植物营养与农产品品质博士论文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土壤与氮营养对烤烟氮吸收分配及品质影响植物营养与农产品品质博士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级: 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论文 土壤与氮营养对烤烟氮吸收分配及品质影响 I 摘 要 利用 15黄壤烟区(大方县)选择了有机质含量分别为 19.2 25.7 三种土壤类型,进行了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不同无机氮肥用量及施用时期对烤烟产量、地 上部氮吸收分配规律和烟叶质量影响的研究,探讨了土壤有机质及土壤氮矿化对烟叶中烟碱含量和烟叶品质的影响,提出了限制黄壤烟区烟叶质量的主要原因。 三种有机质含量(低、中、高)土壤上烤烟地上部总氮、肥料氮积累于移栽后 11 周达到吸收积累高峰, 追 肥 氮积累于烤烟移栽后 13 周达到高峰 ,表现氮吸收量偏高,高峰期拖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将延缓肥料氮吸收时期,整个生育期总氮积累量为 自肥料 N 的积累量为 中来自追施氮肥的 利用 15而 追肥氮利用率 达 不施氮肥的情况下, 10位以上烟叶烟碱达到 施氮处理 10 叶位以上的烟叶烟碱达到 上,中、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偏高。 烟碱积累在整个生育期是呈不断增加的趋势,烟碱积累主要集中在 9,三种有机质含量土壤整个生育期内烟碱积累量为 烤烟进入成熟 期后,烟叶氮含量逐渐降低,烟碱含量逐渐增加,而各部位烟叶烟碱含量与来自土壤氮比例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烟碱中氮来自肥料氮的比例是, 下部烟叶 中部烟叶 上部烟叶 其中,下、中、上三个部位烟叶烟碱中来自追肥氮的比例分别为 追肥氮是烟叶烟碱中来自肥料氮的主要来源。 土壤无机氮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为 12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无机氮含量高,供氮能力强 ;施氮肥明显提高了土 壤无机氮含量,土壤无机氮含量在烤烟移栽后 7周后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在烤烟整个生育期中土壤矿化氮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整个生育期土壤氮矿化量为 壤氮矿化在烤烟生长中后期较高,是当地烟叶氮和烟碱含量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不施氮肥条件下,获得较高的产值,与烤烟前茬作物玉米有关,考虑前茬作物是氮肥用量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常规烤烟栽培,中、上部烟叶氮和烟碱含量偏高,糖碱比偏低,化学成分尚不够协调,需要调整氮肥用量和追肥比例。 土壤氮于烤烟生 长中后期矿化量大,追施氮肥利用率高,烟碱中氮来自追肥氮比例大,是当地烟碱偏高的主要原因。调整氮肥用量,确定适宜追肥比例,控制后期土壤氮矿化能力及选择合理的前茬作物,是提高黄壤烟区烟叶品质的关键。 关键词 :土壤,烤烟,氮吸收,烟叶品质 he of on N N ts of by a 5N in of a 9.2 , 25.7 1, , of in of of in to 1 N by be as to i n up 2 , of N N N of . 15N in N in 5N in in to a in 0 th 3 th =0 , in of in in in N d N in in 5N in in in N in 5N in in in N in of 2 84 N in of of a of a of in =0 N 2,to in of in in cu be by of . of in as (1) in (2) (3) in . to to to 录 第一章 绪论 1 烟氮素营养研究进展 1 对烤烟营养作用 1 壤环境条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4 壤氮研究 6 壤氮素矿化及供氮量研究方法 8 壤供氮定量研究 9 机氮营养研究 10 壤氮素矿化与作物直接吸收利用 11 究目的和意义 12 究目的 12 义 13 究内容及思路 13 要研究内容 14 究思路 14 第 二 章 材料与方法 15 验地点基本情况 15 验点基本资料 15 验点气象资料 15 验设计与管理方法 16 品采集 17 烟样品采集与制备 17 烤烟叶样品采集 18 定项目及方法 18 V 素测定 18 碱测定 18 碱中氮的测定 18 壤硝态氮和铵态氮测定 18 叶品质分析项目和方法 19 壤有机质含量分区 19 据处理 19 第 三 章 土壤有机质对烤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影 响 20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烤烟干物质积累 20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烤烟干物质各器官中分配 21 烟茎、叶干物质分配 21 烟不同部位烟叶干物质分配比例 24 小结 2 7 第 四 章 土壤有机质对 烤烟氮积累与分配影响 28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上烤烟氮积累 28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对烤烟氮供应能力 28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上烤烟氮积累 29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上烤烟肥料氮积累 30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上烤烟肥料氮积累 30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上烤烟追肥氮积累 31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上烤烟吸收肥料氮比例 32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上烤 烟吸收肥料氮比例 32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上烤烟吸收追肥氮比例 32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上部烟叶氮积累与分配 33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上氮在上部烟叶积累与分配 33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上肥料氮在上部烟叶积累与分配 34 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上追肥氮在上部烟叶积累与分配 35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中部烟叶氮积累与分配 3 5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上氮在中部烟叶积累与分配 35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上肥料氮在中部烟叶积累与分配 36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上追肥氮在中部烟叶积累与分配 36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下部烟叶氮积累与分配 37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上氮在下部烟叶积累与分配 37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上肥料氮在下部烟叶积累与分配 38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上追肥氮在下部烟叶积累与分配 3 8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茎和花氮积累与分配 39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上氮在茎和花积累与分配 39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上肥料氮在茎和花积累与分配 39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上追肥氮在茎和花积累与分配 40 壤有机质含量对氮肥利用率影响 4 0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烤烟氮肥利用率( 15N 法) 40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烤烟追肥氮利用率( 15N 法) 41 章小结 42 第五章 氮对烟碱的影响 44 对 调制后烟叶 烟碱含量的影响 44 同生育时期烟株烟碱与氮积累 45 同部位烟叶氮分配与烟碱和氮含量的变化 47 料氮对合成烟碱氮贡献 51 章小结 53 第六章 土壤无机氮变化和土壤氮矿化 55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无机氮变化 55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氮矿化 57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 化 59 章小结 59 第七章 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烟叶产质变化 61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烟叶产值变化 61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烟叶化学成分 61 同有机质含量土壤对烟叶质量分析 63 章小结 63 第八章 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区与分布 65 壤有机质含量分区 66 壤有机 质含量分布状况 65 章小结 66 第九章 全文结论与讨论 67 文结论 67 议 68 论 68 烟氮积累、分配及利用 69 料氮积累、分配及利用 69 肥氮积累、分配及利用 71 对烟碱含量的影响 72 壤氮矿化与烤烟氮吸收 74 参考文献 76 致谢 83 作者简介 84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烟氮素营养研究进展 对烤烟营养作用 氮是烤烟重要的必须营养元素之一,氮素供应的多少、吸收的规律、形态和比例对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最大(左天觉, 1993)。氮在烤烟体内以化合物形式构成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蛋白质、核酸、磷脂、酶、激素和叶绿素等。氮也是烟碱的重要成分,烟叶中氮的含量与烟碱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淀粉和糖呈显著的负相关( 1978) . 增加氮素比率,烟叶灰分和烟碱提高,总氮、蛋白质、树脂和石油醚提取物增加,糖含量降低( 1967, 1978)。 研究烤烟氮素营养作用、 吸收转化对生产优质烟叶具有重要的意义。 烤烟对氮素的吸收在移栽前 30 天内较少, 30 天后逐渐增加, 45内吸收急剧增加,然后降低, 75 天后仍吸收少量的氮。烟株吸收氮素高峰出现的时间,与烟叶成熟状态有直接关系(苏德成, 1999) ,在砂质壤土和水分较好的条件下,烟株吸氮高峰期在移栽后 35d 到 56d;粘壤土和水分处在干湿交替缺水条件下,烟株吸氮高峰期推迟在 4 80d(宋少堂, 1993)。铵和硝酸根是烤烟吸收的两种主要氮素形态,尿素和小分子的有机氮如氨基酸等也可以直接被吸收,但数量有限。就烤烟本身而言,尽管 它能同时吸收铵态氮、硝态氮和尿素态氮,由于硝态氮比铵态氮更易被烟株所吸收利用 (左天觉, 1993),烟草因此也被称为“喜硝”植物,所以硝态氮是烤烟吸收的主要氮源。 烤烟是叶用经济作物,在获得一定产量的同时,如何提高烟叶的质量是研究的重点。获得优质烟叶氮素吸收规律是符合“少时富,老来贫,烟叶长成肥退劲”,在烟叶平顶后烟株氮的吸收量迅速减少下来,保证烟株体内后期氮素代谢转化,增加烟叶田间的成熟度,才能生产出优质的烟叶( 1993)。 烟草对氮素营养是非常敏感的。在烤烟营养生长期,需要施足够的有效氮,以保证烟株的正常生长发育,获得适宜的产量( 1999)。如果氮素供应不足,造成烟株的生长发育不良,烟叶不能开片,叶色较淡,下部烟叶变黄影响烟叶成熟度,影响烤后烟叶的品质。营养生长期如果烟株严重缺乏氮素时,下部叶呈淡黄色似火烧状,造成烟叶早衰,严重时逐渐干枯而死,调制后的叶片薄而轻,烟叶颜色淡或呈灰色,烟叶产量显著降低。营养生长期如果氮肥供应过量,会造成烟株地上部徒长,叶片体细胞肥大,细胞壁变薄,容易遭受病害的侵染。过量的氮素还能延长烟株体内蛋白质的代谢过程,使烟株的营养生长期拖长 ,叶片落黄迟缓,贪青晚熟,形成通常所说的“黑暴烟”。这种烟叶调制后,组织粗糙,叶色呈暗绿或青黄色,严重时呈褐色甚至黑色 (1993)。因此,烤烟氮素的合理供应,对烟叶产量和质量是非常关键的技术,是烟叶生产的核心问题,因此,烤烟生产中氮肥的施用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 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2 烤烟作为一种叶用经济作物而言,其使用价值由其品质决定。卷烟作为一种特殊消费者的嗜好品,不同的消费者对卷烟的品质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对烟叶的品质定义是可变的。通常烟叶品质包括外观品质、化学成分和烟气品质。烟叶外观品质的优劣是内部生 理生化特性在外部的综合体现( , 1964),烟叶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平衡和协调决定烟草的品质,烟草制品受到大多数消费者喜欢,是必须有优质烟气品质,通常是色泽美观,香气浓郁,吃味醇和,无杂气,根据当代“吸烟与健康”问题,要求烟叶质量具有焦油含量低等安全性指标。烟烟叶品质常用的化学成分协调性来表示,主要有烟碱、糖、石油醚提取物、无机组分、水溶性灰分的碱度、总氮、蛋白质以及淀粉等。通常优质烤烟中总氮浓度在 烟碱浓度 还原糖浓度 16%还原糖 :烟碱 =8总氮 /烟碱 耀富, 2002)。 烟株体内氮含量影响氮化物的含量及其组成,影响烟叶中氮化物和碳水化合物的相对平衡 (1976),从而影响烟叶的品质。合理施肥,降雨量适中,平顶时土壤硝态氮和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淀粉迅速积累,烟叶可以获得氮化物和碳水化合物的相对平衡 , 还原糖 :烟碱 =8:1( 1999) ,施氮量少或降雨过多, 还原糖 :烟碱 9: 1,而氮肥用量高或干旱条件下,烟叶还原糖 :烟碱 双季稻 大小麦 ;一般熟化土壤其无氮区作物成熟时地上部分地上积累占施氮区作物成熟时地上部分累计氮量的 45%即作物吸收的氮有一半左右或一半以上来自土壤,表明土壤氮素在作物营养中起到重要作用(朱兆良,1992)。因此,土壤有机氮的矿化是是作物生长氮素吸收的重要来源,不同的作物、不同的土壤类型、不同的生态环境、及不同的栽培措施对土壤氮素矿化量有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壤氮素是植物吸取氮素的主要来源,作物吸收的氮素中有55%自 土壤中的矿质氮 (李仁岗 ,1982;刘芳 ,1994;聂光明 ,1980)。即使在大量施用氮肥的情况下,作物积累的氮素仍有 50%来自土壤中的氮素,在某些条件下甚至达 70%以上。然而土壤氮素绝大部分以有机态存在,且土壤中有机氮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12 矿化作用又发生在作物产量和质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中后期,同时该时期的环境条件又最有利于有机氮的矿化,由此可见,有机氮的矿化规律对作物营养相当重要。只有当土壤的供氮规律与作物的吸氮规律一致时,才能生产出丰产优质的产品。探明它们的规律,对于科学施肥,减少肥料浪费,减轻环境污染,生产优质、安全的产 品具有重大的实际指导意义。 究目的和意义 究目的 烟草是世界上最广泛种植的非食物经济作物( 1994)。世界上至少有 117 个国家、 3300 万农民种植烟草 (995),烟草主要分布在 45 0 S( 1990) 。到 1993 年世界烟草的总生产量约为 842 万吨,种植面积514 万公顷,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 其中烤烟产量为 539 万吨,占烟草总量的 64%( 994) 。中国是世界上烟叶生产的大国,其中烤烟产量占世界的 1/3。 我 国烟叶种植面积约 100 万公顷,烤烟 已成为我国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也是我国 许多地区的经济支柱产业 。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烟叶品质不高、优质烟叶主要依赖进口的问题成为困扰我国烟草行业发展的瓶颈。据统计, 2001 年我国烟叶种植面积是美国、巴西和津巴布韦的 8 倍、 4 倍和 18 倍,但出口金额仅为这些国家的 15%、 21%和 30%,烟叶单价仅相当于这些国家的 l/2 l/6(张维理, 2003)。 我国烟叶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香气质、香气量不足,内在化学成分不协调,上部烟叶厚,烟碱含量高,下部烟叶身份薄、颜色淡(赵兴等, 2003)。 造成我国烟叶质量不高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生态条件和栽培技术。其中生态条件复杂,烟叶分布于不同的温度、降雨、日照、海拔、地形地貌、土壤质地等自然条件,烟叶质量变化幅度较大,难以形成稳定的烟叶质量。但在栽培技术生产中,氮肥施用不当仍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贵州是我国主要烟叶产区,其中黄土是贵州省的主要植烟土壤,当地烟叶质量较好,但生产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中上部烟叶烟碱含量过高(刘卫群, 2004),内在化学成分不够协调,工业可用性较差,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与烤烟氮营养和氮肥用量有关。 本论文主要目的是针对黄壤烟区烟叶 质量存在的问题,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研究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烤烟氮吸收规律、氮肥和土壤氮供应与烟碱含量的关系以及对烟叶品质的影响,进一步摸清导致烟叶烟碱含量偏高的主要原因,为不断提高烟叶质量,为烟叶生产提供理论技术支持,明确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上烤烟氮肥用量及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烟叶生产技术要求。 ( 2) 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烤烟吸收的氮养分中,来自肥料和土壤中的比例,特别是不同时期的氮肥与土壤供氮对烟草的贡献,分析肥料和土壤氮对烟碱含量的影响,指导烟叶生产合理施用氮肥,提高烟叶质量。 ( 3) 研究追肥氮的吸收 ,肥料利用率及在烟碱中追肥氮的比例,确定烤烟氮肥中的基追肥比例,指导烟叶生产。 ( 4) 摸清我国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13 主要植烟土壤氮矿化规律和供氮能力,特别是打顶以后土壤的供氮能力,阐明土壤氮素矿化对烤烟后期氮素营养的贡献、对烟叶品质的影响,明确影响植烟土壤供氮的主要因素,综合考虑土壤、气象、地形、海拔等因素,为将来建立我国植烟土壤氮素矿化模型,预测烤烟生长全生育期土壤氮素矿化量及其动态矿化规律,对改善烟株氮素营养,提高烟叶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 5) 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分析目前烟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建议。 我国 是世界烟叶生产第一大国,烟叶年产量达 170 多万吨。 从我国烟叶发展的角度出发, 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主要的税收来源。实现烟草区域化生产是稳定我国烟叶种植规模,提高总体烟叶质量的重要途径。 义 由于我国烟叶种植分布广、面积大、在我国的主产区烤烟种植分布的生态条件差异十分显著。统计土壤有机质含量表明,我国烟叶植烟土壤有机质含范围大,从南方到北方,无论是优质烟叶产区还是填充型烟叶产区,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在 1% 5%之间。就贵州植烟土壤而言, 70%的土壤有机质在 占 50%(冯永刚, 2004)。由于烤烟氮素营养主要来源于土壤中的氮,相应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必然影响土壤氮素的供应,从而必然影响烟叶的品质。因此,明确土壤有机质与土壤氮素矿化关系及对烟叶品质的影响,是生产优质烟叶所必须解决的理论问题,对提高我国烟叶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在我国正式加入 签署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后,随着我国卷烟和烟叶市场国际化程度的逐步加深以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对烟草制品限制的愈加严格,中国烟草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新的挑战。可以说,目前我们正处在一 个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 从卷烟上, 如何 稳定 和主导我们的卷烟市场,尽快提高我国卷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尽快提高重点卷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全行业的总体竞争实力,已成为全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只有抓住关键,以持续满足中国广大消费者当前和潜在需求为目标,将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发展自己的特色与优势,以专有的核心技术支撑产品、以独具特色的产品占有市场,才能使中国卷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提高和增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壮大发展,形成鲜明的竞争优势。 究内容及思路 贵州是我国主要烟 叶产区,每年种植烤烟在 13 104104 公顷,烟叶产量在 20 104104 吨。黄壤是贵州省的主要植烟土壤,占种植面积的 80%。当地烟叶质量较好,但生产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中上部烟叶烟碱含量过高,内在化学成分不够协调,工业可用性较差。 2000从 2000 多个烟叶样品分析表明,上部烟叶平均为 其中烟碱含量大于 4%占 中部烟叶平均为 中烟碱含量大于 3%的占 石俊雄, 2004),因此,如何降低中上部烟叶烟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14 碱含量是提高当地烟叶质量的关键性问题。对于降低 中上部烟叶烟碱的问题,主要通过降低氮肥用量,增加硝态氮肥比例,但效果不是十分明显(王广山等, 2001),而上部烟叶含量高仍然是限制当地烟叶质量的主要原因。本试验的目的是针对黄壤,在不同有机质含量范围内开展烤烟不同来源氮营养的吸收、分配和土壤供氮能力对烟叶烟碱含量和烟叶品质的影响研究,找出造成中上部烟叶烟碱含量过高的主要原因,为烟叶生产提供技术理论支持,不断提高我国烟叶整体质量。 要研究内容 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烤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研究 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烤烟氮吸收分配研究 不同有 机质含量土壤烤烟对追肥氮吸收、分配研究 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烤烟烟碱积累及 肥料氮在烟碱中的分配研究 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无机氮含量变化与氮矿化研究 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烟叶产值与品质研究 贵州黄壤有机质含量分区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对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烤烟氮吸收、烟株体内不同来源氮的分配、土壤无机氮含量变化与氮矿化能力、土壤供氮和肥料氮对烟碱含量的影响研究,提出解决上部烟叶烟碱含量过高的问题,改善烟叶品质和风格。 究思路 图 1 体 研 究 思 路 1en id ea o f 土壤氮矿化 (原位培养) 土壤供氮能力 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烟碱含量与烟叶质量评价 田间试验 烤烟氮吸收、分配 ( 15N 示踪技术) 土壤供氮能力 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 氮肥对烟叶品质影响及 生产技术建议 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材料有方法 15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验地点基本情况 验地点基本资料 试验于 2005 年在贵州省毕节地区大方县良种繁育基地(石关乡)和高枧乡两地进行,其中良种繁育基地设一个试验点,高 枧 设二个试验点。土壤均为黄壤,三种土壤均为砂质壤土,前茬为玉米茬,三个试验点均选择在单独的试验地块内,单独管理。基本理化性状见表 2 表 2 验 点 土 壤 基 本 理 化 性 状 hy of 地点 Lo 层 有机质 ( ) 碱解氮 ( ) 速效磷 2 O 5 ( ) 速效钾 2 O ( ) 枧 0枧 0关 0 试验地点气象资料 大方县平均海拔 920m,常年平均降雨量 1070 5为 616 日照时数为 1098h,年日均温 10年均积温 4512,土壤 在 间,大方县降雨和气温情况如图 2 2 2005 年与 40 年平均气温相差不大, 5 月和 8 月份月日照时数明显低于多年平均月 日照时数,对移栽的烟苗生根快发和中部和上部烟叶成熟不利( 图 2 月平均气温()) 日照时数(h)h) 图 2 株 生 育 期 间 月 平 均 温 度 和 前 40 年 月 平 均 温 度 比 较 te 005 of 0 th of 图 2 株 生 育 期 间 月 日 照 时 数 和 前 40 年 平 均 月 日 照 时 数 比 较 me 005 of 0 g th of 0510152025305月 6月 7月 8月 9月2005 月 7月 8月 9月2005 第二章 材料有方法 16 2005 年大方(图 2株生育期间降雨量明显低于同期多年平均降雨量,尤其是在 6 月中下旬,降雨量极少,而此时烟株正处于旺长阶段需水量最大时期,大方在 7 月中旬时,降雨量仍较少,严重干旱,致使烟株现蕾开花较常年早,下部烟叶假熟, 7 月下旬和 8 月上旬的连续干旱,影响了下部和中部烟叶的成熟,致使烟叶采收期较常年推迟,可见,试验期间降雨量少、连续干旱天气对烟株的正常生长与烟叶品质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在六月上旬( 4)降水 烤烟 生长和土壤无机氮含量有一定影响。 验设计与管理方法 大田试验均采用 当地主栽烤烟 (.)品种 栽苗选用 漂浮 育苗,在当地最适宜移栽期内进行移栽,种植密度为 1100 株 /667田间管理按优质烟生产技术措施实施 ,小区分布见图 2 试验采用 15N 示踪方法, 15N 为双标记硝酸铵 15度为 5%)。 设四个处理: ( 1) 不栽烤烟; ( 2) 理为不施氮肥; ( 3) 理为氮肥用量为当地最佳施肥量; ( 4) 理为 同位素追肥( 30%),基肥为常规氮肥( 70%),氮肥总量同 理。 其中,有机质含量为 地块施纯 15N 105 地块施纯 15N 地块施纯 15N 处理均施 2,小区面积 50 肥方法:基肥中氮磷钾肥料混合采用穴施,将肥料与穴内 202010壤混合,烟株间用塑料薄膜隔断,深度 30肥将 15少量水 溶解浇在距烟根 5 ,用土覆盖。 大方石关 乡烤烟 移栽时间为 5 月 8 日,烟株移栽后 41d 揭膜, 66d 打顶,烟株移栽后 128d 烟叶采收完毕。 大方 高枧 乡 烤烟 移栽时间为 5 月 12 日,烟株移栽后 38d 揭膜, 63d 打顶,烟株移栽后 125d 烟叶采收完毕。 图 2 株 生 育 期 间 旬 降 雨 量 和 前 40 年 旬 平 均 降 雨 量 比 较 a of p 005 of 0 th of 0204060801001201405上 5中 5下 6上 6中 6下 7上 7中 7下 8上 8中 8下 9上 9中 9下旬数 a p e r i o d o f t e n d a y en 005 第二章 材料有方法 17 重复 理 样区 样区 样区 产区 产区 过道 重复 样区 样区 理 样区 产区 产区 过道 重复 产区 产区 样区 样区 样区 理 过道 图 2 间 试 验 小 区 排 列 示 意 图 of 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