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传记伦理的尴尬与超越 (2)_第1页
【课外阅读】传记伦理的尴尬与超越 (2)_第2页
【课外阅读】传记伦理的尴尬与超越 (2)_第3页
【课外阅读】传记伦理的尴尬与超越 (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传记伦理的尴尬与超越几年来,很多出版社都出版了中国当代作家的传记,有的还以一定的规模出版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评传丛书”,汪曾祺、韩少功、贾平凹、余华和铁凝等当代作家,都有关于他们的评传出版。实际上,如果我们不只是将眼光局限于内地,便会发现,像白先勇、李敖、琼瑶、三毛、金庸和余光中这样身处港台的“中国当代作家”,早已有了他们的传记。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在更加宽泛的意义上来理解传记,将自传、自述、回忆录、人物素描、人物印象和人物随笔等分别视为不同的传记类型,那就会发现,关于中国当代作家的“传记”写作实际上已相当繁荣,在我们的图书出版和报刊杂志中经常可见。我在这里所讨论的,并不包括自传性的写作,主要还是他人对传主的“立传”。 我一直以为,当代中国的很多作家,像王蒙、汪曾祺、韩少功、贾平凹、王安忆、张承志、莫言、余华、史铁生和苏童等人,已经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文学成就,他们不仅已经牢固确立了自己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甚至具有世界性的影响。他们丰富的、甚至是不无曲折和复杂的人生道路、精神历程和他们各自所创造的文学世界,同时也折射着当代中国的社会历史与时代精神的变迁。这一切,都决定了对他们的“树碑立传”已经很有必要。这也是关于他们的传记写作日趋受到人们重视的基本原因。卡莱尔曾经说过:“历史是个人传记的合成”1。如果我们从卡莱尔的意义上来理解,则将非常自然地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文学史也是作家个人传记的合成”。所以,在此意义上,中国当代作家传记的写作,正可能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无疑又有相当重要的学术意义。 中国当代作家传记的写作虽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其现状,也显示出日趋繁荣的迹象,但是其中隐含的问题,却又相当复杂,尤为突出的,便是传记伦理的尴尬。所谓传记伦理,主要是指传记写作所遭遇的伦理问题,往往发生于传记作者、传主(包括与传主有着特殊关系的亲属、朋友及弟子等)和传记的读者之间。此外,传记出版者或与传记的写作与出版具有特别关系的其他社会组织、群体或个体也应包含其中。我以“尴尬”来形容中国当代作家传记的写作所遭遇的伦理问题,主要是基于以下的原因: 在中国当代作家传记的写作和出版中,传记的作者和传主之间,往往有着不甚平等的关系。这一关系,主要表现为传记写作所受到的某些不必要的“制约”。我曾参与策划和主编过两套中国当代作家传记丛书,也曾著有一部当代作家的评传,其间的甘苦,感受颇深。不少出版社都很严格地要求,关于中国当代作家的传记必须要有传主本人的“书面授权”才能出版,“规定”的“严格”,甚至使一些很有价值并已成稿的书稿中途流产,浪费了作者的大量劳动。这样的规定,表面上是对传主的尊重,是出于对传记出版的认真、谨慎和负责,但在实际上,却是出于一种近乎“卑琐”的自我保护意识,那就是为了避免对传主的“侵犯”而引发“官司”,恰恰是对传主很不恰当的猜疑和“提防”。所以,即使在很多作为传主的作家看来,这样的规定也是匪夷所思的。在我看来,任何一位严肃的传主,都不会对严肃的传记诉诸法律。只要传记没有捏造的“事实”,没有对传主无中生有的人生攻击,即使引发了某种“官司”,也不应该有所担忧。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也承认,上述看法可能只是我在理论上一相情愿的“认识”而已。因为在实际上,出版者的“担忧”自然有其一定的原因。一些传主因为受到传记的“伤害”愤而起诉并且最终胜诉的部分先例,使这种担忧显得并不多余。所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便是在传记的作者(包括出版者)与传主之间建立健康、理性的和相互平等的伦理关系。 作者和传主之间伦理关系的基本底线,便是传记写作最高和最为基本的原则,那就是“真实”。由于在很大程度上,传记写作属于“历史学”的范畴,“真实”是其最为宝贵的生命,也应该是作者和传主之间伦理关系的基本原则。所以,传记的作者、出版者和传主所应共同负责的,便是传记的真实。对于出版者来说,如果传记的写作属于真实而又确有出版价值,即使传主没有“授权”,也不应该拒绝出版。之于传主,是否和如何配合与支持传记的写作自然有其自己的权利与自由,但其最为起码和最恰当的态度,应该是对传记的真实予以“核实”,而对传记的观点与立场,只能提出参考性的意见。对于作者来说,由于“传记作家的职责是尽可能贴近地再现真实”2,因此,积极主动地寻求传主及其亲友的配合与支持,便显得尤为关键,其所获得的“真实”,往往也是查阅资料等其他途径所难以代替的。至于传主对一些事实的“核实”和对传记的观点等方面的意见,作者有着采纳或拒绝的自由,因此所可能导致的“失实”及社会影响等方面的问题,应该实行“追惩制”而不是有些出版机构所实行的传主“一票否决”的“预审制”,由作者和传主及有关当事人的事后沟通、公共讨论甚至法律途径来解决。当然,这一切,都应发生于传记作品出版后。 真实性的问题既然如此重要,但就中国当代作家传记的写作实践来看,贯彻得并不很好,与那些以中国古代、现代和国外的人物作为传主的传记相比,甚至令人非常忧虑。虽然传记学者艾伦谢尔斯顿早就说过:“树碑立传的传记作家在处理比较现代的人物时,不得不谨慎从事”3,为同时代的传主“树碑立传”,向来就有特殊的困难,特别是在真实性的问题上,困难尤甚。但是,目前所出版的很多中国当代作家传记,真实性的问题尤其严重。有的传记“为尊者讳”,“虚美隐恶”,过分地拔高或“圣化”传主的人格形象,作为一个文学人物所往往具有的率真、性情和性格的丰富与灵魂的挣扎,很难在传记中有所体现。我们所看到的,倒反会是一个文学界的“高大全”人物;有的传记虽然书写了一些作家的趣闻逸事,但这些内容,往往只是非常表面的故事,很难表现出传主的内在精神与复杂性格,更像是一种无有大碍、把握恰当、意在增强可读性的“配料”。 传记写作所刻意回避或未曾挖掘的,往往是那些可能会影响传主“光辉形象”的“真实”,其中,大多又都是作家的日常细节和私人生活。普鲁塔克曾经说过:“轰轰烈烈的事业并不能显出被传人的好坏,有时一件小事,一句谈话,一点笑谑,比起最有名的攻城略地,最厉害的兴师动众和流血最多的会战,更能暗示出被传人的品格性情”。4伟大的传记作家塞缪尔约翰生也曾指出:“传记作家的职责往往是稍稍撇开那些带来世俗伟大的功业和事变,去关注家庭的私生活,展现日常生活琐事,在这儿,外在的附着物被抛开了,人们只以勤谨和德行互较短长”。5在此意义上,只有通过作家的私人生活和他们丰富生动、极具表现力的日常生活细节,才能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传主形象。对于作家传记来说,情况可能尤其如此。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他们的文学实践与精神世界。但在实际上,由于当代作家和他们的传记作者共同处于一个时代,并未拉开足够的时间距离,传记作者顾虑重重,再加上一些作家对于传记写作这一特点的认识有所不足,使得他们很不愿意向作者提供这方面的情况,对于他们私人生活和日常细节的表现,即使作者有所依据并且属实,他们往往也不太支持,从而也使当代作家传记中私人生活的书写相当不够,极大地影响了传记的质量与深度。一方面,作家们认为,爱情、婚姻、家庭甚至性与健康等方面的“真实”均都属于个人隐私,作家的秘密都在他的作品之中,严肃的传记写作不应对此有所关注或过分渲染;另一方面,大众文化的泛滥还使他们出于清高地认为,作家不应该像娱乐明星那样过于张扬自己的隐私,现代公民的权利意识,也使他们过于敏感地捍卫隐私。当然,有些作家对于自身隐私的捍卫,还可能出于某种相当特殊的心理,比如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光辉形象”,或是为了避免对自己或他人构成伤害。但对当代作家的传记写作来说,如果隐去真实的“私”与真实的“恶”,这样的传记,很可能会变成关于当代作家的“圣徒传”,不仅枯燥乏味,而且会很肤浅和虚假。如果说,我们在前面所引述的普鲁塔克和约翰生的传记学观点更主要的还是出于道德的考虑,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传主的“品格性情”和“德行”的话,那么,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等现代心理学理论及有关的文学理论和文学研究方法则已经充分揭示出,作家的爱情、婚姻、家庭特别是性与健康等方面的因素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文学实践。茨威格的三大师中关于陀斯妥耶夫斯基和与恶魔的搏斗中关于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的传记,正是对此理论的经典实践。实际上,如果运用佛洛伊德的理论深入分析,像王蒙、张贤亮、张洁、王安忆、张承志、贾平凹、莫言、史铁生和昌耀、北岛、顾城、杨炼、海子等作家与诗人的作品中,都能解读出他们包括性爱在内的私人生活方面的丰富内容,很多还有材料的佐证。因此,问题的关键已经不在于是否应该书写当代作家的个人隐私,而是为什么和应该如何书写?是为了更加充分和真实地塑造传主的人格形象并且更加深刻地探索作家的文学世界,还只是为了一味地迎合读者?如果是前者,只要是真实,作者就有权予以充分的书写。但若是后者,则又涉及到另外一层相当复杂的传记伦理问题。 目前,传记作者和读者间的伦理关系同样存在着不甚健康的状态,那就是很多读者对于名人隐私近乎病态的窥视欲望,使得有些传记的作者对于这样的欲望投其所好地一味迎合。由于处于同一个时代,当代作家,尤其是那些相当著名的当代作家的私人生活,更易引起读者的窥视欲望,因此,当代作家传记的写作与出版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来自于读者的这方面要求。这些要求,往往是以市场(发行码洋)的力量得以体现,并且通过出版社的中介得以表述。它们或者是要强化传记的虚构性和现场感,不惜将以真实作为生命的传记弄成煞有介事、非驴非马的“传记小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