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Cr1MoVG大口径厚壁管三通焊口裂纹产生原因分析与处理.doc_第1页
12Cr1MoVG大口径厚壁管三通焊口裂纹产生原因分析与处理.doc_第2页
12Cr1MoVG大口径厚壁管三通焊口裂纹产生原因分析与处理.doc_第3页
12Cr1MoVG大口径厚壁管三通焊口裂纹产生原因分析与处理.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 章 编 号 :1002025X(2011)S0-0014-0412Cr1MoVG 大口径厚壁管三通焊口裂 纹产生原因分析与处理 傅求华, 齐亮(安徽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 , 安 徽 合 肥 230088)摘 要 : 针对某电厂锅炉末级过热器出口三通焊口裂纹处理问题 , 分 析 了 12Cr1MoVG 大口径厚壁管三通焊口焊接和热处理技术难点 , 分析了裂纹产生原因 , 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焊接和热处理工艺措施 , 严格执行焊接和热处理工艺措施 , 加强过程监控并及时调整工艺措施 ,成功完成了三通焊口返工处理 , 获得了满意的应用效果 。关 键 词 : 12Cr1MoVG; 大 口 径 厚 壁 管 ; 三 通 ; 裂 纹中 图 分 类 号 : TG402文 献 标 志 码 : BTIGR31 焊 丝 , 焊条电弧焊采用 E5515B2V (R317) 焊 条 。手工氩弧焊打底焊接时预热温度为 200 , 焊条电弧焊填充 0 引 言某工业园自备热电厂一期 2300 MW 机 组 工 程 锅 炉 为 上 海 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锅炉厂生产的亚临界压力 、 一 次 再 热 、 双拱炉膛平衡通风 、 自然循环汽包锅炉 。 锅炉过热蒸汽流 量 为 1 025 t/h, 过热器出口蒸汽压力为 175 MPa, 过 热 器 出 口 蒸 汽 温 度 为 541 。 锅炉末级过热器 出口管道规格为 准610 mm765 mm, 材 质 12Cr1MoVG, 其 中 第 1 只焊口一端接过热 器出口联箱三通 , 三 通 规 格 为 准610 mm610 mm610 mm110 mm, 材 质 12Cr1MoVG, 三 通 经 过变径与直管连接 , 三 通 壁 厚 不均匀并有台阶 , 如 图 1 所 示 , 三 通 直 管 段 较 短 , 仅 150 mm, 本三通焊口上下壁厚差别大 , 属 异 型 结 构 。盖 面 焊 接 时 预 热 温 度 为 270 , 预热升温速度为 80 /h,焊接完成后立即进 行 焊 后 热 处 理 ,焊后热处理升降温速度为 75/h, 热处理恒温温度 742 , 恒 温 时 间 280 min; 焊 接 和 热处理工艺以及焊接 施工人员资质均符合规程规范要求 , 焊 接 材料质保书齐全 ; 焊接及热处理完成后对该焊口进行无损检 测 : 光谱检测焊缝材质与母材材质相符 , 硬 度 检 测 合 格(HB240) , 超 声 波 检 测 发现焊缝下熔合线处存在 3 处 超 标 缺 陷 , 如 图 2 (上 部 未 见 缺 陷 )。 对 焊 口 进 行 整 体 预 热 至 270 进行挖补返修时肉 眼 可 见 裂 纹 , 立即停止挖补返修 , 并 于 当 日下午对焊缝下熔 合线进行着色检测 , 发 现 裂 纹 3 处 ; 次 日 对焊口进行磁粉及 超声检测确认裂纹已延伸至根部 , 于 是 采 用管道坡口机割口返工处理 。图 1 三 通 直 管1 锅炉末级过热器出口三通焊口施工完成后经超声波检测 发现有超标缺陷 , 挖补返修时发现裂纹并扩展 , 割 口 返 工 处 理 后再次出现裂纹 , 问 题 更 加 严 重 , 经过对三通焊口焊接和热处 理技术难点和裂纹产生原因分析 , 制定了针对性的返工工艺措 施 , 并严格控制返修工艺措施的实施 , 最终确保了三通焊口第 2 次 返 工 (第 3 次 焊 接 ) 的 成 功 。图 2 超声波检测焊缝下熔合线 割口返工处理前对第 1 次裂纹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原因分 析 , 编制了返工工艺措施并进行了交底 , 严 格 实 施 ; 采 用 管 道 坡 口 机 割 口 、 角向磨打磨修整坡口 , 对上下坡口进行着色检查 合格后重新打磨清理坡口 。 组对焊接时发现焊口磁力较大 、 进 行 消 磁 处 理 , 预热后进行手工氩弧焊打底焊接和焊条电弧焊填 充 焊 接 ( 手工氩弧焊采用 TIGR31 焊 丝 , 焊条电弧焊采用 1 三通焊口焊接施工及裂纹发现经过 1 锅炉末级过热器出口三通焊口首次焊接采用手工氩弧 Welding Technology Vol40 S0 Sep. 2011 CECWA 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第十届年 会焊接技术交流文 集 15 焊条电弧焊时预热温度为 280 , 预 热 升 温 速 度 70 /h。 填 充焊 焊 接 至 20 mm 厚 , 需 后 热 处 理 , 后热处理升降温速度 70 / h, 后热处理恒温温度 380 , 恒 温 时 间 5 h。 经射线检验合格 后重新预热后进行填充盖面焊接 (预 热 温 度 280 , 升 温 速 度70 /h)。 焊接完成后立即即进行焊接热处理 , 热 处 理 升 降 温 速 度 70 /h, 恒 温 温 度 740 , 恒 温 时 间 5 h。 热 处 理 结 束 后 进 行 无 损 检 测 : 硬 度 检 测 合 格 (HB230); 超声波检测上熔合 线处发现超标缺陷 , 如 图 3, 其 中 B 处上熔合线外观可见裂 纹 , 并 进 行 着 色 检 验 确 认 (下 部 未 见 缺 陷 )。 次日重新进行超 声 波 检 测 : 裂 纹 A 处向固定端方向延伸约 80 mm, B 处 延 伸 至 深 度 58 mm; 同 时 B 处下熔合线处发现裂纹缺陷 , 长 度 约 100 mm, 深 度 约 8 mm。 第 3 日再次对焊口进行磁粉和超声波检 测 , 发现裂纹进一步扩展 。 裂纹位于接头热影响区粗晶区 , 由 三通肩部处起源 , 向三通腹部焊缝方向扩展 。 在 2 天 时 间 内 , 裂 纹 扩 展 长 度 超 过 350 mm, 扩 展 深 度 超 过 30 mm, 最 大 深 度 已 超 过 60 mm。 对起裂处的裂纹位置 、 形 貌 特 征 初 步 分 析 , 判 断该裂纹为再热裂纹 。(3) 热 处 理 难 度 大 。 三通焊口两侧是非对称结构 , 焊 后 热处 理 时 , 焊缝两侧是非对称传热 , 当采用通用的焊后热处理工 艺和方法对该接头进行焊后热处理时 , 由于接头各向传热的不 均 匀 性 , 很难精确保证热处理温度场为不产生较大附加热应力 的最为合理的温度场 , 由于热处理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 , 导 致 焊接接头在焊后热处理过程中 , 产生较大附加热应力 。 由 于 该 热应力是由不均匀温度分布所导致 , 焊后热处理并不能使之消 除 , 而是在焊后热处理后的焊接接头中保持下来 。 有 些 工 程 中 测 量 发 现 , 该类焊接接头即使在焊后热处理后 , 残 余 应 力 仍 远 高于同规格直管对接接头焊后热处理后的残余应力水平 。 三 通 结 构 应 力 、 焊接残余应力及附加的热应力 , 使接头在焊后热处 理过程中承受较大残余应力 , 增加焊接接头开裂倾向 。22 首次焊接裂纹产生原因分析 首次施焊过程中 , 焊工未能及时发现存在的缺陷 , 又 由 于 事前与业主工程师协商对超过 70 mm 厚焊口一次焊接完成 , 得 到 了 默 许 , 故未对此焊口进行中间根部射线检测 , 导 致 未 能 及时发现较深位置处焊接缺陷 。 由 于 结 构 原 因 , 导 致 焊 接 热 处 理 温 度 不 均 匀 , 未能有效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 又由于壁厚相差 很 大 , 焊缝接头处形成台阶 , 加剧了结构突变 , 导 致 更 大 的 应 力 集 中 。 返修时重视程度不够 , 未制定具体的返修方案并进行 交 底 , 未 采 取 防止焊接缺陷扩展的措施 , 贸然进行返修作业 , 返修过程中焊接残余应力释放 , 导致焊缝下熔合线应力集中区 出现裂纹并进一步扩展 。23 第 2 次焊接裂纹产生原因分析 第 2 次 施 焊 前 , 只 对 第 1 次裂纹产生原因进行了初步分 析 , 未对管系结构和受力状态进行详细分析 , 在此基础上编制 了 返 工 措 施 , 采用了较为保守的热处理措施 , 即采用了通用的 热处理工艺措施 , 希望通过严格的焊接及热处理工艺控制来保 证 焊 接 质 量 , 结 果 未能取得好的效果 , 导致再次出现裂纹缺 陷 。 事 后 分 析 认 为 , 再次出现裂纹缺陷的原因如下 :(1) 由于管道壁厚大 , 为保证内外壁温度均衡 , 选 取 的 热 处理升降温速度慢 (70 /h), 致使焊缝在再 热裂纹形成敏感 温 度 区 间 (500700 ) 停 留 时 间 过 长 , 从 而导致再热裂纹的 产 生 。(2) 本三通焊口为横焊焊口 , 其上部管段质量全部由上方 的链条葫芦承受 , 在热处理过程中 , 垂直管段受热膨胀 , 长 度 增 长 , 可以导致上方链条葫芦松弛致使管段受力状态发生大的 变 化 , 引起处于高温下的焊缝 (强 度 明 显 降 低 ) 出 现 裂 纹 。(3) 由于结构原因, 热处理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 导致接头 焊缝在焊后热处理过程中, 产生较大附加热应力, 又由于壁厚相 差很大, 焊缝接头处形成台阶, 加剧了结构突变, 导致更大的应 力集中; 三通结构应力、 焊接残余应力及附加热应力, 使接头在 焊后热处理过程中承受较大残余应力, 增加焊缝开裂倾向。图 3超声波检测焊缝上熔合线 2 三通焊口焊接技术难点和裂纹产生原因分析 21三通焊口焊接和热处理技术难点 (1) 12Cr1MoVG 钢具有一定的冷裂纹和再热裂 纹 倾 向 。12Cr1MoVG 属 珠 光 体 耐 热 钢 , 含 有 Mo, V 等碳化物形成元 素 , 碳含量又处于再热裂纹形成敏感成分范围 , 因 此 , 该 钢 本 身具有较强的再热裂纹敏感性 , 其再热裂纹形成的敏感温度区 间 为 500700 。 该钢也具有一定的冷裂 纹 敏 感 性 。 同 时 这 种 材料的力学性能 、 金相组织对热处理比较敏感 , 不 同 热 处 理 制 度可以使其组织与性能存在较大差异 。 特别是对于厚壁件 , 当 材料性能出现偏差 , 采用通用的焊后热处理工艺时 , 极 易 出 现 冷裂纹和再热裂纹 。(2) 三通焊口接头拘束度大 。 三通结构尺寸大 、 管 壁 厚 度 大 , 使焊口接头拘 束 刚 度 大 。 现 场 检 查 发 现 , 三 通 的 实 际 壁 厚 , 远高于设计要求的最小壁厚 , 即比与之对接的管道壁厚加 厚 很 多 。 因此在接头处形成台阶 , 加剧了结构突变 , 导 致 更 大 的 应 力 集 中 。 16 CECWA 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第十届年 会第 40 卷 增 刊 2011 年 9 月焊接技术交流文 集 焊 接 技 术度 保 持 在 180 左 右 ; 氩 弧 焊 堆 焊 2 层 共 3 道 。 堆 焊 完 成 后 对坡口钝边进行了打磨 , 确保了内壁齐整 , 冷却到正常温度后对 坡口钝边进行了磁粉和渗透检测 , 保证堆焊层无裂纹缺陷 。3 返 工 处 理 措 施由于焊口已经经过 2 次焊接和热处理过程 , 对 管 材 的 力 学 性能和使用性能影响较大 , 第 3 次焊接和热处理一次成功至关 重 要 。31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 (1) 完全清除原焊缝 , 重 新 焊 接 。(2) 较高的焊前预热温度 , 且达到预热温度至少恒温 4 h后 再 开 始 焊 接 。(3) 采用超低氢型高韧性 R317L 焊 条 。(4) 采用锤击方法降低焊缝残余应力 。(5) 合理布置焊后热处理加热片 , 采用中温回火加高温回 火相结合的热处理工艺 。(6) 加强工艺过程监控 , 及时调整工艺措施 。32 原焊缝清除和坡口加工制备 采用管道坡口机和角向磨等机械方法清除原焊缝和制备坡 图 5 预热加热器及热电偶安装位置 33 组 对三通焊口组对时通过调整上方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布置的 链条葫芦调整对口间隙 。 采用坡口内部相同材质加点固块的方 法 点 固 。 点 固 块 3 块 , 沿管周向均匀布置 。 焊 完 4 层 后 清 除 点 固 块 。 三通焊口组对完成后对垂直管段进行了刚性固定 。口 。焊缝两侧母材加工去除 35 mm,以消除裂纹与淬硬层 。加工时采用的角度 10, 如 图 4, 加 工 到 70 mm 深 度 后 采 用管道坡口机从中间位置切断 , 切断后检查发现切断位置非原焊 缝 中 心 位 置 , 对 管 道内侧剩余焊缝进行检测 , 发 现 硬 度 值 在 HB300 左 右 , 与 焊 缝表面硬度检测结果 (HB230 左 右 ) 相 差 很 大 , 此检测结果印证了厚壁管道热处理温度的不均匀性和热 处 理 效 果 差 。 管道切断后采用角向磨对剩余焊缝金属 、 淬 硬 层 进行了切割打磨并清除 , 直至经硬度检测坡口硬度与母材硬度 值 相 当 , 通过硬度检测保证了淬硬层的完全清除 。34焊 接打底前焊接预热工艺与堆焊钝边时预热工艺相同 (施 工 过程中预热加热 块和测温热电偶未变动 ), 采取多层多道焊 , 氩弧 焊 打 底 2 层 后 , 采 用 准32 mm R317L 焊 条 填 充 2 层 。 继 续 升 温 至 350 , 升 降 温 速 度 60 /h, 管道外壁温度达到预热温 度 350 后 恒 温 4 h 以 上 ,采用红外线测 温仪测得内壁温度 280 左 右 , 采 用 直 径 为 准32 mm 和 准40 mm 的 R317L 焊 条 进行焊条电弧焊填充盖面焊接 。 每层焊完后进行认真检查 , 合 格 后 焊 接 次 层 , 直 至 完 成 。 层间焊缝的清理 、 缺陷的处理均采用 机械打磨的方式 , 用角磨机或钢丝刷彻底清理焊渣及飞溅 , 特 别是焊缝接头处和坡口边缘处 。 为保证后一焊道对前一焊道起 到 回 火 作 用 , 焊接时控制每层焊道的厚度焊 条 直 径 , 焊 条 摆 动 的 幅 度 , 最 宽不超过焊条直径的 2 倍 。 采 取 2 人 对 称 施 焊 , 每层焊道接头错开 1015 mm, 同时注意尽量使焊道平滑 过 渡 , 便于清渣和避免出现死角 。 焊接过程中对焊缝进行锤击 , 锤 击 目的在于降低焊缝的残余应力 , 焊 工 每 焊 完 3 根焊条后焊缝在 红热状态下用风枪 对焊缝进行锤击 , 在焊缝上形成密密的麻 点 。 盖 面 焊 缝 与母材圆滑过渡 、 熄 弧 处 饱 满 , 接 头 熔 合 良 好 。 为防止最外层的边缘焊道成形不良 , 突起造成应力集中 , 对 其 进 行 了 修 磨 , 形 成 圆 滑 过 渡 , 避免焊趾部位产生应力集中情 况 。 焊缝整体焊接 完 毕 , 采用砂轮机和钢丝刷将焊缝表面焊 渣 、 飞 溅 清 理 干 净 。 焊接过程未停顿 , 一 次 完 成 。 焊 接 完 成 后图 4坡口形式示意图 原焊缝和淬硬层清除后 , 进 行 MT 及 PT 检 测 , 确 认 裂 纹完 全 清 除 。 焊口坡口经角向磨打磨后无钝边 , 不利于焊口组对 和 打 底 焊 接 。 现场采用氩弧焊堆焊方法人工制造了一个钝边 , 堆焊前对焊口上下坡口进行了预热 ; 焊接预热时上下坡口各布 置 20 kW 加 热 器 , 其中上部用加热片 , 下 部 用 加 热 绳 ; 上 下 2 回 路 分 别 控 温 , 加热器安装距坡口边缘 2030 mm; 预 热 加 热 器 及 热电偶安装位置见图 5, 热电偶采用点焊方法固定 。 初 次 设 定 预 热 温 度 200 , 升 温 速 度 60 /h, 温 度 到 达 200 后 恒 温 4 h, 采 用红外线测温仪检验发现内外壁温差很大 , 内 壁 温 度 在 120 左 右 , 于是调整预热温度至 280 , 最 终 使 内 壁 温控 温 降 温 至 120 (降 温 速 度 60 /h),拆除预热加热块和热 电 偶 , 重新布置焊后热处理控温热电偶和加热块 。35 焊 后 热 处 理焊后热处理采用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相结合的方式 , 采 用 Welding Technology Vol40 S0 Sep. 2011 CECWA 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第十届年 会焊接技术交流文 集 17 主 加 热与辅助加热进行焊后热处理 。 加热器安装见图 6, 焊 缝上下加热装置为主加热装置 , 布 置 加 热 片 30 kW, 由 于 三 通 结 构 原 固 , 加热片不能沿焊缝中心对称布置 , 故在三通侧又布置 了 1 根 主 加 热 绳 , 30 kW 主 加 热 片 由布置在焊缝上的 2 根 热 电 偶 控 温 , 同时在主加热片中间位置布置 1 只 测 温 热 电 偶 , 三 通 侧主加热绳由布置在加热绳中间部位的热电偶控温 。 三 通 两 侧 主 管 上 各 布 置 1 根 10 kW 辅 助 加 热 绳 , 作 为 辅 助 加 热 , 两 侧 辅助加热绳由布置在辅助加热绳中间的 1 只 热 电 偶 控 温 , 辅 助 加 热 温 度 为 540 , 与管道的工作温度相同 。 保 温 厚 度 6080 mm, 采用双层保温棉 。 主加热和辅助加热 工 艺 曲 线 见 图 7。 主加热器升降温速度 60 /h, 中温回火恒温温度 485 , 恒 温 时 间 6 h, 高温回火恒温温度 735 , 恒 温 时 间 5 h, 降 温 至300 以 下 自 然 冷 却 。 辅助加热器升降温速度 60 /h, 中 温 回 火 恒 温 温 度 485 , 恒 温 时 间 6 h, 与主加热器工艺相同 , 继 续 升 温 至 540 , 恒 温 时 间 11 h, 降 温 至 300 以 下 自 然 冷 却 , 保持辅助加热器与主加热器降温过程基本同步 。735 的恒温温度要求 , 同 时 监 测 发 现主加热器中心位置温度 比焊缝中心位置温度高 10 左 右 。 从 温 度监测情况可以看出 三通结构各向传热的差异和温度的不均匀性 。36 无 损 检 测三通焊口返工焊接和热处理结束后 , 经磁粉检验未发现裂 纹 , 经超声波检验合格 , 焊缝硬度检验合格 , 热影响区母材硬 度 检 测 合 格 (不低于标准要求下限值 ), 焊缝光谱检测合格 。4 结 论实 践 证 明 : 通 过 分 析 12Cr1MoVG 大口径厚壁管三通焊口 焊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 ,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焊接和热处理工艺 措 施 , 施工过程中加强过程控制 , 确保工艺措施的落实 , 完 全 可以避免裂纹 缺 陷 的 产 生 , 确保焊接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 采用以下措施可以避免三通焊口裂纹的产生 。(1) 彻底清除原焊缝和淬硬层 , 通过硬度检测确保原焊缝 和淬硬层完全清除 。(2) 采用较高的焊前预热温度且达到预热温度后恒温较长 时 间 , 确保焊口坡口内部温度均衡 。 过程中采用红外线测温仪 监测坡口内部温度 , 及 时 调 整 工 艺 , 确保坡口内部温度符合预 热 温 度 要 求 。(3) 采用超低氢型高韧性 R317L 焊 条 。 超低氢焊条使焊 缝金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