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装夹具类】CA6140车床拨叉工艺及快换式钻床夹具设计【3张图纸】【课设】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71620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44.21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7-29
上传人:机****
IP属地:浙江
60
积分
- 关 键 词:
-
工装
夹具
ca6140
车床
工艺
快换式
钻床
设计
图纸
- 资源描述:
-
【工装夹具类】CA6140车床拨叉工艺及快换式钻床夹具设计【3张图纸】【课设】,工装,夹具,ca6140,车床,工艺,快换式,钻床,设计,图纸
- 内容简介:
-
课程设计报告(论文) 设计课题: 床拨叉钻孔夹具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2012、 6、 127、 1 工程技术学院 机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09 级机制班 - 1 - 目 录 目录 . - 1 - 第一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 - 2 - 序言 . - 2 - 一、零件分析 . - 2 - (一)、零件的作用 . - 2 - (二)、零 件的工艺分析 . - 3 - 二、工艺规程设计 . - 4 - (一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 - 4 - (二)基面的选择 . - 4 - (三)制定工艺路线 . - 6 - 第二章 夹具设计 . - 29 - (一)机床夹具的功用 . - 29 - (二)问题的提出 . - 30 - (三)夹具设计 .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设计总结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 参考文献 . - 33 - 机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09 级机制班 - 2 - 第一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 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了解并认识一般机器零件的生产工艺过程,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并且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大好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一、零件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机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09 级机制班 - 3 -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 床的拨叉位于 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零件上方的 20孔与操纵机构相连,二下方的 50半孔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两件零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床共有两处加工表面,其间有一定位置要求。分述如下: 1. 以 20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 20 的孔,以及其上下端面,上端面与孔有位置要求,孔壁上有一个装配时钻铰的锥孔,一个 螺纹孔。这三个都没有高的位置度要求。 2. 以 50为中 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 50 的孔,以及其上下两个端面。 这两组表面有一定的位置度要求 ,即 50 的孔上下两个端面与 20 的孔有垂直度要求。 由上面分析, 对于两组加工表面而言, 加工时应先加工一组表面,再以这组加工后表面为基准 ,借助专用夹具 加工另外一组 ,并且 保证它们之间位置精度要求。 机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09 级机制班 - 4 -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 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故选择铸件毛坯 ,生产方式为大批生产。 (二)基面的选择 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回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的大批报废,是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粗基准的选择 原则 : 1 重要表面余量均匀原则 必须首先保证工件重要表面具有较小的加工余量,应选择该表面为粗基准。 2 表面间的相互位置要求原则 必须保证工件上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要求,应以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如果在工件上有很多不加工表面,应以其中与不加工表面相互位置要求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以求壁厚均匀外形对称等。 3 余量足够原则 如果零件上各个表面均需加工,则以加工余量较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4 定位可靠性原则 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应选用比较可靠,平整光洁的的表面,以便定位准确,夹紧可靠。在铸件上不应该选择机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09 级机制班 - 5 - 有浇冒口的表面,分型面,有毛刺或夹砂的表面作为粗基准;在锻件上不应该伴有飞边的表面 作为粗基准,若工件上没有合适的表面作为粗基准,可以先铸出或焊上几个凸台,以后再去掉。 5 不重复使用原则 粗基准的定位精度低,在同一尺寸方向上只允许使用一次,不能重复使用。对于一般的叉杆类零件而言,以孔和端面作为粗基准,是完全合理的。对于本零件而言,尽可能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而对于有若干个不加工表面的工件,则应以其中与加工表面相互位置要求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以求壁厚均匀,外形对称等 对于零件而言,尽可能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而对有若干个不加工表面的工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 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根据这个基准选择原则,现选取 32 外圆 的不加工外轮廓表面 及 32上端面 作为粗基准,利用一组共两块 32 作主要定位面,限制 6 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 ,然后进行铣削。 精基准的选择 原则 : ( 1) 基准重合原则 应尽可能选择零件 的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以避免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 ( 2) 基准统一原则 应尽可能选用精基准定位加工各表面,以保证各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采用统一基准的好处在于:可以在一次安装中加工几个表面,减少安装次数和安装误差,有利于保证各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有关工序所采用的夹具结机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09 级机制班 - 6 - 构比较统一,简化夹具的设计与制造,缩短生产准备时间,便于采用高效率的专用设备,大幅度的提高生产率。 ( 3) 自为基准原则 有些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应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精基准。 ( 4) 互为基准反复加工原则 有些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较高 的表面,可以采用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方法来保证。 ( 5) 定位可靠性原则 精基准应平整光洁,具有相应的精度,确保定位简单准确,便于安装,夹紧可靠。如果工件上没有能作为精基准选用的恰当表面,可以在工件专门加工出定位基面,这种精基准成为辅助基准,辅助基准在零件的的工作中不起任何作用它仅仅是为加工的需要而设计的。 对于工件而言,精基准的选择, 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 和基准统一的原则 。 我们现选择以粗基准加工后的面及钻扩过的 20的 孔为精基准进行加工。 (三)制定工艺路线 制定工艺路线得出发点 ,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 ,在生产纲领已确定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工卡具 ,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1、 工艺路线方案一 : 工序 1 铸造毛坯 机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09 级机制班 - 7 - 工序 2 粗铣下表面 工序 3 粗 铣 32上端面 工序 4 粗 铣 50的上表面 工序 5 钻扩 20的孔 工序 6 粗 镗 50孔 工序 7 铣 斜肩 工序 8 半精铣下表面 工序 9 半精铣 32和 50的上端面 工序 10 半精 铰 精 铰 两孔 20 工序 11 半精镗,精镗 50孔 工序 12 钻,铰 8锥孔 工序 13 钻 螺纹 工序 14 铣断 工序 15 去毛刺 工序 16 终检 2、 工艺路线方案二 : 工序 1 铸造毛坯 工序 2 半精铣底面 工序 3 粗铣 32上端面 工序 4 粗镗 50上表面 工序 5 粗镗孔 50 工序 6 半精铣 下表面 机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09 级机制班 - 8 - 工序 7 精铣 32上表面 工序 8 精铣 50端面 工序 9 钻,扩 20的孔 工序 10 半精 铰 精 铰 两孔 20 工序 11 精镗 50孔 工序 12 钻,铰 8 锥孔 工序 13 钻 螺纹 工序 14 铣断 工序 15 去毛刺 工序 16 终检 3、 工艺方案比较分析 : 上述两方案 :方案一 是先加工内孔 20, 然后加工了 20 孔的上端 面, 50 孔的上端面及底面 ,该方案看似可行,但略有不足之处,即不能保证两个上端面与 20 小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要求; 而方案二 是 先加工 上下表面,然后加工 50 孔,再加工 20 小孔,该方案虽可保证两孔中 心线间距,但也未必能保证两个上端面与 20小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要求。此两种方案虽都可行,但都有不足之处,我们最终要确定的方案是既能保证各位置度要求,又可以经济的加工,还要尽量减少辅助时间,即集中加工,减少来回移动时间, 因此, 最后的加工路线确定如下: 机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09 级机制班 - 9 - 工序 1 半精铣底面 /以 32 上 端面为基准,选用 式和专用夹具 。 工序 2 钻 扩两孔 20/以 32外圆 和底面 基准 , 选用 和专用夹具 。 工序 3 半精 铰 ,精 铰 两孔 20/以 32外圆 和底面 基准 , 选用 工序 4 粗镗,半精镗孔 50/以 32外 圆 及底面为粗基准 , 选用 工序 5 粗铣,半精铣 32端面 /以底面及 两个 32小孔中心线为基准。 工序 6 粗铣 半精铣 50 孔端面 /以底面及 两个 32 小孔中心线为基准。 工序 7 粗铣 32圆柱侧面 /以底面为基准, 工序 8 钻锥孔 8及 以 20上 端面为基准选用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09 级机制班 - 10 - 钻 床及专用夹具 。 工序 9 攻螺纹 工序 10 切断 /以 20 端面及底面为基准选用 式铣床床和专用夹具 。 工序 11 去毛刺清洗 。 工序 12 终检 。 (四)机械加工余 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拨叉零件材料为 240,毛坯重量约 产中批采用金属型铸造毛坯 。 依据上述原始资料及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加工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 (1)、 由于工件较小,为方便加工节省材料将两件铸在一起,同时加工 。 (2)、 铸件的圆角半径 按 表 则金属型铸造 R=3拔模斜度外表面 =0。 毛坯热处理方式为自然时 效处理以消除铸造应力 。 (3)、 两内孔 ,考虑其孔径较小铸造困难,为简化铸造毛坯外型,机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09 级机制班 - 11 - 现直接将 32 圆柱铸成实心的 。 (4)、 两内孔精度要求 照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以下简称工艺手册)表 定工序尺寸及余量为: 钻孔: 18 扩孔: 2Z=精 铰 : 2Z=铰: 20 (5)孔 50 毛坯为铸孔 ,内孔精度要求 面粗糙度为 照工艺手册表 粗镗 48 2Z=3 粗 镗 2Z= 精镗 50 2Z=6)、 内孔 50端面加工余量 (计算长度为 12 ): 按照工艺手册表 (得孔外端面单边加工余量为 准为 差 ( 铣削余量 (精铣削的公称余量 (单边 )为 Z=10 铣削公差:现规定本工序(粗削)的加工精度为 ,因此可知本工序的加工尺寸偏差 体方向 ),由于毛坯及以后各道工序的加工都有加工公差 ,因此规定的加工余量其实只是名义上的加机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09 级机制班 - 12 - 工余量 ,实际上 ,加工余量有最大及最小之分 ,由于本设计规定的零件为中批生产应该采用调整法加工 ,因此在计算最大最小加工余量时应按调整法加工方式予以确定 . 50 基准端面毛坯尺寸加工余量 50 粗铣加工余量 (单边 ) Z=50 半精铣 的加工余量 (单边 ) Z=坯最大尺寸 : 16+=毛坯最小尺寸 : 166 粗镗后最大尺寸 : 12+镗后最小尺寸 : 精 镗 后 与 零 件 图 尺 寸 相 同 即 12 (7)、 两 32圆柱端面加工余量及公差 圆柱 32圆柱端面为自由尺寸公差 ,表面粗糙度值要求为 求粗铣 、 半精铣比对单边余量 Z=公差 32 半精铣的加工余量 (单边 )Z=铣加工余量 (单边 ) Z=坯名义尺寸 : 30+22=34 毛坯最大尺寸 : 34+=36. 2 毛坯最小尺寸 : 344 粗铣后最大尺寸 : 30+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09 级机制班 - 13 - 粗铣后最小尺寸 : 精铣后与零件图尺寸相同即 30 (五)加工基本工时 工序 1 粗铣、半精铣底面 具 根 据 切削手册 (1)根据表 择 质合金刀具 根据表 削 深度 4 铣削宽度 90 端铣刀直径 100于采用标准硬质合金端铣刀 ,故齿数 Z=10(表 (2)铣刀几何形状查表 (由于 00150, 0 =8 0 =8 45 30 =5 s =0 =8 b =(1)决定铣削深度 (由于加工余量不大 ,铸体为金属型 ,铸造表面粗糙度为 以可以在一次走刀内切完 ) h=22)决定每齿进给量 当使用 床功率为 表 z 取 z (3)选择铣刀磨 钝 标准及刀具寿命 机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09 级机制班 - 14 - 根据表 刀刀齿刀面最大磨损量为粗加工时 于铣刀直径 100故刀具寿命 T=180查表 (4)根据 (表 100Z=10 2 98m/=322r/490mm/修正系数为 : : =980m/kn =32230r/ =490 据 立铣说明书 (设计手册表 择 =300r/ 375mm/此 实际切削速度和每齿进给量为 d0 100300 / 1000 =94.2 m/ =375 / 30010=z (5)根据机床功率 : 根据表 170240 92 d=100 Z=10 375mm/似 据 立铣说明机床主轴允许功率为故 00 18f =r 由于 l /d =30/18=应乘以孔深修正系数 1 f =mm/r (2)按钻头强度决定进给量 机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09 级机制班 - 16 - 根据表 2 00 d =18头强度允许的进给量f =r (3)按机床进给机构强度决定进给量 根 据表 10 床进给机构允许的轴向力为 6960N (床允许的轴向力为 7848N 见设计手册表 给量为 r 从以上三个进给量比较可看出 ,受限制的进给量是工艺要求 ,其值为 f =r 根据 选择 f =0.5 mm/r 决定钻头磨 钝 标准及寿命 由表 18 时 ,钻头后刀面最大磨损量取为 命T=60 切削进度 由表 170f =r ,d 20 ,16m/n =1000v / 100016/(0)= 检验机床扭矩 及功率 根据表 f =r, 50,o =0 o =8 45 30 =5 s =o =8 选择切削用量 (1)决定铣削深度 由于加工余量不大 ,铸体为金属型 ,铸造表面粗糙度为 以可以在一次走刀内切完 ) h=22)决定每齿进给量 当使用 床功率为 表 z 取 3)选择铣刀磨 钝 标准及刀具寿命 根据表 刀刀齿刀面最大磨损量为粗加工时 加工时 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09 级机制班 - 21 - 由于铣刀直径 100刀具寿命 T=180查表 (4)根据 (表 100 Z=10 2 98m/ =322r/ 490mm/修正系数为 : : =980m/kn =32230r/ =490根据 立铣说明书 (设计手册表 择 n =300r/ 375mm/此 实际切削速度和每齿进给量为 d0 100300 / 1000 =94.2 m/ =375 / 30010=z (5)根据机床功率 : 根据表 170 9 2 d=100 Z=10 f =375mm/似 据 立铣说明机床主轴允许功率为 故 50, o =0 0 =8 45 30 =5 s = 0 =8 选择切削用量 (1)决定铣削深度 (由于加工余量不大 ,铸体为金属型 ,铸造表面粗糙度为 以可以在一次走刀内切完 ) h=22)决定每齿进给量 使用 表 z 取 3)选择铣刀磨 钝 标准及刀具寿命 根据表 刀刀齿刀面最大磨损量为粗加工时 加工时机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09 级机制班 - 23 - 于铣刀直径 100刀具寿命 T=180查表 (4)根据 (表 100=10 2 98m/ =32r/ 490mm/修正系数为 : : =980m/kn =32230r/ =490根据 立铣说明书 (设计手册表 择 n =300r/ 375mm/此 实际切削速度和每齿进给量为 d0 100300 / 1000 =94.2 m/ =375 / 30010=z (5)根据机床功率 : 根据表 170240 9 2 d=100 Z=10 f =375mm/似 据 立 铣 说 明 机 床 主 轴 允 许 功 率 为 故 0 =0 0 =8 45 30 =5 s =0 =8 选择切削用量 (1)决定铣削深度 (由于加工余量不大 ,可以在一次走刀内切完 ) h=62)决定每齿进给量 使用 查表 z 取 3)选择铣刀磨 钝 标准及刀具寿命 机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09 级机制班 - 25 - 根据表 刀刀齿刀面最大磨损量为粗加工时 于铣刀直径 100刀具寿命 T=180查表 (4)根据 (表 100 Z=10 2 98m/ =322r/ 490mm/修正系数为 : : =980m/kn =32230r/ =490m 据 立 式铣说明书 (设计手册表 择 n =300r/ 375mm/此 实际切削速度和每齿进给量为 d0 100300 / 1000 =94.2 m/ =375 / 30010=z (5)根据机床功率 : 根据表 170240 9mm 2 d=100 Z=10 375mm/似 据 立 式 铣说明机床主轴允许功率为机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09 级机制班 - 26 - 故 此所选择的切削用量可以采用即 2 375mm/n=300r/z L / 式 中 L=10据表 称安装铣刀 ,入切量及超切量Y+=35 则 故 L / (10+35)/375=序 8 钻锥孔 8 及 一 8 d =7.8 头几何形状为 (表 表 锥 , 修磨横刃 =30 2=118 0 =12 =55 (1)按加工要求决定进给量 根据表 加工要求为 13 精度铸铁硬度 00 f =mm/r 由于 =32/ 所以应乘以修正孔系数 f =( mm/r 由钻床 册取 f =r (2)决定钻头磨 钝 标准及寿命 由表 当 8 时 ,钻头后刀面最大磨损量取为 命机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09 级机制班 - 27 - T=353)决定切削速度 由表 度 00 219 f =r 20 c=22 m/n =1000v / 100022/(0)=350 r/由钻床说明手册选取 n=400 r/ L / n f = n f =(32+10)/400二 6 底孔 d =头几何形状为 (表 表 锥修磨横刃 =30 2=118 0 =12 =55 (1)按加工要求决定进给量 根据表 加工要求为 13 精度铸铁硬度 f =mm/r 由于 =32/ 所以应乘以修正 孔系数 f =( mm/r 由钻床 册取 f =r (2)决定钻头磨纯标准及寿命 由表 当 8 时 ,钻头后刀面最大磨损量取为 命T=35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09 级机制班 - 28 - (3)决定切削速度 由表 度 00 219 f =r 20 c=22 m/n =1000v / 100022/(0)=350 r/由钻床说明手册选取 n=400 r/ L / n f = n f =(6+10)/400.1 工序 9 攻螺纹 削速度 s=6 m/ =238 r/机床选取 v =4.9 m/本工时 : 6 3 3攻 ( / (6+3+3)/195=序 10 切断 计手册表 择中齿锯片铣刀(d 400 L=4 z=20 查表 速钢切断铣刀 d 40 T=45 12 走刀切断 0.1 mm/z 机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09 级机制班 - 29 - 查表 c=C q / C = 40 q = 120.2 200.1 c=(0(54.9 m/n =1000v / 10000)=437 r/根据 式铣床说明书设计手册表 机床主轴转速为 400 r/算基本工时 =L / n f = L+Y+/ n f =(72+35)/二章 夹具设计 (一)机床夹具的功用 1、稳定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 用夹具装夹工件时,工件相对于刀具及机床的位置精度由夹具保证,不受工人技术水平的影响,使一批工件的加工精度趋于一致。 2、减少辅助工时,提高生产率 使用夹具装夹工件无需划线找正,可显著地减少辅助工时,方便快捷;可提高工件刚性, 使用较大的切削用量;可实现多件、多工位同时装夹,可采用高效夹紧机构,提高劳动生产率。 机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09 级机制班 - 30 - 3、扩大机床使用范围,实现一机多能 根据加工机床的成形运动,附以不同类型的夹具,可扩大机床的工艺范围,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需要设计专用夹具。 (二) 问题的提出 本夹具是用来 加工两边 20 的孔,由于此孔 未铸出 , 必须经过钻,扩,铰三道工序,此加工中经小组讨论,采用 专用夹具进行加工。 (三) 夹具 设计 1. 定位基准的选择 由零件图可知,此孔有精度要求并 与其上下端面均有一定的 垂直度 要求 , 在本工艺中上下端面已铣并达到一定的精度,故采用 20孔的上端面为主要定位基准, 所以其尺寸可由 紧 和大平面保证 。 由于实际加工的经验可知 ,钻削时的主要切削力为钻头的切削方向 ,即垂直于第一定位基准面 ,在两侧只需要采用两个 V 型块适当夹紧后本夹具即可安全工作 无须再对切削力进行计算 . 机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09 级机制班 - 31 - 一批工件在卡具中定位时,各个工件所占据的位置不完全一致,因此使加工后,各工件加工尺寸的不一致,而形成误差,即工件定位时造成的加工表面相对工序基准的误差。 形成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造成。二是定位基准与限位基准不重合而造成。 ( 1) 定位元件尺寸以及公差的确定。 本夹具主要定位元件为 V 型块和大平面。其中 V 型块和大平面保证了孔的尺寸精度 ( 2) 活动 V 型块是可以滑动的,防止形成过定位。 本工序采用 20 孔上端面定位,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重合,故其基准不重合为 0,在本工序主要考虑钻套索形成的误差: 以 足要求 零件图规定大孔与小孔的中心距为 定位误差取决于对中块 螺杆以及滑块的制造误差 对中块利用调整螺钉进行调整并加装钻套后 ,钻孔后的误差只有 利用中间大孔定位 , 机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09 级机制班 - 32 - 所以能满足精度要求 . 的简要说明 如前所述,在设计夹具时为了降低成本,应采用手动加紧装置,本道工序的钻床就是选用了手动加紧,在本工序中的夹具主要用来钻 20孔,此孔有精度和垂直度要求,所以在本道工序加工时,应先考虑这些要求,其次是如何降低成本。 在进行装夹时先将工件从侧面装入夹具体中, V 型块和 32 外圆接触,同时与支撑板接触形成平面定位,当确定定好位后,即可拧紧螺母加紧。 夹具体钻模板上配有钻套,衬套,可使夹具在一批零件的加工之前很好的对刀。 钻床夹具的装配图见附图 第三章 设计总结 夹具课程设计即将结束。回顾 整个过程,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还有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定时定量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作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重点,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对理论知识加深了理解,使生产实习中的理解和认识也到了强化。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和专用夹具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运用了基准选择等知识,夹具设计的运用了工件机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09 级机制班 - 33 - 定位、夹紧机构等知识。通过此次设计,使我基本掌握了零件的加工过程分析、工艺文件的编制、专用夹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等。学会了查相关手册、选择使用工艺装备等等。本次设计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由于对知识 的掌握不够扎实,在设计过程中不能全面地考虑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这次设计,让我对基本理论的综合运用及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得到了一次较好的训练。提高了思考、解决问题,创新设计的能力。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打下了较好基础。本设计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最后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四章 参考文献 1、 机械制造工艺学 陈明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 切削用量简明手册 艾兴 肖诗纲 编 机械工业出 版社 3、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陈于萍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4、 金属工艺学 顶德全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09 级机制班 - 34 - 5、 公差与配合手册 任嘉卉 主编 上海工业出版社 6、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 李益民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姓 名: 刘海柱 专 业: 机制 班 级: 09 级 2 班 指导教师: 谭振义 职 称: 教授 课程设计题目: 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配 已知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 3 5。 面应无夹渣,气孔。 量是 产纲领为成批生产,设计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零件图 1 张 夹具装配图 1 张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1 张 课程设计说明书 1 份 所需仪器设备:制图板 丁字尺 计算机 成果验收形式: (手工) 参考文献 1、李益明主编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3 年 . 陈明主编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李旦,王杰等著 . 2 版。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时间 安排 2012 年 6 月 12 日 2012 年 6 月 13 日 确定工艺路线 2012 年 6 月 14 日 2012 年 6 月 18 日 工艺装备设计 2012 年 6 月 19 日 2012 年 6 月 24 日 绘制零件图和夹具装配图 2012 年 6 月 24 日 2012 年 6 月 26 日 编写设计说明书 指导教师: 教研室主任: 年 月 日 第三章 设计总结 夹具课程设计即将结束。回顾整个过程,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还有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定时定量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作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重点,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对理论知识加深了理解,使生产实习中的理解和认识也到了强化。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和专用夹具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运用了基准选择等知识,夹具设计的运用了工件定位、夹紧机构等知识。通过此次设计,使我基本掌握了零件的加工过程分析、工艺文件的编制、专用夹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等。学会了查相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