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小学语文六年级《半截蜡烛》公开课教案设计.doc_第1页
2019-2020年小学语文六年级《半截蜡烛》公开课教案设计.doc_第2页
2019-2020年小学语文六年级《半截蜡烛》公开课教案设计.doc_第3页
2019-2020年小学语文六年级《半截蜡烛》公开课教案设计.doc_第4页
2019-2020年小学语文六年级《半截蜡烛》公开课教案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小学语文六年级半截蜡烛公开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读懂课文,强化理解,升华感受,领悟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的机敏、聪慧、从容、镇定、富有爱国心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难点: 从字里行间领悟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的机敏、聪慧、从容、镇定、富有爱国心的高尚品质。一、导入课题 1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1周年,60多年前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通过课前的预习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说说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多少?谁来汇报一下你掌握的资料。(生说) 师总结:(音乐渲染出示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 年1945年期间,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与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争初期,法西斯力量处于暂时有利地位,德军占领了西、北欧广大地区,法国战败,英国退守本土,日军占领了中国广大的领土。1941 年,德国入侵苏联,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参战国家大约有 60 个。二战中有5000 多万人死亡;中国抗日战争中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最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取得了胜利。 师:现在就让时间倒流,回到那 6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看看那时的人们是怎样与法西斯战斗的?让我们聚焦在法国这块土地上,把目光定格在一户普通的法国家庭,聆听这个真实而又惊心动魄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昨天啊,老师布置给你们这样一个预习作业:把课文多读几遍,直到能较熟练、具体地讲一讲这个故事。(出示:读课文,直到能较熟练、具体地讲一讲这个故事。)2、好,现在哪位同学能大胆地站起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这么多同学都举手了,看来大家课前都充分预习了。)好请你到前面来讲。其他同学听好了,如果他哪个地方讲漏掉了,等他讲完后,你可以来补充。3、学生讲故事。4、指名进行补充。(评价语言:这样一补充,确实完整了许多;你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好。)5、小结:老师发现,大家不仅把故事的具体情节记住了,连一些细节都注意到了。看来,昨天晚上大家都花工夫读书了,真不错!是啊,同学们,看过的东西我们就要努力记住,记住了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能有用。6、有人说,把书从厚读到薄,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文能力,也就是归纳概括的能力。那你能不能把半截蜡烛这篇长课文用一两句话概括地说一说呢?7、(出示)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地用简洁的句子练着说一说。(指名说)三、紧扣感受,自学感悟1、这篇课文哪,同学们都读过好多遍了,还记得一开始读这篇课文时你都有哪些感受呢?(生:紧张、佩服、惊喜、轻松、愤恨、放松)(生说完,让其把以上词语写到黑板上。)2、那么课文中的哪个段落或者故事中的哪个场景让你有了这样一些感受呢?(1)、请同学们再去仔细地读课文,找出这些段落,做上记号,然后抓住关键语句,反复地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一起交流交流,讨论讨论,看看怎么读,才能把你们共同的感受读出来。快读吧!(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同学们(小组交流,注意指导)(4)、下面我们全班进行交流,同学们可以这样有条理地说,先说课文中的哪个段落,或哪几句话,让你有了什么样的感受?(指黑板)再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读出你的感受。最后再做点简要的说明,可以说你为什么这样读,也可以说为什么让你有这样的感受。我们允许并非常鼓励相同的段落有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读法。好,谁先来说?四、提炼感受,把握主旨1、紧张的感受:(1)第三自然段:出示自然段。生读相关语句。你为什么这样读?(生说)说得很有道理,请你把这句话,再读给大家听听,注意语速要稍微快一点,一气呵成地读下来。(学生再读)这段中还有哪儿也让你感到紧张呢?(生说)提示: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这句话,“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该句加线,似乎加点)老师就从“似乎”这个词中读出了紧张和担心,从这个词我就想到危机只是暂时过去了,更大的危险还在后头,我们读书就应该这样仔细。一齐读读这句话。(生齐读)(2)第五自然段:生说第五自然段。出示该段。好的,请你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你是准备读整个自然段,还是其中的几句话?(生说)好,其他同学听听,他有没有把紧张的气氛读出来。(生读:时间一分一秒一把夺过烛台)说说啊,你是怎么想的?(生说)是啊,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你知不知道“厄运”就是前文提到的什么事情啊?(生说)说得对,读课文就应该前后联系起来去读去思考。同学们,当时的情况是多么危急啊,他们一家三口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老师觉得你紧张的语气读得还不够。特别是这里,没把紧张的氛围读出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就意味着蜡烛越烧越短,再试试。(生再读)评价:这次紧张多了。第五自然段还有哪儿让你读出了紧张的气氛呢?(生读:烛焰摇曳,蜡烛上)(生说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蜡烛越来越短,烛光越来越微弱,暗示着秘密就要暴露,一家三口的生命已越来越危险,情况紧急!)(这还暗示着情报站就要遭到彻底破坏,所有情报员的安危就在这一刹那间,情况万分危急!) 小结交流:是呀,此时此刻,不仅仅是蜡烛越来越短,而是情报站越来越危险,所有情报员的生命将越来越危急!你最想用哪些词来形容?(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十万火急、危在旦夕) 回旋朗读。 A 多可怕呀!你来读! B 定时炸弹已经进入倒计时,我们似乎听到了那扣人心弦的滴答作响,(课件出示滴答声)你来读! C 伯诺德夫人的心已提到了嗓子眼上,你来读! D 呼吸都紧张了,空气都凝固了,一起来!(3)总结、提高: 刚才同学们说得都不错,确实这些地方都让人紧张、担心,尤其是5、6、7自然段,更加扣人心弦,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听这部分课文录音,边听边看书,想象那激烈的、没有硝烟的斗争场面。(听课文录音) 录音里读得这样好,此时同学们肯定非常想再去读读,好,放开声音自己练着读一读吧!(学生自己练读)2、佩服的感受:那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油然而生敬佩之情呢?(1)伯诺德夫人: 生说。出示:她看着两个轻轻把蜡烛吹熄。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作为母亲,伯诺德夫人身先士卒。这就是她的表现,请你读一读。说说啊,为什么这样读?(生说)评价:你真会读书,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谈感受,真不错!同学们。尽管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那样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谁还想再读一读的?(指名读)(2)杰克:你还佩服谁?他的哪些举动让你佩服呢?(生说课件出示),面对如此凶暴的德国强盗,杰克还能如此从容、冷静,确实是了不起的小英雄!杰克心急如焚,为什么还会“慢慢地站起来”?是呀,杰克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否则,任何一个微小的动作也会招来灭顶之灾。你也能读好吗?试一试!好一个“默默地坐待”!杰克在坐待什么?你从他的朗读中体会到杰克在坐着等待什么?(他仅仅是在等着厄运的到来吗?一个在如此危急的时刻能从容搬回木柴生火的小男孩会只是等待着厄运吗?不,他在等待着下一个机会;他在思考着秘密一旦暴露,要怎样与敌人作最后的殊死搏斗,以保护秘密。这沉默的背后,是生与死的较量,是临危不惧的勇敢,是正义与邪恶的搏斗!)谁再来读? 4、齐读:多令人感动!带着这种感动,一起读! 小结:对,他这么的镇定、从容,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小男子汉!(3)杰奎琳:还有谁让你佩服呢?(杰奎琳)你佩服她什么呢?(生说)(课件出示)娇声:你能读出娇声的语气吗?(评价:哎呀,真可爱,读得真好!)她还有哪些举动让你佩服了?(镇定、道过晚安)(评价:说得好的,她多么机敏,多么富有智慧啊!一齐读读。)(生读)接下去。(生接读最后一自然段)同学们,这是多么危险啊!小姑娘是在蜡烛即将熄灭的瞬间,在千钧一发之际,急中生智,随机应变,化险为夷,保住了蜡烛中的秘密,保住了情报站,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让我们把最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位可爱、可敬的小姑娘杰奎琳一起拍掌。五、延伸总结,升华情感11、同学们,在这场蜡烛保卫战中,母子三人表现得都是那么镇定从容,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面对危险,勇敢无畏、从容不迫呢?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力量?(结合课文的一、二自然段)2、刚才同学们有感而发,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独特而真实的感受。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写过一本享誉世界的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出示)在这本书上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出示: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战斗,可以让人们产生战胜一切的伟大力量。)一齐读。3、是啊,同学们,是共同的反法西斯斗争,是把德国强盗赶出祖国的坚强信念,是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热爱之情,使母子三人产生了无穷无尽的智慧和战胜敌人的勇气和力量,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大声地读一读。(出示三个人的姓名)好,选择一个人,写一句话,送给他。(生写,生说)4、同学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像伯诺德夫人一家与法西斯做斗争的英雄事迹还有好多好多,课后,大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去收集这些资料,读一读。小结: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1周年之际,让我们发出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远离战争,拥抱和平! (出示)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课文到此结束了,你能想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 2、课下自由组合,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 附送:2019-2020年小学语文六年级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教材简介: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遇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编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赞扬了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遗志矢志不渝的精神。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文章具体语言的感悟,理解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4、在具体的语言中体会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作的崇高品质。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想象司马迁在逆境中发愤写史记的内心世界。设计理念:司马迁的故事,会触痛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但是课文叙述比较平实,语言比较朴素。如果真的要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奋著书的精神,我想从具体真实的故事入手,来丰满课文内容,使学生对司马迁这一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比较好。设计思路: 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相信难度并不大,因此也不需要在这一方面多花时间。主要是课文的第三小节,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想象司马迁当时的处境,再适当地补充一些史料,对于他的“忍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再来体会他的“负重”,那么对于司马迁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便也水到渠成了。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师揭示课题后学生质疑,再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自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通读顺即可。在这一过程之后,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有不理解的可以联系上下文大家一起解决。再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大意及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又分别写了什么。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对文中的主人公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即可。第2课时一、导入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司马迁用了13年的时间,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在55岁那年写成了伟大的史记。2、出示课文最后一节。3、学生齐读,思考:你最想问的是什么?4、交流反馈教师小节:是啊,为什么说这部书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为什么这本书是“前无古人”的?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深入到课文中去。二、精读课文第一部分1、学生自读第一段。找出与司马迁写史记有关的语句,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与同桌交流一下。2、交流反馈:相机出示:“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引导抓住有关词语(如:努力、四处、广交、大量等),理解司马迁用了早年就化了大量的精力在准备写史记了。、指导朗读,引导体会其中的艰辛。相机出示:“司马迁出生在波涛滚滚的黄河”学生自主交流体会,学生补充。引导理解“黄河水”、“英雄故事”对司马迁的影响。师小结:滚滚的黄河水,无数的英雄,以及父亲的工作,使司马迁写史记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他早年就努力读书,广积资料,为史记的完成奠定了基础。(板书:早年 努力读书 广积资料)3、出示:“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从这一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引导理解司马迁内心的想法:一定要记住父亲的话,完成史记的编写。)、指导朗读,读出司马迁内心的决心之大。4、“司马谈临终之时史书哇!”、学生交流,引导体会司马谈的一番苦心以及这段话对司马迁的影响。师小结:父亲临终时的一段话,让司马迁坚定了写完史记的决心,父亲死后,他牢记嘱托,整理、研读,决心完成父亲的遗愿,(板书:父亲死后 牢记嘱托 整理研读),但是,他的这个决心却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三、精读课文第二部分。1、师引读:“飞来横祸入狱受了酷刑。”(板书:飞来横祸)联系课文理解“飞来横祸”。 2、学生自读第三节,画出司马迁怎么想与怎么做的句子。3、交流出示“司马迁一定要写完。”仔细地读,注意一些你觉得重要的词句,想想你读明白了什么?有不懂的可以在书上做记号。交流: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 、指导理解“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读懂这句话的意思。在司马迁看来,怎样才算死得有意义? 、引导学生理解司马迁为了这本书,为了事业,把自己的荣辱抛之脑后的品质。(教师补充资料:司马迁所受的叫“宫刑”,又叫“腐刑”,是宫中太监所受的刑罚,在当时被视为奇耻大辱。“腐刑”在当时是最残酷的刑法,它不仅极大的摧残了人的肉体和精神,更极大的侮辱了人的尊严。受了这种刑罚,就成了太监,再也不是一个男子汉了。”受过宫刑、血肉模糊的司马迁,被扔在一堆干草上,他不愿意睁开眼睛来看自己的身体。很长一段时间,司马迁精神恍惚、夜不能寐、生不如死,但是他挺了过来。)、“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朗读体会司马迁的决心大。朗读体会司马迁的内心想法(个别读评再读)。师小结:在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