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及试题第一章 声现象 基础知识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重点定义: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振动可以发声要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疑点: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二:声音的传播重点定义: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要点: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3 真空不能传声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三:声速和回声重点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要点: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重点: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拓展: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 回声的作用:加强原声;回声定位;回声测距3 回声测距离:2s=vt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怎样听到声音重点定义: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要点: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难点: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拓展:听到声音的条件:听觉系统正常;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声音有足够的响度;有传播的介质二:骨传导和双耳效应重点定义: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穿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要点:骨传导的途径:物体振动声波头骨或颌骨听觉神经重点:双耳效应产生的条件: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强度大小不同;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时间先后不同;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杆受到的振动步调也不同第三节:声音的特性一:音调重点定义:1 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发出的音调就低2 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频率来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3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波疑点:1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声音的粗细,不是声音的大小,也不是声音的音色。2 在相同的介质和温度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拓展: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所用的材料的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二:响度重点定义:1 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做响度2 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要点:1 物理学中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生活中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2 人耳感受到的物体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重点:1 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小。2 音调和响度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性,毫无关系。三:音色重点定义:1 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2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要点: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即音质。拓展:人的音色会随年龄的增长,以及饮食,健康的因素而变化。锻炼可以保持优美的音色。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噪声的来源重点定义:1 从物理角度来说,噪声是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 噪声的波形无规律且杂乱。难点:乐音和噪声的根本区别在于:乐音是由发声体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是规则的;噪声是由发声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杂乱无章。二:噪声的等级的划分重点定义:1 人们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人的听觉是20Hz-20000Hz。0dB:人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3040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2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拓展:噪声的危害可分为哪几类?造声的危害可分为生理危害,心里危害和物理危害。不太强的噪声,使人感到厌烦;比较强的噪声,使人感到刺耳难受,时间久了会引起噪声性耳聋,还会引起心律不齐,血压升高,消化不良等症状;更强的噪声,几分钟时间就会使人头晕,恶心,呕吐,像晕船似的;极强的噪声还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妨碍儿童的智力发展,甚至是直接造成人和动物的死亡。三:控制噪声重点定义: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要点:消声(从声源出);吸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声(在人耳处减弱)第五节:声的利用一:声与信息要点:1 回声定位2 声纳测距,探测鱼群疑点: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超声,次声等;声音则指人而能够感受到的声重点: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难点:用超声波可以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这就是“B超”。用超声波检查身体时,由于人体各部分器官对声波的反射情况不同,利用计算机图像显示设备,可以清楚地将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显示在屏幕上,根据图像,医生很快就可以找出病灶所在的位置了,超声波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这一点不同于“X光”二:声与能量要点:物体的振动产生声波将能量传递出去声波能传递能量重点:超声波可以用来清洗精密的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第二章 光现象基础知识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太阳是自然光源,电灯、烛焰是人造光源。月亮和所有的恒星不是光源。2 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能解释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3.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用字母c表示:c=3108 m/s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是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光速为真空中2/34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光的反射遵守反射规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5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表面光滑,平行光线入射,反射光线还是平行的。漫反射:表面粗糙,平行光线入射,反射光线向四面八方。6.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发生折射时,同时一定也发生发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7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者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侧,两角不等(空气中角大些)折射现象:钢笔错位、池水变浅、水中叉鱼、海市蜃楼等8一束白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彩虹是太阳光被水滴色散而成。9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三原色:青、黄、品红 透明物体的颜色有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10、红外线位于红光以外,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多,物体辐射红外线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红外线作用:热作用:加热食物 热谱图诊病 红外遥感:地球勘测、寻找水源、监视森林火灾等遥控:电视机、空调等11紫外线位于紫光以外,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避免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伤害。紫外线作用:杀菌:医院的紫外线灯紫外线的荧光效应:验钞机、防伪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对人体骨骼生长和健康有好处。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1.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边缘厚中间薄的透镜叫凹透镜。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2. 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焦点到光心距离叫做焦距。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3.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4.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焦点,对凹透镜来说,它的焦点是虚焦点,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对凹透镜来说是虚焦点,是入射光线的正向延长线过焦点。5. 照相机的镜头是个凸透镜,调焦环的作用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拍近景时,镜头往前伸,拍远景时,镜头往后缩,光圈控制进入光的多少,快门控制暴光时间。6u2f 倒立 缩小 实 照相机u=2f 倒立 等大 实 fu2f 倒立 放大 实 投影仪u=f 不 成 像uf 正立 放大 虚 放大镜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实倒虚正来成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儿跑。7眼睛好象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明视距离为25cm。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太薄,成像在视网膜之后;近视眼能看清近处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太厚,成像在视网膜只前。8近视眼应该带凹透镜,远视眼应该带凸透镜。眼镜的度数=100焦度 焦度=1/f9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镜头。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也是凸透镜,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镜头。第四章 物态变化 1 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2 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使用前注意: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使用时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放入被测液体,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放在液体中稍等一会儿,稳定后在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除了体温计)被测液体并且时视线和温度计液柱相平。3 物质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4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蒸发现象: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剧烈的汽化现象。5 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6 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从气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1 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自然界中只有正负两种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单位:库仑(c)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e=1.61019 原子有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不显电性,但是得到电子就显负电,失去电子就显正电。3 电荷(正电荷或者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开关控制电路的通和断,导线连接电路作用。4 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从电源正极到用电器再到负极 ,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负极流向正极。5 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用电器正常工作。开路:断开的电路,电路中没有电流,用电器不能工作。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端。6 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酸碱盐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7 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I 表示。单A) 1A=1000 m A 1m A=1000uA8 电流表使用注意(两要两不要):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处电流表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绝对不要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还应该注意:使用电流表前,应该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指零,若不指零,应先调零用试触法选择量程,要从大量程的接线柱开始。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个支路电流八年级物理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33分=39分)1. 三次同样地敲打一只音叉,用手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叉股的尾部各次抵在前额、牙齿和下额上,能听到音叉的声音最大的是 ( ) A. 音叉抵在前额上 B. 音叉抵在牙齿上C. 音叉抵在下额上 D. 三次一样大2.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振幅越大,则声音的响度越大B.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C.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D.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3. 2008年1月30日,广州火车站内临时搭建的候车棚下聚集着因雪灾而滞留的旅客。这一天,温家宝总理来这里慰问,他拿着扩音器对他们说:“我来看望大家,你们辛苦了”。扩音器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4. 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的过程中 ( ) A. 声速逐渐减小 B. 频率逐渐减小C. 振幅逐渐减小 D. 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5. 以下例子中,不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A. 远外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B.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C. 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D. 利用超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6. 如图所示,一个小丑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像,他看到的像应该是 ( ) A B C DM7. 如图所示,AB是物体,MM是平面镜。若平面镜逆时针方向转过90,则物体在镜中的像A1B1将转过( ) A. 45 B. 90 C. 180 D. 3608. 在透明玻璃杯的杯底放一枚硬币,然后倒入一些水。把杯子端到眼睛的高度,再慢慢下移。当杯子下移到某一位置时,可以看到杯中有大、小两枚硬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大硬币”是光在水面发生折射形成的B. “小硬币”是光在杯侧壁发生折射形成的C. “大硬币”在上,“小硬币”在下D. “大硬币”在下,“小硬币”在上9. 一个油画家在一幅自然风景画中要画一道彩虹,准备选用红、蓝、黄、绿、紫这五种美丽的颜色,但到着色时他犯了愁,因为他一时忘了平时观察过的弧形彩虹由内侧到外侧的颜色顺序。你认为他画弧形彩虹时由内侧到外侧的颜色顺序正确的应该是 ( )A. 红、黄、绿、蓝、紫 B. 紫、蓝、绿、黄、红C. 红、蓝、黄、绿、紫 D. 紫、绿、黄、蓝、红10. 冬天,家中使用的红外线取暖器,看起来它发出淡红色的光,这是因为( ) A. 红外线本身就是一种淡红色的光B. 红外线中有一部分是看得见的,有一部分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那一部分是淡红色的C. 这种取暖器根本就没有发出红外线D. 电取暖器温度较高,在发出红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的红光,红外线本身是不可见的1 2 3 4 5甲乙11. 现有五种光学元件如图甲所示,对图乙的光路图,方框中可放入的元件为( ) A. 2或4B. 1或5C. 1或3或5D. 2或3或413. 光明是人们所祈求的,但有时光也会损害人的视觉和身心健康,成为光污染。下列现象中会造成光污染的是( ) A. 汽车车窗玻璃上贴防晒膜 B. 城市建筑物大面积安装玻璃幕墙C. 学生晚上学习时用护眼台灯 D. 农民用塑料薄膜建造温室大棚二、填空题(共26分)14. 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向上推活塞时,声音的音调会变 (选填“高”或“低”)。 15. 观察图中甲、乙、丙三种声音的波形图可知:它们的音调 ,响度 ,音色 。(选填“相同”或“不同”)16. 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则测得该处海水深 m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这种方法 (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17. 城市道路交通的迅速发展使很多居民住宅毗邻马路,过往的车辆发出的各种噪声严重干扰了人们的生活、休息。请你回答出一个减弱噪声的方法并说出其中的道理。方法: ,道理: 。在街道上设置监测噪声设备, (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18. 如图所示的分别是石英钟和电子手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那么石英钟的实际时刻是 ;电子手表的实际时刻是 。19. 兰兰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看到镜中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她的像到她的距离为 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304560她 (选填“仍能” 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20. 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某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 是分界面, 是折射光线,反射角大小为 ,分界面 边是空气。21. 如图所示的模型照相机,纸筒A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看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应把 (选填“A ”或“B ”)端朝向明亮的室外,否则看不清楚。这时,半透明纸上的物体的像应是缩小的、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选填“实”或“虚”)像。22. 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汽车观后镜中的像;电影银幕上的像等等。其中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 ;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 ;属于实像的是 ;属于虚像的是 。(填序号)三、作图题(共10分)23.(2分)如左图所示,画出入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24.(3分)如右图所示,物体AB的B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B,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25.(3分)如左图所示,由空气中的发光点S发出的光射到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A点。试在图中画出准确方向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大致方向的折射光线。SA26.(2分)画出右图中光的传播方向。(已知水面与凸透镜主轴重合)水空气FF四、探究与创新题(共25分)27.(4分)如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图中所示实验现象说明 。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 。 (3)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得出什么结论?28.(4分)小敏同学在探究材料隔声性能好坏时,选用了一只轻薄的纸盒、一只厚重的木盒、两只不同的但均有振铃的闹钟。她实验的步骤如下:A. 将一只闹钟放在桌子上,使其振铃发声,听一听声音的大小;B. 紧接着罩上纸盒,再听一听声音的大小;C. 将另一只闹钟放在桌子上,使其振铃发声,听一听声音的大小;D. 紧接着罩上木盒,再听一听声音的大小。她发现,两次罩上盒子后听到的声音大小几乎相等,于是她得出纸盒和木盒隔声性能是一样的结论。她在探究过程中有哪些不合理之处?(写出两点)29.(5分)凸透镜和凹透镜是透镜的两种基本类型。在做透镜实验时,我们有时要选用凸透镜或凹透镜,可是面对外形相似、都有边框的透镜,如何分辨呢?周捷同学想出了以下两种方法,请你将他的方法补充完整: 方法一:把透镜靠近镜 (选填“前”或“后”)的手指,通过透镜观察手指是否放大,若放大则为 透镜,否则为 透镜。 方法二:用手摸, 的为凸透镜, 的为凹透镜。30.(6分)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1.(6分)小刚同学探究光从空气射入不同介质发生折射时的一些规律,他将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水、玻璃后发生折射的实验数据记录于下表: 实验次数1234567入射角i0102030405060水中折射角07.915.421.526.333.540.8玻璃中折射角r06.713.319.625.230.735.1(1)分析第1次的实验数据,结论是: 。(2)分析第2次至第7次的某次实验数据,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入射角一定时, 。(3)分析第2次至第7次的实验数据的变化,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时,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BDACDBCDBDAAB二、填空题14空气柱,高。 15相同,不同,不同。 163000,不能。17禁止汽车鸣喇叭,防止噪声的产生等等。 183:40,12:05。19反射,6,仍能。 20MM,OA,30,左。 21B,倒立,实。22,。三、作图题23提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均为45,入射光线水平。24提示:作BB的中垂线即镜面,再作A的像点A,最后连AB。25提示:作S的像点S,连SA得反射光线,再作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26提示:折射光线过右侧F点,再作过F点的法线,最后作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四、探究与创新题27(1)发声体在振动。 (2)放大音叉的振动。(3)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能够传递能量。28 没有选用同一只闹钟。 没有保持两个盒子的厚度相同。29后,凸,凹,中间厚边缘薄,中间薄边缘厚。30(1)便于确定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的位置。(2)到镜面的距离关系。(3)大小。(4)不能,虚。(5)不变。30(1)光垂直分界面入射后,传播方向不变。(2)入射角一定时,玻璃中的折射角小于水中的折射角。(3)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着增大。 物理八年级(上)期中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A.空气B.水 C.酒精D.钢管2关于乐音和噪音,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乐音是由乐器发出的,噪声是由机械发出的B.从环保的角度来看,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音C.乐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情舒畅;噪音使人烦躁不安,有害身体健康D.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音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3下列实验与实例中,不能探究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A.用手机拔打放在真空中的BP机,BP机显示手机号,却听不到BP机呼叫B.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C.在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交谈4在窗户关闭的室内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前,可观察到烛焰的摇曳,这是因为()A肯定被风吹动B.扬声器的纸盆振动,带动空气振动C人的一种错觉D.其作用原理目前尚未学到5用来发射卫星的火箭,头部涂了一层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在高温下熔化后并汽化,以避免火箭高速运动时与空气作用产生高温而被毁坏。这种材料起作用的原因是()A.熔化和汽化时能减小摩擦B.熔化和汽化时能放热C.熔化和汽化时能吸热D.以上说法均有错误6如图1所示,将烧杯中的水加热到沸腾后再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水()A.一定沸腾B.一定不沸腾C.下部沸腾,上部不沸腾 D.开始不沸腾,过一会儿也沸腾了7下列物体的长度哪一个与1m相差最多()A.教室里双人课桌 B.成年人的裤长C.21英寸彩色电视机的宽度 D.一个发育正常的初三学生的身高8某个短跑运动员5s内跑了50m的路程,羚羊的奔跑速度是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的速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9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路程s与速度v成正比C.当速度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正比 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10在一些偏远的山村,通讯设备还比较落后,村干部为了向村民快速发出各项通知,往往用一种金属薄片制成喇叭喊话,这样做的目的是()A.提高音调B.减少声音的分散C.改变音色D.三种目的都有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热时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放热时温度一定降低C.物体吸热时温度可能不变 D.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也没有放热12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将()A.先升高,然后不变 B .一直降低,然后不变C.先升高,后降低,然后不变 D.先降低,后升高,然后不变13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14关于物体的动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物体都有电能 B.质量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C.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D.动能大的物体速度不一定大15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行驶了150m后,又以15m/s的速度行驶了10s,则汽车在这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10m/sB.12m/s C.12.5m/sD.15m/s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6声音传播需要 ,在中不能传声。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表明_能传声。17收音机音量开的越大,发现喇叭的纸盆振动得越厉害,说明响度的大小与声源的_有关;离收音机越近,感觉声音越响,这又说明响度与_有关。18“冰雪消融”是_现象,“滴水成冰”是_现象。19炎热的夏天,发现中暑患者,常常把患者扶到通风处,并且在患者的身上擦抹酒精,这里用到的主要物理道理是_;_。20古书上说西楚霸王项羽身高8尺。据考证,那时的1尺只是现在1市尺的72%(1米=3市尺),那么,项羽的身高相当于_米。21张强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我坐在奔驰的火车上,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地向后退去”张强同学写的“静靠”、“后退”所选用的参照物分别是_和_。22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_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参赛者 甲 乙 丙成绩/s14.3 13.8 13.7快慢采用的是在相同_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2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5s内通过10m,则它的速度为_m/s,它在第3s内通过的路程是_。2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_,若它们通过相同的路程,则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_。25上物理课复习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中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和_,反映出的一个共性是_。三、简答题(每题3分,共12分)26通过实验测出声音在几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如表所示):几种物质中的声速v/(ms-1)空气(15) 340 煤油(25) 1324空气(25) 346 纯水(25) 1497软木 500 海水(25) 1531铜(棒) 3750 大理石 3810铁(棒) 5200 铝(棒) 5000认真阅读表格,你一定有所发现。请你填出其中的三条。27海南岛夏日的天气真奇妙,每当烈日当空,导致地表温度急剧上升,人们感到酷热难忍;傍晚前后常会有一场不小的阵雨,下雨时以及雨停后的一段时间,人会感觉空气湿热,但过一阵子,特别是一阵风刮过之后,大地和空气便清凉了,人们也感到凉爽。请你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指出其中包含的至少两种物理现象和原理。28寒冷干燥的季节,人们常常把暴露在空气中的脸和手上涂抹一层护肤霜或润面油,请你联系所学知识,说明这样做的道理。29 阅读声速与气温有关的小短文,回答后面两个问题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声速大,因而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中,声波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在睛朗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空气中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传播速度较快,于是地面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1)赤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你知道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怎样“拐弯”的吗?为什么?(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你知道声音传播时又是怎样“拐弯”的吗?4、 实验与探究:(36题5分,其余每空1分,共29分)30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表明:_。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_。31小明骑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请根据图5-18中表格提供的数据,填写出所空缺的路程和时间。运动时间/s 7 10 10运动路程/m 35 50 6532如图所示是研究萘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的温度时间图像,仔细观察图像并回答以下问题:萘在开始加热时的温度是_;bc段表示萘的_过程,该过程持续了_min,该过程必须_热。cd段萘处于_态。萘是_体(“晶体”或“非晶体”)萘的熔点是_,凝固点是_。33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1)本实验目的是:观察水沸腾时的_和水沸腾时的_(2)图13是该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调整固定_的位置,再调整固定_的位置(选填“A”或“B”)(3)实验中,某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操作,但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这段时间过长请你帮他分析这可能是_的原因造成的(给出一种原因即可),解决的办法是。图14是实验过程某一时刻的温度,此时水温是_图15是三位同学作出的水的沸腾图像,其中正确的是_图(选填“甲”、“乙”或“丙”)34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不同。(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35“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俗语。小峰却不以为然,为此与小芳发生激烈的争辩。小峰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遮阳伞,人在遮阳伞下与大树下同样没有阳光的直接照射,所以一样凉爽;小芳认为,遮阳伞下比树下炎热。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对上述两人的观点,你支持_的观点。请帮助他俩设计一个实验,以解决他们之间的争辩。实验器材:_;实验方法:_。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感想?简答:五、计算题(每题4分,共8分)36小红的脉搏跳动75次/min,他用这个随时携带的“生物钟”测出从校门步行到教室脉搏跳动了90次,人的步行速度约1.2m/s,请你估测小红从校门到教室所用的时间为多少?校门到教室的距离是多少m?37 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1.5倍,飞行高度为1870m。当飞机飞到小刚同学的头顶上方时,飞机上发出一声信号。当小刚同学听到信号时,飞机已飞到水平距离小刚站立处多远?参考答案1、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答案DABBC BDBCB CDAD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16.介质真空液体17.振幅离声源的远近18.熔化凝固19.通风处有利于酒精蒸发酒精蒸发吸热201.9221.椅背 火车22.丙 路程23.2; 2m24.9:88:925.凝固熔化物体状态发生变化时要吸热或放热三、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6.答案较多:如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速度不一样;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一般来讲,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在25相同的温度下,声音在煤油、纯水、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不一样等27.(1)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2)水蒸发吸热(3)空气流动加快,蒸发加快28.护肤霜或润面油阻碍体表皮肤与空气的接触,从而减小了水分的蒸发29.(1)中午地表附近的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声速大,因而地面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是时向上拐弯的,故在沙漠或戈壁滩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2)在清冷的深夜,温度低,空气密度大,声速小,故声音向下拐弯到温度较高的“枫桥边”四、实验与探究(36题5分,其余每空1分,共29分)30.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只能看到物体在振动,但听不到声音31.50;1332.55熔化2吸液 晶 808033.现象温度BA可能是烧杯中水太多了(或者是水的温度太低了),将烧杯中的水到出来一些85丙 34.响度 频率35.略温度计用温度计测量两种环境下的温度,然后比较 略五、计算题(每题4分,共8分)36.72s86.4m 37.2805m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物理期中考试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河岸上用手电筒照向平静的河面,进入水中的光:A.速度变小,光路向下弯折 B.速度变小,光路向上弯折C.速度大小,传播方向都不变 D.速度变小,传播方向不变2打印机的彩色墨盒里装有3种颜色的墨,这3种颜色是:A.红、绿、蓝B.品红、黄、青 C.红、黄、蓝 D.桔红、绿、紫3在城市道路上常见如图1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A鼓号乐队不能进入B乐器商店的标志C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D禁止鸣笛,保持安静4“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的是A音调高低B. 响度大小C. 音色好坏 D. 上述都不正确5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B. 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疾病D.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6用手按在自行车的铜铃上,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A手按在铃上,声音传不出来B. 手按在铃上,铃根本不振动C手按在铃上,影响了铃的正常振动 D. 手按在铃上,周围没有介质7图2中,哪一幅图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光路?8在无任何其它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那么在观众看来她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9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电影银幕上的像;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财产分配合同:车辆归属女方专属协议
- 口腔医院临时聘用口腔护士及医助服务协议
- 员工劳动合同变更及工作时间调整协议
- 煤炭市场波动风险控制-煤炭价格风险管理合同
- 家政服务合同及合作协议范本
- 离婚债务分担与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权明确协议
- 离婚协议翻译及文化差异调适服务协议
- 离婚协议:共同财产分配与子女监护权明确合同
- 猪场租赁及绿色养殖技术推广应用合同
- 精装酒店式公寓租赁合同范本:酒店式服务协议
- 基地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 TCSEB 0013-2020《水下爆破工程技术设计规范》
- 《氨基酸与还原糖对美拉德反应制备浓香菜籽油影响的研究》
- 阜外体外循环手册
- 2024年度食品行业互联网营销合同协议
- DL∕T 1362-2014 输变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规程
- 劳务派遣合同(2024版)
-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 加气站承包经营合同版
- 雨污分流管网工程施工方案
- 英才计划面试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