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分配.doc_第1页
注意分配.doc_第2页
注意分配.doc_第3页
注意分配.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8月 实践成绩为优 仅供同仁参考 此报告是北大自考心理学专科 实验心理学课程的实践】注意分配实验报告姓 名: 组 号: 准考证号: 摘要 本实验通过对被试的注意分配进行一系列测试,了解了被试的注意分配能力,并学会了计算注意分配量的方法。关键词注意分配 注意分配值1.引言注意是人的心理(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注意同时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即同时完成两件以上的工作时就需要注意分配。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是指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这涉及到一心能否二用的问题。注意分配有不同的水平,它取决于同时并进的几种活动的性质、复杂程度及人对活动的熟练程度。即注意分配是有前提条件的,条件之一是:同时并进的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或几种活动是相当熟练的,甚至已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不再需要更多的注意,这样人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比较生疏的活动,把一小部分注意分配到熟练的活动上,稍加注意即可。条件之二: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是否存在内在的联系。如果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同时进行这些活动就比较容易,注意的分配也较顺利。否则,注意难以分配。注意分配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活动的进程的变化,而随时调配的。具体点讲,注意分配的能力因人而异,同时又与并行操作的工作性质有关。当一个人同时做两件工作,其中一件较为熟悉,已到达自动化的程度时,他的注意分配量最高可达到100%;而当注意分配量仅仅为50%时,我们就认为他并没有注意分配,而仅仅是用一半时间做这件事,另一半时间做另一件事;如在50%100%之间即为程度不同的注意分配能力和注意转移。注意分配的能力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得到训练发展的。最初,对注意分配的研究来源于心理学家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丁.贾斯特罗和W.B凯恩尼斯发现一个人在一边用一只手快速的敲打时,能很快的加数目和阅读。另一位心理学家潘尔哈姆,记录了教师一边朗诵一首熟悉的诗,一边手写另一首熟悉诗的例子。目前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注意分配的实现,需要同时进行的活动中有个体熟练的技能技巧,且集中活动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注意分配被证实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得以发展,它也是从事复杂工作的必备条件。注意分配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吸引了许多心理学家来模拟和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景。1983年,坎特维茨等人利用飞行模拟器来研究飞行员的心理负荷能力。他们实验中让飞行员驾驶模拟飞行器(首要任务)的同时,完成两种或四种音调组成的选择反应的次要任务。以此测试真是飞行中驾驶员的注意分配能力。关于注意的分配实验,研究时往往采用多种简单任务,或者主要任务和次要任务相结合的范式,来考察注意分配水平。本次实验目的,通过对被试一系列念数、写数测试,旨在了解被试的注意分配能力,并学习计算注意分配量的方法。2. 方法2.1 被试 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自考生的2位同学随机组合进行互测,被试均身体正常,无听力障碍。2.2 材料 纸、笔、秒表。2.3实验设计 该实验设计为组内实验,为了防止出现顺序误差和练习效应一共进行6次实验。2.4实验程序2.4.1准备工作 被试需要准备好纸和笔,在纸上画六个横格,每个横格记一次实验结果。2.4.2实验安排 实验做6次,每次实验做30秒,中间休息5次,每次休息30秒,共6分钟。(1)第一次实验:主试要求被试尽快从1开始数数,要念出声。要按顺序、清楚、不漏、不跳。如“24”不要念成“二十四”,要念成“二四”。念到100时再从1开始。被试明白后,主试喊“开始”,同时开动秒表。到30秒时喊“停”。并休息30秒。(2)第二次实验:主试要求被试从1开始每次尽快加3连续写在纸上。即1,4,7,10(3)第三次实验:主试要求被试把上两次的工作同时做,即一边数数,一边在纸上写连续加3的数字。不能出错不能漏,错了要改正,漏了要补上,要又快又准。主试计时30秒后喊“停”,并休息30秒。(4)第四、五、六次实验重复第三、二、一次实验内容。2.4.3结果统计 分别统计6次实验的念和写的数字的个数,念的个数以每发出一个音为1。如念到90,就是念了10+80*2=170个数;念到112,就是20+92*2=204个数。其中要减去错和漏的个数。然后用下列公式计算注意分配值:3.结果3.1做一件事时的工作效率:(1)30秒内平均念的个数(A)=第一、六次念的个数的平均值=(208+218)/2=213(2)30秒内平均写的个数(B)=第二、五次写的个数的平均值=(24+27)/2=25.53.2同时做两件事时的工作效率:(1)30秒内平均念的个数(A)=第三、四次念的个数的平均值=(148+176)/2=162(2) 30秒内平均写的个数(B)=第三、四次写的个数的平均值=(19+24)/2=21.53.3用下列公式计算注意分配值: = =0.804.结论本次实验被试的注意分配值为0.80,0.800.50,说明被试具有较高程度的注意分配能力和快速的注意转移速度,同时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会了注意分配值的计算方法。参考文献1. 普通心理学郭淑琴 编著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 P71,P81-P84。思考题(1)实验为什么要做6部分,只用前三次的结果会发生什么问题?答:实验做6部分,是为克服实验顺序带来的误差,按照1,2,3;3,2,1的顺序,即采用ABBA设计,就是为防止先进行的实验操作干扰或易化后面的实验操作,导致出现偏差。采用ABBA设计把实验条件以正反两种顺序呈现给被试,就可以抵消练习或疲劳作用的影响,可以克服练习效果带来的误差。如果只用前三次的结果,就会弱化实验结果,受前面的练习效应的影响出现实验误差。(2)你的注意分配的结果如何,用你自身的体验解释?答:我的注意分配值是0.80,说明注意分配的能力还不错。在第三次念、写实验中,在写到40时出现了卡顿,这时便把全部注意转移到写数,短暂停念了,写和念的个数均低于单独写和念。在第四次念、写实验中,因为受第三次实验练习的影响,念和写的数字个数增加了,特别是念的数字个数增加了28个数。在第五次写数实验中,由于前3次写数的影响,写的更为熟练,写的个数比单独写和同时写、念的个数均增加了。在第六次念数实验中,念的个数比前面实验念的个数均增加。这次实验说明如果要同时完成两件事,是需要注意分配的。念数本身是非常熟练的一件事,写数本身稍生疏,边念边写时,会发生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而通过随着实验的深入,边念边写的能力均有所提高,这也说明,其中有一项非常熟练时,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的能力都会提高,是可以把两件事情安排好的。比如:可以边听歌边看新闻;边搞卫生边听广播。又比如盲打,可以很快的打出文档的内容而不用看键盘,因为键盘的布局早就牢记在心里了,等等。(3)在实际中有哪些工作需要注意分配能力?答:良好的注意分配能力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它是从事复杂劳动的必要条件。在实际中有很多工作都需要较强的注意分配能力。比如:汽车司机开车时,既要注意过往行人,又要注意车速和前进的方向,还得注意各种仪表。若所进行的几项活动既不熟悉也不熟练,都需要集中注意,一心就难以二用,往往顾此失彼。一个驾驶技能还不娴熟的汽车司机,很难把注意力分配到与开车无关的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