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堂实录.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堂实录.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堂实录.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堂实录.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说课堂实录及反思【授课思路】本文是唐代散文巨匠韩愈在仕途失意之后,从心灵深处发出的沉郁顿挫的激愤之语,是一篇托物寓意的说理文,是一首一唱三叹,痛快淋漓的散文诗。初二学生已有一定文言语感和一定量的文言积累,因而本文理解难度不是太大,宜以“读”为主线,采用“读读、译译、说说、练练”的方法组织教学。在诵读中,培养语感、丰富积累、体会情感,扎实、灵活、深刻、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生:从前有一个很会相马的人,人们都叫他伯乐,有一次他在太行山上看到有一匹良马拖着盐正在爬上半山腰,但这些盐实在是太沉重了,这匹马爬到半山腰的时候非常吃力,爬不上去了。伯乐非常爱马,他发现这是一匹良马,所以他非常心痛,于是他走上前去抚着这匹马的背哭泣,并且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马背上。这匹马因为受到他的理解,非常感动,所以马觉得他遇到了知己,仰天长啸。师:“知己”这个词就是这样来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写的一篇关于千里马的文章马说。师:大家知道这个“说”是什么意思吗?大家学过类似的文章吗?学过哪些?生(齐声):爱莲说。师:还有吗?还有没有?生(齐声):没有了。师:这个“说”是什么样的体裁?(生自由回答)师: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议论文、杂文,是不是?对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发表见解,表达一种观点。形式活泼,也富有文采。师:那,这个题目应该重读“马“字还是“说”字呢?来,大家自己试读一下。(生试读,偶有发笑者,心有所悟的样子)生:重读“说”字。师:为什么呢?生:因为是就“马“发表见解,或看法。师:大家说是不是这样呢?生:是!师:好,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看韩愈借“马“发表了什么样的见解。这篇文章,我们准备采取“读读、译译、说说、练练”的方式和大家一起解读。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课前已经安排学生充分预习文章,包括查资料了解作者、背景、试读、粗知文意并提出质疑)生:准备好了!现在请同学来给我们读一读这篇文章。你们说是一起读呢?还是派一个同学作代表读呢?生(齐声):一起读!师:那就依你们的,一起读。师:好,大家一定要注意读音、停顿、语气有音变就标出。(学生齐读课文)生:(生读,并标出变音,停顿,语气等。)(约2分钟)生:“食马”“而食”“食之”三个食应读“s”,不能读“sh”。“外见”读“xin” “石”读“dn”。师:好,除了要读准字音,还要讲究停顿、语气,要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表达感情。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名家朗读录音,请大家认真聆听,细心领会朗读技巧。(放录音,生听)师:大家从朗读录音中又听出了那些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呢?生:要稍慢,我们读的有点快了,注意句中停顿。生:声音太小了,而且语气,语调没有太大变化。生:要读出感情来,每段末尾都有一个“也”字,表达感情不同,读法也应不一样。师:真聪明。这三处“也”字,怎么读更好呢?大家各自放声读一遍,体会一下。(生自读,小组交流)生:第一段末“也”,要读出感慨和惋惜之情;师:为什么要这样读呢?生:第一段讲千里马骈死在槽枥之间,最终被埋没的可悲遭遇,令人为之悲哀、扼腕痛惜,所以要读出无比感慨和痛惜之情。师:课文怎样写千里马的遭遇呢?生:(齐)“祗辱不以千里称也。”师:语速宜慢!(生)语调宜低(生)。好,再读一次!师:读出感慨惋惜之情没有?生(齐):读出来了!没!(有人开玩笑)(众笑)师:这段主要是讲什么内容呢?生:这段主要讲千里马因不遇伯乐悄然被辱没在仆役之手和普通马一样死在槽枥之间的可悲结局。师:很好。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呢?生:遗憾。生:惋惜。师:好。第一段主要讲千里马被埋没在仆役之手却不为人知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的慨叹惋惜之情。(多媒体显示:慨叹惋惜)那第二段主要讲什么呢?生:第二段末“也”,要读出愤慨和不平之气;师:为什么要这么读呢? 生:第二段议论食马者按常马对待千里马,导致它才能甚至不及一匹普通马,而食马者却仍想要它日行千里。师:食马者无知而又愚昧专横。师:好,看来你事先已独自作了很深刻的探究。大家掌声鼓励他!(生掌声)这段是紧承上段,深入分析议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结尾一句是反问语气,怎么读才好呢?生:要语调高些,语速快点。师:来大家齐读,试一下。(生齐读)哪位同学来试下?生:(试读)师:怎么样?生:掌声。师:这段末用反问语气表达出作者愤愤不平之气。来大家齐读一下,感受那种愤愤不平的感情。(多媒体显示:愤愤不平)(生齐读)师:前两段,先叙千里马的悲惨遭遇,再议揭示因食马者无知专横是千里马被埋没的罪魁祸首。到第三段,愤怒谴责之情,达到几乎不可控制的程度。段末“也”,所表达的感情更为强烈。请一位同学演读一下,看该怎么读?(生举手,师点头示意,生读。)师:怎么样?生:掌声。师:段首是一组“排比句!”(生)排比句要读得铿锵有力,气势磅礴。“天下无马”要读出无知、狂妄、专横的情态。好,来,大家一起大声读这段!生:齐诵。师:结尾一声长叹,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议论只用一设问,然而一针见血。真正没有的是千里马吗?真正没有的是一双识得千里马的慧眼呀!指斥愚妄的食马者强不知以为知,竟大声叫嚣“天下无马”的愚昧可笑的丑态,真是淋漓尽致,大快人心哪。读时速度要稍快一点,感情要越来越激越、强烈。(多媒体显示:愤慨痛斥)师:大家再来一遍!(生齐读,会心笑矣)师:这篇文章读起来沉郁顿挫,起伏回荡,感慨悲凉之情尽显于声。三段末尾三个“也”字,语气各有不同。第一个“也”读出深深的惋惜慨叹之情,第二个“也”要读出愤怒不平之气,第三个“也”要读出痛斥谴责之意。来,让我们师生一起带着感情通读全篇,感受充斥全篇的这种情感。 (师生齐读)师:好,下面我们进入练习环节。本文有一些文言词汇,需要准确理解,掌握,请大家前后桌四人小组,把屏幕这些词义填上去。(教师幻灯显示,并下发活页题。)多媒体显示:重点,难点词句突破(共40分)1、 注音(5分)祗( )骈( )食马者( )邪( )策( )2、 词类活用:(6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 )(2)策之不以其道 (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3、通假字:(5分)(1)食马者( )(2)才美不外见(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邪(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4、古今异议:(8分)(1)是马也(古:今:)(2)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今:)(3)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古:今:)(4)奴隶人之手 (古:今: )5、一词多义(11分) 安求其能千里焉 ( ) 策之不以其道 ( ) 策之不以其道是 ( )(1) 策 (2)其 其其真无马邪 ( ) 执策而临之曰 ( ) 其真不知马也 ( ) 食不饱 ( ) 鸣之而不能 ( )(3)食 一千里而食 ( ) (4而 一食或尽粟一石 ( ) 执策而临之 ( ) 6、难句释义:(5分)(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 一食或尽粟一石。(3)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约5分钟,生完成,师多媒体显示答案,生前后桌四人小组互评。满分者举手,师表扬,生鼓掌)师:请同学看课文用比较准确现代语言,翻译课文。师适时点拨。(生看课文讲述文意)读罢此文,我们不禁为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愤慨不已,为它残遭埋没而扼腕叹惜。然而,韩愈此文写作意图是否仅在于为千里马鸣不平?生:表达对那些埋没人才,葬送人才的“食马者”的痛恨之情。生:批判他们不识千里马还狂傲地说“天下无马”的愚昧、专横行为。师:“千里马”“食马者”“伯乐”各应比喻现实的什么人物呢?生:千里马比喻人才。生2: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愚昧无知的统治者,生3:伯乐比喻善于发现人才的人。师:马说似写千里马,然而话中有话。千里马诚然不幸,未能展现自己日行千里的本领,屈死在奴隶人之手。人才何尝不是如此?寒窗苦读几十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只因没有伯乐相知、相惜,满腔豪情壮志、一肚治世蓝图付诸东流。纵有千般不愿、万般不甘,也只能“醉里挑灯看剑”。所以,本文是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来含蓄表达自己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讽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愚妄行为。托千里马之物寓自己的思想情感。这种写法叫做托物寓意(生齐说)同学们,历史上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英雄豪杰又岂在少数呢?(师以眼神示意同学说几个)(生思索)生:岳飞、陆游、陶潜生(众答):陶弘景、商鞅师:好,大家看来知道得真不少。这些志士豪杰,也是未受统治者赏识,而惨遭埋没的千里马呀!他们被埋没主要是当时社会制度的原因,今天,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为我们创设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同学们,生活在新时期的我们该如何做呢?生:我们要主动而积极地显露才华。生:我们要毛遂自荐,学会推销自我。生:如果我是国家干部我就要知人善任,任人唯贤,让越来越多的人才为祖国出力,为人类造福。师:你真棒!期待你将来成为真正的伯乐,成为千里马!期待在座所有同学都成长为神州大地的千里马,纵横驰骋,为祖国为民族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让中华神州因你们而腾飞! 交给大家一项任务:收集有关马的成语,名言,诗句写在作业本上。今天的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课后反思】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在读读,译译,说说,写写的过程中养成学生诵读古文的习惯,养成边读边思边悟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让学生在轻松而有趣的课堂上与古人相识相知,让他们借助文字去感受古人的悲喜情愁,丰富人文素养。让学生能够在短短的45分钟内由文及人,由今到古,由感性到理性,由课堂到社会,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获得提升和飞跃。不过要想很好完成教学任务,一定要事先指导认真做好预习指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