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朝卿谈欧洲的巴洛克建筑-松山家商林虹妤老师提供.doc_第1页
傅朝卿谈欧洲的巴洛克建筑-松山家商林虹妤老师提供.doc_第2页
傅朝卿谈欧洲的巴洛克建筑-松山家商林虹妤老师提供.doc_第3页
傅朝卿谈欧洲的巴洛克建筑-松山家商林虹妤老师提供.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傅朝卿談歐洲的巴洛克建築-松山家商林虹妤老師提供一、前言約從西元1600年到1750年,在藝術史上習慣稱之為巴洛克(Baroque)時期,但是其實並不存在著一個特定的式樣,只能說是有一種共同之趨向。巴洛克一詞,可能源於葡萄牙語(barroco),意思為一種不規則形狀之珍珠,和文藝復興之間有著明顯之分野。所謂巴洛克時期其實是西方文明最富表現的年代。此時歐洲不同國家的人們創造了最適合他們自己的藝術形式。這種表現的多樣性更因密集的東西交通、接觸及形式交換而加劇。關於巴洛克時期的擴張特點甚至在伽利略及牛頓新發現之幫助下,超越了地球。巴洛克時期的藝術是相對於古典而言,呈現出多采多姿的風貌,表現出寬大、動感、明亮(重視光線)、戲劇化(非平鋪直敘)、熱情(不同於古典的平穩)、激情(不同於古典的理性)、誇大(不同於古典的實在),但羅馬可以說是巴洛克藝術及建築之發源地。二、巴洛克之繪畫巴洛克的藝術家及建築師們,如科托納( Pietro da Cortona )、莫奇( Fancesco Mochi )與伯尼尼( Bernini )等人也以他們的才華,創造了新的風格。羅馬巴貝里尼宮( Palazzo Barberini )彩繪巴貝里尼的勝利(The Triumph of the Barberini,1633-39 )及塞賓婦女之掠奪(The Rape of Sabines,1629)都已表現出華麗且具動態平衡的巴洛克特質。除了義大利之外,歐洲各地的繪畫也都受到巴洛克風潮的影響,其中法蘭德斯的魯本斯( 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 )是最受肯定的一位。他的作品中,不僅主題充滿戲劇性及衝突性,表現手法更是充滿動態之美。如聖喬治屠龍 (1606-1607)、三美圖(Three Graces,1636-1639)都是著名的作品。三、巴洛克之雕刻莫奇( Fancesco Mochi )位於聖彼得大教堂下的聖佛妮卡(St Veronica)也是巴洛克雕刻的代表,不管是表情或姿態都呈現出強烈的情感。伯尼尼( Bernini )的極大聲望還來自於雕刻,且將巴洛克的精神表現的十分完美,如大衛(1623)中就可以感受到所謂的一瞬間。動感的表現則在阿波羅與達芬妮(Apollo and Daphne,1624)中,最為透徹。其他雕刻作品中,如聖彼得教堂中的烏爾班八世墓及亞歷山大七世墓等也將空間及光線在雕刻中的力量完全呈現出來。四、巴洛克建築之發展與宗教有著密切的關係關於羅馬耶穌教堂,耶穌會藉著他們創始人羅耀拉( Saint Ignatius Loyola )之教義,對當時建築及藝術產生了相當大之影響,因為羅耀拉認為宗教上之誠信必須要視覺化,無形中助長了裝飾聖物聖畫之風氣以及空間與造型之組合。至今,這仍然是羅馬天主教之一大原則。圓頂不再是抽象的宇宙和諧之象徵,它變成了一種垂直軸線之表現元素,並且和水平動線形成對比。在耶穌教堂中可看到日後真正巴洛克建築教堂之特質,包括一、長軸空間與集中式空間之整合;二、教堂成為都市中的一部份,尤其是在立面之上。往後的巴洛克教堂仍然大致根基於上述兩原則,大教堂經常是衍生自巴西利卡式空間,但其中必然有一個中心,可能是圓頂亦可能是圓廳;小教堂則為集中式處理,但必然會有一長軸。五、歐洲的巴洛克城市 十七世紀之宗教、科學、經濟和政治中心均是輻射力量之焦點,這種力量是沒有界限的,它們可以自一點向外擴張於無限遠,而這也是巴洛克時期整個系統意義的原動力,在歐洲城市廣場、庭園到城市本身中亦可清楚的看出。如:(1)羅馬A:羅馬人民廣場:在巴洛克時期,羅馬除了個別建築上之成就外,整個城市在西克斯都五世( Sixtus )之推動下的蛻變也極為成功。他在建築師方塔納( Domenico Fontana )之協助下,規劃了筆直的大馬路以通往教堂及取自於古代的方尖碑。這種企圖無疑的也使到羅馬朝聖的天主教信徒可以更簡單的在教堂間移動。除了街道之外,更有不少新的都市開放空間也被規劃興建,尤其是羅馬人民廣場(Piazza del Popol),可算是巴洛克都市設計重要之作。廣場結合了羅馬城的出入口與三條交會於廣場上的大馬路,有強烈的透視及軸線效果。B:西班牙階梯:桑克提斯( Francesco de Sanctis,1693-1740 )設計之西班牙階梯( The Spanish Steps,1721-25 )連接了西班牙廣場( Piazza di Spagna )與山上聖三一教堂( Church of the Trinita dei Monti ),形成一華麗之階梯,一共有一百三十七階。在大階梯之基部,踏步分成三部份,中央部份並且深入廣場上,沿階而上踏步逐漸變窄而且匯集於一個寬廣之平台之上,再由此分成兩道曲線通往上部。在此,階梯不僅是通往廣場及教堂之元素,它本身亦成為視覺及空間之主體。(2)巴黎:最著名的軸線,從羅浮宮到凱旋門,是從巴洛克時期開始發展而成。除了教堂建築大放異彩之外,也出現規模宏大的宮殿建築,它們之華麗不但見證了當時歐洲皇室之興盛,庭園中軸線與空間延伸之作法也十足呈現出巴洛克時期無限空間之觀念,凡爾賽宮的花園就是最好的例子。A:香榭麗舍大街: 1616年瑪莉麥第奇( Marie de Medici )在塞納河岸建立了花園,接著於1667年由勒諾特( Le Norte )等人負責的香榭麗舍大街開始進行,首先是到達星形廣場(當時尚未有凱旋門),再於1772年延伸到西端的河岸,形成巴黎最重要的都市軸線。B:凡爾賽宮庭園:凡爾賽宮( Versailles )除了有戰爭廳、和平廳、鏡廳、皇家教堂與大堤亞儂宮等巴洛克建築之代表作之外,庭園之大更是無以倫比。位於凡爾賽宮背面的花園為勒諾特( Le Notre )之作,與宮殿齊名。基本上,花園維持有路易十三時之主架構,但增加了軸線、端景、水景、樹叢及十七世紀的雕像,其中阿波羅噴泉與大運河最為有名。藉由軸線,空間有了延伸的意圖;藉由端景,空間有了節點;藉由樹叢,空間有了界定;藉由水景,空間有了變化;藉由雕像,空間有了傳說。凡爾賽宮花園這種極端人工化與裝飾性的庭園設計形成了法國巴洛克花園的典範,也成為許多花園競相模仿的對象。(3)維也納麗泉宮:維也納的麗泉宮亦即為舒恩布濃皇宮( Schonbrunn Palace,1696-1711 ),因其所在地一口同名之泉水而得名,亦是皇族之夏宮。西元1695年花園工程開始進行,中央主體部份則於西元1696年開始興建。麗泉宮的大迴廊( Grosse Galerie )位於皇宮主體正面中央,角色有如凡爾賽宮的鏡廳,其在費瑟范厄拉的原始計劃中就已存在,原為皇帝的接待室。至於麗泉宮花園是皇宮中最具巴洛克風格的設計,幾何式的規劃無疑的是來自於法國花園的影響。雕像、噴泉與花圃都可以看到凡爾賽宮的影子。(4)聖彼得堡彼得霍夫皇宮:彼得霍夫( Peterhof, Petergof ) 包括上花園( Upper Garden )、下公園( Lower Park )、大皇宮以及設計精巧的噴泉和瀑布系統。該建築是彼得大帝在新首都聖彼得堡建立後,召喚當時傑出之外國建築師,將其所構思、創造的一系列類似其在參訪法國宮殿所設計和建造。其中法國人尚巴布蒂斯特勒布隆( Jean Baptiste Alexandre Le Blond )是凡爾賽宮的庭園設計者安德烈勒諾特爾 (Andre Le Notre )的學生,而德國人約翰弗瑞德里奇布勞恩斯坦( Johann Friedrich Braunstein )及義大利人尼可羅密伽提(Nicolo Michetti )兩位建築師則以巴洛克式風格,設計了位於一座高16公尺的天然平台以區隔上花園和下公園的大皇宮。五、結語巴洛克建築在西元十七世紀於羅馬達於高峰之後就隨即往外發展,各地也紛紛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