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 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2).docx_第1页
综合探究 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2).docx_第2页
综合探究 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2).docx_第3页
综合探究 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2).docx_第4页
综合探究 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2).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政治组 一轮复习 必修二 政治生活 学案哲学第二单元 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部分:【自主学习区】 要求:认真阅读教材,背诵默写下列的内容,要求知识点精准。【考纲考点检测】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原因在于: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的组成部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物质具有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因在于: 1)人类社会是的产物。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和)这三项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同时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也是客观的。小结: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内容:和都是物质的,而又是社会(物质)的产物,是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2)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3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运动的含义: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联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观点。3)静止的含义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A、静止的含义:静止是一种不的运动,是运动的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或者说物体在在一定条件下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B关系:区别: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不显著的运动,因而是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在运动中有静止,在静止中有运动,物质世界是和的统一。C、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主义和论。4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的联系。规律是的,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2)规律具有客观性:就是指规。(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着)规律具有客观性,意味着它既不能被、也不能被。规律的客观性突出表现在它是的。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而不能。3)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能够认识规律。人运用抽象思维发现规律(如价值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规律等)。人能够利用规律。它表现在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指导,如“草船借箭”、“疱丁解牛”、飞船上天等;还表现在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使人们少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如都江堰工程。4)规律与规则:最大的区别在于二者的性质不同。规律是的,规则是的。小结: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要认识和利用规律,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规律是客观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为基础。(2)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和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二部分:【课堂教学区】第一课时1、 试题训练 (5道单选题)考点一 哲学的物质概念 1.(2012年浙江文综,27,4分)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B.C.D.2.(2012年江苏政治,27,2分)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3.(2008年海南高考真题)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 )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4.(2011江苏卷)23著名钢琴艺术家傅聪认为:学琴的人以为把手指练得飞快就会变成第二个郎朗,其实5-10年之后,只不过是多了一批“光彩的手指”而已,这与成为艺术家的境界相去甚远。这种学琴的方式问题在于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轻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循序渐进的训练 违背了人才成才的规律A B C D5.(2011江苏卷)26.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二、课堂提问具体知识点 :1.为什么说自然界是客观的?2.物质的含义及其唯一特性?3.为什么说人类社会是客观的?4.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5.静止的含义?6.静止与运动的关系?7.规律的含义?8.规律客观性原理及其方法论?三、误区点拨:- 课堂汇报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2、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3、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4、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5、 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6、规律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律。7、思维规律是主观的。8、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9、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四、试题训练(5道单选+1道主观题)1.(2011四川卷)27.吕氏春秋察今记载: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以下选项,与荆人教训具有相同哲学寓意的是A.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B.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C.九河盈溢,非一块所防;带甲百万,非一勇所抗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2. (2011重庆卷)地震发生时,会同时产生纵波和横波,纵波破坏力较小,但速度相对较快,横波破坏力较大但速度相对较慢。根据这一特性,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数十秒对较远地区发出预警,为人们争取应对时间。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地震的成功预警来源于地震活动的规律性B对事物因果联系的把握,提高了地震预警的预见性C地震预警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不受主观因素的制约D认识地震规律的程度,决定着地震预警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 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3.(2011全国大纲卷)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得益于他们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从该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沙柳种植业发挥自觉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A B C D4.2010年7月,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潜水器潜水深度首次达到3759.39米,有利推动了我国深海探矿、海洋打捞事业的发展。这表明:A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 B改变规律可以服务于物质生产C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 D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之物5.(广东卷33)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A.B.C.D.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相关的内容(全品高分小练习相关课时)第二课时1、 试题训练(6道单选题)1.(2016全国新课标II甲卷2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A. B. C. D.2.(2016上海单科卷24)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简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A.秉承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 B.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D.在最终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3.(2016全国新课标III丙卷23)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A. B. C. D.4、下列俗语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A、塞翁失马,焉知非福B、为渊驱鱼,为丛驱雀C、一夫当关,万夫莫开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引来社会一片叫好。但是关于一些民众关心的热点内容:如公款招待、购车等何时能出现在预算公布内容中,则需要进一步细化统计项目。因此,政府部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A、B、C、D、二、框架体系构建(构建的同时提问基础知识)3、 试题训练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2.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所在,一切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是注定要失败的。这体现的哲理是A规律是客观的,违背客观规律必受规律的惩罚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C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错误意识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3.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到2009年建成后,将避害趋利,按照人们的意志发挥出巨大的综合效益。上述材料还充分说明()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利用规律的前提是服从规律 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使其服从人们的需要A.B.C.D.4. 地震是岩石圈受力所致。某些地震学家认为,断层两侧岩体由于受力的作用,会在两侧岩石上产生单性变形,当岩体继续受力,单性变形越来越大,会积累其变形能,断面上的摩擦力不能维持这种变形时,沿断面两侧的岩体就发生滑动,弹性变形也随之消失,变形能转变为位能,此时,就发生地震。这表明()运动是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事物的联系引起运动变化物质有时不是运动的主体A B C D 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A运动离不开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D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6 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2008年全世界自然灾害频繁,干旱洪水飓风地震等极端天气状况比以往更为严重。据此,有人认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可抗拒的,人们只有服从它。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以上观点的认识。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