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波的衍射和干涉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波的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衍射是一切波特有的现象 B对同一列波,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时,衍射现象明显 C只有横波才能发生衍射现象,纵波不能发生衍射现象 D声波容易发生衍射现象是由于声波波长较大解析:选ABD.衍射是一切波特有的现象,所以选项A正确,C错误;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是有条件的,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声波的波长在1.7 cm到17 m之间,一般常见的障碍物或孔的大小可与之相比,正是由于声波波长较大,声波容易发生衍射现象,所以选项D也是正确的2波长为60 m和17 m的两列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波长60 m的声波比17 m的声波传播速度慢B波长60 m的声波比17 m的声波频率小C波长60 m的声波比17 m的声波易发生衍射D波长60 m的声波不能被反射解析:选BC.不管波长长度为多少,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都约为340 m/s,由波长、声速、频率关系可知f,波长越长,频率越小,所以A错误,B正确由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可知,波长较长,发生衍射较容易,C正确任何波都可以发生反射,D错误3下列关于两列波相遇时叠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遇之后,振幅小的一列波将减弱,振幅大的一列波将加强B相遇之后,两列波的振动情况与相遇前完全相同C在相遇区域,任一点的总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D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相互间听得清楚,这说明声波在相遇时互不干扰解析:选BCD.两列波相遇时,每一列波引起的振动情况都保持不变,而质点的振动则是两列波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选项A错误,选项B、C正确;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发出的声波在空间中相互叠加后,并不改变每列波的振幅、频率,所以声波传到人的耳朵后,仍能分辨出不同的人所说的话,故选项D正确4(2014南通高二检测)如图所示,沿一条直线相向传播的两列波的振幅和波长均相等,当它们相遇时可能出现的波形是下图中的哪个()解析:选BC.当两列波的前半个波(或后半个波)相遇时,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在前半个波(或后半个波)重叠的区域里所有的质点振动的合位移为零,而两列波的后半个波(或前半个波)的波形保持不变,所以当它们相遇时可能出现的波形是图中B.当两列波完全相遇(即重叠在一起)时,由波的叠加原理可知,所有质点振动的位移均等于每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使得所有质点振动的位移加倍,所以当它们相遇时可能出现的波形是图中C.故选B、C.5. (2014南昌八一中学高二检测)两波源S1、S2在水槽中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A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会产生干涉B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产生干涉Ca点的振动始终加强Da点的振动始终减弱解析:选B.由题图知,两列波的波长不相等,不满足波的干涉条件,故B正确,A、C、D错误6(2014洛阳一中高二期中)如图所示,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为一正弦曲线,其波速为200 m/s,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质点b的速度正在增大,加速度正在增大B质点b的速度正在减小,加速度正在增大C这列波遇到尺寸为4.1 m的障碍物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D这列波遇到频率为100 Hz的波会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解析:选BC.由于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根据“上下坡”法,可知b质点正向下振动,速度正在减小,加速度正在增大,故A错误,B正确当波的波长比障碍物尺寸大或差不多时,就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由图知该波的波长为4 m,所以这列波遇到尺寸为4.1 m的障碍物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C正确由vf得:该波的频率为f Hz50 Hz,则这列波遇到频率为50 Hz的波会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故D错误7水槽中步调相反的波源S1、S2发出两列波长相等的水波,设某一时刻P点恰好是两波谷相遇,则()A这两列波能发生干涉B P点始终在波谷CP是振动加强点DP的位移有时可为零解析:选ACD.由两波波长相等可知两波频率相同,所以两列波能发生干涉,选项A正确因某时刻P点是两波谷相遇,故P点是振动加强点,选项C正确再过T,P点就是两平衡位置相遇,选项B错误,D正确8.如图所示,水面上有A、B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振源,在AB连线的中垂线上有a、b、c三个质点,已知某时刻,a点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c点是与a点相邻的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b为a、c的中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点是振动加强点,c点是振动减弱点Ba点与c点都是振动加强点,b点是振动减弱点Ca点与c点此时刻是振动加强点,经过一段时间后变成振动减弱点,而b点可能变成振动加强点Da、b、c都是振动加强点解析:选D.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的所有的点到A、B的路程差都等于0,因此都是振动加强点,故D选项正确9.如图所示,在均匀介质中S1和S2是同时起振(起振方向相同)、频率相同的两个机械波源,它们发出的简谐波相向传播在介质中S1和S2平衡位置的连线上有a、b、c三点,已知S1aabbccS2(为波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点的振动总是最强,a、c两点的振动总是最弱Bb点的振动总是最弱,a、c两点的振动总是最强Ca、b、c三点的振动都总是最强Da、b、c三点的振动都是有时最强有时最弱解析:选C.根据加强点的条件当某点到两波源距离x2n(n0,1,2)时,该点加强,当x(2n1)(n0,1,2)时,该点减弱xa,xb0,xc.所以a、b、c三点都加强10.如图所示,甲、乙两平面波是振幅相同的相干波,甲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乙波沿y轴正方向传播,图中实线表示某一时刻的波峰位置,虚线表示波谷位置,对图中正方形中央的a、b、c、d四点的振动情况,正确的判断是()Aa、b点振动加强,c、d点振动减弱Ba、c点振动加强,b、d点振动减弱Ca、d点振动加强,b、c点振动减弱Da、b、c、d点的振动都加强解析:选B.当两列波出现干涉现象时,要产生干涉图样,形成加强线、减弱线,即加强线、减弱线彼此相间的稳定的干涉图样,在图中设定A、B、C、D四点为实线相交点,即波峰与波峰相遇,都是振动加强点,可知B、D决定的直线为加强线,过A、C两点且平行于BD直线的两条直线也是加强线,a、c两点在BD直线上,故a、c点是振动加强点,分别过b、d点且平行于BD直线的两条直线均在两加强线之间,应为减弱线,故b、d两点的振动是减弱的二、非选择题11两列简谐波沿x轴相向而行,波速均为v0.4 m/s,两波源分别位于A、B处,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当t2.5 s时,M点的位移为_cm,N点的位移为_cm.解析:由题图可知,两列波的波长分别为A0.2 m,B0.4 m,波源的起振方向都沿y轴负方向,可知两波的周期分别为TA0.5 s,TB1 s由于t0时M点距A波波前0.5 m,距B波波前0.3 m,故两波传播到M点时经历的时间分别为tA1.25 s,tB0.75 s当t2.5 s 时,A波使M点已振动的时间为ttA1.25 sTA,引起质点M的位移xA0;B波使M点已振动的时间为ttB1.75 sTB,引起质点M的位移xB2.0 cm,由波的叠加可知此时质点M的位移xxAxB2. 0 cm.N点位移可用同样方法判定答案:2.0012.如图所示,在直线PQ的垂线OM上有A、B两个声源,A、B分别距O点6 m和1 m,两个声源同时不断向外发出波长都为2 m的完全相同的声波,在直线PQ上从到的范围内听不到声音的区域共有多少个?解析:经数学归纳,若某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即xn(n0,1,2,),则该点振动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中的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实施研究报告
- 2025年新能源行业新能源车辆电池安全工程师人才引进规划报告
- 2025年大型物流园区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估报告
- 电机装配工上岗考核试卷及答案
- 富矿精开:激活新质生产力潜能
- 塑造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
- 物理竞赛初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储能电池热管理技术创新在能源规划中的应用
- 企业法律竞赛试题及答案
- 水果医药制品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泡茶的步骤课件
- 2025年先兆流产的护理查房
-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2025年打字员中级工试题及答案
- 2022.12六级真题第3套答案及详解
- 食堂工作人员食品安全培训
- 测绘项目设备配置方案(3篇)
- 2025年餐厅主管考试题及答案
- 输血反应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 郑州市特招医学院校毕业生计划招聘考试真题2024
- 寄宿制初中宿舍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