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包公审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包公审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包公审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包公审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包公审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继续练习提问,点化重点词句、品词。2、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感受包公的足智多谋、断案如神,正确理解“智谋”。3、体会心理、侧面描写的作用教学重难点:1、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感受包公的足智多谋、断案如神,正确理解“智谋”。2、体会心理、侧面描写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概括内容。1.在我国的戏剧舞台上,有一个经典人物形象,他面如黑炭,额头有月牙,人们尊称他为包公。包公以秉公办案,铁面无私著称,他一生审案无数,可审驴还是头一遭。今天让我继续学习包公审驴。2.板书课题:包公审驴。齐读课题3.看到这个标题,孩子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提问:为什么审驴?怎样审驴?结果怎么样?)将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过渡:孩子们的疑问真不少,就让我们待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4、上节课已经预习过课文,请慨括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二、学习课文,感受包公的智慧。1、本案的被告是谁?生:驴2、包公为什么要审驴呢?请带着疑问自读1、2自然段。(课件出示要求:1、用“”画出描写刘五的驴的句子,用“”画出描写被换过之后驴的句子。2、用“”标出区别两头驴的词语,旁批自己的感受。)3、抽学生读出找出的句子,说说读到这个句子的感受,带感情朗读。课件出示句子:句子1“这头驴是刘五唯一的财产,刘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师:从这句话你感受了到什么?生:刘五很爱驴。师:那你能用朗读体现刘五对驴的喜爱吗?(生带感情读)句子2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师: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刘五的驴很讨人喜欢。师:请你用朗读表现出驴的人见人爱。4、写作指导孩子们,这句话没有直接说刘五的驴漂亮,而是通过周围人的反应来衬托驴的美,这种写法叫做“侧面描写”,你们也可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过渡:我已经从你们的朗读中体会到了这头驴是“四条腿的宝贝”(指着课件让学生读),那被换之后驴长什么样?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刘五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师:请用原文中的两个词语来区分两头驴的不同。生:“毛色发亮”、“毛色难看”师:这两头驴一对比,越发觉得刘五的驴是“四条腿的宝贝”。过渡:这样一个活宝贝,转眼间就不见了。如果你是刘五,你会有什么反应?生:急、气师:刘五是什么反应?生:手足无措,又气又急师:他心里会想些什么?生:找到小偷,找到自己的驴。师:因为刘五想找回自己的驴,又不知道小偷是谁,所以他无奈之下只能告驴。师:现在孩子们知道包公为什么审驴了吧?生:因为刘五告驴。(在“为什么审驴”处打钩,表示问题已解决)5、勉强找了一个被告,接下来且看我们的包公如何审驴。6、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3-9自然段。要求:1、用双横线画出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2、在找到的句子旁做批注。)7、小组合作要求:1、审案过程中,包公围绕“驴”做了哪几件事?2、这是一个的包公,我从体会到的。我们还能用朗读表达出来(用喜欢的方式,带着动作、表情)。(1)小组汇报:审驴的过程是:饿驴打驴放驴(2)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句子: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不要给它吃,不要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从这里体会到包公的沉着足智多谋。(板书)师:怎么读出这种奇招破奇案的沉着与足智多谋呢?谁来试试?你现在就是包大人。师:谁再来一次,把包公的胸有成竹,把包公的运筹帷幄,把这种感觉读出来要心定气闲,像包公那样不紧不慢地读。我们一起来当一回包公。是啊,同学们可真会读书啊,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就连那一个个强有力的感叹号,几个呢?都凸显出包公威严、胸有成竹、沉着的语气,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包大人遇事冷静,足智多谋的光辉品质。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使劲打!”读出了包公的果断。师:狠狠打驴,可见包公做事果断,成竹在胸。包公十分熟悉驴的本性,他的足智多谋来源于他渊博的知识。男女比赛,读出包公的底气十足来。末了,包公下令道:“现在把它放了,随他爱上哪儿就上哪儿。”他不怕驴跑丢了吗?那看来他是真的知道驴会跑去哪里了,说明包公知道毛驴会逃回自己的家,心里很有把握抓到偷换毛驴的贼。(3)小组上台汇报,其他小组评价。8、全班带着对包公的敬仰之情,齐读课文中三处描写包公的句子。9、皱眉之间就想到了审理这桩奇案的办法,包公可真是足智多谋,断安如神啊!(引导学生说出来)10、现在大家清楚包公是如何审驴的了吧?(在怎样审后打钩)11、审驴的结果呢?(学生读出相应的句子,老师在结果如何后打钩)12、周围人是什么表现?他们在想什么?生:差点笑出声来,他们觉得包公很荒唐。师:去掉这些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生:不好,不能突出包公的聪明。师:这就是侧面描写的好处:突出所描写的对象的特点。 三.总结延伸1.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包公:以驴为突破口,巧用计谋破案,找到了刘五的驴,抓住了小偷;偷驴的贼:小偷动了一番心思,不直接偷而是用调换,用三十六计中的一计就是偷梁换柱,虽也使用了计谋,以为驴不会说话,自己做得天衣无缝.结果只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2.小结:包公所使用的计谋用在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