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定点突破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docx_第1页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定点突破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docx_第2页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定点突破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定点突破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1.导学号 87202058(2016银川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破阵子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词的下阕写青年女子,试简要分析她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一青年女子形象的。 解析:下片写人。通过人物动作、情态的描写以及旁人的揣测,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回答本题,抓住重点词语“巧笑”“逢迎”“疑怪”“春梦好”“斗草”“笑”。注意体会人物行为、情态所体现出的性格。要注意分条作答。答案: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青年女子形象。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刻画青年女子形象声音: 巧笑;表情和动作:逢迎、笑从双脸生;侧面:疑怪昨宵春梦好。2.导学号 87202059(2016唐山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除夜宿石头驿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注】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据记载,戴叔伦晚年在抚州时曾被诬拿问,后得昭雪。作此诗时他正寄寓石头驿(今属江西),可能要取道长江东归故乡金坛(今属江苏)。诗的前四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说明。解析:理解这首诗时要特别关注时间“除夜”和事件“旅馆”“夜宿”。整首诗写一个孤独的旅客大年夜宿在旅馆中,表达了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感。答案:刻画出一位羁旅思乡者的形象。除夕之夜,诗人远离故乡,滞留驿舍,无人问候,只有寒灯为伴,孤独凄凉。3.导学号 87202060(2016豫冀晋百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西湖春日王安国争得才如杜牧之,试来湖上辄题诗。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浓吐杂芳熏巘崿,湿飞双翠破涟漪。人间幸有蓑兼笠,且上渔舟作钓师。【注】 争得:怎得。巘崿(x ):指山峦。本诗的颔联、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西湖怎样的特点?解析:诗歌的颔联、颈联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运用工笔刻画来描写景物。敲茶鼓,声,听觉;卓酒旗,形,视觉;吐杂芳,嗅觉;湿,触觉。同时,又动静结合,敲茶鼓与破涟漪是动,其他为静。回答本题先逐句将画面描绘出来,再概括特点。特点要结合诗人的感情来概括。答案:描写寺院香火旺盛,在春烟氤氲中响起茶鼓;楼台于夕阳斜照中矗立,酒旗在风中招展;起伏的山峦被“杂芳”熏染,花香四溢;西湖水面平静,画舫来去划出层层涟漪。诗人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各种角度,动静结合,描绘出西湖一派赏心悦目、春意盎然的旖旎风光。4.导学号 87202061(2016皖南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注】 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这首词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解析:词的上片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描绘了行舟湖上所见春草碧色、春水绿波与长长的堤影掩映的美景;而柔和的笙歌,隐隐地在春风中吹送。寥寥数笔, 营造了一种安谧、恬静的气氛。答案:出现了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笙歌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隐隐有笙歌相伴的怡人的春日西湖美景。5.导学号 87202062(2016资阳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咏琴刘允济昔在龙门侧,谁想凤鸣时。雕琢今为器,宫商不自持。巴人缓疏节,楚客弄繁丝。欲作高张引,翻成下调悲。诗人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琴”的形象?请简要分析。解析:琴的前身是梧桐树,能招来发天籁之声的凤凰。却被商人制成谋利的琴。琴本可以奏出精妙高亢的曲调,但巴人楚客对此并不赏识,结果琴只能用来弹奏低沉、伤悲的曲调。琴的形象是失意的、悲惨的。答案:诗人塑造了一把最初受到器重,终被束缚的失意的古琴形象。人们用良材做成一把高贵的古琴,而琴欲为高张之曲,却被人反弹了 “下调”。6.(2016临川一中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念奴娇梅辛弃疾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注】 东君:司春之神。篽:禁苑。琐窗: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首词中的“梅”具有什么品格?词人借咏梅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解析:词的上片写梅之风韵。通过梅花的生存环境,体现其凌寒独放、温柔明秀的风格及超凡入圣的品格。词的下片写梅的遭遇,暗示词人身世。既写梅花开放时曾一度受宠,又言梅花凋落时漂泊天涯、憔悴不堪的现状。但不论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霜月”,都无法使其屈服,表现出梅花的坚贞。“不如归去”言归隐之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