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转化“问题生”_第1页
“以人为本”转化“问题生”_第2页
“以人为本”转化“问题生”_第3页
“以人为本”转化“问题生”_第4页
“以人为本”转化“问题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人为本”转化“问题生”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主导方针。然而,仍有一部分多种弱势兼而有之、容易被教师忽视的学生,我们称之为“问题生”。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转化这部分学生,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劳动技能等方面的素质,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向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根本要求。从这个理念出发,我们必须转化问题生,使他们取得进步,得到发展。一、了解,是做好问题生转化工作的基础了解要有正确的途径,才能准确掌握问题生的特征与成因,才能为转化工作奠定基础,做到有的放矢。1.了解的途径:(1)家庭情况调查,与家长联系、沟通。(2)与问题学生谈心,了解其个性、爱好。(3)通过“教室日志”了解在校情况。(4)争取课任教师的积极配合。(5)建立问题生“档案袋”。2.问题生的特征:(1)学习自觉性差,厌学。(2)散漫放纵,惹是生非,滋事违纪。(3)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破坏公物。(4)集体观念淡漠,言行随便、粗俗。3.问题形成的原因:(1)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过分溺爱,或者孩子无人管教,放任自流。(2)社会网络不良游戏、不健康书刊、充满暴力影视的影响。(3)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处事不公,厚此薄彼。(4)学生之间不和谐,冷漠轻视。(5)学生自身心理因素是非辨别力差、自卑和逆反心理强。二、引导,是做好问题生转化工作的关键问题生的形成虽然与其家庭、社会、学生本身的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有直接关系。教师是“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的教育理念有时会改变学生的命运。因此,教师对问题生的转化就要有一种攻坚克难的敬业精神和一丝不苟的责任意识,应该注重科学性和艺术性,在具体转化操作中努力把握好以下几点:1.尊重差异,鼓励进步。平时,教师要经常和问题生交流,要坚持不懈地鼓励和引导:老师和同学在乎的是能看到你的进步,而不是你的过去以及和他人的差距。应重视在心理上为问题生卸下包袱,鼓励不断进步。坚持对问题生分层要求,减缓坡度,循序渐进,有了进步,多一点赞扬,多一点鼓励;出现波动,少一些抱怨,少一些训斥,让他们逐渐尝到成功的甜头,再提出新的要求,缩短与其他同学之间的距离。2.不因事论事,做简单处理。对问题生思想上、行为上出现的偏差,教师的教育方法不能简单粗暴,不能把以往的事情加起来“算总帐”,也不能歧视、挖苦、讽刺,更不能体罚学生或者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声呵斥,或者对学生冷漠、疏远、不理不睬,这样极有可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破罐子破摔。应该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去明察问题,分析根源,清楚性质,明白危害。3.多激励、引导,少批评、说教。要善于捕捉问题生身上的闪光点。问题生并非无长处、无优点,他们也有闪光之处,如作文中一句优美的话、生活中一点好的表现,也许相对于问题生的过失、缺点显得微不足道。然而,教师每一次真诚的发掘和肯定,都会给他们一份自尊和自信。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之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因此,教师应当扬其所长、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坚持多激励、少批评,多引导、少说教,通过发扬其优点来克服其缺点,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4.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对问题生过错反复现象,教师首先要抛开或转变“朽木不可雕”的思想,要多一些耐心,少一些嫌弃,要有忍心,耐心和恒心。有忍心,就是要心平气和,不动怒,不训斥指责;有耐心,就是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但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有恒心,就是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因学生的过错反复就心灰意冷,失去信心。问题生形成的原因很复杂。在转化问题生的过程中,学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正常现象。教师要善于在反复中抓教育、抓引导,要有满腔的热情,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促使问题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帮助他们总结教训,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与诱因作斗争的抵抗力。5.融洽关系,增强信心。教师要积极培植与问题生之间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经常深入到问题生当中,勇于静下心来,蹲下身子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学生的思想,多把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体味学生的感受。积极消除问题生的心理障碍,很多时候教师一个亲切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或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对问题生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帮助、多一点鼓励、多一点信任、多一点期望,以尊重、赏识唤起他们的进取心,以真诚、宽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让他们感悟到教师的关心和期待,从而激发起他们积极努力改变后进入状态的信心和勇气,自觉地将教师的关心和帮助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三、关爱,是做好问题生转化工作的保证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性上最深刻的愿望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无数事实表明,教师拥有爱心、实情、真诚,是做好问题生转化工作的保证。首先是爱心。问题生在犯下错误的时候,受歧视、被讽刺、遭冷眼的体验较多,这个时候看起来是最不值得爱的时候,然而又恰恰是他们内心最需要温暖、最需要爱的时候。作为教师,更应该多一点爱心,少一点冷漠;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指责。在教育转化过程中,教师要始终记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要有了爱,就会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心与心相通的桥梁;只要有了爱,教师就能“动之以情”,换回学生的自尊心;只要有了爱,教师就能“导之以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只要有了爱,教师就能“持之以恒”,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其次是实情。问题生除了具有一般学生的特点外,还有许多特殊之处,如自尊心强,思想、行为的情绪性色彩明显,意志和毅力薄弱,是非观念模糊,学习态度不端正等。作为问题生,他们自己也知道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但他们不一定都清楚地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性质和危害,更难独自找到摆脱这种处境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育中要多用真情实感,少用简单粗暴,不仅要晓之以理、以理育人,而且要动之以情、以情感人。只有感化,才能转化。第三是真诚。教育的艺术就是沟通,一个善于倾听学生说话的老师,才是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教师要善于倾听问题生的心声,善于和问题生促膝谈心,让问题学生说话,才能使他们积怨已久的心扉打开,充分享受被老师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乐和喜悦,享受“抬起头来做人”的尊严和乐趣。只有当问题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期望时,才会接近老师,才会主动地去接受理解老师的期望,并把这种期望内化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