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品质.doc_第1页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品质.doc_第2页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品质.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是培养人的专门劳动者。因此,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表现。本文从教师热爱学生不仅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而且是做好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条件和工作中的实践经验等几方面进行了相应的阐述。充分说明了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如何对待所培养的对象,是教师这一行业古今不尽的话题。千百年来,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衍生出一种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这就是热爱学生。一、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一般来说,师生关系的好坏,不仅说明教育人道化的情况如何,而且深刻影响教育效果的优劣。(一)师生关系与教育效果师生关系是教育得以进行的中介,没有师生间各种形式的相互接触,相互作用,教育活动就难以持久开展下去。历史上有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师生关系,布贝尔曾说过:“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这说明师生间没有一定的关系,也就不会有什么教育。任何教育结果,都是伴随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效果。有人曾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勒温和他的同事李皮特等人关于领导方式的实验研究结果,把师生关系分为“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三种,他们认为在专制型的关系中,学生的心理、情绪往往总是处于紧张之中,害怕受到严厉的惩罚,在学习中的行为总是被动的,学习热情不大。在放任型的关系中,学生虽没有随时受到惩罚的紧张和焦虑,但因没有明确的必要要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学习行为常常受个人的兴趣、爱好所支配,学习效果不是太好。而在民主型的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调、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在被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很高。这三种类型虽然都是依据教师的表现来划分的,但从中可以看出,它们所展现出的是三种师生关系,并且每种师生关系都对教育效果有不同的影响。因此,一种好的教育效果,往往都有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与之相伴随。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能够建立并保持经常性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教育效果就好,反之,教育效果就差。因为在一种没在民主、没有平等、极不协调的师生关系中,反感甚至对立的情绪总是销蚀着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和他们对教育理解的能动性,甚至形成对教育的排斥现象。二)、热爱学生与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一种现代的教育观念,主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密切合作的保证,一切教育都应以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在教育中师生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师生之间虽然角色不同,但人格、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体,与他们平等交往。教师角色的权利主要是通过协商、对话来使学生理解教师角色的意图,同时也使自已理解学生角色的意图,从而确立一种共同合作的意向和方式。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对秩序形成和制度建设的积极参与,从而使有关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形成学生自我管理机制。通过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来实现和增强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教育的任务。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二、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热爱学生不仅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而且是做好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条件。教师作为负有社会重托的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不能不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但是这种要求如果失去了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关心和热爱这些条件,就往往不能为学生很好地接受和理解。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这一问题时曾这样说过:“教师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又要对学生心灵滋长的一切不好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这种结果的真谛就是对学生的关心。也只有这种关心才能如水载舟,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你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他的话给我们提示: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对做好教育工作十分重要。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它的这一作用有两方面极为明显,首先可以为有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铺设良好的感情“通道”,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已关心爱护,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实践证明,教师热爱学生会带来师生关系的和谐,心理相融,情感相通,乐于相互交往,易于相互沟通。伴随这样的气氛,各种教育影响就会如涓涓溪流进入学生的心田,各种教育因此就会发生作用。这是有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奥妙所在。反之,任何教育都可能失去它应有的效力。其次教师热爱学生这种态度和行为,本身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陶冶作用。在关系和谐,心理相融,感情相通,乐于相互交往,易于相互沟通的气氛中,师生间不仅相互尊重信任,同时还常常伴随相互学习的行为,教学相长能得到最明显的体现。从教师这方面来说,他除了从学生那里有各种所得外,他自身的许多良好言行也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感情陶冶、人格陶冶等,教师热爱学生这种态度和行为就能对学生为人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学生在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关心、热爱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爱的温暖,而且能感受到人格的真善美所在。使他们从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中体验到如何待人,如何为人,懂得真诚与合作的价值,感受到人世间生活的美好,从而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真诚助人的品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许多教育家都强调,教师只有尊重信任学生,关心学生,才能培养起学生良好的情感和品德。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没有教师对儿童的爱的阳光,学生就会混成模糊不清的一团。”说明了这种态度和行为对于育人多么重要。(二)、热爱学生有利于增强学生从事各种学习的动力。现代教育极其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动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不可能,就不会有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学习动力来自何方?教育专家们已有了明确的回答,如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表扬、奖励等,还有教师对学生的热情期待也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来源。它能有效推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进步。在教育中,教师是肩负社会重托来进行工作的,所以在教师爱学生的这种态度和行为中,也必然含有对学生发展的良好期待.如对学生德智体发展的期待,对学生现在良好言行的期待,对学生未来良好成就和作为的期待等等,这种期待伴随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关心爱护的实际言行,也会不知不觉传递给学生。当学生感受到这种期待,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真情关切,并且知道教师希望他怎样学习、怎样活动、怎样做人的时候,其内心往往产生一股很强的动力。这种动力能源就来自教师的期待。(三)、热爱学生有利于创造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状态,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想象、认知、记忆活动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和愉快的心境相伴随。能够有力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如何创造一个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这就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其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如何是形成良好学习氛围的关键因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态度和蔼可亲、善于鼓励、言行经常体现出对于学生的尊重和关心,进而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反之则会带来情绪上的紧张,造成内心烦躁、恐惧、学习效果就不会好。三、“热爱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践:(一)、做到“三不”。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师应该严格,不要严厉;严厉是封建的,如体罚等,那是使教师变成了统治者,而学生则变成了被统治者。”第一,我对学生做到不“心罚”。心罚即对学生内在心理和精神的惩罚,它是与体罚相对而言的。这种心罚的非人道性在于以各种方式侮辱学生的人格,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他们的感情,损伤他们为人的尊严。比如有的教师说学生“比猪还笨”,“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你还笨的人了”“柴头头壳”等。当学生做错了事或学习上与别人有差距时,我就耐心开导,多鼓励、少批评。第二,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体罚即对学生身体的惩罚。比如罚站、罚跪、罚跑、脚踢手打、扯头发、拧耳朵、扇耳光、等非人道性的惩罚。造成学生的肉体痛苦,给学生精神上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变相体罚即并不直接对学生人身诉诸拳脚和工具,而是以各种借口并以其他形式间接地对学生进行处罚。比如,孩子在校表现不好,教师暗示或直接要求家长,“你回去好好管教管教”通过家长之手去惩罚学生。还比如,有的因学生作业没写对,或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教师便以此为由让学生写上十遍、二十遍,有的甚至要求写一百遍。这种“额外的负担”同样造成对学生身体的伤害。第三,不用经济惩罚。经济惩罚即对学生物质上、经济上的处罚。比如有的个别教师在开学之初就向学生预收违纪罚款费,值日不认真罚款、迟到罚款、作业不符合要求罚款等。这对一个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自己无支付能力,只有用父母的经济收入来支付这种非合理的经济性惩罚。它实质上是封建社会“株连九族”思想残余的反映,学生被处罚,整个家庭也受到经济惩罚,这是对家庭合法权益的侵害。而且还有可能导致家长迁怒于孩子,使学生在学校被经济惩罚后,回到家里还要受到身体或精神的惩罚,因此这样的经济惩罚是非人道的,是极不道德的.(二)、要顾及全体。在实际教育中,有的学生表现可能自然容易引起教师对他的爱,而有的学生的表现有时可能不仅不能引起教师对他好的情感,反而成为教师的反感对象。这说明,现实中的的情况常常是,爱好学生容易,爱差的学生难。对于学生我要求自己不仅要爱“小天鹅”还要爱“丑小鸭”。因为人人都有被人关心和爱护的渴求,作为小学生中的一特殊群体后进生是否也是这样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怎样才能对后进生产生爱的情感呢?我的主要做法首先是善于理解学生。因为理解是产生关心和爱的情感的前提。差生之所以差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许多行为不能被教师理解。其次是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体验学生的心理,正如苏霍姆斯基说的“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他认为这一点对做好教育工作非常重要。我是这样想的:自己过去当学生时,不是也犯过错误,做过错事吗?当教师批评自己时,自己当时是什么心情?希望老师怎样对待自己?同时也想到孩子虽然有时不懂事,但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人才,教师有责任更多关心他们,帮助、指导他们健康成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