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故事学中药大蒜的传说.doc_第1页
看故事学中药大蒜的传说.doc_第2页
看故事学中药大蒜的传说.doc_第3页
看故事学中药大蒜的传说.doc_第4页
看故事学中药大蒜的传说.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看故事学中药大蒜的传说 一、大蒜的传说 1 从前,有个医生,空闲的时候,就把治病用药的道理讲给小药童听。他的邻居,是个农夫,很想学医,就去找他,说:“先生,你收我当徒弟吧!”当时行医的,一般都是家传,轻易不传外人。所以,医生没有答应。但是,农夫并没有打消学医的念头。他听说,医生经常在晚上教小药童医术,就在一天晚上,悄悄来到医生的窗外,竖着耳朵偷听。其实,这天晚上,医生和小药童讲的完全是另外一码事。原来,有个病人欠了医生一笔药钱,小药童刚刚把帐结算完。他问医生:“那人欠的钱还不能归还,要不要加利钱呀?”医生说:“算了,止下利吧。能还药钱就行啦”可是,农夫没听见前言,也没去细听后语,听听到“算了,止下利”这么半句。他以为,这是医生正向小药童传授“蒜能止下痢”的秘方呢。心想,总算学会了一招,回去试试再说吧。第二天,农夫就对人们说:“我能治痢疾。”但人们不相信,谁也不让他给治。农夫有个亲戚,住在二十里地外。碰巧,那亲戚得了痢疾。农夫就跑去,用大蒜当药,让那人吃了好几天,那人真给他治好。 从此,农夫就住在亲戚家,专门给人治痢疾。他治一个,好一个,名声越来越大。消息传到医生耳朵里,他就去找那位农夫,问道:“你这本事是跟谁学的?”“跟您呀。”“不对,我什么时候教过你?”“有一天晚上”农夫把那天的情况说了一遍。医生哈哈大笑起来:“我们当时说的是算帐的事啊!”农夫也愣住了:“那怎么大蒜还真能治痢疾呢?”医生说:“该着你是学医的材料,我就收你当徒弟吧!”就这样,歪打正着,发现了大蒜具有止痢的药性。 从此,大蒜也成了味中药。 历史传说 2 古代华伦见一人病噎,食不得下,令取饼店家榨大蒜二升饮之,立吐蛔若干,病人将蛔虫悬于车上,到华伦家,见壁上有蛔虫悬挂数十余条,乃知其奇。又据南史?褚澄传载,“澄善医术,建元中,为吴郡太守。百姓李道念以公事到郡,澄见谓曰:“汝有重疾。”答曰:“旧有冷疾,至今五年,众医不差。”澄为诊脉,谓曰:“汝病非冷非热,当是食白渝鸡子过多也。”令取蒜一升煮食之,始一服,乃吐得一物涎裹之,切开看是鸡雏,羽。翅、爪、距具备,能行走。可谓奇矣。 世界传闻 3相传古埃及人在修金字塔的民工饮食中每天必加大蒜,用于增加力气,预防疾病。有段时间民工们因大蒜供应中断而罢工,直到法老用重金买回才复工。 此外,在众多有关吸血鬼的传说中,人们都坚信用大蒜或大蒜花可以驱逐吸血鬼。 名人评价:印度医学的创始人查拉克说:“大蒜除了讨厌的气味之外,其实际价值比黄金还高。”俄罗斯医学家称大蒜是土里长出的盘尼西林(青霉素)。 二、蟾酥的故事 1在清朝康熙年间,苏州有一家涌芬堂药铺,老板不仅医术高超而深得患者信任和爱戴,其生产经营的丸散膏丹和香料细药,亦远近驰名。据传,有一次药铺老板带几个伙计上山采药,就在准备下山的时候,突然看见附近的草丛中,有一条毒蛇正盘着一只癞蛤蟆。眼看危在旦夕,一个伙计二话不说,操起锄头正要动手,老板急忙上前拦住。当伙计再看时,只见毒蛇已经浑身抽动,不一会便死去了。这是怎么回事?老板便把这只癞蛤蟆仔细看了一番,原来这只癞蛤蟆身上也长有毒腺,能分泌一种白色的毒液这就是名贵的中药“蟾酥”。蟾蜍的传说 2 蟾蜍俗称癞蛤蟆,很久以前,有一对母子住在大山脚下。每天天亮,儿子刘海就拿上扁担带上斧头到山上去砍柴,用卖柴的钱来维持生活。刘海的扁担和斧头是一位路过他家的道士送给他的,可用来驱除妖魔鬼怪。一天,刘海与往常一样到山上去砍柴,当他来到山上一个叫黑谷的地方,看见一个貌如天仙的姑娘披头散发地昏倒在杂草丛中。刘海连忙把她背回家,经过精心照顾,姑娘很快就醒了。姑娘看到自己躺在一间屋子里,旁边坐着一位老妇人和一位英俊的小伙子,就连忙问道:“我是怎样来到这儿的?”刘海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经过告诉她。“不知姑娘为何到这深山里来?你叫什么名字?”刘海急切地问道。姑娘说:“我叫黄兰香,从小就十分喜欢秀丽的山景,于是,我就偷偷拿了我爹的一颗大珍珠到山上玩。这颗珍珠闪闪发光,它发出的光不仅可以医好各种各样的病,而且还有使人起死回生之功效,它是我家祖传之宝。当我来到黑谷这个地方时,突然从谷里冒出一团黑烟,紧接着,黑烟变成了一个又黑又矮的和尚,脸上长满疙瘩,样子十分丑陋。我还没回过神来,那丑和尚就张开大嘴,从嘴里吐出很多铁圈,就是那些铁圈把我击昏的,那丑和尚就趁机把我的珍珠抢走了。” 刘海听了兰香的话就说:“兰香,请你放心,明天我和你一起到山上把珍珠夺回来。”第二天早上,刘海带上斧头和扁担同兰香一起到黑谷去。当他们来到黑谷的时候,只见那黑谷阴风阵阵,充满邪气。刘海拿着斧头大声吼道:“丑和尚,快把珍珠交出来,不然的话我将你碎尸万段。”刘海的怒吼把正在沉睡的丑和尚吵醒,一团黑烟从谷中升起,丑和尚显身了,他阴笑着说:“你这小子不是吃了豹子的胆吧,竟敢在老子这里胡闹,看我怎样收拾你。”说完,就张开盆口般大的嘴,铁圈就从嘴里飞出来,击向刘海和兰香。刘海挥舞着锋利的斧头,把一个个飞过来的铁圈砍得粉碎。丑和尚看到情况不妙,就想逃跑,刘海把斧头对准丑和尚一扔,不偏不倚正砍中他的脑袋。只听见“哎哟”一声惨叫,丑和尚马上现出了原形原来是一只长满疙瘩的蛤蟆,但它还是没有把珍珠交出来。刘海口中念念有词,把扁担一摆,变成一条又大又长的蟒蛇。蟒蛇马上爬过去,把正在逃跑的蛤蟆缠得严严实实,还用嘴不断地咬它。癞蛤蟆受不了这皮肉之苦,痛得直喊“救命”,最后,不得不把珍珠从嘴里吐出来。刘海接过珍珠,把它交回兰香。蛤蟆精的魔法被刘海废除了,它只好无奈地溜走了。从此,蛤蟆就不能再化成人形,它只好常常躲在又黑又暗的角落捕捉蚊子,赎回它的罪过。 癞蛤蟆又名蟾蜍,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经济动物。其全身是宝,蟾酥、干蟾、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均为名贵药材。 蟾蜍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还是营养丰富的保健佳肴。 大蒜【别名】胡蒜(崔豹古今注),葫(别录),独蒜(普济方),独头蒜(补缺肘后方)。【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大蒜Allium sativum L.的鳞茎。6月叶枯时采挖,除去泥沙,通风晾干或烘烤至外皮干燥。【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具强烈蒜味。鳞茎大形,具610瓣,外包灰白色或淡棕色于膜质鳞被。叶基生,实心,扁平,线状披针形,宽约2.5cm左右,基部呈鞘状。花茎直立,高约60cm;佛焰苞有长喙,长710cm;伞形花序,小而稠密,具苞片13枚,片长810cm,膜质,浅绿色;花小形,花间多杂以淡红色珠芽,长4mm,或完全无珠芽;花柄细,长于花;花被6,粉红色,椭圆状披针形;雄蕊6,白色,花药突出;雌蕊1,花柱突出,白色,子房上位,长椭圆状卵形,先端凹入,3室。蒴果,1室开裂。种子黑色。花期夏季。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性味】辛,温。【归经】入脾、胃、肺经。【功能主治】散痈肿虱疮,除风邪,杀毒气。行滞气,暖脾胃,消癥积,解毒,杀虫。治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泄泻,痢疾,疟疾,百日咳,痈疽肿毒,白秃癣疮,蛇虫咬伤。行气消积,杀虫解毒。用于感冒、菌痢、阿米巴痢疾、肠炎、饮食积滞、痈肿疮疡。【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生食、煨食或捣泥为丸。外用:捣敷、作栓剂或切片灸。【注意】阴虚火旺者,以及目疾、口齿、喉、舌诸患和时行病后均忌食。【附方】治心腹冷痛:蒜,醋浸至二、三年,食至数颗。(濒湖集简方)治夜啼腹痛,面青,冷证也:大蒜一枚(煨、研、日干),乳香五分。捣,丸芥子大。每服七丸,乳汁下。(世医褥效方)治水气肿满:大蒜、田螺、车前子等分。熬膏,摊贴脐中,水从便漩而下。(稗史)治臌胀:大蒜,入自死黑鱼肚内,湿纸包,火内煨熟,同食之。忌用椒、盐,葱,酱。多食自愈。(姚可成食物本草)治脚转筋:急将大蒜磨脚心,令遍、热。(摄生众妙方)治寒疟,手足鼓颤,心寒面青:独蒜一枚,黄丹半两。上药相和,同捣一千杵,丸如黑豆大。未发时以茶下二丸。(昔济方蒜丸)治疟病:独头蒜,于白炭上烧之,末,服方寸匕。(补缺肘后方)治食蟹中毒:干蒜煮汁饮之。(姚僧坦集验方)治脏毒:鹰爪黄连末,用独头蒜一颗,煨香烂熟,研和入臼治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陈米饮下。(本事方蒜连丸)治鼻衄不止,服药不应:蒜一枚,去皮,研如泥,作钱大饼子,厚一豆许,左鼻血出,贴左足心,右鼻血出,贴右足心,两鼻俱出,俱贴之。(简要济众方)治鼻衄,咯血,呕血,尿血。独头蒜两个,捣成泥状,分成两份。一份用八层麻纸包裹,置于百会穴。另一份用七层麻纸包裹,置于涌泉穴,然后在包裹之药上用热铁烙加温。(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治小儿百日咳:大蒜五钱,红糖二钱,生姜少许。水煎服,每日数次,用量视年龄大小酌用。(贵州中医验方)治脑漏鼻渊:大蒜切片,贴足心,取效止。(摘元方)治金疮中风,角弓反张:大蒜一升,破去心,无灰酒四升,煮蒜令极烂,并滓服一大升以来,须臾汗如雨出,则瘥。(孟诜必效方)治小儿脐风:独头蒜,切片,安脐上,以艾灸之,口中有蒜气即止。(简易方论)治背疽漫肿无头者(用湿纸贴肿处,但一点先干处,乃是疮头):用大蒜十颗,淡豉半合,乳香钱许。研烂,置疮上,铺艾灸之,痛者灸令不痛,不痛者灸之令痛。(外科精要)治一切肿毒:独头蒜三、四颗,捣烂,入麻油和研,厚贴肿处,干再易之。(食物本草会纂)治神经性皮炎:蒜头适量,捣烂,以纱布包裹,外敷患处。另用艾条隔蒜灸患处到疼痛为止,隔日一次。(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治妇人阴肿作痒:蒜汤洗之,效乃止。(永类钤方)治蜈蚣咬人,痛不止:独头蒜,摩螫处,痛止。(梅师集验方) 蟾酥(附:蟾蜍衣、蟾皮)本品为蟾蜍科动物大蟾蜍及黑眶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物,经加工而成。【性味归经】甘、辛,温,有毒。.入心、胃经。【功效】解毒消肿,止痛,开窍醒神。【应用】1.用于疮痈肿毒,咽喉肿痛等症。具有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痈疽、疮肿、咽喉肿痛,常配合麝香、牛黄等制成丸剂内服。2.用于暑天饮食不洁、吐泻腹痛等症。功能辟秽浊,故对暑天感受秽恶导致的吐泻腹痛,常与茅朮、雄黄、麝香等制成丸剂应用。【用法用量】0.0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