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如何读懂诗歌【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鉴赏法、练习法【教学时数】二课时一、读懂诗歌1、诗歌备考的四个环节知识读懂鉴赏表述2、知识包括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古诗词常识3、读懂的作用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二、怎样才算读懂?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3、试试身手:翻译出大意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翻译:幽静的山刚刚下过雨,天气像晚来的秋天。一缕缕明亮的月光从松树枝叶缝隙间照射下来,清澈的泉水从山石上淙淙地流过。 洗完衣服回家的姑娘们在竹林吵吵闹闹,顺流而下的渔船拨动了两旁的莲叶。 即使春末山中的花儿凋谢了,也仍然乐意留在山中。 三、如何读懂诗歌(一)、如何明白浅层意思?方法指导:1、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如上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均为诗人山村所见,描述时可作上述补充。2、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和一句就是因为格律之需要而做了倒装。3、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当堂练习:翻译这首诗的大意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大意: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把我从冥坐中惊醒。我走近窗户,思绪飘渺起来。(风)吹开门,又吹动竹子。(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看望我)。(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二)、如何领会深层意思?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信息:题目、注释、诗人生平、典故;意象语言、情感语言、首尾句课堂实践: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8高考卷)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回顾思考:请说说你解答的依据。依据1:意象: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象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依据2:细节: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依据3:标题和注释:从标题可以看出本诗为一首即景抒情诗,从注释来看,诗人是在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的背景下创作的,由此可以看出诗人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 。一、从诗歌的标题切入来读懂诗歌秋 思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1、题目揭示内容观书有感 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写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2、题目表露心情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 3、题目展示思路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08模拟卷)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目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台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对译:唱尽了阳关三叠,泪眼依然,算了吧,功名利碌不过是身外馀事,还是努力加餐饭吧。天边的流水远送着无穷的树色,雨中的阴云埋掉一半的青山。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江头上的风波并不是最险恶的,人间还有更为险恶的路途。问: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答:不应把离别(相聚)枧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渡险恶得多。二、从诗歌的注释切入来读懂诗歌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题: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注释的作用: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训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读出了什么呢?(情感)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面临处境的无限凄凉三、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切入来读懂诗歌【操作步骤】找出诗中景物-联想景物固定义-看景物前面修饰词语确定诗歌主旨【操作例示】 秋夜 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对译:秋夜,雾气收尽,远处能听到虫鸣,我,长夜难眠,灯花剪了又剪,夜半人无睡意,冷冷的月光撒满床,去铺床却满床冰凉,抬头望,梧桐树梢月光分外明亮。【精彩解析】第一步:诗歌中描写的景物有:秋夜、烛花、梧桐、明月;第二步:联想景物固定意义。在古典文学中,秋多表愁情,梧桐多表寂寞悲凉之情,明月多表团圆,烛光多表深夜。了解这些,诗词的主旨立即呈现出来。第三步:再看修饰词语。“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通过上面的三步,就可以确定这首诗的主旨了。【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08高考卷)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对译:郊外,一条溪流缓缓地流人山涧,发出潺潺的响声;秋风萧瑟,轻轻地摇动树木,落叶纷纷。那儿有个人抱瓮汲水,我因而知道村庄离溪水很近;那佛寺建在深山,隔着山坞,隐约飘来了阵阵钟声。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意象)答: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水潺潺”声音的描写,“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的好处是: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四、从诗歌的最后两句切入来读懂诗歌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古代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杜甫有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看前两句,只是写色彩明丽之美景,情感如何还难以确定。后两句则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的手法例、08全国I卷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 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追求?对译:西山崇山峻岭,连绵不绝,似与虎穴相连,赤壁下临深渊,那直插云霄的巨石,似乎是龙宫的天然屏障。这三国必争的要冲,当年英雄所建的功业也随着东逝的流水而去。俯视沙滩,一片明亮,原来是一群白鹭栖息于此;仰望天空,天空如此辽阔,一支高飞的鸿雁似乎步步后退。,最羡慕江边的渔者,悠闲的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答案:追求一种隐逸的生活。1、2句,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3、4句,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学生回忆学过的诗是否有这种情况。七、课外作业1、按照读懂的两个层次,给下面这首诗写一段解读性的文字。(2007年广东高考题)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参考答案: 南宋灭亡后,诗人时怀旧君故国之思,在清秋清冷之时,更觉愁思郁结。诗人徙倚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直至日暮,尚徘徊不去。矫首遐观,但见初月挂高树;微风冷吹,似觉酣酒已半醒。林中高树萧疏、落叶飘零,野地空旷寂寥,流萤掠影,诗人踽踽独行,心绪不宁,唯有闲坐,百无聊赖地细数着那空中的点点浮光。此时,忽闻渔歌唱晚,不知起于何处,诗人放眼遥望,远汀之外,孤灯隐现,想那点渔火必是渔歌放处。全诗语淡辞婉,营造了一个月淡风清、叶落萤流、歌远思渺的清秋夜境,字里行间氤氲着诗人落落寡欢、郁郁失意的孤独之情,也隐见诗人的孤愤和孤高。本诗充满了故国之思,并非一般的悲秋诗,诗人在诗中尽情抒发了孤独苦闷和漂泊无依的情怀。 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落日怅望 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对译: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投宿于林间,凭着它们有形和无形的羽翼,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想起自己为何还滞留在异乡,离开家那么久了还没得回?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象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2025年城市道路拓宽改造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风险评估报告反馈报告
- 2025年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成本效益评估与政策适应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
- 身材管理培训课件
- 《现代物流管理》课件 8.合理化运输
- 2025年工业废气深度净化技术在金属冶炼行业的应用分析报告
- 设计印刷协议
- 二十五项反措考试试题(带答案)
- 2025年大学物理能力培养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大学体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 民法典出租房屋合同条款
- 公钥可搜索加密协议:设计原理、安全分析与前沿探索
- 酒店安全巡查日常检查记录表
- 肿瘤常见急症及处理
- 2025年体彩代销者考试题库
- 田螺姑娘课文讲解
- 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及措施
- 云南迪庆香格里拉市招聘治安联防人员8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二级子公司及重点三级子公司高管岗位选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幼儿园开学食品安全厨房培训
- 高中人工智能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