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后浇带_施工缝留置形式_位置以及处理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建筑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新工艺、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使大型建筑工程在质量上和工期上都有了保证。后浇带、施工缝的留置在工程建设中较为常见,但是近几年由于施工单位一味的强调了施工的高速度,因此后浇带、施工缝留置的形式、位置、处理的方式和质量等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本文就主要对后浇带和施工缝留置的形式、位置、处理的方式,以及保证质量的有效措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关键词:后浇带;施工缝;处理方式;质量问题;措施Abstract:WithChinasaccessiontoWTOandthedeepeningofreformandopeningup,theconstructionindustryhasbeenmakeaspurtofprogressofdevelopment,allkindsofnewtechnology,theinnovationofnewtechnologyandapplication,makelargeconstructionengineeringqualityandconstructionperiodareensured.Afterpouringbelt,constructionjointofindwellinginengineeringconstructioninthemorecommon,butinrecentyearsduetotheconstructionunittoemphasizetheconstructionofthehighspeed,thereforeafterpouringbelt,constructionjointsform,position,processingmethodsandqualityproblems,hasseriouslyaffectedthequalityofbuildingengineering,thispaperismainlyonthepostpouringzoneandconstructionjointform,position,processing,andensurethequalityoftheeffectivemeasurestoundertakebriefanalysis.Keywords:afterpouringbelt;constructionjoint;processingmode;qualityproblems;measures中图分类号:TQ63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形式和处理措施1.施工缝的概念施工缝是因为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为后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和先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是施工缝。2.施工缝的留置形式、位置分析施工缝的位置是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并且应该符合下列的规定:第一,施工缝应该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者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第二,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该留置在板底面以下的20毫米到30毫米之间的位置,当板下有梁托存在时,留置在梁托的下部。第三,对于长宽比大于2:1的单向板,施工缝应该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一个位置,与此同时,施工缝应该和留置的位置成垂直关系,且不能做成斜槎。第四,有主次梁的楼板可以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该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的1/3的范围内。第五,墙体上的施工缝应该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的1/3的范围内,也可以留在纵横墙的交界处。第六,楼梯上的施工缝应该留在踏步板的1/3处,楼梯的混凝土要采用连续浇筑的方法,加入对于多层楼梯,并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没有浇筑之前,可以留置施工缝;一般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部位,但是要注意的是接缝面应该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的方向。第七,对于双向受力的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计基础、多层钢架以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该按照设计的要求留置,对于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应该留在高层底板表面的200毫米到500毫米的竖壁上。后浇带的施工工艺研究1.后浇带的施工工艺(1)后浇带的设计原理是:抗放兼备,以放为主,这种设计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后浇带可以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后浇温度带,其主要的用途是解决各构筑物之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减少温度应力等问题,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2)施工后浇带主要是在整个建筑物中设置的临时施工缝,这个缝根据设计要求保留一段时间后在进行浇筑。这样的“缝”在整个结构施工中既能够解决构筑物之间的差异沉降,混凝土的变形、温度应力,还能够达到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3)设计采用在施工中留置后浇带做法的目的,是把原来较长的平面“分散化”,使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约束应力的释放,而持后浇带施工完成后,结构又“整体化”,这样大大的减少了上述应力对结构的影响,减少了由于过多的设置永久性变形缝而给建筑本身带来的损坏。2.后浇带的设置对于一个楼群,地下室底板为无梁式板,厚度为30cm,C30、S6抗渗混凝土;地下车库的顶板为无梁式板,厚度为18cm,C30、S6抗渗混凝土;剪力墙的厚度为30cm,C30、S6抗渗混凝土。后浇带宽度为100cm。本工程中设置后浇带的位置在第29号楼到第33号楼地下室底板、顶板和主楼交界部分均设有后浇带。3.对后浇带的留置和模板支设方式(1)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留设方法: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按照结构平面位置尺寸进行留设,地下室底板底筋绑扎好以后,按照设计图的位置出200mm拉通长线,支架沿止水钢板中心线(即后浇带边线)和底筋焊接加固,支架完成以后,下部分用800目钢丝网贴成双层沿着支架敷设并且扎牢,止水钢板沿着支架中心进行布置,与钢筋支架焊接成一个整体,施工中注意控制钢板的中心(没边200mm)必须在一条线上并且必须水平。板面筋绑扎完成以后,紧贴止水钢板上部用800目钢丝网扎紧或者是装梳子栏边模。如图所示:(2)后浇带部位的模板支撑体系应以其两侧轴线为界,自成一独立体系,同时又要确保和整体支撑系统共同受力,当相邻结构施工时,后浇带部位的支撑架参与整体支撑系统共同受力,但是当相邻结构模板以及支撑架拆除以后,后浇带部位的支撑架以及模板独立工作的性能是不发生变化的,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结构和模板之间不会产生间隙,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以后接缝平顺。(3)后浇带部位的模板支撑体系必须在后浇带部位的砼达到了设计要求的100%后,方可拆除,板部位的后浇带模板支撑时,两侧考虑采用1.8cm到2.0cm厚的开槽木模板进行安装。后浇带主要质量控制措施1.模板支设:主要是根据分块图划分出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层段支设模板或者钢丝网模板,并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2.混凝土的浇筑:首先混凝土浇筑的厚度应该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方案进行,以免因为浇筑厚度较大,钢丝网模块的侧压力增大而向外凸出,造成尺寸的偏差。其次,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分层浇筑厚度和振捣器距离钢丝网模板的距离。为防止混凝土振捣中水泥浆流失严重,应该限制振捣器和模板的距离,采用小50毫米振捣器时不小于40厘米;采用小70毫米振捣器时不小于50厘米。最后为了保证混凝土密实、垂直施工缝处应该采用钢钎捣实。3.预防水侵入底板后浇带的措施:首先在后浇带两端两侧墙处各增设临时挡水砖墙,其高度要高于底板的高度,墙壁两侧涂膜防水砂浆。其次,为了防止底板周围施工积水流进后浇带内部,在后浇带的两侧50厘米的宽处,用砂浆做出宽5厘米,高5厘米到10厘米的挡水带。施工缝的质量保证措施1.立缝表面凿毛法在砼终凝后,挡板拆除,用斩斧或者是钢杆将表面的凿毛,清理松动石子,这时砼强度较低,凿深20到30毫米较为容易,等到二次浇注砼时,提前用压力水将缝面冲洗干净,边浇边刷素水泥浆一道,以增强咬合力。2.增加粗骨料法梁、板体积较大造成留置缝较厚时,表面的浮浆层、泌水层也相应的加厚,施工缝的处理难度加大,例如:采取刮除表面浮浆或者二次振捣效果不佳,可以采用添加粗骨料的方法,将级配干净的碎石散入浮浆内,重新振捣防止石子集中,这样会使缝处浇筑砼在体积较大时粗细骨料均匀,水泥浆不会流失并且强度也不会降低。还能提高新旧界面的粘结力和咬合力。五、总结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我国后浇带、施工缝留置形式、位置以及处理分析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且对后浇带和施工缝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总结。在我国现代建筑行业中,后浇筑和施工缝是比较重要的施工,如果出现差错,会给整个建筑的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园安全知识培训课件会
- 舞台操作面试题及答案
- 木工基础考试题及答案
- 劳动法试题库及答案
- 中国烟草模拟面试题及答案
- 校园伴舞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桂林市第十三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甘肃社区工作者村文书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大连中山区招聘社区工作者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试题库(参考答案)
- 岩土工程勘察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
- 吉林大学 人工智能原理 下
- 身份证地区对应码表
- 洗车场专项施工方案
- 中药饮片采购配送服务投标方案
- 风光电站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方案
- 五大神电力华煤炭公司劳动定员统一标准
- WB/T 1036-2006菱镁制品用玻璃纤维布
- 【词汇】高中英语新教材词汇总表(共七册)
- 北京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明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