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荒村的聚散兴衰.doc_第1页
一个小荒村的聚散兴衰.doc_第2页
一个小荒村的聚散兴衰.doc_第3页
一个小荒村的聚散兴衰.doc_第4页
一个小荒村的聚散兴衰.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基层心中的牵挂33一个小荒村的聚散兴衰七访曾被风沙逼得四分五裂的黎明村 光明日报 ( 2012年10月20日 01 版)本报记者庄电一(左一)在黎明村采访。冯美瑾摄一个村庄的活力一进入黎明村新庄点,记者就注意到,“平改坡”的新房又增加了好几栋,屋顶上面覆盖着艳丽的红瓦,红瓦上面都安装了太阳能设备。家家户户门口摆上了统一配置的垃圾箱,垃圾实现了分类存放。最引人注目的是,村里新建了一个小广场,上面竖起了篮球架,安装了其他体育健身器材。进村道路两侧有6排新树,再往前走就会发现不少新栽的樟子松、榆树、白杨。这些好像一下子多出来的“新成员”,显示出黎明村人在摆脱风沙危害之后,对树木的喜爱和对生态环境的珍视。马儿庄村(黎明村是其一个自然村)党支部书记冯立珍告诉记者,这些新栽的树木,一共有8000棵,是盐池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让黎明村人欣喜的是,去年年底,他们彻底结束了饮用苦咸水和远途拉水的历史,喝上了甜甜的自来水,而这些自来水是从200多公里外引来的、经过净化处理的黄河水。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记者去年8月六访黎明村之后发生的。一条禁令的转机黎明村的转变源于10年前的一个禁令。那时,风沙正对盐池县步步紧逼,饱受过度放牧和滥采乱挖之苦的黎明村人,已经在漫天的风沙中煎熬了很多年。2002年8月14日,“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建设工作会议”在风沙危害最重的盐池县召开。会上宣布:自2003年5月1日起,在全自治区全面禁牧。封山禁牧,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良策,也集中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诉求。而“迫不及待”的盐池县县委、县政府随即宣布:不必等待来年,盐池县当年11月就禁牧。盐池县生态建设的转机,就是从这个时候出现的。封山禁牧,停止了对草原的最大破坏;舍饲养殖,转变了畜牧业的发展方式。禁牧不但没有束缚住畜牧业的手脚,反而让畜牧业长上了腾飞的翅膀:现在,不论是在黎明村,还是在盐池县,养殖规模和经济效益,都非昔日可比。放牧时,一只羊长到二十七八斤就算大的了;现在过百斤的都稀松平常,最大的居然能够长到一百七八十斤。放牧时,养羊的利润十分微薄;现在,羔羊育肥只要3个月,每只就可获利七八十元,效益好时甚至超过百元。一棵沙枣树的沧桑也许是不愿回首过去那些艰难的日子,72岁的崔福香自搬离黎明村后再没有回去过,虽然旧家与新家相距不过1公里。她家是最后搬走的,曾孤零零地独自在黎明村坚守了三四年。记者此前六访黎明村曾多次采访过她。应记者之邀,崔福香来到黎明村旧址,并且凭借那棵仍然茂盛的沙枣树,找到了原来住过的地方。“这3棵沙枣树,是我二十多年前亲手栽下的!”崔福香告诉记者,这里的土地盐碱大,树木不易成活。她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她当时一共栽了7棵树,虽然浇了很多水,但最终只活了3棵。记者从树上摘下一颗沙枣放到嘴里,随即就吐出了,因为这里的沙枣比任何地方的沙枣都小,而且没有一点甜味。黎明村原来的村落,已被一两米高的芨芨草所覆盖。记得去年来采访时,这里的芨芨草只有稀稀拉拉的几簇,想不到仅仅一年,就呈现“燎原”之势了。白学全告诉记者,芨芨草是扎扫帚的好材料,一公斤可以买到一块六七呢!这一片芨芨草能卖上万元!看这趋势,芨芨草的覆盖面还会扩大,将给黎明村人带来一笔额外的收入。王新福对记者说,过去在课本里读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很憧憬、很向往,但一直没有亲眼见过,想不到,在风沙逼得人没法活的地方,竟亲眼看到了!一条尊重民意的决定记得去年六访黎明村时,记者曾听到一些村民的心愿:希望分散了十多年的黎明村重新聚合为一个村!盐池县县乡政府也有个很令人振奋的计划:等“南梁”的几户人家搬到规划好的新村之后,2012年把“东梁”上的十几户人家也搬迁过来。这样,黎明村才称得上村,许多问题也将迎刃而解。然而,这个计划并没有如期实现。记者看到,黎明村仍然分作东西两片,“东梁”上的十几户人家还没有搬过来。盐池县有关部门充分尊重了民意。为避免这些群众因搬迁致贫,他们调整了规划:考虑到东、西两个庄点相距只有570米,便在两个庄点之间规划建设了养殖园区,并借此将两个庄点连成一片,使两边的养殖户都能兼顾。这样,黎明村也就算实现“统一”了。冯记沟乡党委副书记强永军对记者说:“虽然我们不再制定明确的搬迁计划,但从长远来看,东梁上的人最终还是要搬过来,但那要水到渠成,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搬迁。在东梁上,我们将不再批准建新住宅,翻建或再建新房都要按规划建到新庄点。我们相信,通过引导,全村人最终会完全走到一起。”一个回乡游子的心愿记者在黎明村新庄点里偶然碰到28岁的路文涛。原来,他是个返乡游子。别看他年纪不大,却在外面闯荡了多年。先在距此不远的陕西省定边县县城开过服装店,后又在宁夏北部的平罗县办过养殖场。看到家乡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发展机遇越来越多,他在2010年毅然回到家乡养起羊来。路文涛去年养羊的收入就有十三四万元。今年已经卖出去3批了。就在记者采访前,他刚刚卖出去150只羊,每只羊净赚60元,一次就有9000元进账。年底前,他家还能有一批羊出栏。冯立珍告诉记者,黎明村的年人均收入已经接近5000元,不论是在马儿庄村、冯记沟乡,还是在盐池县,都是高的。记者看到,养殖园区的羊舍,真称得上是高标准的:水泥打基础、红砖砌院墙、红瓦铺屋顶,羊只出可饮水、吃饲料,进可躲风雨、避严寒,就连饲料都是按科学配方配置的。路文涛告诉记者,他们的羊肉不仅卖到了银川、吴忠、本县,而且卖到了北京。为此,他们在盐池县统一印制了包装箱,正努力把羊肉打造成品牌。他们有专车往北京送羊肉,每次可以送去五六十只,而他们精心挑选、精心包装的羊肉,在北京每市斤能卖到90元呢。有了钱,黎明村人也像许多城里人一样热衷于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前年,路文涛带着母亲和爱人去四川旅游。去年,他们又游览了桂林。今年,去了上海、南京、苏州、杭州。而像他家一样出去旅游的,全村就有20多户。说到有关部门年初为村里配备的体育器材,路文涛说:“我一有空闲就去那里打篮球,已经打过几十次了,我们还进行过正规的比赛呢!”记者问他还有什么心愿,路文涛说,我只有一个希望:在村里建个文化室,让我们有个看书学习的地方。正开拖拉机从庄稼地里往村里拉玉米的王龙,听到记者的询问,也不假思索地表达了与路文涛完全相同的愿望。建个文化室!这可能是许多黎明村人的愿望。记者希望他们这个愿望能够早日实现。记者是带着对黎明村的依恋离开黎明村的。冯立珍热情地邀请记者再来。记者当即表示:如果不给你们添麻烦的话,我每年都要来一次!看来,对黎明村的采访,还不能画句号。(本报记者庄电一)记者手记一年的变化能有多大?对一个村庄来说,值得一提的变化可能不会太多,令人感兴趣的新闻可能会更少这是记者在去黎明村前的想法。但身临其境之后,记者发现这个想法“太主观”了。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的黎明村,隶属于宁夏盐池县冯记沟乡马儿庄村。全村40多户人家,曾被风沙逼得难以生存,不得不四处搬家。1998年前后,这个本来就不大的村庄,竟分成4个隔沙相望的小庄点。到2002年底,黎明村就只剩下残垣断壁了,随后更为漫漫黄沙所吞没。记者与黎明村结缘是在14年前,并于1998年、2000年、2002年、2006年、2009年对它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