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2012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doc_第1页
淮安市2012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doc_第2页
淮安市2012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doc_第3页
淮安市2012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doc_第4页
淮安市2012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淮安市2012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一(22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湖泊是上帝洒落在人间的一粒粒珍珠,当我们发现它们,不仅被它们谜人的外表所吸引,更为它们营养万物而欣喜。每一个湖泊都有着不同的风姿,对于它们的神奇我们除了惊 叹还能怎样呢? 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泊: 姿: 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改为 2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分) 2012年淮安市将举办第三届“周恩来读书节”活动。有专家认为,本次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广大市民参与的积极性。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认真实施和策划读书节活动,确保本届读书节收到预期效果。 修改: 修改: 3在“周恩来读书节”活动中,体们班围绕西游记开展两项语文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6分)【大画西游】某同学根据第五回内容画了一幅画,并用“乱蟠桃行者偷丹”来命名。有同学指出“行者”应换成“大圣”。请你说说理由。(2分) 答: 【大话西游】鲁迅评价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下面这段文字写的是唐僧取经途中的什么磨难?你从这段文字中读出了什么“人情世故”?(4分) 这妖精是牛魔王的儿子,我与他父亲相识,若论将起来,还是他老叔哩,他怎敢害我师 父?我们趁早去来。 答: 4诗、文名句填空(一题为必答题;一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8分) 必答题: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稻花香里说丰年,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先天下之之忧而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选答题:欲穷千里目, 。(王之涣登鹳雀楼)好雨知时节, 。(杜甫春夜喜雨) ,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论语)二(6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16分)桃花源记陶渊明(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5)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落英缤纷: 欲穷其林: 便要还家: 后遂无问津者: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文: 7阅读文章第(2)(3)两段,从两个方面概括桃花源的主要特点。(4分)答: 8文末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一事,目的是什么?(4分)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6分)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石无鱼 (1)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泥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2))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结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就称为放线菌。 (3)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4)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5)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6)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晴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线菌随着潮湿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土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7)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索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丝茵”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茵中提炼出来的。 (8)放线菌的作用还至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选自大科技2011年第1期,有改动)9请概括“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的原因。(4分) 答: 10说说文章第(2)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答: 11文章第(7)(8)两段介绍了放线菌的哪些作用?(4分) 答: 12文章以“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为题有哪些好处?(4分)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8分)槐抱柳袁省梅(1)你见过这样的树吗?(2)本是棵槐树,扭曲的躯干,黑铁般的外表,龟裂的表皮,半腰里却被谁挖走了般,凹陷成一个马槽般的大坑。偏偏就在那大坑里长出了一棵柳树,枝条越长越大,夹在槐树横横竖竖的枝条间。风沙把村里村外的树都击打地枯死了,却在槐抱柳跟前没了奈何。(3)槐抱柳活着,也有一部分死了,死了的是槐树的一半,长在槐树怀里的柳树却活的好好的。这棵树是五里柳最老也是唯一的一棵树。没有谁不知道这棵树多少岁了,就像不知道王长信老人多少岁一样。(4)人们都很忙,忙着搬家。人们说,五里柳不能住了,风沙要把人都给埋了。王长信老人说他不走,他说那些空荡荡的院子房子不让他走,五里柳不让他走。老人说,我走了,谁管这棵槐抱柳呢?(5)王长信老人每天从很远的地方担水,给自己喝,给槐抱柳喝。(6)都走了,就剩咱俩了。王长信老人给树浇着水,给给笑,五里柳就剩咱俩个活物了。老人把这棵树当成人了。王长信老人浇完树,又去挑水了。村里,地里,老人种了好多棵树苗。老人说,我就不信风沙能跑过咱。老人叨叨着,五里柳不能只有你和我啊。咱得把风沙撵走,得让房子是房子院子是院子,得让鸡飞狗跳鸟叫人闹。 (7)一场风沙过后,五里柳又是死寂一片,树苗东倒西歪的,有的连影子也吹刮到很远的地方看不见了。【A】村口的槐抱柳就担心,戚戚地把满身的结疤都瞪成了大大小小的眼睛寻找老人。槐抱柳担心风沙把老人也吹刮得歪倒了。沙梁上老人给给地笑,我的命硬着哩,不怕。 (8)老人在沙梁上,挖了更深的树坑,把一棵棵倒了的树苗扶起来,压实,浇水。老人说,我就不信撵不走沙,不信这树活不了。(9)恣肆的阳光里,老人提着铁锹,担着水桶,晃晃悠悠,晃晃悠悠地在沙梁上忙碌。(10)槐抱柳安心了,安安静静地没有一丝声息。老人再给老树浇水时,老树就对老人说,您也是一棵树,会走的树。老人给给给给笑得开心,粗糙的手抚着老树,说,我是树,咱都是树,五里柳要有好多的树。槐抱柳满枝头的叶子就哗哗哗哗响了起来。(11)然而有一天,老人没有来。太阳在天上肆无忌惮地滚着,从东滚到西,老树都没看见老人,老树的每个枝条都耷拉的没了精神。老树开始担心起来。没有老人,五里柳就真的完了。老树忧愁地想着。(12)夕阳给五里柳罩了一件金线银丝般的外衣时,老树看见了老人。老人晃晃悠悠地担着水,说,不服老不行了,得叫他们都回来,回来栽树。【B】老树看着老人,满树的枝条都担心地揪扭成了一团。(13)第二天,老人果然唤来了四五个人。老人和这几个人回到村里。老人摘下一把猩红晶亮的大枣给这几个人吃。那是老人栽种的沙枣树上结的大枣。(14)老人说,好吃吧?老人说,不能白吃,你们得帮我栽树。吃一颗枣,栽一棵树。(15)那些人看着沙梁上的树,说,栽树栽树。我们都栽树。把五里柳的人都唤回来栽树。(16)老树看见老人脸上狡黠的笑,一层一层地堆积。老人悄悄地给老树说,不急,他们会回来的。五里柳还是五里柳,你信吗?(17)果然,更多的人来到了五里柳。人们栽树累了,就坐在老树下,望着槐抱柳说,树老成精哩,有槐抱柳护佑着五里柳,五里柳就不会被黄沙埋了。(18)老树说,老人才是精哩,他是五里柳的精魂。(19)老人给给给给地笑着,靠着老树的槽坐了下去。(20)老树看见老人慢慢慢慢地坐在了它的怀里。(21)老树用它糙糙的却温暖的“马槽”像抱柳树一样,抱住了老人。 (选自2011中国年度小小说,有改动)13文章第(6)段表现了老人哪些形象特点?(4分) 答: 14品味第(16)段画线句中“狡黠”一词,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像,描写此时老人的心理活动 (不超过60字)。(5分) 答: 15从文中A、B两个加框语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答:选 句。赏析: 16文末描写老人坐到老树的怀里、老树抱住老人的画面有何作用?(5分) 答: (四)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8分)读书与梦想刘墉 (1)诚品书店邀靖我做校园巡日演讲,我定的讲题是:读书最好,有梦相随。 (2)我太太看到,筻说有问题,因为去掉了中间的标点,好像是读书最好能接着做梦。 (3)我说这有什么错呢?你没见前两天的报纸上才登,美国有个研究,分两组人,一组上午九点钟上课,晚上九点问他们记得多少;另一组则是晚上九点上课,接着各自去睡,第二天早上九点再问他们记得多少。同样相隔十二小时,后者成绩好得多。可见读书要想效果好、记得牢,最好跟着去睡觉。 (4)我这番话,只能供你参考,千万别书本一摆,就去见周公了。 (5)但是,我敢说那些有成就的学者,绝不是死读书的。他们很可能像大思想家罗素所说,他想不出怎么写论文,跑出去玩,玩完来就文思泉涌。或像爱因斯坦,在他想通“相对论”的前一天,离开办公室时还对朋友说只怕一辈子都搞不懂了,结果第二天一醒就找到了答案。 (6)更实在的例子是发现了苯环分子结构的柯库尔,他不是由梦到一条蛇咬着自己的尾巴,得到了白天百思不解的答案吗? (7)可见书要读,梦也要做;读书是紧,做梦是松。 (8)许多年前,老师对我说,青春不要留白。是的,青春短暂,不能白过,但是读书不一样。我们的脑海好像个仓库,不会管理的人,只知把东西堆进去,塞到连转身都不方便;会管理的则知道分门别类,把容易坏的常拿出来检查,不堪用的扔掉。因此,仓库里有条不紊,不但进出货方便,空出来的地方说不定还能摆张乒乓球桌呢!(9)所以,脑仓库的管理一定要留白,只知道博学强记,不断往脑子里塞东西的人,在今天是不容易成功的。 (10)如此想想,孔子、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在他们那个时代,才有几本书好看?汗牛充栋的书简,加起来只怕不过一片光碟的内容。问题是,他们为什么能成为那样伟大的思想家?因为他们既懂得“思而不学则殆”,更懂得学而不思则罔”。于是在脑海里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在读几十本书之后,他们很可能就创作出一本自己的作品,而且超越他读的那几十本书。 (11)相对地,却有不计其数的学者,焚膏继晷、皓首穷经,学问塞满一肚子,好像乱堆的仓库,该用的时候找不到,碰到问题不能以所学的解决;说得出一番大道理,却毫无自己的创意。如果把书当成人生旅程的行囊,那些“死书”非但没能帮助他走得远、看得多,反而成为累赘,压得他没见到多少人生的风景。 (12)当你发现书已经读死了,记不住了、想不开了,就暂时把书放下,看看外面的绿树蓝天,让思想驰骋,让理想飞扬,想想那书里有多少东西可以给你启发。而且你可以由读这本书,想到读那本书,把相关的东西串起来。这样书才能成为活的,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但让你用来应付老师的考卷,更能应付人生的考试。 (13)于是你成为真正的爱书人,书为你实现梦想、打开心窗。 (14)所以我说:读书最好,有梦相随! (选自再试一次,就成功,有改动)17说说文章开头写我和太太调侃的作用。(4分)答: 18请分别解释文章第(8)(9)两段画线句子中“留白”一词的含义。(4分) 答: 19文章第段说理比较充分,但有了第段说理效果更好。请分析好在哪里。(5分) 答: 20读完全文,你觉得“读书最好,有梦相随”在文中包含哪些意思。(5分)答: 三(60分)21根据要求完成作文。(60分) 河,无处不在。一条条河流,或悠长,或曲折;或激荡,或平缓;或清澈,或浑浊无不 吸引着我们寄情抒怀。生活中,还有许多条无形的河,在我们身边流过。河流一定也影响着你的生活,触动着你的心灵。 请以“那条河”为题目(或根据上面材料自拟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江苏省淮安市2012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1)p z (2)“谜”改为“迷”解析:本题考杳汉字的字音和字形。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多音字和开似字。“泊”是我音字,在这里读“p”。2修改:本次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于调动广大市民参与的积极性。修改:相关部门正在认真策划和实施读书节活动。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第句属于前后不对应,应去掉“能否”;第句“实施”和“策划”存在先后关系,应先“策划”再“实施”。3(1)孙悟空“行者”的称呼是唐僧给他取的,在偷蟠桃时还没有“行者”这一称号。()唐僧在取经路上被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捉住。孙悟空和牛魔王曾经拜为兄弟,算起来红孩儿应称孙悟空为老叔。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涉及的名著是西游记,第(1)题中孙悟空的称号先后有“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行者”“斗战胜佛”等;第(2)题涉及的内容是孙悟空与牛魔王结拜的故事。4(1)长河落日圆(2)柳暗花明又一村(3)各领风骚数百年(4)人生自古谁无死(5)听取蛙声一片(6)后天下之乐而乐(7)更上一层楼(8)当春乃发生(9)衣带渐宽终不悔(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解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默写背诵。做题时要做到书写准确,不出现错字、漏字现象。5.(1)落花(2)走到尽头(3)通“邀”,邀请(4)渡口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解释文言词语要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语的意思,注意通假字。6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互相都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2)带领妻子和儿女及同乡的人来到这怀世隔绝的地方。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注意特殊句式。这两个句子中有三个古今异义词,分别是“交通”“妻子”和“绝境”,翻译时要特别注意。7第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第段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后见到的情景,写出了桃花源中的生活环境;第段写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写出了桃花源中的社会风尚。8增加桃花源的神秘色彩,且暗示人们,桃花源是不存在的(是作者虚构的)。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悟。桃花源是作者理想中的社会,在这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但是现实的社会中是不存在的,结尾这样设计就是暗示人们,桃花源是虚构的。9当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晴天时埋在土中的放线菌孢子,也因此随着潮湿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又由于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土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解析:本题考查有效信息的筛选。对于题目中提出的问题,文章的第段做了详细的说明,找出相关语句回答即可。10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出了放线菌的样子。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画线句子把放线菌比作“一棵树”“一根草”,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11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可制作调味用的味精,如今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解析:文章第两段是介绍放线菌的作用的,概括要点即可。12题目采用问句的形式,引起读者的注意,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了文章要说明的内容。解析:本题考查题目的作用。题目一般都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标题“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是一个问句,读者遇到这样的题目要思考问题的答案,这样就吸引读者阅读文章。13文中的老人坚强、有毅力、乐观、自信。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人物的所作所为。文中的老人在全村人都搬光的情况下,独守五里柳,继续栽树,相信人一定能把风沙赶退。这就表现了老人的坚强、有毅力、乐观、自信的精神。14“狡黠”在这里是褒义词,写老人目的达到后的神情。老人心想:嘿嘿,你们吃我的枣子吧,吃我的枣子就要帮我种树,总有一天我会吸引更多的人来,把风沙赶退,让这里再现鸡飞狗跳鸟叫人闹的景象。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揣摩。回答时要分析出“狡黠”在这里的感情色彩。分析文中老人心理活动时要体现出老人看到有人来吃枣子、栽树时的喜悦心情,和对未来的信心。15示例:A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风沙过后,槐抱柳对老人的牵挂。B“揪扭”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槐抱柳对老人身体的担忧。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方面进行。这两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出老人和树之间的深厚感情。16以老树抱住老人,写出老人与老树的亲密关系。老树就是老人的精神依托,让老人燃起对未来的希望和执著。老人和老树相依相偎,写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尚境界。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高尚精神的向往和追求,对其高度的赞扬。呼吁更多的人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创我们美好的生存蓝图。为文章渲染了气氛,使文章更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