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岳家嘴互通式立交选型与设计.docx_第1页
武汉市岳家嘴互通式立交选型与设计.docx_第2页
武汉市岳家嘴互通式立交选型与设计.docx_第3页
武汉市岳家嘴互通式立交选型与设计.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O I 101 3963/ j1 i ssn1 1671275701 20091 031 033武汉市岳家嘴互通式立交选型与设计刘智春(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 430063)摘 要 针对岳家嘴互通式立交的选型与设计 ,阐述了综合交叉口各方面情况 ,总结了立交的功能定位 、选型要素和设计原则 ,并提出了设计选型的思路和设计方法 。关键词 岳家嘴 互通式立交 选型与设计岳家嘴互通式立交 (以下简称立交) 位于武汉市岳家嘴 ,为武汉市内环线北段和东段以及内环 线与城市放射线连接点 。采用笔者拟定的定向全互通式立交设计方案 ,并由我院完成后续各阶段 设计工作 。该工程 2005 年完成施工图设计 ,2006 年开工建设 ,2008 年建成通车 。9 % 、出租车占 24 % 、小客车 48 % ,内环方向双向(东 北及北 东) 流量为 3 381 辆/ h ,占路口流 量 53 % ,徐东路 东湖路双向直行流量为 3 651辆/ h ,占路 口 流 量 41 % , 且 早 晚 潮 汐 现 象 明 显 。 现状周边开发有限 , 地铁尚未建设 , 目前过街人 行 、非机动车交通较少 。1 . 3交叉口交通流量预测预测交叉口近期 (2010 年) 高峰流量为 7 850辆/ h ,第 1 流向为内环方向 ,流量 2 900 辆/ h ( 占37 %) ;第 2 流向为徐东路双向直行 , 流 量 1 880辆/ h (占 24 %) ;第 3 流向为中北路双向直行 , 流 量 1 780 辆/ h (占 23 %) ;远期 (2020 年) 高峰流量为 9 450 辆/ h ,第 1 流向为徐东路双向直行 ,流量2 650 辆/ h (占 28 %) ;第 2 流向为内环线方向 ,流 量 2 440 辆/ h (占 26 %) ;第 3 流向中北路双向直行 ,流量 2 390 辆/ h (占 25 %) ,增长较快 。1 . 4地区及土地利用规划 东面中北路延长线方向有武鄂高速 、武石化 、武钢 、武广客运铁路武汉站和地铁 4 号线 ,南面东湖路方向有东湖风景区 、东湖新城和省人民政府 , 西面 、北面均为武汉中心城区 。立交周边有麦德 龙超市 、华中电管局 、万丽酒店 、都市经典小区等大型公共建筑和高档社区 。1岳家嘴立交选型概况对岳家嘴立交选型 ,笔者综合路网交通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结合交叉口交通特点 、现状和交通 流量预测 ,概括总结出该交叉口的功能定位和选型应考虑的要素 ,确定立交选型设计原则 1 ,并据 此进行多方案经济技术比选 ,最后择优确定采用 定向全互通式立交型式 。1 . 1交叉口交通特点 交叉口由徐东路 、东湖路 、中北路 、中北路延长线相交形成四路交叉口 ;徐东路 、中北路分别为内 环线北段 、东段快速客运通道 ;中北路延长线为武 汉放射线之一 ,是联系内环 、二环和三环线的城市快速路通道和武汉市主城中心区与鄂州等周边城 市联系的便捷通道 ;东湖路为连接内环和二环线的 城市主干道 ,是武昌中心区能分流中北路交通压力的唯一通道 。该立交为内环线重要交通转换节点 和内环线与放射线交通集散点 。规划的地铁四号线沿中北路 、中北路延长线通过至武广客运专线铁 路武汉站 ,并在岳家嘴路口中心设有地铁车站 。1 . 2 交叉口原情况交叉口原为“丁”字形灯控渠化交叉口 ,无中 北路延长线 ; 地势西北低 、东南高 ,道路两侧既有 建筑密集 、杂乱无章且均为低矮结构 。2003 年高峰小 时 混 合 车 流 量 达 6 366 辆 , 其 中 公 交 车 占2功能定位与选型原则2 . 1交叉口功能定位和选型应考虑的要素(1) 环线交通功能内环线是武汉三镇中心 区主要交通走廊 ,该交叉口联系着内环北段和东段 ,为内环线重要交通纽带和 6 大转向节点之一 ,其环线交通功能非常重要 ,并承担着武汉市主城 中心区长距离快速客运通道功能 。因此立交选型必须首先满足环线交通功能 ,并对联系立交北段和东段的各道路采用高标准设计 ,确保立交建设收稿日期 :2009202219刘智春 : 武汉市岳家嘴互通式立交选型与设计2009 年第 3 期98后不影响 、不削弱内环线交通功能和通行能力 。(2) 对外交通功能 该交叉口由“环线 + 放 射线”相交形成 ,为武汉主城中心区与鄂州等周边城市联系的主要 交通 集 散点 和对 外 交通 主要 通道 ,因此承担着武汉市对外交通功能 ,随着中北路 延长线 、武广客运铁路 、武鄂高速 、地铁以及武石化 、武钢扩产等建设 ,内环线与东部区域联系将加强且交通量增长最快 。因此 ,立交各方向向西道 路标准不宜太低 ,确保武汉市对外交通畅通 。(3) “门户性和迎宾性”交通功能立叉口为进出东湖风景区 、东湖新城主要“门户”,是武汉机 场通往省人民政府迎宾路上“门户”性节点和中心 城区进出武广客运铁路武汉站主要“门户”,具有“门户性和迎宾性”交通功能 ; 因此立交选型标准 不宜太低 。其中 :尽管东湖路为城市主干道 ,但它是通往东湖风景区和省人民政府的迎宾路并连接 着内环线和二环线 ,此外 ,该路是武昌中心区能分 流中北路交通的唯一通道 ,未来交通功能无法削弱 。因此 ,与东湖路连接的立交各道路标准都不 宜太低 。至 于 徐 东 路 东 湖 路 直 通 方 向 属 迎 宾 路 ,应采用较高标准以确保迎宾路交通畅通 。(4) 换乘枢纽功能 立交位于内环线和放射 线连接点 ,附近有大量大型公共建筑和高档社区 , 各方向地面公交与拟建地铁站使该交叉口成为徐东地区最重要换乘枢纽 。立交布置应方便各种交 通换乘 。(5) 城市交通广场功能 由于周边分布有各种 大型公共建筑和高档社区 ,立交在解决好各向通过交叉口问题的同时还必须解决好立交周边各单位车辆顺利出行问题 ,因此具有城市交通广场功能 。(6) 城市景观节点功能上述情况决定了该 交叉口具有城市景观节点功能 。2 . 2立交选型设计原则(1) 功能至上立交选型应首先满足其交通 功能要求 ,并兼顾其他方面 。(2) 着眼未来立交选型要充分考虑远期周 边区域设施建设后诱导产生的交通量增长需求 。 (3) 综合协调立交建设要为后期地铁建设留出建设条件 。(4) 以人为本实现人车分离 ,确保交通安 全 ,并方便公交和地铁换乘 。(5) 效益最大化应着眼于未来考虑立交建 设 。避免选型不当影响干道服务能力相对效率 ,既满足交通功能 ,又尽量减少工程量 ,节约用地 ,使建设综合效益最大化 。(6) 城市景观立交应形成开敞的城市节点 空间和景观节点 ,满足城市经营需要 。2 . 3立交选型方案确定根据交叉口功能定位 、选型应考虑的要素和 选型设计原则 ,可以确定本立交应采用定向全互通式立交型式 。3设计思路 、办法及效果3 . 1立交总体布置立交采取定向全互通式立交型式进行布置 ,具体见图 1 所示 。图 1 岳家嘴互通式立交平面布置图2009 年第 3 期刘智春 : 武汉市岳家嘴互通式立交选型与设计993 . 2 立交布置设计(1) 立交采用二层互相跨越 ,其中 : 中北路 中北路延长线直通道设在原地面 ; 徐东路 东湖 路直通道上跨中北路 中北路延长线后接上原地 面道路 ; 右转弯均设在原地面 , 由直通道右侧引 出 ,沿立交 4 边设 4 个地面匝道右转后并入直通 道 ;左转弯由地面直通道右侧引出 ,通过 4 条左转 弯定向匝道桥直接左转或略作迂回后左转 ,穿插 跨越各直通道或匝道后从右侧并入地面直通道 。 从而形成各方向定向无干扰全互通 。对交通量大 的中北路 中北路延长线 、徐东路 东湖路和中 北路 徐东路内环线转向直通均采用直线或大半 径曲线相连 ,形成高标准 、高速度 、无干扰 、无迂回 直通条件 。各方向右转远期均为无干扰 、无迂回 直接右转 ,近期对交通量小的右转匝道和中北路 直通道暂与过路人行道平交 ,预留人行地道并与 地铁站出入口地道合并设置 、同步建设 ,以方便公 交 、行人与地铁换乘并避免重复建设 。由于内环 线左转 (中北路 徐东路) 为高标准 、高速度 、无干 扰 、无迂回通行 ,将其对称布局的中北路延长线 东湖路左转也采用无干扰 、无迂回直接通行 ,其余 两个方向左转利用立交空间略作迂回后再左转 , 形成无干扰定向通行 。在徐东路 东湖路 、中北 路 中北路延长线各方向均设置地面调头车道 , 以满足各向行驶车辆在交叉口调头要求 ,并减少 周边各单位车辆出行绕行距离 。上述布置满足了立交各方向交通功能要求 。 (2) 由于中北路 、中北路延长线有规划地铁 线并在立交中心设地铁站 ,而既有中北路无中央 分隔带 ,不便后期地铁建设 ,因此在中北路和中北 路延长线上利用大半径反 S 曲线将其双向直通道 沿横向逐步拉开 , 在立交内形成了 10 m 宽中央 绿化带 ,既预留了地铁建设条件 ,使交通建设“综合协调 ”, 美 化 了 中 北 路 及 其 延 长 线 道 路 景 观 , 又为中北 路 、中 北 路 延 长 线 设 置 调 头 车 道 和 中 北路 徐东路内环左转定向直通斜跨中北路在中 间设墩提供了条件 ,从而减少了内环线左转 A 匝 道直通桥跨径 ,降低了桥梁结构高度和纵断面标 高 ,为桥梁设计协调 、均匀一致和美观创造了条 件 ,一举五得 ,取得了很好效果并满足立交各项功能要求 。(3) 在立交中心附近结合地铁站出入口设置 “口”字形人行道并与各道路公 交站 和地 铁 站相 连 ,下穿中北路和右转弯匝道的人行通道与地铁 站出入口通道合并设置 、同步建设 ,实现各方向人 行互通并方便换乘 ,避免了重复建设 。(4) 为方便行人过街和车辆停靠 ,在立交中 心地铁站附近设中北路 中北路延长线直通公交 站 ,各右转弯匝道靠地铁站出入口通道附近设右 转弯公交站 ,徐东路 东湖路直通和各左转弯匝 道公交站均设在立交起终点附近地面道路上 。(5) 通过立交四周设置的右转弯地面匝道和 各方向调头车道 ,能满足各方向车辆调头和周边 单位车辆出行的要求 ,且调头车道设置后减少了 周边单位车辆出行绕行距离 。3 . 3立交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1) 道路类别城市快速路 、城市主干道 。( 2) 设计行车速度 徐东路 东湖路 、中北 路 中北路延长线和中北路 徐东路内环线转向 直通均采用 60 k m/ h ,其余左 、右转弯匝道均采用4050 k m/ h 。4结语立交选型应综合考虑交叉口路网交通规划 、地区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特点等情况 ,概括 总结出立交应具备的各项功能和立交选型时必须 考虑的各种要素 ,在满足交叉口功能要求的前提 下 ,解决好立交选型必须考虑的各种要素并经多 方案经济技术比选 ,才能选择好立交型式 。功能 至上 、着眼未来 、综合协调 、以人为本和效益最大 化是衡量立交选型与设计是否成功的标准 ,而过 分强调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进行立交选型是错误 的 ,容易导致立交选型失败 。参考文献 1 日 本 道 路 协 会 . 日 本 公 路 技 术 标 准 的 解 说 与 运 用 M . 王治中 ,张文魁 ,冯理堂 , 译 . 北京 : 人 民交通 出版社 ,1979 .郑祖武 . 城市道路交通 M .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88 . 2 总第 234 期2009 年第 3 期交 通 科 技Transpo rtatio n Science & Technolo gySerial No . 234No . 3 J une. 2009DO I 101 3963/ j1 i ssn1 1671275701 20091 031 034大广高速公路黄石至通山段总体设计张小剑(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 430063)摘 要 通过对大广高速公路黄石至通山段沿线自然生态环境 、地形 、地质条件等特点的分析 ,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总体设计原则 ,确定了项目路线 、路基 、桥涵 、隧道 、沿线设施 、环境景观等的总体 设计要点 。关键词 大广高速公路 黄石至通山段 总体设计总体设计是公路工程设计的关键因素 ,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成败及公路管理运营的安全和合 理性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及设计理念的不断提升 ,对公路总体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 1 ,总体设计范围由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扩展到所有 等级公路 ,总体设计的内容由强调工程专业间的 协调 ,扩展到工程与社会环境的总体协调 2 ,笔者结合大广高速公路黄石至通山段的项目特点 ,介 绍 了 本 路 段 高 速 公 路 的 总 体 设 计 原 则 及 设 计 要点 。湖北省“五纵三横一环”公路主骨架的组成路段 ,2006 年 2 月我公司完成该项目初步设计工作并 通过湖北省交通厅组织的审查 ,2006 年 5 月交通部组织全线初步设计审查 ,同年 8 月 29 日正式批复 ,并于当年 10 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 路线大致呈南北走向 ,设计路线全长 51 . 069k m ,采用双向 4 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 ,路基宽度 26 m ,设计速度为 100 k m/ h 。2项目特点(1) 项目地处鄂东南山区 ,旅游资源丰富 ,有富水水库 、九宫山等风景旅游点 ,同时沿线山区植 被茂密 ,物种繁多 ,自然生态环境较好 ,这都要求把本项目设计成一条“景观路”“、生态路”。(2) 本项 目 为 典 型 山 区 高 速 公 路 , 山 岭 、河 流 、岗地等地貌交错出现 ,沿线地质环境复杂 ,不 良地质现象发育 ,经过调查 ,路线及其两侧存在岩1大广高速公路概况大庆至广州 高速 公 路位 列国 家 重点 建设 的“十三纵十五横”公路通道之纵 5 线 ,黄石至通山 段 是大广公路在湖北省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收稿日期 :2008212228The Assortat ive Design of Yuej iazui Interchange Overpa ss in WuhanL i u Z hi c h u n( Chi na Railway Siyua n Su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