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超常增长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外汇储备超常增长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外汇储备超常增长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外汇储备超常增长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外汇储备超常增长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尔滨商业大学德强商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题目 外汇储备超常增长问题研究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二OO 年 月 日哈尔滨商业大学德强商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系 别 贸易经济系专 业 班 级 学生姓名 二00九 年 七 月 三 日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姓名系别贸易经济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外汇储备超长增长问题研究毕业论文(设计)目的意义: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一直保持双顺差,中国外汇储备节节攀升,巨额外汇储备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此,我对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为了能够详细的了解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对我国的影响,以及能够改进的有利措施。运用外汇储备建立资源战略储备,分散储备管理风险,从而提高外汇储备收益。毕业论文(设计)要求与计划: 要求:1.选题新颖,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要求。2.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技术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教师指导与自己立意相结合。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研究、解决问题。3.广泛阅读与选题有关的文献,中文至少10篇,外文至少2篇,运用恰当贴切。4.论证逻辑严密,概念准确,数据可靠,结论正确,符合写作规范。5.在导师指导下填写开题报告,制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论文字数不少于10000字。计划:1.初步拟定论文题目和整体实习计划。2.用两个月的时间去实习单位学习,掌握实践资料。3.广泛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动态。4.落实论文题目、原始资料、写作提纲。5.与导师研究论文写作整体思路,参加论文开题。6.写作、修改、完成论文,形成文字和电子稿。7.论文答辩。时间安排: 20082009第二学期 第18周:参加选题; 利用暑假参加社会调查,广泛搜集资料,初步确定选题; 20092010第一学期 第1周第4周 定题,拟定论文写作提纲,提交开题报告,参加开题;第5周第11周:继续搜集并整理资料,完成论文初稿; 第12周第15周:按指导教师要求反复修改毕业论文; 第16周第17周:论文定稿、打印、装订; 20092010第二学期 2010年5月6月初:答辩准备; 2010年6月上旬:论文答辩。指导教师意见(签字): 200 年 月 日专业指导委员会意见(签字):200 年 月 日系主任意见(签字):200 年 月 日毕业论文(设计)评语及成绩一、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200 年 月 日二、评阅人评语 评阅人签字: 200 年 月 日三、答辩委员会评语四、毕业论文(设计)成绩 学生所在系盖章: 200 年 月 日五、答辩委员会主任单位 答辩委员会主任职称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200 年 月 日哈尔滨商业大学德强商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外汇储备超长增长问题研究摘 要外汇储备是当今国际储备的主体,是反映一国经济、金融实力的一个重要宏观经济变量,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保持汇率稳定、维护国际信誉、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宏观经济起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当今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外汇储备在保护本国经济、金融安全等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外汇储备也通过影响本国基础货币投放对宏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外汇储备一直受到各国政府的密切关注,一国必须持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来维持国际支付能力、干预外汇市场和应付突发事件。但是,外汇储备是把“双刃剑”,持有过多的外汇储备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对外汇储备问题方方面面的研究归根结底就是出于对风险的担忧。因此,在综合分析诸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以风险为切入点,对我国外汇储备风险与防范问题进行研究。总体思路为: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在分析我国超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原因及风险表现后,提出从实现货币储备多元化、藏汇于民、扩大内需、增加进口等方面有效防范外汇储备风险。关键词 :外汇储备;汇率风险;效应分析;防范措施The study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about risks and preventionAbstract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are important area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problem. For any country in the modern world,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are essential and vital economic resources. Especially under the current background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act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one countrys economic and financial security. Also, it makes greats impact on economy of a country by releasing large scales of base currency, and it has been receiving close concerns of government of various countries. Due to its main functions of maintaining the 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 intervening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and dealing with the unexpected emergency, one country has to hold a certain amount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but meanwhile holding th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has many risks to some extent. Based on these research results, this essay chooses the angle of risk, in order to do a research on the risk prevention of th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The general frame is that combining the particular situation of China, it firstly analyses the origins and risks of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and finally gets the conclusion that improving the structure,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and increasing imports is a better way of preventing and reducing the risks.Key words: Exchange rate risk;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Effects Analysis;SuggestionsII哈尔滨商业大学德强商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1 绪 论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1.2.1 研究目的11.2.2 研究意义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1.3.1 国内研究现状11.3.2 国外研究现状22 我国外汇储备概况32.1 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历程32.2 我国现在的外汇情况33 我国外汇储备过高的主要原因分析53.1 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53.2 资本项目顺差的快速增长与预期的作用53.3 我国的外贸政策的导向效应63.4 现行的外汇体制是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制度基础63.5 境外热线的不断流入73.6 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新增外汇储备的贡献率不断上升73.7 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大量国际短期资本进入74 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效应分析94.1 外汇储备增长的正面效应分析94.1.1 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94.1.2 外汇储备是提高我国国际资信的重要推动力94.1.3 外汇储备是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重要工具94.1.4 外汇储备是维护本国金融安全的重要屏障94.2 外汇储备过高的负面效应分析104.2.1 过多的外汇储备增加了持有成本104.2.2 我国货币供应结构的改变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104.2.3 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104.2.4 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114.2.5 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114.2.6 高涨的外汇储备影响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125 应对外汇储备快速增长负面效应的对策135.1 调节贸易顺差以减轻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的压力135.2 鼓励“走出去”策略努力实现藏汇于民135.3 实行外汇储备多元化来化解汇率风险135.4 调整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保持储备多样化145.5 提高外汇储备利用率14结 论15参考文献16致 谢17附 录118附 录220II1 绪 论1.1 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曾有过两次高速增长时期。第一次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19941997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和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国外汇储备终于摆脱了十余年低速徘徊的局面,出现了连续4年的高增长。第二次发生在21世纪之初。从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中恢复之后,中国经济很快就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与此相伴,中国的外汇储备从2001年始重又快速增长;到了2006年4月底,中国外汇储备已跃居世界首位,目前已逾万亿美元。随着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担心和争论也纷至沓来。人们或怀疑外汇储备规模的合理性,或诟病巨额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或指责外汇储备的积累输入了通货膨胀,或认为人民币汇率因此而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无独有偶,就在中国为外汇储备的迅速积累而惴惴不安之时,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除去美国和欧盟这两个在国际储备体系中拥有“关键货币”的经济体,也都出现了外汇储备迅速增加的情况。此类现象之所以值得关注,其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外汇储备的增加,恰恰是发生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他们摒弃了实行多年的固定汇率制并转向各种形式的浮动汇率制之时;而我们一向奉为圭臬的外汇储备理论却告诉我们,一国转向浮动汇率制,将大大减少其对外汇储备的需求理论与现实的矛盾,需要给予合理的解释。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2.1 研究目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一直保持双顺差,中国外汇储备节节攀升,巨额外汇储备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此,我对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为了能够详细的了解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对我国的影响,以及能够改进的有利措施。1.2.2 研究意义 研究外汇储备增长问题有利于避免过多的外汇储备所带来的风险,促进我国实行多元化的外汇储备战略,调整币种结构,形成一篮子货币储备,实现保值增值;有利于变革储备机制,适量藏汇于民,以此降低官方储备的增长速度;有利于将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和国家的整体战略目标结合起来,运用外汇储备建立资源战略储备,分散储备管理风险,从而提高外汇储备收益。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内研究现状关于外汇储备对物价的影响,国外学者侧重长期分析,国内学者侧重短期分析。戴根有(1995)研究认为外汇储备增长不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通胀的主要原因,而谢平、张晓朴(2002)认为外汇占款是构成货币供给的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负面效应分析第一章引言重要部分,是20世纪90年代通胀的直接原因之一。夏斌等人研究认为,外汇占款不一定会影响国内通货膨胀,近年来的货币供给量变动与国内通货膨胀变化并不一致。封建强、袁林(2000)研究表明短期内外汇储备增加与通胀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刘荣茂、黎开颜(2005)认为1981一19%年的外汇储备增长不是通胀波动的原因,2003年1月一2004年6月的外汇储备变动与通胀之间弱相关。邵学言、郝雁(2004年)研究认为,外汇储备与物价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大,不能简单得出外汇储备增加引致通胀的结论。方先明、裴平、张谊浩(2006)研究表明2001年1季度一2005年2季度,外汇储备增加是基础货币增加的原因,基础货币增加又引起物价的上涨,外汇储备增加产生明显的通货膨胀效应。1.3.2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外汇储备规模的研究较早,国际上有关外汇储备的规模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比例法、成本收益法、需求函数分析法等。比例法方面,特里芬(R.Treffin,1960)最早用定量方法测算外汇储备适度规模,他提出的储备一进口比例法认为,一国适度的储备规模应保持在全年进口额的25%,即满足三个月的进口支付为宜,以20%和40%为上下限。由于比例法存在比例设定主观的问题,得出的结论难以令人信服,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成本一收益分析方法。指出要实现最大的经济福利,必须使这一经济行为的边际成本等于所获得的边际收益,从而达到一种利润最大化的最适度状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种成本收益法被一些经济学家用来研究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问题。需求分析法利用经济计量技术,对影响储备需求的各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与分析,构造出外汇储备需求函数。代表人物包括弗兰德斯(MJ.Flanders)、弗伦克尔(J.A.Frenkel)、埃尤哈 (M:ALyoha)。由于回归方法暗含实际储备是适度的这一假设前提,其结论的可信度也受到质疑。2 我国外汇储备概况2.1 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历程1994年外汇体制重大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的形成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我国对外经济交往中的经常项目中的外汇收支和转移全部纳入了结售汇体系,在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外汇收支和转移中经许可和审批的部分也进入了结售汇体系,这两部分的净差额除去各外汇指定银行的外汇周转头寸全部进入国家的外汇储备。取消了双重汇率制,实现了人民币汇率的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我国的外汇储备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状况。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迅速推动了储备的飙升。此后,外汇储备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到2003年储备的年度增量首度突破了1000亿美元,达到1368亿美元。尤其是2004年以后,外汇储备以2000多亿美元的速度增长,当年外汇储备增长达到2067亿美元。2006年4月中国外汇储备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到2007年增长幅度甚至达到4619.05亿美元。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经济蒙受了很大损失,我国外汇储备也面临了严峻的挑战,2008年全年,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速在下降,但2008年12月末的外汇储备余额为1.9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7.34%,所以规模还是呈现上升态势的。2009年外汇储备余额突破两万亿美元,达到2.399万亿美元,领先全球各先进国家。我国外汇储备量连续四年居世界之首,并占全球储备量近三成。充足的外汇储备对一国外汇收支的调节、汇率的稳定以及国家信用的增强等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商投资,降低国有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利于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平衡国际收支的能力,是一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因素之一。但是过度的外汇储备会提高国家持有资金的成本,影响货币政策运行效果。过度的外汇储备也带来很大风险:外汇贬值造成的汇率风险;外汇储备成本的提高加剧了财政风险;外汇占款的大量增加引起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增加,进而导致了中国国内的通胀风险。如今,巨额外汇储备已经对宏观经济运行造成相当的负面影响,也使中国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处于被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2.2 我国现在的外汇情况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必然会进一步传导到实体经济,导致全球经济出现快速衰退,从而导致中国出口需求继续回落;由于前期人民币升值的累积效应、出口退税的取消等外贸政策改变、能源和环保等社会成本的不断上涨、新劳动法的出台等都将提高出口企业的成本,削弱出口竞争力,并将导致出口增速下降。 央行2009年1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4178亿美元,但同比少增加441亿美元。说明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速在下降,但2008年12月末的外汇储备余额为1.9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7.34%,所以规模还是呈现上升态势的。 中国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资产,占全部储备资产的70%,还包括美国国债。现在美国金融危机必然造成消费需求的衰退,而美国政府想恢复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就要美国联邦储备系统通过增发货币向金融体系中注入更多的流动性,造成通胀的加剧,从而造成美元以及美元资产贬值。 截至2009年,我国外汇储备达到23990亿美元,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并使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增加。为减少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应采取放松外汇管制,调整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战略目标,建立以专业化投资管理公司为主体的外汇储备管理运作体系等措施。外汇储备是反映一国经济、金融实力的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对宏观经济的调节能力日渐重要,但一国外汇储备的持有并不是越多越好,适度的外汇储备是一国经济正常发展所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中国超过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何运用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在金融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保持相当数量的外汇储备,是保证对外支付并稳定本币币值的重要手段。但同时,我们更应该认识到,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过多的外汇储备反而会带来一定的资源浪费和效率损失。首先,一国的外汇储备过多,占用基础货币的增多,削弱了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也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导致贸易摩擦加剧,增加了宏观经济的调控难度;其次,过多的外汇储备造成资金的闲置与积压,也同时容易遭受汇率的损失。3 我国外汇储备过高的主要原因分析3.1 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1999年2005年的七年中,我国几乎每年都有数百亿美元的经常项目顺差。而2006年2007年两年顺差数额高达千亿元。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是由连年的贸易顺差形成的。虽然顺差的出现对曾经资金短缺的我国来说是件好事,但是它带来了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个是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加;二是造成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限制了货币政策调整的自由度。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资源。改革开放20余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经济总量持续稳定增长。在绝对数额大幅度增长的同时,进出口额从原来的世界第32位,跃居为现在的第3位,为我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资源,外汇储备迅速增长3.2 资本项目顺差的快速增长与预期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一直处于国际收支双顺差状态,并且顺差不断增大。自1994年开始,我国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顺差。1997年顺差增幅达228;2003年末,出口总额达4383.7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实现贸易顺差255.3亿美元。2005年,中国的对外贸易继续快速增长,贸易顺差超千亿美元。2006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规模为1305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经常项目的顺差达916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达389亿美元,而国家外汇储备增加了1222亿美元。2007年贸易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2008年上半年累计贸易顺差为990.3亿美元。一方面,外国直接投资增长迅猛,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所作的制度变革和进一步对外开放使我国经济运行日益与国际接轨,从而吸引了众多的外资企业进入我国,这些公司的进入既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引起了我国资本项目的大量顺差。在19921998年间,FDI累计总量已占GDP的25%,2002年我国吸引的FDI为527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吸引外商投资的经济体。资本项目的持续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重要基础。经常转移一直顺差并逐年提高,显示出外国政府和居民对我国的无偿转移不仅是净流入,而且快速增加。 另一方面,特别是自2003年,国外提出“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美、日等国要求人民币重估升值的压力增大,国际金融市场对人民币升值产生强烈预期,大批国际投机资本涌入中国以图“套利”。受此影响,我国境内机构和个人也把滞留在境外的外汇通过各种渠道调回国内。其主要表现是对外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所形成的外汇储备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明显下降,而国际投资资本流入和“国内热钱”所占的比重逐渐上升。净误差和遗漏项由负转正也可以说明问题。当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记录的外汇净流入量大于国际储备增加量时,表示由于经济活动本应发生的外汇流入没有实现,而是流出或滞留在外,实际上是资本外逃。反之,这一项是正时是资本流入,只不过是没有进入统计记录而已。从2002年开始,这一项发生逆转,由负变正。也即资本内流。由1999年的流出165.8亿美元到2002年流人77.9亿美元,相差200多亿美元。几项合计,流动性资本流入使外汇储备增加1,100多亿美元。在2004年,经常项目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共形成1,211.1亿美元的储备,仅占当年外汇储备的54.2%,而国外投机性资本所占比例上升到45.8%。 显然,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巨大顺差成为了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3.3 我国的外贸政策的导向效应出口政策是个双刃剑。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整体国力的不断增强,原来过度依赖外需发展经济的策略并没有及时调整,以至于经济运行出于内外失衡的状态。同时,在外需模式的导向下,出口创汇规模演变成了地方政府考核其官员业绩的一把尺子,而扩大出口也成了某些地方政府官员刻意追求的政绩工程。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经济运行中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现象屡见不鲜,由其导致的某些行业产能过剩,在内需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扩大出口来缓解生产过剩的问题。但是目前,我国资金短缺的情形已经有了很大改善。我们现在更需要调整引进外资的政策导向,更应当看重外资带来的技术于管理经验。3.4 现行的外汇体制是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制度基础第一,结售汇制我国外汇储备高增长的制度基础之一。自1994年1月起,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银行结售汇制取代了外汇留成与上缴制度。目前,中资企业的出口外汇收入只可保留上年收汇额的20,超出这一限额的部分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而经常项目下的用汇则必须持规定的有效凭证由外汇指定银行直接售汇。国内企业存储和吞吐外汇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因国内企业“蓄水池”功能的基本缺位,大量的外汇流入中央银行,导致外汇储备大幅增加。第二,结售汇周转头寸限额管理在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为了避免实力强大的外汇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垄断和对人民币汇率的操纵,我国对外汇银行实施结售汇周转头寸限额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对每家外汇银行都核定了外汇周转头寸的上下限:当一家银行持有头寸低于下限时,必须从外汇市场买入;当持有外汇头寸超出上限时,则必须在外汇市场卖出,外汇指定银行不得根据外汇市场情况自主决定头寸。因此,在近年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情况下,银行间市场出现了所有外汇指定银行持有的结售汇周转头寸都超出上限的现象,致使中央银行成为唯一买家,动用基础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吸纳外汇,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外汇储备的高增长。第三,人民币钉住汇率制度早在1986年,IMF就把人民币汇率列入“其它管理浮动”类。1994年,我国实现汇率并轨,宣布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亚洲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汇率一直稳定在1美元兑8.208.30元人民币,1999年IMF正式将人民币汇率列入钉住汇率类,也就是钉住美元。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汇率制度进行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扩大了汇率的浮动弹性。在国际收支连年巨额顺差这一源头的作用下,我国外汇市场外汇长期供大于求,中国人民银行为了维持住人民币的汇率稳定,必须在外汇市场购入外汇,其结果必然是外汇储备的增加。3.5 境外热线的不断流入“新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美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中国等亚洲新型工业化国家。这一商机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贸易顺差逐年递增。由于我国外汇储备中大部分是以美元形式持有的,同时我国在汇率制度改革前一直盯住美元,在美元不断贬值的情况下,势必造成我国外汇储备名义的增长。再加上人们普遍对人民币有升值预期,一部分国际游资也出于套利目的被吸引到国内,试图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取利益的境外投机者不断将资本输入我国。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使得大量国外短期投机资本绕过资本管制进入我国,导致该国资产价格出现大量泡沫。这些投机资本不仅可以享受货币升值的收益,还可以分享资产价格上升带来的收益。根据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的计算,截至2005年年底,在我国的“热钱”超过3200亿美元,2006年年底和2007年年底分别为4000亿美元和5000亿美元,预计到今年和明年年底,国内的“热钱”规模很有可能突破6500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这些短期投机资本当中有很大部分转为央行的外汇储备。国际热钱流入的后果“危害巨大”。首先,国际热钱的流入加剧了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的压力,进一步恶化了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其次,国际热钱自身追逐短期投机利润的特性,决定了其规模的大起大落,这会对金融当局的货币政策产生严重干扰;再次,国际热钱的大量流入流出会对我国的金融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最后,热钱的流入还违背了我国利用外资的目的,助长了投机之风。央行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不得不大量买进外币,从而促使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大。3.6 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新增外汇储备的贡献率不断上升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和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并且连续13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截至2006年10月,我国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累计达776738亿美元。2007年,FDI已经超过了800亿美元。据有关方面统计,近年来,与经常项目顺差对新增外汇储备的贡献度呈下降趋势相反资本顺差的贡献度逐渐上升。但值得关注的是大部分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只是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形成了庞大的出口加工业并没有带来先进的技术设备大规模流入的国际资本没有完全被实体经济部门吸收相当一部分滞留在金融系统内成为相对过剩的资本直接导致了外汇储备的增加。3.7 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大量国际短期资本进入市场对人民币加快升值的预期不断吸引大量国际短期投机资本流入我国。这些投机资本不仅可以享受货币升值的收益,还可以分享资产价格上升带来的收益。以房地产市场为例大量海外资金进入以期人民币升值获利成为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虚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其财富示范效应会吸引更多的海外资金进入。虽然政府已出台政策对境外资金投资房地产进行了限制但由于存在管理漏洞效果难以在短期内体现。这些国际短期资本在我国资本流人中占有很大比重其中很大一部分最终转化为央行的外汇储备。另外我国存在着长期经济增长前景也是吸引国际游资进入的原因之一。4 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效应分析4.1 外汇储备增长的正面效应分析4.1.1 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一是充足的外汇储备能够提高我国对外融资能力,降低境内机构进入国际市场的融资成本,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寻求更优的投资环境和更大的利润空间;二是充足的外汇储备在深化经济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贸易的发展大大加速,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满足进口先进技术设备的需求;三是能够更大程度地满足居民正常用汇需求。4.1.2 外汇储备是提高我国国际资信的重要推动力外汇储备是体现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标志着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和调节国际收支实力的增强,为我国举借外债以及债务的还本付息提供了可靠保证,对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信誉,吸引外资,争取国际竞争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外汇储备更是成为信心指标,雄厚的储备是一种财富拥有的象征,在主观、客观上稳固了本币在国际间的信誉,提高了投资者对国家经济的信心。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在东亚周边邻国及地区几乎已经成为和美元无异的“硬通货”。4.1.3 外汇储备是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重要工具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制定长远目标是使人民币的可兑换的货币。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报告中认为,一国货币的可兑换性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经常项目的可兑换,即政府不对私人部门因商品和服务贸易等的交易进行汇兑限制。二是资本项目可兑换,即政府不对私人部门因投资和金融交易进行根本性的汇兑限制。第三阶段是政府推动本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其他国家可广泛接受的硬通货,从而实同可自由兑换。我国在1996年12月已经成功完成第一阶段的工作,而要顺利完成剩余两阶段工作,实现最终目标,外汇储备有一种“定心丸”的效果。4.1.4 外汇储备是维护本国金融安全的重要屏障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使我国中央银行有效干预外汇市场,支持本币汇率。一国所拥有的外汇储备表明了其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本币汇率的能力。各国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在外汇市场上抛售外汇或收购本币来影响外汇供求关系,达到调节外汇市场、稳定汇率的目的。干预外汇市场所需的资金具有时间不确定、数额巨大的特点,因此,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保证我国能够从容应对突发金融风险,满足有效干预外汇市场、维护本币汇率稳定的需求。这一点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得到了充分体现。4.2 外汇储备过高的负面效应分析4.2.1 过多的外汇储备增加了持有成本第一,外汇储备过多,国家储备资产管理承受的风险就会加大,主要表现为承担巨大的利息损失和储备缩水。我国的大部分外汇储备资产是以国际商业银行存款和美国政府债券形式持有的。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的收益率远低于国内的平均资本投资的收益率,而持有借入储备的融资成本高,我国持有巨额外汇储备的同时每年还以高成本从国外大量引进外资和借取外债,其潜在的损失是明显的。第二,当今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和汇率波动剧烈,增加了外汇储备资产贬值的风险。由于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所占的比例较大,而近年来美元的不断贬值,已使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缩水。第三,持有外汇储备还包括隐性的机会成本。外汇储备实际上是对国外实际资源的购买力,若得到有效利用就可以增加国内投资和加快经济的发展,因此一国持有外汇储备,是将这些资源储备起来,牺牲和放弃了利用它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机会。4.2.2 我国货币供应结构的改变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外汇储备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它的增加需要相应的人民币来置换。外汇储备增加越多,人民币的发放增长越快。因为外汇储备是由中央银行购买并持有的,其在中央银行帐目上的对应科目就是外汇占款,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量,然后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长。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由货币当局购买并持有。货币当局在购买外汇储备时,投放了大量的人民币,这已经构成了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体部分。而外汇储备的一再增加,导致基础货币投放的大量增加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央行往往采取发行国债的方式来回笼货币。但高速增长的基础货币,要求有十分强有力的回购措施与之对应。而可供进行回购操作的工具有限,并且有很多现实局限性。因此,高额增长的外汇储备给我国通货膨胀带来了巨大压力,并影响到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此外,由于近期美元疲软,为了维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央行不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买进美元,增加了人民币的投放量,从而又引起外汇占款的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投放量,进而也增加了广义货币的供应量,使我国的通货膨胀风险进一步加剧。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外汇储备在经济过热的环境下只会给通货膨胀“火上浇油”。虽然央行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冲销,但压力依然较大,从长期看,冲销政策难以持续。4.2.3 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中国巨额外汇储备中主要以美元为储备货币,美元汇率的变动,往往带来外汇储备价值的变动。近几年来,随着美国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的不断增大,为了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美国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纵容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美元对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不断降低,使我国蒙受了巨额的外汇损失。由于汇率变动的频繁性,高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加大。我国人民币汇率实行盯住美元的政策,外汇储备以美元储备为主,美元汇率的变化往往带来外汇储备价值的变化。当美元贬值时,高外汇储备的损失就更大。近两年来,持续多年的美元坚挺局面发生明显变化,美元逐步走低,美国财政部长多次暗示美国汇率政策已经发生变化,假如按我国有5,000亿的美元储备来算,美元每贬值1%,我们就损失50亿美元,代价巨大。自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持续走跌。2007年7月中国进行了第二次汇率改革,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新的汇率政策放宽了对人民币汇率的管制,人民币对美元开始稳步升值,2008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先后41次创出新高,年内累计升值幅度已接近5.5%,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造成了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缩水。此外,次级房贷危机和世界能源危机的爆发严重的打击了美国经济,导致美元疲软。总之,美元的持续贬值加剧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中国外汇储备越多,则暴露在汇率风险面前的潜在损失越高,外汇风险越大。4.2.4 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主要是政府鼓励出口、鼓励招商引资等政策因素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因素在起主要作用。外汇储备激增是在国内居民需求不足,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不足的背景下实现的,也是我国通过付出高昂资源和牺牲环境,不断压低出口成本,大量出口资源类初级产品换取的。如果继续依靠这种低层次的出口结构和“以量取胜”的贸易增长方式来保持经常项目顺差,会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后劲,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4.2.5 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持续扩大的国际收支顺差,造成了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明显失衡,在中国的外汇管理体制和汇率政策操作下,其结果就是外汇储备的不断积累,这使人民币处于不断增大的升值压力下。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和增长速度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加大,尤其是美日等国更是极力地鼓吹人民币升值。大量资金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而且过去外逃的资金也在回流,期待人民币升值后获利。事实上,尽管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经济利益的矛盾和冲突,但必须承认,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存在是人民币升值压力形成的关键和根源所在。而人民币的升值势必给中国的出口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对促进就业和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在2007年的最后一个交易周里,人民币汇率连续突破了7.34、7.33、7.32和7.31四个重要的心理关口,再次向市场传达出人民币将加快升值的步伐。2008年首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果然延续了去年年底的涨势,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7.2996元,人民币单日升幅为50个基点,首次突破7.3元关口。近几年,不仅美国、日本大力鼓吹人民币升值,而且过去外逃的资金也在回流,甚至有大量投机热钱“潜渡”我国。“热钱”大量进入增加了央行金融调控的难度,也成为推动房价节节走高的一个重要动因。外汇储备激增还被海外视为人民币被低估的表现,从而给一些西方国家对人民币升值和我国实行贸易制裁提供了借口,不利于形成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利的国际环境。4.2.6 高涨的外汇储备影响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外汇储备变动是货币供给的重要渠道。一国的货币供应量是由中央银行发行,再通过各种渠道向市场投放的货币数量。外汇占款是中央银行持有外汇储备所对应的货币投放。同时,外汇储备占款具有高能货币的性质,通过乘数效应可以对货币供应产生成倍的放大作用。当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顺差时,外汇市场上供过于求。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央银行必须投放基础货币购入外汇以保持供求平衡,这会造成基础货币的增加,在货币乘数作用下会进一步带来货币总量的多倍扩张。外汇占款在基础货币投放中的比例不断攀升,2005年至2008年8月更是分别达到110%、127.3%、126.4%和135%。为了避免货币的过度投放,中央银行不得不采取紧缩国内信贷的政策,2006年以来人民银行15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断在公开市场上发行票据回笼基于外汇占款所投放的基础货币,力图使外汇储备的增加对国内货币供给总量的影响完全或部分抵消,但收效甚微。巨额外汇储备给货币政策自主性带来压力,导致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的扩张引发通货膨胀,并成为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最主要根源。同时,人民银行为了冲销由于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量过大,人民银行不断发行央行票据回笼货币。5 应对外汇储备快速增长负面效应的对策5.1 调节贸易顺差以减轻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的压力一要调节贸易顺差。通过降低和取消出口退税、让企业承担环境污染的社会成本、提高最低工资水平等措施,来调整和减少低效(微利)商品出口企业的出口额。同时要采取措施鼓励进口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国内短缺产品的进口,这样既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解决结构性的商品缺口,又能缓解贸易顺差的增加,从而减缓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二要适当控制外资流入,减少资本项目顺差。要控制外资进入的速度,调整外资的结构;引进外资需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注重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延长产业链的企业;要控制外资进入的领域,给民族经济留出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空间。 5.2 鼓励“走出去”策略努力实现藏汇于民1994年以来,我国实施银行强制“结汇售汇”制度,外汇都集中在国家手里。这不但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且也给企业和个人在使用外汇时带来了很多麻烦,无形中减少了外汇的使用量。2008年8月6日,国务院发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新条例取消了企业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强制结汇的要求,从而有助于减轻国家外汇储备的压力。藏汇于民的一个重要涵义在于:从国家持有外汇为主逐渐放宽持有与使用外汇的政策限制,让民间更多地持有外汇。换句话说,国家可利用市场化手段分化过多的或是结构不合理的外汇储备,让企业、机构和个人更多地持有并进入外汇市场。当然,藏汇于民的另一个重要涵义在于:扩大外汇储备持有与投资的主体,促使储备投资主体与策略的多元化,提高储备的经营效率和效益。适当加大“藏汇于民”的政策力度,这是化解外汇储备过多重要措施之一。国家可利用市场化手段降低过多的或是结构不合理的外汇储备,让企业、机构和个人更多地持有并进入外汇市场。把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企业运营的资本和居民的储蓄,这不但会增加企业、单位和个人的财富,而且还会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经营持有的资产规避市场风险。甚至还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有条件地授权境外的机构和个人经营外汇储备,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人力资源和不同的交易技术,为我国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作贡献。为使企业和居民乐于持有外汇,我们要让这些外汇有增值途径,应该开辟和创造更多的外汇投资渠道和品种,并提供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和适当的政策倾斜。5.3 实行外汇储备多元化来化解汇率风险外汇储备多元化的思想源于国际储备多元化理论中关于多种货币储备体系问题和储备资产多元化的探讨。其主要内容包括:外汇储备币种多元化和外汇储备资产投资多元化。2005年7月人民币开始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一方面是寻找新的汇率风险避风港。由于近几年美元对世界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