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寓言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战国策》寓言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战国策》寓言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战国策》寓言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战国策》寓言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标题】战国策寓言研究 【作者】 【关键词】战国策寓言思想特色艺术特色 【指导老师】高 月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战国策是一部策士省度时事、为统治者出谋划策的纵横家书。其中的寓言也是为了配合辩士们说理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们有助于阐明事理,加强说服力。实用性、目的性很强。因为寓言是有目的性的,所以它的运用必须是有的放矢。这样它必然要和各诸侯国的实际情况相联系。至于战国策中的寓言的目录,熊宪光把寓言的概念放宽,认为凡是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和一定寓意的都可算是寓言。这样据他的统计,除去重复的四则,应该有七十则寓言(战国策研究与选译重庆出版社1988年4月),又进一步统计了战国策中寓言的分布情况,秦策中最多,有十三则;楚策、魏策各十一则;齐策、赵策、燕策各九则;韩策四则;宋卫策三则;西周策、中山策各二则;东周策一则。作为战国策的文学成就的一主要标志,战国策寓言固然独具风貌,它具有那些特色?又体现在那些方面?下面就根据熊宪光老师对战国策中的寓言的目录的统计来作分析。一、战国策寓言的思想特色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就当时的政治斗争形势而言,“纵横”实可概括其时的时代征。战国乱世纷争的局面为“进取”者提供了纵横驰骋的政治舞台,于是说客策士应运而生,游说之风大兴与天下。为了适应当时斗争形势的需要,九流诸子,“必兼纵横之辞以文之”。这就是说,游说的技巧在当时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并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这方面,纵横家作为当行里手,自然是“简练揣摩”,不遗余力。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的多方面的,但有利可图却不能不说是主要原因之一。纵横家奉游说为谋取“势位富贵”的利器,因而对游说的技巧格外讲究。由于当时的国君世主大多残忍暴戾,所以游说者倘有不慎,难免招来杀身之祸。同时当时的国君又大多昏庸愚昧,不明事理。策士们面对如此残暴又愚昧的游说对象,为了达到游说的目的,不得不迂回进言,巧妙讽喻。于是情节生动、形象感人、通俗易懂而又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便成了他们惯用的工具。如:楚策三.秦伐宜阳宜阳之役,楚叛秦而合于韩,策士陈轸向楚王献策,说其舍韩勿据,讲了一个麋与猎者的寓言:进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入,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进诸侯明知此多诈,伪举罔而进者必众矣。舍之,王勿据也。楚王听从了陈轸之计,其后“宜阳果拔”。这个寓言用猎人采“伪举罔而进之”之计以得麋来说明“诸侯”的类似举动,并进而劝谏楚王舍宜阳“勿据”。而麋与猎者用在这里,其本身就是用计施谋的形象化,充分体现了崇计尚谋的思想倾向。又如韩策二.齐令周最使郑史舍为周最说公叔,讲了叱犬的寓言:齐大夫诸子有犬,犬猛不可叱,叱之必噬人。客有请叱之者,疾视而徐叱之,犬不动;复叱之,犬遂无噬人之心。史舍用“徐叱”而使“犬不动”之术,来喻说不慌不忙地“礼陈其辞而缓其言”之计。如此造成齐王并不急于要韩“立韩扰”、“废公叔”的假相,使韩王作出错误的判断,而不按齐的意图立韩扰为相,从而保住了公叔的地位。这个语言不用说也是崇计尚谋的产物。至于楚策三.齐王夫人死中以珥测幸的故事及楚策四.魏王遗楚王美人用计剔美人的故事,都含有讲究和推崇计谋策略的寓意,表现出崇计尚谋的纵横家思想倾向。纵横家热衷于施谋用计,其目的还在于争名求利。重“利”,是纵横家的一大思想特征。这一特征在战国策的寓言故事中也有比较突出的反映。如群狗争骨的寓言:王见大王之狗,卧者卧,起者起,行者行,止者止,毋相与斗者;投之一骨,轻起相牙者,何则?有争意也。这个寓言以“狗”喻“天下之士”,揭示了纵横家惟利是图的思想实质。战国策一书充分体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倾向,作为其书重要组成部分的寓言故事也就自然得打上了鲜明的纵横家色彩。然而正由于此,使得战国策中的寓言以其特有的思想倾向独标一格,而迥然有别于先秦其他寓言。二、战国策寓言的艺术特色战国策中的寓言故事与其所从属的策士们的说词一样,具有强烈的功利性。它们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针对一定的对象,按照现实的需要,或袭用、改编传说,或即兴创作而成。因此,它们无不表现出明确的目的性。虽然如此,其依旧包含动人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1、形象与意义遥相呼应一般文学创作都是先有形象,然后再从中提炼主题。而寓言则相反,先有意义,再寻找适当的形象来说明这一意义。这是由寓言所承担的使命,所具有的特殊社会功利性所决定了的。所以,思想先于形象,这在先秦寓言的创作中是毫无例外的,作家们为了使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总是根据思想去按图索骥,塑造出寓言形象来。换句话说,政治家、思想家们叙说这些寓言,都是在图解某种思想。这样,所要阐明的思想的针对性与故事象征的泛义性,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产生了朦胧的美感效应。由于战国策中寓言故事的产生往往取决于当时客观现实的需要以及游说者的主观意识,所以它们难免具有某种以适合目的为主要标准的主观任意性。无论是改头换面的传说,还是独出心裁的创作,都服务于当时说明某种抽象事理的需要。形象的寓言故事被用来论述或说明某种抽象的事理,使外在形象与内在意义达到协调。这就使二者间形成了一种互为呼应的关系。以狐假虎威(楚策一.荆宣王问群臣)来说吧,策士江乙为了说明北方敌国之畏楚臣昭奚恤是表面现象,便用了这个寓言去启发受假相蒙骗的荆宣王。虎与狐同行,百兽见之皆走。“虎不知百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故北方敌国之畏楚臣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这一寓言所描述的外在形象和它所揭示的内在意义是一目了然的。“狐”与“昭奚恤”,“兽”与“北方敌国”,“虎”与“王之甲兵”,两两对应,“畏狐”与“畏昭奚恤”,“畏虎”与“畏王之甲兵”也是对应的。其外在形象与内在意义之间显然是有种互为呼应的关系。南辕北辙(魏策四.魏王欲攻邯郸)也是如此。季梁为了说服魏王不去攻打邯郸,便讲了这个故事。有人要去南方的楚国,丈持自己的“马良”、“用多”、“御者善”的条件,执意要驾车北行,不知道“反其道而行”,结果离楚国愈加的远。在这个寓言中,其“人”与“魏王”,“马良”、“用多”、“御者善”与“国之大”、“兵之精锐”互为呼应。驾车北行而去南方的楚国与魏王攻打邯郸的目的也是类似的。其实最终都达不到他们所想要的结果。这一内在意义与南辕而北辙的外在形象的互为呼应的。战国策中的寓言故事几乎都具有类似的特征。除了以上讲到的两则较为突出外,还有惊弓之鸟、鹬蚌相争、海大鱼、骥服盐车等。生动的形象与抽象的意义互为呼应,配合默契,这就大大增强了意义本身深入人心的力量;而反过来,也更加丰富了形象本身,为之注入活力。以战国策寓言中常出现的“千里马”这个形象来说,我们在唐代韩愈的杂说以及明代的郁离子.千里马中又看到了“千里马”的身影。不仅如此,与“千里马”形象互为呼应的“贤才”寓意也都是一脉相承的。由此看来,战国策中的寓言故事之所以富于艺术的魅力,这就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2、篇幅短小,结构简单与庄子寓言相比,战国策的寓言都是独立成篇的。逍遥游由五个寓言故事组成,它的主旨是阐述不受时空限制的绝对自由。但庄子并不是用论述性的语言去阐述什么是绝对自由,怎样才能达到这种自由,而是通过奇特的想象,生动的形象去感染读者,让读者自己去体会绝对自由的思想。文章一开头就为读者描绘了一个神奇无比的大鹏形象。既使这样的神鸟还是“有待”,仍然没有达到绝对自由的境界,那么蜩、学鸠、斥安鸟之类的小鸟就更不用说了。他们虽然大小、飞行的高度、速度、距离等有差别,但在“有待”这一点上却一样的,于是归结到只有做到无功、无名、无己,才能达到“无待”这一最高境界。接着通过“尧让天下于许由”、“肩吾问于连叙”、“宋人资章甫而适越”三个寓言故事,阐明了绝对自由的思想。在此,庄子寓言间存在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在战国策中,这种现象就不存在,其每个寓言都是独立成篇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鹬蚌相争: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琢其肉,蚌合而钳其啄。鹬日:“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令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犷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日:“.善。”乃止。(燕策)苏代把他反对赵国伐燕的主张,通过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寓言,讲得非常形象,非常深刻,所以惠王马上接受了他的主张,停止了伐燕的举动。又如老妾事主妇仅19个字,老莱子教孔子事君仅27字,虎怒决蟠也只有40字。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这些寓言故事篇幅短小,结构简单,但是,寓言并不因其篇幅娜小而降低其价值,也不因其结构简单而变得容易创作,相反,它能以小见大,以简御繁。犀利、深刻。必须下大功夫才能写好。战国策的寓言虽然篇幅短小,结构简单,但并不干枯、空洞,而是具有生动的形象性,包孕着丰裕的哲理性,因此表现为一种情粹美。3、描写生动、感情强烈、爱僧分明战国策中的很多寓言都具有描写生动、感情强烈的特点。这与当时的时局有着密切的关联,策士们为了国家利益的同时也为了自己的利,他们在游说时都表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如汗明见春申君:汗明见春申君,侯阅三月而后得见。汗明日:“君亦闻骥乎?天骥之齿至失,服盐东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腑溃,溉汁洒地,自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二伯乐遭之,下主墓而哭之?解绮农以幂之。骥于是嗬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乙也。在这则寓言中,作者把自己浓厚的主观感情,深深地倾注在老骥这个形象之中,老骥的处境和遭遇就是汗明自己的处境和遭遇的写照。因此,作者将那老骥服盐车上高山的惨象,以及上达青天的悲鸣之声,写得绘声绘色,维妙维肖,感人肺腑。4、想象丰富、奇巧幽默作者常常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情况的需要,把人类社会中一般的事物拿来作比喻。但也常常把人类之外的动植物拿来作比喻。如土偶人与桃梗人:孟尝君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布听,苏秦欲止之,孟尝君曰:人事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呼苏秦日:“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孟尝君见之。谓?孟尝君曰:“今者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俘人日: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失。土偶戴常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今秦四塞之国,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孟尝君乃止。在这里,作者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把土偶人与桃梗人人格化,赋与他们以人的感情与性格。通过他们的对话讲出一个寓意深刻的道理,既生动又幽默。同样在“鹬蚌相争”、“千里马悲鸣”、“虎决环蹄”等寓言中,作者还把大量的草木鱼虫牛马虎狼等,或是人格化,或加奇异描绘,创作一幅幅幻奇有趣的画面,形象地阐述了种种道理,表现了作者惊人的想象能力。5、故事生动贴切,寓意深刻隽永一般故事都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作为寓言故事更甚之。寓言故事讲究以故事明事理,战国策中的寓言故事情节生动、波澜起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韩子卢逐东郭遗:齐欲伐魏,淳于党谓齐王日:“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退者,海内之佼兔也。逐东郭遗,抓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大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壬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遭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具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压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又如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义、雹酒,舍人相谓日:“数人饮之不足,一个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危,右手画蛇日:“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危日:“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这些著名的寓言故事本身是平凡浅显示的,从形象上看,这些事物与所要讲的道理毫无共同之处。然而经过作者高度的艺术概括,在这些形象中却隐含着一个耐人寻味的哲理,使它与所要讲的道理在本质上有着必然的联系,这就是所谓的“神似”。这种“神似”往往体现在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的结果是相伺的,或者其性质是相似的(如“鹬蚌相争”、“南辕北辙”、“惊弓之鸟”、“为虎作怅”等),或者两种人的处境是相似的(如“江上处女”、“海大鱼”、“千里马悲鸣”等),有了这种相似,读者或者被游说者就会产生相同的联想,引起警觉,或者对游说者产生同情。这就是昭阳停止攻齐、齐国停止伐魏的原因。这就是比喻得十分贴切,寓言深刻所产生的必然结果。6、创作手法与风格的多姿多彩。战国策中的寓言故事不但表现手法多样,而且风格不一。这正是它们具有艺术魅力的又一重要原因。在战国策的寓言故事中,有故事完整、情节波澜、形象鲜明、具有小说因素的作品,如邹忌窥镜、海大鱼、宋康王暴戾等。而更多的是情节简单、短小精练的作品,如老妾事主妇、老莱子教孔子事君、虎怒决蟠等。其形式不拘一格,有故事夹议论式、议论夹故事式,有先讲故事后发议论式,还有问答式、拟人式、类比式等。多种形式运用自如,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水平。在表现手法上,固然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综合运用。但仔细分辨,可见其中有以以描写为主的,如南辕北辙、画蛇添足等;有以叙述为主的,如鹬蚌相争、骥服盐车等;还有以议论、抒情为主的,如惊弓之鸟、虎怒决蟠等。在艺术风格上,有典雅严肃的,也有幽默风趣的;有委婉含蓄的,也有张扬的。这样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多样的艺术风格使战国策寓言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7、题材广泛通俗,形象多姿多彩先秦寓言绝大部分都是以人为中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