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地坛》教学设计1.doc_第1页
《想念地坛》教学设计1.doc_第2页
《想念地坛》教学设计1.doc_第3页
《想念地坛》教学设计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想念地坛教学设计一、备课思考: 现代文阅读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学生的语文素养,价值取向,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等诸多因素。无论是科学文章,还是文学作品,尽管他们内容不同,表现形式各异,但在阅读理解的总体方向上,是完全一致的:就是要在阅读中整体把握文章,并从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基于此,在本课教学中尝试采用整体阅读,通过审题目,抓语段,明思路,从而把握作者创作意图及主旨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最终培养的是学生一种整体阅读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阅读中的主要问题是读不懂文章,而对文章主旨不能正确把握直接影响了阅读的效率、解读的思路和阅读的兴趣。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学生层次不同掌握理解也可能不同,虽说整体阅读,理清思路的方法是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很高,但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审查筛选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高度概括能力和深层阅读理解能力等。所以,在对本篇散文的教学中,笔者试图带着学生细细阅读,通过审题,梳理文段,找关键词句,关键段,从中提炼概括出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把握主旨。 三、过程预设: (一)、作者简介(基于我与地坛的教学,学生在课前了解) (二)、引领学生审题,我们一般情况下想念的内容会写什么?作者想念地坛的什么?(想念的是“安静”) 1阅读课文,思考: 文章中哪几段是明显写地坛及其安静的? 通过课前预习或课堂阅读,学生大都能准确地找出1-9段或1-10段。 地坛的安静是不是没有声响?地坛的安静究竟是怎样的? “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绝。” 地坛的安静是迎面扑来的“清纯之气”、“悠远、浑厚”,是“由于四周和心中的荒旷。是它的“恒久而辽阔”。 第九段中,“于是乎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 恒久:时间的长远。辽阔:宽广无限。 那么这个“安静”是什么含义?是否等同上面的两个安静? 这里的“安静”是指心灵上的。文意加深了。由“自然界的安静”写到了“心灵上的安静”,所以地坛的“安静”既不完全是客观,也不完全是主观,而是两者的统一。 (三)、过渡:地坛的“安静”写到此处仿佛戛然而止,再读课文,看看文章下面主要写了什么?(“写作的零度”)说说你在阅读中的困难和理解上的困惑。(随机生成) 问题预设: 什么是“写作的零度”? 文章第十二段:“写作的零度。我想,写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点,写作出发的地方即生命固有的疑难,写作之寻求,即灵魂最初的眺望。”(通过写人在对生命意义探寻上的疑难、困惑以及人世间的诸种难题来说明写作的意义与重要性。) 那么对“零度”我们是不是可以借用文章第十三段的一句话来回答(?学生找):“回归了零度,重新过问生命的意义。”“零度”即是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文章第十三段中出现了多个“荒诞”,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生命意义的“荒诞”? 生命本没有意义,但是我们既然拥有了生命,就应该去寻求生命的意义。(说明生命的意义是人给予的,也是人探寻出来的。这看上去有些荒诞,是个悖论,但事实却是如此。) 我们已经明确了“写作的零度”就是通过写作探寻生命的意义,那么它与地坛的“安静”之间有什么联系? 文章第十六段开头:“想念地坛,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 回望零度,也就是回到地坛式的“安静”。作者从地坛的安静获得心静又感悟生命的意义。 第16节作者将人世间生活的种种现象与地坛作了对比,想要说明什么? 人世间,为了名声与浮华而争权夺利,而地坛则是安静的状态,那是一种“柔弱”的美德,从地坛的“安静”到写作的“零度”,再到“柔弱”,史铁生在这篇文章的不同阶段用了不同的几个关键词,来说明他对生命的理解,对自然与神灵的敬畏,对人世间种种现象的批判与忧虑,而统领这一切的还是“安静”,其他都是它的不同的表述。 作者通过“写作”找到了“零度”了吗?(从16段中用几个词语回答) “放弃强力”,“柔弱” 再深入:“放弃强力”很好理解,依据课文1618段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你所认为的“柔弱”指什么? 预设:一种淡薄,一种宁静。对名利的淡然。(齐读文章1618段) (灵活把握)再探讨:文章第十四和第十五段所例举的“炫耀祖宗”和“凭空地就有了权利”的现象并不属于作者追寻的生命意义的范畴,作者写此的目的是什么? 预设:批评现实中文学界争名夺利的喧嚣和在社会生活中对权利的争夺,表明倡导“安静”、回归“零度”的重要,增强文章的现实性。 在对诸多现象表达了忧患之后,作者在第十九段进行了总括性的表述,他以自己的写作生活为例,突出了安静的意义。他想要说明什么? 对史铁生来说,回望地坛,也就是回望安静,也就会不断认识到写作的意义,不断地放弃许多妄念,回到零度。 (四)“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如何理解? 想念地坛,而不是在现实中走进地坛,当地坛的魂魄已为作家所体认,当地坛的安静已被作家所感受、认同并进入,那么,在现实中是否真要一次次走进地坛就不再重要了,到了这种境界,物我早已合二为一,没有了分别,“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一想到它,人就进入一片澄明之境。这也是本文探寻的主旨。(齐读本段) (五)、总结课文 作为我与地坛的姊妹篇,想念地坛承续了前者对生命的感悟,以自己对地坛的印象、感受和写作生活为起点,论述了安静、零度、柔弱对人生、对生命的重要性,作品批评了当今社会许多急功近利的浮躁,主张人要不断地回到生命的原点,排除干扰去追寻生命的意义与有价值的生活。文章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结合在一起,以东西方哲学作为思想资源,议论精湛,发人深省。作者不但具有思想的深刻性,而且具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