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三语文求知篇.doc_第1页
苏教版初三语文求知篇.doc_第2页
苏教版初三语文求知篇.doc_第3页
苏教版初三语文求知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语文求知篇一、教学目标 1粗读两篇文章,比较其选材范围与选材角度的异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阅读求知如采金一文,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理解其比喻义,分析明确比喻论证的特征和作用。 3体味文章语言丰富、准确、生动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 运用名句进行接句练习(多媒体屏幕显示)。让学生接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吾生也有涯, (2)书山有路勤为径, (3)宝剑锋自磨砺出, (4)水滴石穿, (5)学而不思则罔, 学生自由答题后,明确 (1)而知也无涯 (2)学海无涯苦作舟 (3)梅花香自苦寒来 (4)绳锯木断(5)思而不学则殆提问:你是如何理解这些有关求知的名言的? 明确:求知要勤奋努力;求知贵在有恒;要活到老,学到老;要学会思考。 2快速阅读求知如采金及那一座“黄金屋”,思考: (1)两篇文章的选材范围是什么?在对知识和求知的看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2)两篇文章的文体各是什么?分别是从什么角度选材的?表达了怎样的中心? 学生自读后明确: (1)两篇文章都以“求知”作为选材范围,都将知识比作“金子”,都把求知喻为“采金”或“淘金”。 (2) 求知如采金是一篇议论文,那一座“黄金屋”是一篇散文。前文论述“求知如采金”的道理,强调“坚持不懈地进行艰苦卓绝的开采和经久不息的冶炼”的意义,表达了“获得知识如同获得金子一样需要聪明才智”这一中心。后文记述在改革开放激流中的人们到“黄金屋”去“淘金”的情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人们对知识的渴求。 3读析求知如采金。 精读课文,思考四个题目: (1)黄金与知识之间,求知与采金之间有什么相似点?(分别利用文中语言材料回答) (2)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怎样才能采到黄金和求得知识。(可利用文中词句,也可自拟) (3)文章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应注意些什么? (4)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学生读完课文后,由4人小组讨论,然后回答。明确: (1)黄金与知识的相似点:都非常珍贵。求知与采金的相似点:都非常艰辛。 (板书:) 采金一黄金一尖镐利铲一矿石一熔炉一历经艰辛、开采不息 求知一思想学识一严谨勤奋、钻研一词语一大脑一坚持不懈地努力 (2)采到黄金: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艰苦卓绝的开采和经久不息的冶炼,才有可能获得一颗光彩夺目的金珠。 求得知识: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勤奋努力的学习和持之以恒的思索,才有可能获得渊博知识。 (3)比喻论证。 喻体 本体 矿石 书中的词语 尖镐利铲 严谨、勤奋和钻研 熔炉 大脑 冶炼 思索 金珠 深刻的思想,渊博的学识历经艰辛、开采不息 坚持不懈地努力矿工精神则主要指工具随身带,准备工作充分,劲儿足,胆儿壮。 作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体而又形象地阐述了道理。使抽象的道理显得浅显,使枯燥的内容显得生动。注意点:相似点要贴切,具体,又要为说理服务。具体地说:用以作比的事物和要论证的道理之间的相似点要找准确。用以作比的事物必须具体可信,最好是人所共知的。既要生动,又要简明,比喻是为了说理,不能让用来作比的事物掩盖了论证的道理,冲淡议论。 (4)论证思路:层进式论证,即提出问题(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分析问题(第二至三自然段)解决问题(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4比喻论证的迁移训练。 (1)仿句练习。 例句:求知如采金,需要聪明才智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要求:字数相当,内容相似,要运用比喻,具体格式为:求知如 如:求知如钓鱼,需要足够的耐心和良好的方法。求知如采蜜,需要劳作不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求知如攀岩,需要勇敢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解题方法指导: 剖析例句,寻找有关的解题信息。 运用相关词语,仿照例句成句。 检查修改。 (2)说话练习。题目:要有点石成金的手指头。要求:运用比喻论证;围绕题目确定明确的论点。 (3)写作练习。题目:交友如要求:运用比喻将题目补充完整,找准相似点,运用比喻论证,写50字左右的一段话。5语言品味。 (1)成语及短语的积累。要求:划出文中成语并分类积累。学生划出成语后,说出成语并解释大意。 如:随心所欲、我行我素、小心翼翼、无所顾忌、扪心自问、英勇无畏、无懈可击、梦寐以求、出类拔萃、艰苦卓绝、熠熠生辉、痴心妄想 (2)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提问:你认为下面两组句子中,哪一句话体现了生动、形象的特点?为什么? A但大自然偏偏要我行我素,她总是把这种珍贵的金属小心翼翼地分藏在地底下细缝狭隙之中。 B但黄金却分布在地底下的细缝狭隙中。 A应当扪心自问:“我该不该像一个澳大利亚矿工胆儿是不是练得壮壮的? B应当具备一个澳大利亚矿工的决心和胆识。 明确:都选A句,因为A句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方法,使语言显得生动形象。6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1找出文中描述求知者及对求知者赞美的词句,体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2从句式的角度去领会文章语言的特点。 3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阅读的训练。 二、教学过程 1导人教学。 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求知如采金一文,文中将“知识”比作“黄金”,将“求知”比作“采金”,那么那一座“黄金屋”的“黄金屋”比作什么?这是怎样一座“黄金屋”?在这座“黄金屋”中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它与求知如采金一文有何异同? 2分析文章结构及主要内容。 提问:文章哪几段是介绍“深圳图书馆”的?介绍了“深圳图书馆”的哪些特点?文章哪几段文章描写“求知的人们”?赞美了他们怎样的精神? 学生自读后,发表见解。 明确:介绍“深圳图书馆”的是第1-4段。 “深圳图书馆”的特点:环境优美安静;外观金黄色,酷似“黄金屋”,内涵丰富使人产生金子般的联想;通过写庭院、石阶、门廊及玻璃等设计的巧妙,说明它闹中取静,藏书丰富,设备先进。 5-7段赞美深圳人为发展经济、振兴国家而热切求知的精神。 3分析表达方式。 找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的相关语句,说说文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明确: 记叙:文章开头写深圳图书馆的去处;描写:深圳图书馆的外观;议论与抒情:“此时此亥,j,我强烈地感到,这座黄金屋是那么博大,那么深远,那么丰厚;而我却是如此渺小,如此浅薄,如此无知。” 作用:既具体描绘出了深圳图书馆的外观、藏书、设备等特点,又充分表达了深圳人那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增强了抒情色彩,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4分析句式特点,体味表达效果。 找出文中具有递进、排比等句式特点的句子,说说其表达的效果。 如:第1段中“这不仅因为而更主要的是”,这是递进句式,通过饱含激情的生动描述,既开宗明义,阐明题意,点出了称它为“黄金屋”的原因,又为下文定下了抒发情怀的基调和思路。 第3段中的“当的时候,当的时候”整齐的句式,抒发了作者对“知识”渴求的强烈情感。 第4段中的“且不说且不说且不说单说”,这里点面结合,既概述了环境的优雅,又写明了设备的先进,重点介绍了“开架阅览”的优点。 第5段中的“正因为如此除了还有除了还有除了还有”,排比的句式,突出了深圳人的拓荒精神和深圳的繁荣景象。 5归纳两文的异同点。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 明确:教师归纳整理 相同点:都运用比喻,将“知识”比作“金子”,将“求知”比作“采金”、“淘金”。语言生动形象,既运用了大量的成语,又有整散结合的句式。不同点:文体不同:一篇为议论文;一篇为散文。表达方式不同:一篇以议论为主;一篇融记叙、描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