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教学设计4.doc_第1页
《雪》教学设计4.doc_第2页
《雪》教学设计4.doc_第3页
《雪》教学设计4.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鲁迅的战斗精神。2、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3、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深入了解的思想感情和战斗精神。4、学习文章的象征意义,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教学重点1、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鲁迅的战斗精神。2、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内涵。教学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明朗的抒情篇章之一。文章篇幅虽然不长,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江南雪”与“朔方雪”两幅雪景图,在雪花的纷飞与凝思的幻想中,为人们谱出了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文字优美,情感含蓄,寓意深邃。二、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磬(qng)口 嘻(x)笑 褪(tu)尽 博识(sh) 忙碌(l) 闪烁(shu) 朔(shu)方 灼(zhu)灼 粘(nin)结 旋(xun)风 旋(xun)转 血(xu)红 2、解释下列词语(博识 凛冽 天宇 精魂 消释)。三、简介散文诗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是诗歌的一个部类;用散文的形式表现诗的内容,以抒情为主,多用来表达对社会生活的独特感受;不分行也不压韵,不太讲究节奏,写法很像散文;篇幅很短,具有强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深刻的寓意和诗的意境。如初一学过野草中风筝一文。四、整体感知文意1、请学生朗诵赠从弟设问:这首诗写了什么?写出了事物的那些品质:写出了松不畏严寒,傲雪迎霜。哪些词可以看出它的这些品质?请生在文中划出“正惨凄,骨中风”等词。引导学生这就是古代善用的写作手法:象征 隐喻。本单元写自然景物居多,多运用象征、隐喻手法。2、读导读,设问:导读告诉我们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生:江南雪滋润美艳,北方雪如粉如沙。3、请用最快的速度阅读全文,看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怎么样分?生:(1-3)江南的雪;(4-6)朔方的雪。4、请学生自由阅读第一段。设问:那里可以看出其滋润美艳?生:从两个比喻句和一幅画中体会得到。这两个比喻句你感受到了什么?生:“青春的气息”“处子的皮肤”充满生机。这是一幅怎么样的图?设问:图里有什么事物?圈出颜色的词。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雪下面还有什么事物?从这些词你看到了一副怎样的图画?生:这是一幅色彩斑斓、五彩缤纷、充满生机的图画。5、请学生自由阅读第二段。设问: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意。把很美的雪罗汉的句子画出来。孩子们在玩,又是怎么样的图画呢?6、请学生阅读第三段,体会情感。学生读第三段,并思考这种景很美,但它最终的结局是什么?找出词句。这种美的变化暗示了什么?这种美是怎么样的?7、小结:用“虽然、但是”的转折句:虽然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但是却短暂脆弱,经不起磨练。五、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学习鲁迅自题小像。1、板书诗文:灵台无计逃神 ,风雨如磬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为血荐轩辕。2、全诗译文:我怎么做也不能从心中割舍游子对祖国故土的眷恋。祖国故乡在风雨飘摇的浓重黑暗中。把希望寄托于民众,但民众还没有觉醒,他们对我们希望还不能理解我把我的鲜血敬献给祖国,誓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牺牲。3、填空:从诗中我看到了一个(孤独、爱国、战斗、勇于献身)的鲁迅。4、再读小诗,背诵出来。第二课时一、朗读复习全班有情感的齐读课文1-3段,小结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却“短暂,脆弱”禁不起考验的特点。二、齐读课文4-6段,思考下列问题1、从课文第四段中找到描写朔方的雪的词语:永远如粉,如沙,绝不粘连。蓬勃的奋飞,灿烂的闪光,旋转而且升腾的,升腾的闪烁。2、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历史背景)说说当时朔方的雪有一种什么精神(或象征什么精神):1、背景:写作时间1925年1月28日,地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一片黑暗。2、象征一种精神:独立不羁(如粉如沙,绝不粘连)顽强抗争(奋飞,闪光,升腾,闪烁)追求自由,昂扬向上。3、这种精神在鲁迅身上是最能体现的:读鲁迅的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进一步凸视鲁迅先生在哪里暗岁月勇于献身的,敢于战斗的精神。三、品析语句,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你怎样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1、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精魂。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象征当时的黑暗社会。旋转升腾是顽强的抗争精神:这句话充分的表现了朔方的飞雪无所畏惧,孤独战斗的精神(或革命志士的精神)。2、是的,那是孤独精魂。A:“孤独”在那个时代,具有不屈抗争精神的人是孤独的,如鲁迅。B:“死去的雨”北方的雪要完成从雨到雪的升华是与死之联系在一起的。暗喻为祖国,民族事业而献身的精神。C:“雨的精魂”并不是所有的雨都能变成雪,南方的雨却变不成,只有北方的雨才有这种不屈抗争,用于献身的精神。四、作者对南方的雪和朔方的雪分别是什么情感态度1、对南国的雪:惋惜,遗憾,对儿时的怀念。2、对朔方的雪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