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1习题:5.4 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 含解析.docx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1习题:5.4 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 含解析.docx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1习题:5.4 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 含解析.docx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1习题:5.4 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 含解析.docx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1习题:5.4 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 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范本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1习题:5.4 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 含解析编 辑:_时 间:_5.4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课后篇巩固探究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一个物体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一个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经过时间t,速度变为v,如果要使物体的速度变为2v,下列方法正确的是()A.将水平恒力增加到2F,其他条件不变B.将物体质量减小一半,其他条件不变C.物体质量不变,水平恒力和作用时间都增为原来的两倍D.将时间增加到原来的2倍,其他条件不变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所以a=Fm-g,对比A、B、C三项,均不能满足要求,故选项A、B、C均错,由vt=at可得选项D对。答案:D2.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的滑动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14 m,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7,g取10 m/s2,则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A.7 m/sB.14 m/sC.10 m/sD.20 m/s解析:设汽车刹车后滑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ma,解得a=g。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式得v02=2as,可得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v0=2as=2gs=20.71014 m/s=14 m/s,因此B正确。答案:B3.(多选)如图所示,一水平方向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v1沿顺时针方向运动,把一质量为m的物体无初速度地轻放在左端,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一直受到摩擦力作用,大小为mgB.物体最终的速度为v1C.开始阶段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物体在匀速阶段受到的静摩擦力向右解析:当把物体无初速度地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时,物体相对传送带向左运动,故物体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mg,方向水平向右,所以物体将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由于传送带足够长,物体将加速到v1,之后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不再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选项A、D错,B、C对。答案:BC4.行车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所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假定乘客质量为70 kg,汽车车速为90 km/h,从踩下刹车闸到车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 s,安全带对乘客的平均作用力大小约为(不计人与座椅间的摩擦)()A.450 NB.400 NC.350 ND.300 N解析:汽车的速度v0=90 km/h=25 m/s,设汽车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a=v0t=5 m/s2,对乘客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a=705 N=350 N,所以C正确。答案:C5.如图所示,质量M=60 kg的人通过定滑轮将质量为m=10 kg的货物提升到高处。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均不计,货物获得的加速度a=2 m/s2,则人对地面的压力为(g取10 m/s2)()A.120 NB.480 NC.600 ND.720 N解析:对货物,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mg=ma,对人根据平衡条件有T+N=Mg,由以上两式得N=480 N。答案:B6.A、B两物体以相同的初速度滑上同一粗糙水平面,若两物体的质量为mAmB,两物体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两物体能滑行的最大距离sA与sB相比为()A.sA=sBB.sAsBC.sAsBD.不能确定解析:通过分析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时的受力情况可以知道,物体滑行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mg为合力,由牛顿第二定律知mg=ma,得a=g,可见aA=aB。物体减速到零时滑行的距离最大,由运动学公式可得vA2=2aAsA,vB2=2aBsB,又因为vA=vB,aA=aB,所以sA=sB,A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7.导学号63994121一物体沿斜面向上以12 m/s的初速度开始滑动,它沿斜面向上以及沿斜面向下滑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求斜面的倾角以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取10 m/s2)解析:由题图可知上滑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a上=122 m/s2=6 m/s2,下滑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a下=125-2 m/s2=4 m/s2上滑过程和下滑过程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上滑过程a上=mgsin+mgcosm=gsin +gcos 下滑过程a下=gsin -gcos ,联立解得=30,=315答案:30315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某消防队员从一平台上跳下,下落2 m后双脚触地,接着他用双脚弯曲的方法缓冲,使自身重心又下降了0.5 m,在着地过程中地面对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估计为自身所受重力的()A.2倍B.5倍C.8倍D.10倍解析:消防队员先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2 m时的速度v=2gh1=210 m/s,以后匀减速下降h2=0.5 m,速度减至零,根据2ah2=v2得,加速度a=v22h2=4020.5 m/s2=4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N-mg=ma得N=5mg,所以地面对他的平均作用力为他自身重力的5倍。答案:B2.(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1 kg的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当物体运动的速度为10 m/s时,给物体施加一个与速度方向相反的大小为F=2 N的恒力,在此恒力作用下(g取10 m/s2)()A.物体经10 s速度减为零B.物体经2 s速度减为零C.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保持静止D.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向右运动解析:物体受到向右的恒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N=mg=3 N。故a=F+fm=5 m/s2,方向向右,物体减速到0所需时间为t=v0a=2 s,故B正确,A错误。减速到零后Ff,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C正确,D错误。答案:BC3.(多选)如图所示,在光滑地面上,水平外力拉动小车和木块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加速运动。小车质量是M,木块质量是m,水平外力大小是F,加速度大小是a,木块和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则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A.mgB.mFM+mC.(M+m)gD.ma解析:因为m、M在力F的作用下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加速运动,所以取m、M为一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M+m)a,设木块m受到摩擦力向右,大小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以上两式联立可得:f=mFM+m,所以B、D正确。答案:BD4.导学号63994122有三个光滑倾斜轨道1、2、3,它们的倾角依次是60、45和30,这些轨道交于O点,现有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3个小物体甲、乙、丙,分别沿这3个轨道同时从静止自由下滑,如图所示,物体滑到O点的先后顺序是()A.甲最先,乙稍后,丙最后B.乙最先,然后甲和丙同时到达C.甲、乙、丙同时到达D.乙最先,甲稍后,丙最后解析:设轨道的底边长度为d、倾角为,则轨道的长为s=dcos。物体沿轨道下滑时的加速度a=gsin 。由s=12at2可得t=2sa=2dgsincos=4dgsin2,所以当倾角为45时下滑时间最短,倾角为60和30时下滑时间相等。答案:B二、非选择题5.导学号63994123质量为m=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5,现在对物体施加如图所示的力F,F=10 N,=37(sin 37=0.6),经t1=10 s后撤去力F,再经一段时间,物体又静止,(g取10 m/s2)则:(1)说明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经历的运动状态。(2)物体运动过程中最大速度是多少?(3)物体运动的总位移是多少?解析:(1)当力F作用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撤去F的瞬间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撤去F后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速度为零。甲(2)撤去F前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甲,有Fsin +N1=mgFcos -f=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