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络系统.doc_第1页
通信网络系统.doc_第2页
通信网络系统.doc_第3页
通信网络系统.doc_第4页
通信网络系统.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 通信网络系统20.1 一般规定20.1.1 本章包括数字程控用户电话交换机系统、调度交换机系统、会议电视系统、无线通信系统、VSAT卫星通信系统、多媒体现代教育系统等通信网络系统及通信配线与管道。20.1.2 通信网络系统应为建筑物或建筑群的拥有者(管理者)及使用者提供便利、快捷、有效的信息服务。20.1.3 通信网络系统应对来自建筑物或建筑群内、外的信息,进行接收、存储、处理、交换、传输,并提供决策支持的能力。20.1.4 建筑物或建筑群中有线或无线接入网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通信行业标准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YD/T5097的有关规定。20.2 数字程控用户电话交换机系统20.2.1 数字程控用户电话交换设备应根据使用需求,设置在行政机关、金融、商场、宾馆、文化、医院、学校等建筑物内。【注释】电信网包括了公用电信网(PSTN)和用户驻地网(CPN)两部分。以程控用户交换机(PBX)为基础的用户驻地网,多年以来,经历了“接入屏障”、“拆机并网”时期。随着我国电信业经营体制的变化,用户驻地网逐渐回归到它应有的价值和地位。人们用了一个简单的比喻:局用程控电话交换机好比公共汽车、出租型的大巴士;程控用户交换机(PBX)则是小轿车、微型车。它们各自适用于不同的领域,两个部分的功能、服务对象和用途并不完全相同,二者之间只能是相互补充、相互依承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对立、相互取代的互不兼容关系。近年来,世界其它国家的用户驻地网专用交换系统一直呈上升发展趋势。对用户驻地网中程控用户交换机(PBX)的使用和电信局局用程控电话交换机实现虚拟网的交换功能,从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并在管理维护、增值业务的应用等适应电信业务的服务与发展上,下表对两种交换设备的采用场合与接口性能作了一个概略的比较。表20-1用户驻地网专用网程控用户交换机(PBX)与局用程控交换机虚拟网对比表序号比 较 项 目专用交换机(PBX)局用交换机(远端模块局)虚拟交换功能1当前技术状况紧跟IT行业最新技术。已经形成一个专门的技术领域为公网电话交换设备基本功能。因固话业务已趋饱和,厂商注意力转移到其它领域,缺乏后续开发能力2主处理器P- 800Mbit/s386/486阶段3系统容量几十门到1万门几千门到几十万门4容量系列从小到大系列齐全。用户可按需选用以交换局容量为基础5扩容、升级可线性扩容,升级方便。适用于中小容量系统可扩容、升级,适用于大容量系统6用户接口模拟Z接口、2B+D/30B+D的U和S/T等数字接口模拟Z接口、BRA、PRA接口7长线用户接口具备长线用户接口。可延伸至17Km通常只配备标准用户接口8用户新功能除标准15种之外,还有主管秘书功能、寻呼、组呼、自动呼叫分配、呼叫代答、区别振铃,呼叫保留、级别控制、跟踪呼叫、主叫号码、姓名显示、CTI、网络强插、强拆等等上百种功能标准15种功能来电显示。部分新功能的选定有一定比例9用户新功能启用自由使用,不再增加费用办理申请手续,交费使用10可编程数字话机具有多种规格,功能先进的可编程专用数字话机可接入ISDN终端11中继接口Z用户接口、2BD/30B+D数字接口、BPI、PRI接口、155Mbps光接口、E1(A接口)、IP接口2/4E&M及专用网中继接口等Z接口、PRA、BRA接口、A接口、V5.1、V5.2接入网接口、2/4E&M及专用网中继接口等12主叫号码来电显示能能13用户名称、占用中继显示能不能14信令系统模拟用户信令、CAS(中国1号/R2)、DSS1数字用户信令、QSIG/PSS1专用通信网信令系统、CCS 7号信令(SP-SP直连)、E&M信令、共电、磁石等模拟用户信令、CAS(中国1号/ R2)、DSS1数字用户信令、CCS 7号信令15编号方案灵活。有很大的富余度由规范统一,有严格的规定17来电去话偏置号码过滤器可实现中继收发用户拨号号码的增、减,变号,时延,重发等功能无18广播扩音系统接口具备无19详细话单记录及接口(10/100Base-T以太网)输出功能具备无20远程管理维护具备须另建网管中心21专用指挥调度功能具备无222BD数字话机具备具备23数字话务台具备具备24数字指挥调度台具备无25电脑触摸屏调度台具备无26拨号数据库具备用户专用和系统公用拨号号码数据库。可在51位号码范围内实现多段拨号、拨号变换以及一键到位等功能无27组网灵活灵活28VoIP接入网关具备。支持SIP、MGCP等VoIP电话协议。支持G.711、G.723、 G.729等语音压缩协议需外接网关29与IP网连接具有IP网关卡和台式网关模块、VoIP集线器、IP话机、IP软件电话等功能部件。用户在需要组建统一IP网络时,只需有选择地增加这些部件即可。此时的电话交换机就成为了IP网络上的VoIP服务器需另建IP网关系统30与计算机局域网相连10/100Base接口直连,或经路由器连接必须经路由器连接31呼叫中心功能(call center)具备。可以很方便地在电话交换平台上建立客户服务中心不具备32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IVR)具备。用户自由编程,录入提示语不能提供用户编程33电脑电话集成(CTI)功能具备不具备续表20-1序号比 较 项 目专用交换机(PBX)局用交换机(远端模块局)虚拟交换功能34自动呼叫分配(ACD)排队功能具备不具备35语音、数据、传真等统一信息格式(WWO)具备不具备36支持小型办公和家庭办公系统(SOHO)具备不具备37一体化微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具备DECT制式的微蜂窝移动通信基站接口卡、基站、再生中继器、手机等全套系统。用户可以组建有线无线统一的电话通信专用通信网络无一体化基站接口板卡,需另建系统,中继接续38语音邮箱可内置(具备语音邮箱板卡)、也可外接需外接独立系统39录音接口具备专门的2M、2B+D或电位控制的模拟录音接口不具备专门的录音接口40召开业务电话会议具备。汇接方法简单。即可由主持人召集,也可拨号加入不具备(电信公网有专用、独立的电话会议系统,用户须付费租用)41宾馆、酒店功能具有独立酒店管理功能和与PMS专用酒店管理系统接口功能用户可将电话交换机虚拟成两台(或多台)交换机。一台供行政办公使用,一台用作宾馆、酒店对外服务。两台虚拟机互相隔离,各自使用自己的编号方案和一组独立的中继不具备42端口多号码设置具备。用户和中继端口都可以设置多个号码。用户自行设置为公用电话网号码43内线、外线呼叫采用不同位长具备。如xxxxXXXX端口。专网内部呼叫只需拨打XXXX四位。外线呼入拨打xxxxXXXX八位。用户自行设置远端模块,用户申请,电信部门设置44用户帐户码功能具备。用户可随时启用不具备。需另配智能系统45领导、秘书功能系统内电话可以直接呼叫到领导话机上。外部电话只能呼叫到秘书台上,由秘书请示领导后转接不具备46呼叫代答、转接功能具备。用户可在同一个部门内,实现呼叫代答、呼叫转接等互助功能不具备47电力、金融、医院、铁道等特殊功能具备。根据用户要求配置不具备专业的调度指挥功能48话务台、查号台、指挥调度台具备。可提供多种型号的设备供用户选用远端模块可设话务台49自动电脑话务员具备具备50加密功能具备不具备51经济路由选择具备。多路由接入,经济路由优选按照组网情况而定52长途电话直接选择IP通道功能具备。通过软件设置,凡长途电话自动加拨IP号码,强制走IP通道。可节约长途电话费用不具备53安装开通简便。不需要特殊的大型机房。小型系统甚至安装在墙壁上。操作软件界面友好,设置简单需要通信机房设置54用户配线线路短,常常在一栋大楼内部。不易遭受雷击和强电磁场干扰。故障率低线路长。管道敷设困难。维护工作量大,故障率高55管理维护具有远端集中维护功能。可不设专人维护。专网网管中心统一管理维护,节约了维护成本由公用网网管中心集中维护管理56接入电信公网方便;半自动(BID、DOD2)、全自动(DID、DOD1)或混合中继方式限于全自动方式57接入电信公网的线路和传输设置线路少,传输设备少为公用电话传输网络58适应IT行业新技术的发展迅速与公用电话网同步发展59开展用户增值业务可能由公用网提供60软交换功能具备同系列软交换平台需接入公网软交换中心61运行维护费用低高62综合评价每门造价高中63机线比每条中继线1016用户线一线一机64使用费用话费话费+月租费上述表中内容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公用电话交换网,也可以开放IP语音业务、ISDN业务以及各种增值业务,但在使用时应当得到电信部门的认可和交换网络的业务应用支持。现在人们已经能隐约地看到下一代网络(NGN)的雏形,这就是基于IP宽带网的开放平台。业务与网络分离,便是下一代网络的特色之一。新的平台为用户驻地网提供了一个广阔而不受电信运营者约束的空间。语音交谈是人们信息交流最主要的形式,语音的适时交换是任何宽带网(互联网)都不能替代而又必须解决的课题。用户专用网交换机(PBX)正好弥补了当前互联网宽带接入的不足,在IP宽带网中担当起了VoIP服务器的角色。互联网(宽带IP网)和用户驻地网PBX(具备VoIP功能)相结合,在IP宽带网的基础上,构建起了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企业、事业用户驻地网络(用户专用电话交换网络)。加强了用户驻地网的功能,增加了离散分布的用户驻地网网间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IP组网功能,一种新的接入模式正在形成。新型PBX具备软交换功能。不但具有强大的语音交换功能,还具有数据、图像等综合业务交换功能;不但具有普通电话交换网和ISDN综合业务交换网的接口,还具有IP宽带网接口(10/100Base自适应以太网接口)、IP网关(UGW)和IP中继接口以及路由器接口等网络接口功能。公司和企业分散的办公地点,可以利用程控用户交换机具备IP网关的功能直接把IP电话单机接在IP网络上,对于流动性较大的用户群体,IP电话和IP软电话无疑是最为便捷、省钱的方式。互联网宽带接入加上新型用户专用交换设备,可以在一个广阔而又相对分散的空间里建立起一个个用户驻地网络(信息小区)。通过IP宽带网(互联网Internet)组网,把零星分散、数量众多的用户驻地网络(信息小区)连接成一个个全自动的、透明的、采用以数据包完成电话交换业务和相应增值业务的网络。PBX处在宽带接入网的一个用户接点上,通过IP网关接口与IP宽带接入网的10/100Base端口相连,完成IP网络协议与电话交换协议之间、IP地址与电话号码之间、IP语音数据包交换与电话电路交换之间的相互转换。新型PBX还具有一体化的、符合中国入网要求的DECT制式微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俗称“小灵通”)。可以非常方便地将作为固定电话业务补充手段的“流动与漫游电话业务”顺势组建起来。新型的PBX具有丰富的接口与信令系统。除了通过IP网互联外,还可以利用现有的传输资源,很方便地通过E1,PRI(ISDN,30B+D)、BRI(ISDN,2B+D)等数字中继,接至本地公网电话交换局和本系统专用电话交换网。在一个广阔而分散的区域内,大量的用户驻地网通过中心交换局汇接,建成一个个分布式的用户专用电话交换网络。PBX用户驻地网络(信息小区)的建设,可以根据不同类别的用户群体和业务需求,进行功能的确定和系统设备的设置与配置:一幢写字楼,可能有很多家公司入驻。写字楼PBX可以虚拟成多个专用总机。使每一个公司都有一套独立的电话管理体系。如,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值班台(话务台、查号台)、业务电话、传真、语音邮箱和一组独立的中继线、一个特定的公网电话号码等。宾馆、酒店的PBX,具有入住登记、退房结帐等联动管理功能。如:开放和闭锁客房电话的市话和长途权限,登录客人姓名,打印话单等;具有叫醒服务、叫醒服务记录、追查恶意呼叫、免打扰、帐户码智能业务、呼叫转接、呼叫代答、三方通话、向高级客房提供功能强大的数字话机等上百种客人服务功能;并具有与酒店财产管理系统(PMS)接口等系统综合功能。医院、疗养院PBX,除配置与宾馆酒店系统相似的病房电话功能外,还可以配置微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这些单位为了避免对携带心脏启博器、心电图监视器的干扰,会禁止使用普通GSM、CDMA手机)。医生、护士佩带不干扰医疗护理仪表的微功率的手机,可在整个护理区范围内收到所护理的病人的呼叫。开放的服务企业,如医院、酒店、机场、地铁站等,通过PBX的寻呼广播系统接口,可在任何一部话机上实现与广播系统的连接,发布紧急通知和广播找人,极大地提高了这些企业的应急处理能力。政府机关的PBX,配置电脑话务员,语音邮箱及统一信息格式(WWO)等网络信息系统,使得传真、数字文本留言等公文往来具有统一的格式。还可配置使用灵活、操作方便的多组电话会议系统,使得处、室之间,上下级之间语音信息的交流更加快捷。各部门、处、室领导配备功能强大的数字话机,通过一次性编程,减化了多次反复的电话操作,提高了办公效率。政府机关大量的部门、处、室之间的电话,属于用户驻地网网内电话,可省掉一大笔内部通话费用。学校的PBX,可配置高话务量系统,以满足学生上网和长时间占线的特殊需求。如,采用大型矩阵,支持10006000门电话,实现了高话务量无阻塞交换。PBX还可配置智能帐户码系统,使得流动性较大的学生群体,无论在哪一部分机上打电话,其费用都记在自己帐上。学校内部通话免费,将倍受学生们的欢迎。厂矿企业PBX,配置生产调度系统,实现行政、调度一机两用。功能强大的调度台设置为高级别,具有强插、强拆、一键到位、呼叫保留、自动呼叫分配、来话转接、呼叫代答、调度扩音系统接口、数字录音、夜间服务、区别振铃、调度会议、多台并置、生产调度电话汇接等完备的调度功能。商业中心PBX,可虚拟成容量大小不等的多个专用系统,租用给各商家。每个商家都可获得符合自身特点和个性的设置。如,不同的入网方式、电脑话务台、语音邮箱、中继数量等等。新型PBX,可以具有自动呼叫分配(ACD)、电脑电话集成(CTI)、交互式语音应答(IVR)等功能。在商业中心PBX应用中,可以很方便地组建商业呼叫中心、旅行社电话服务系统和电子商务等系统,实现产品代理、坐席出租、商品广告服务、商品咨询、电话购物、电话预约等一系列商业增值业务。用户驻地网是一个古老的话题,由于软交换、VoIP等新技术不断涌入,今天仍然焕发着青春的活力。20.2.2 数字程控用户电话交换设备,应提供普通电话业务、ISDN通信和IP通信等业务。20.2.3 用户终端应通过数字程控用户电话交换设备与各公用通信网互通,实现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通信业务的需求。【注释】 用户终端能通过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与其它公用通信网络相连。如:PSTN(公用电话交换网)、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DDN(数字专线)、IP(计算机互联网)、FR(帧中继)、SDH(同步光纤传输系统)公用通信等网络。20.2.4 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用户交换机系统应配置交换机、话务台、用户终端、终端适配器等配套设备以及应用软件; 2 用户交换机应根据工程的需求,以模拟或数字中继方式,通过随路信令或公共信道信令方式与公用电话网相连;或以IP中继方式与公用电话网相连;3 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的用户侧和中继侧应具有下列基本接口,并符合下列规定:1)用户侧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用于连接模拟终端的二线模拟Z接口; 用于连接数字终端的接口(专用数字终端、V24等); 用于连接IP终端的接口(H.323语音终端、SIP等)。2)中继侧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用于接入公用PSTN端局的数字A接口或B接口(速率为2048kbit/s或8448kbit/s); 用于接入公用PSTN端局的二线模拟C2接口; 用于接入公用PSTN端局的四线模拟C1接口; 用于接入公网PSTN端局的网络H.323或SIP接口。【注释】 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系统第1款 用户交换机系统应配置交换主机、话务台、用户终端、管理维护终端、计费系统、语音邮箱及电脑话务员系统、电源系统、配线架(柜)和终端适配器等配套设备以及应用软件;在所配置的设备中,有基本的和任选的配置方案,并应考虑系统的扩容与升级。第2款 用户交换机应根据工程的需求与组网情况,以模拟或数字中继方式,按照全自动、半自动或混合的中继方式接入本地电话网。信令系统可采用中国1号信令、公共信道信令(7号信令)或数字用户信令(DSS1)。当由同一机型的交换机组网时,也可以采用专用的数字信令方式。第3款 基本接口1 用户侧接口用户侧基本接口还宜具有用于连接用户微蜂窝移动通信基站的接口(DECT或PHS)。Z接口 交换机用户侧的模拟二线环路业务接口。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也称FXS(Foreign Exchange Subscriber )接口。V接口 为144kbps(2B+D)数字用户接口。其 B信道为64kbps,可传输数字化话音或数据;D信道为16kbps,可传输信令或低速数据。V.24为介于数字用户交换机和数据终端间的速率适配器,传输速率可达19.2kbps。2 中继侧接口A接口 速率为2048kbps的数字中继接口。其帧结构和传输特性符合32路PCM要求。有同轴电缆不平衡接口(75,BNC连接器)和对称双绞电缆平衡接口(120,卡线模块)两种。B接口 速率为8448kbps的PCM二次群接口。四个二次群B接口合群以后,可以接三次群的PCM,其速率为34368kbps。B接口在用户小交换机中已较少使用。C接口 中继侧的模拟接口。对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而言,即为模拟中继接口。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也称FXO(Foreign Exchange Office)接口。C1为4线音频接口;C2为2线音频接口。其中C1接口现已较少使用。3 其它接口与通信协议(信令)BRI接口 基本速率接口(192kbps)。信道结构为2B+D,开口在双绞电缆上,为用户提供两个话音通道和一个独立的接续信令通道。即提供2个64kbps的“B”通道和1个16kbps的“D”通道。“B”通道用来传输语音、数据、图像业务;“D”通道则作为信令、呼叫控制通道。在电话交换网中通常有两种用途,一是作为用户终端设备的接入接口(BRA);二是作为专用电话交换网和PBX的局间中继接口(BRI)。BRA通常采用U接口形式,在一对电缆上双向传输;BRI通常采用S/T接口,四线传输。PRI接口 基群速率接口(2048kbps)。信道结构为30B+D,为用户提供30个64kbps的“B”通道和1个64kbps的“D”通道。接口形式有同轴电缆不平衡接口(75,BNC连接器)和对称双绞电缆平衡接口(120,卡线模块)两种。窄带ISDN用户网络接口类型见表20-2。表20-2 窄带ISDN用户网络接口类型接口类型线路速率接 口 描 述用途备 注名 称信道结构BRI192kbps基本速率接口2B+D1作为用户终端设备接入接口。如“一线通”接入,采用“U”接口,二线传输;2作为专用电话交换网和PBX的局间中继接口。如交换机中继接口,采用“S/T”接口,四线传输D信道:16 kbpsB信道:64 kbps附加开销:48 kbpsPRI2048kbps基群(主)速率接口30B+D向用户提供30个“B”通道和1个“D”通道等D信道:64 kbpsH0信道:384 kbpsH12信道:1920 kbps5H0+DH12+D 注:在上表中,B通道的传输速率可以拆分和捆绑,用来支持不同业务的应用。如,对电视会议终端,可以采用6个B通道传输音视频信息;而部分终端设备或可视电话,又可以使用1个B通道来满足传输带宽的需要。 DECT 数字增强型无绳通信标准(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由欧洲标准化组织ETSI于1993年制定。用于在专用通信网内提供高话务密度、高话音质量及高可靠性的数字微蜂窝无线通信,支持多种环境的应用与多种网络的互通规范。DECT目前已成为一种全球标准。 PHS 个人手持式电话系统(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是日本采用的微蜂窝通信技术。目前,中国电信公网用于“流动市话”,即 “小灵通”。 随路信令(CAS) 随路信令(Channel Associated Signaling)。信令与语音在同一个信道上传输。随路信令包括线路信令和记发器多频互控信令。可以在中国1号信令中加以体现(类似欧洲R2信令)。 公共信道信令(CCS) 公共信道信令(Common Channel Signaling )包括7号信令系统和“Q”信令系统。信令在一个独立于语音通道的专用的信道上传输。用户信令 电话交换设备支持用户终端的信令系统。包括线路信令和记发器信令。H.323协议 H.323是国际电信联盟(ITU)的一个标准协议族,于1996年由ITU的第15研究组SG-15通过。H.323制定了无服务质量(QoS)保证的分组网络上的多媒体通信系统标准。这些分组网络主宰了当今的桌面网络系统,包括基于TCP/IP、IPX分组交换的以太网、快速以太网、令牌网和FDDI网。因此,H.323标准为LAN、WAN、Internet上的多媒体通信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和保障。H.323的四种系统部件是:终端(Terminal)、网关(Gateway)、网守(Gatekeeper)和多点控制单元(MCU,Multipoint Control Unit)。目前我国的IP电话产品采用ITU的H.323协议,电信管理部门也将H.323协议定为暂行标准。SIP协议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启动协议)是由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联网工程任务组)1999年提出的基于纯文本的IP电话信令协议。SIP是一个建立在IP协议之上,独立工作于底层网络的传输协议和媒体,以IP数据包传送并实现实时多媒体应用的信令标准。SIP由用户代理、SIP用户代理服务器、重定向服务器及SIP注册服务器组成。SIP信令协议充分借鉴了其他各种Internet协议,如HTTP(Hyper-Text Transmission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mission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等。SIP体系结构为互联网分布式,具有大型电信服务所需要的高可靠性、容错性和可扩展性。SIP的体系结构包括以下四个主要器件:用户代理(UA,User Agent):即SIP终端(或称SIP用户)。用户代理客户端(UAC,User Agent Client)负责发起呼叫;用户代理服务器(UAS,User Agent Server),负责接受呼叫并做出响应;重定向服务器(Redirect Server):负责规划SIP呼叫路由。它将获得呼叫的下一站地址告诉呼叫方,呼叫方由此直接向下一站发出申请,而重定向服务器则退出这个呼叫控制过程;注册服务器(Registar Server):用来完成UAS的登录。SIP系统中所有的UAS都要在网络上注册、登录,以便UAC通过服务器能找到。它的作用就是接收用户端的请求,完成用户地址的注册。这些服务器可共存于一个设备中,也可能分立存在。SIP支持三种呼叫方式:由UAC向UAS直接呼叫;由UAC进行重定向呼叫;由代理服务器代表UAC向被叫发起呼叫。SIP IP电话系统的呼叫过程是,先由用户代理发起和接收呼叫,再由用户代理服务器对呼叫请求和响应消息进行转发,然后注册服务器接受注册请求并更新定位服务器中用户的地址映射信息。SIP通信采用客户机和服务器的方式进行。客户机和服务器是建有信令关系的两个逻辑实体(应用程序)。前者向后者构建、发送SIP请求;后者处理请求,提供服务并回送应答。SIP协议具有良好的可扩展特性,可以方便地增加定义,嵌入各种用户终端并迅速实现新功能;具有较强的互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开放性。它能有助于不同SIP设备之间的通信,并且能够与H.323等原有网络实现互通。SIP协议可能将会成为NGN(下一代网络)和3G多媒体子系统域中重要的通信协议,它将在未来的网络多媒体通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SIP与H.323的比较见表20-3。表20-3 SIP与H.323比较H.323SIP复杂性协议较复杂,ASN.1通常需要特殊的代码生成器进行词法和语法分析基于文本,协议较简单QoS支持能力网守提供控制和管理功能,呼叫建立时间较长无控制管理功能,但其会话请求和媒体协商一起进行,呼叫建立时间较短补充业务支持能力为实现补充业务定义了多个专门协议只需充分运用已定义的头域,进行简单扩展即可多点会议控制方式采用集中、分级控制、不支持组播、便于计费和带宽管理分布式管理、便于会话控制、节省带宽可护展性扩展性较差具有分布式组播能力,易于扩展20.2.5 ISDN用户交换机(ISPBX)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ISDN用户交换机应是公用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中的第二类网络终端(NT2型)设备; 2 ISDN用户交换机应具有基本的使用功能; 3 ISDN用户交换机的用户侧和中继侧应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配置下列基本接口,并符合下列规定: 1)用户侧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用于连接数字话机及ISDN标准终端的S接口(2B+D接口); 用于连接ISDN标准终端的S接口(30B+D接口); 用于连接网络终端1(NT1)的U接口(2B+D和30B+D接口); 用于连接模拟终端的Z接口; 用于连接IP终端的接口(H.323语音终端、SIP等)。 2)中继侧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用于接入公用NISDN端局的T(2B+D)接口; 用于接入公用NISDN端局的T(30B+D)接口; 用于接入公用PSTN端局(数字程控电话交换端局)的E1数字A接口(速率为2048kbit/s); 用于接入公网PSTN端局的网络H.323或SIP接口。【注释】 ISDN用户交换机(ISPBX)系统 第1款 ISPBX是公用ISDN网络的末端设备,相当于ISDN用户网络接口的NT2处设备。NT1 第1类网络终端功能组。完成第一层(物理层)接口功能。以U接口和T接口连接ISDN传输网和NT2设备。NT2 第2类网络终端功能组。在物理层接口的基础上完成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及第三层(网络层)的复用、集线功能。以T接口和S接口连接NT1设备和ISDN终端设备。 第2款 ISDN用户交换机(ISPBX)应具有以下基本的使用功能 1 完成64kbit/s电路交换的功能; 2 能为用户提供全自动直接呼入和呼出的方式; 3 能为用户提供承载业务和用户综合电信业务; 4 能为用户提供各种ISDN补充业务;5 具有与ISDN的用户方和公用网ISDN端局交换机采用DSS1数字用户信令、与公用PSTN端局 采用中国1号信令的功能; 6 送出主叫号码、分机号码和主叫类别的功能; 7 配合公用综合数字业务网络管理的能力; 8 独立的计费功能。 第3款 基本接口 S接口 是收发分开的四线接口。用于ISDN终端设备与ISPBX交换机用户接口介面的连接。ISDN终端设备指:电脑、ISDN话机等。ISPBX交换机具备的S接口,具有2B+D和30B+D两种接口形式。 T接口 是收发分开的四线接口,用于ISPBX交换机与ISDN交换网络的接口介面的连接。如:ISPBX交换机中继电路。ISPBX交换机具备的T接口,同样具有2B+D和30B+D两种接口形式。 U接口 作为BRA使用的二线双向传输接口,线路速率192kbps。该接口由混合线圈、平衡网络、电源远供、回波抵消四部分电路组成。作为ISPBX交换机的用户端接口,也通过2B+D和30B+D两种形式与NT1设备接口相连接。 E1 PCM 数字复用欧洲、中国一次群(基群)结构。遵照ITU-T G.703 建议标准(系列化数字接口的物理/电气特性)。数据速率:2048 kbps。 E2 PCM 数字复用欧洲、中国二次群结构。遵照ITU-T G.703 建议标准(系列化数字接口的物理/电气特性)。数据速率:8448kbps。4个E1复接为1个E2。E2现已较少使用。 Q信令系统 国际电联ITU-T制定的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基于数据链路层的“D”信道协议为:Q.921ISDN 第二层链路控制技术规范;基于网络层的协议为:Q.931 ISDN 第三层基本呼叫控制技术规范。Q.921和Q.931统称为“Q”信令系统。支持ISDN 2BD BRI接口及30BD PRI接口的接续。“Q”信令系统有两种功能协议: DSS1:1号数字用户信令(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ing No 1),用于专网交换机之间及专网交换机与电信公网交换机之间的点对点接续。 PSS1:专用通信网1号数字用户信令(Privet System Signaling No 1),用于专用通信网内交换机之间的网络接续。本款中未注释的其它基本接口,见20.2.4第3款注释。20.2.6 支持VoIP业务的ISDN用户交换机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具有ISDN用户交换机基本的和补充业务功能; 2 应以IP网关方式与IP局域网或公用IP网络相连; 3 应按工程的实际需求,在用户侧和中继侧配置下列基本接口,并符合下列规定: 1)用户侧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用于连接ISDN用户交换机具有的基本用户侧接口; 用于连接符合H.323标准的VoIP终端接口; 用于连接符合SIP标准的VoIP终端接口。 2)中继侧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用于接入公用ISDN端局的T接口; 用于接入公用PSTN端局的E1数字A接口; 用于接入H.323标准的公用IP网络的接口(H.323接入网关); 用于接入SIP标准的公用IP网络的接口(SIP接入网关)。 【注释】 VoIP业务的ISDN用户交换机系统 用户侧接口还宜具有用于连接符合MGCP/H.248(MEGACO)标准的VoIP终端接口。 中继侧接口还宜具有用于连接符合MGCP/H.248(MEGACO)标准的VoIP终端接口(MGCP/H.248接入网关)。 VoIP Voice Over IP 即IP 网络承载话音业务。 具有VoIP功能的ISDN专用交换机典型应用见图20-1。本地电话公网(PSTN)跨域VoIP电话终端SIP电话终端IP网络(互联网)软件电话独立电话网关SIP可视电话10/100Base以太网路由器边界控制器模拟电话模拟电话数字话务台LANPRI2M E1A地网关电话交换机(具备VoIP功能)图20-1 具备VoIP功能的ISDN专用电话交换机应用示例图 如图20-1所示,具备VoIP功能的ISDN交换机,以2M ISDN 30BD的E1数字PRI接口接入当地电信公网(PSTN)。通过IP网关卡与本部门(单位)的局域网LAN(广域网WAN)连接,实现本部门内的VoIP电话连接与通信。通过边界路由器与IP公网连接,实现本部门专用电话的跨域连接。20.2.7 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用户交换机容量宜按下列要求确定: 1)用户交换机除应满足近期容量的需求外,尚应考虑中远期发展扩容以及新业务功能的应用;2)用户交换机的实装内线分机的容量,不宜超过交换机容量的80%;3)用户交换机应根据话务基础数据,核算交换机内处理机的呼叫处理能力(BHCA)。2 用户交换机中继类型及数量宜按下列要求确定:1)用户交换机中继线,宜采用单向(出、入分设)、双向(出、入合设)和单向及双向混合的三种中继方式接入公用网;2)用户交换机中继线可按下列规定配置: 当用户交换机容量小于50门时,宜采用1至5条双向出入中继线方式; 当用户交换机容量为50门至500门,中继线大于5条时,宜采用单向出入或部分单向出入、部分双向出入中继线方式; 当用户交换机容量大于500门时,可按实际话务量计算出、入中继线,宜采用单向出入中继线方式。3)中继线数量的配置,应根据用户交换机实际容量大小和出入局话务量大小等因素,可按用户交换机容量的10%20%确定。3 系统对当地电信业务经营者中继入网的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1)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中继入网的方式,应根据用户交换机的呼入、呼出话务量和本地电信业务经营者所具备的入网条件,以及建筑物(群)拥有者(管理者)所提的要求确定;2)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进入公用电话网,可采用下列几种中继方式: 全自动直拨中继方式(DOD1+DID和DOD2+DID中继方式); 半自动单向中继方式(DOD1+BID和DOD2+BID中继方式); 半自动双向中继方式(DOD2+BID中继方式); 混合中继方式(DOD2+BID+DID和DOD1+BID+DID中继方式); ISPBX中的ISDN终端,对外交换采用全自动的直拨方式(DDI)。【注释】 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的选用数字程控用户电话交换机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原邮电部)标准YD34490自动用户交换机进网要求和国际电联(ITUT)的相关技术建议。ISPBX程控用户交换机应符合YD/T 928-1997N-ISDN第二类网络终端(NT2型)设备ISDN用户交换机技术规范。 数字程控用户电话交换机必须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检测合格,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入网许可证。 数字程控用户电话交换机必须经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检测合格,获得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CCC认证证书)。国际电联(ITUT) ITU-T的中文名称是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ITU-T for ITU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 它是国际电信联盟管理下的专门制定远程通信相关国际标准的组织。该机构创建于1993年,前身是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 是法语Comit Consultatif International Tlphonique et Tlgraphique的缩写, 英文是International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nsultative Committee),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由ITU-T指定的国际标准通常被称为建议(Recommendations)。由于ITU-T是ITU的一部分,而ITU是联合国下属的组织,所以由该组织提出的国际标准比起其它组织提出的类似的技术规范更正式一些。 CCC认证 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我国于2003年8月1日开始,对进入中国市场的电子、电器产品实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即CCC认证(3C认证)。同时规定,“对于属于第一批实施电磁兼容安全认证的产品目录内的产品,没有通过“CCC”认证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经营性活动中使用”。CCC认证后续目录还在不断地增加品种和类别,最终达到所有进入中国市场的电子、电器产品都需要通过强制性认证的目的。与此同时,国家还对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进行执法监督。 第2款 用户交换机的中继线数量,应根据实际话务量大小等因素确定。一般可按用户交换机容量的10%20%考虑;小容量(100线以下)20,大容量(1000线以上)10。当用户分机对外公网话务量很大,或用户具有大量直拨分机功能的电话机,以及具有大量微机(带Modem)通过中继线对外拨号上互联网时,中继线数量可按用户交换机容量的15%30%考虑。对于ISDN(2B+D)用户,在确定每一线话务量时,应按比普通模拟用户线的话务量大35倍考虑。20.2.8 程控用户交换机机房的选址、设计与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机房宜设置在建筑群内用户中心通信管线进出方便的位置。可设置在建筑物首层及以上各层,但不应设置在建筑物最高层。当建筑物有地下多层时,机房可设置在地下一层; 2 当建筑物为投资方自用时,机房宜与建筑物内计算机主机房统筹考虑设置; 3 机房位置的选择及机房对环境和土建等专业的要求,尚应符合本规范第23章的有关规定;4 程控用户交换机机房的布置,应根据交换机的机架、机箱、配线架,以及配套设备配置情况、现场条件和管理要求决定。在交换机及配套设备尚未选型时,机房的使用面积宜符合表20.2.8的规定:表20.2.8 程控用户交换机机房的使用面积交换机容量数(门)交换机机房使用面积()500 30501100050100120006020013000803001400090 注:1 表中机房使用面积应包括话务台或话务员室、配线架(柜)、电源设备和蓄电池的使用面积; 2 表中机房的使用面积,不包括机房的备品备件维修室、值班室及卫生间。 5 程控用户交换机机房内设备布置应符合以近期为主、中远期扩充发展相结合的规定; 6 话务台的布置应使话务员就地或通过观察窗正视或侧视交换机机柜的正面; 7 总配线架或配线机柜室应靠近交换机室,以方便交换机中继线和用户线的进出; 8 当交换机容量小于或等于1000门时,总配线架或配线机柜可与交换机毗邻安装; 9 机房的毗邻处可设置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光、电传输设备以及宽带接入等设备的电信机房; 10 交换机机柜及配套设备布置,尚应符合本规范第23.2节的规定。【注释】 程控用户交换机机房设计 第1款 为避免雷击,机房不应设置在建筑物的最高层。当机房有特殊要求必须设置在最高层时,其建筑、结构、电气及通信线缆的设计必须采取防雷和等电位措施。 第4款 机房和辅助用房的环境条件要求,除应符合本规范第23章规定外,还应防止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侵入。 第5款 机房内的布局应根据交换机的容量(门数)以及工作运行特点要求和管理要求确定。一般1000门及以下容量的较小型用户交换机机房可由交换机室(室内可包括总配线架或柜)、话务员室、电力电池室等组成;1000门以上容量的较大型用户交换机机房可由交换机室、话务员室、电力电池室、总配线架室等组成。采用免维护碱性电池时,也可不单设电池室。20.2.9 程控用户交换机房的供电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机房电源的负荷等级与配置以及供电电源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3.2及3.4节的有关规定; 2 当机房内通信设备有交流不间断和无瞬变供电要求时,应采用UPS不间断电源供电,其蓄电池组可设一组; 3 通信设备的直流供电系统,应由整流配电设备和蓄电池组组成,可采用分散或集中供电方式供电。当直流供电设备安装在机房内时,宜采用开关型整流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 4 通信设备的直流供电电源应采用在线充电方式,并以全浮充制运行;5 通信设备使用直流基础电源电压为48V,其电压变动范围和杂音电压应符合表20.2.8-1的规定;表20.2.9-1 基础电源电压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