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六辊冷连轧机主传动系统设计
44页 15000字数+论文说明书+任务书+外文翻译+6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任务书.doc
六辊轧机.dwg
外文翻译--芳烃装置Elliott机械设备的安装.doc
安全联轴节.dwg
工作辊.dwg
机架.dwg
1500六辊主传动系统装配图.dwg
1500六辊冷连轧机主传动系统设计说明书.doc
1500六辊冷连轧机总装配图.dwg
1500六辊冷连轧机主传动系统设计
摘要
随着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我国对板带材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高精度冷轧薄板的生产更是供不应求,本次设计的是1500六辊冷连轧机组主传动系统,设计的该轧机能轧的最小板坯厚度达到了0.3mm,本次设计的主要思路是根据轧件原始尺寸和成品尺寸,确定轧制压下规程,从而计算轧制力和轧制力拒,选择电机,进而确定工作辊、中间辊、支承辊尺寸,并分别进行扭转、接触应力、弯曲强度校核,并对机架、联轴器进行了结构和强度计算,采用了初选结构、校核强度、校核通过则采用,不通过则再选,再校核,直到校核通过为止的基本机械设计方法。这不仅是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考验思维的严谨缜密。
此外,还对设备的安装、试车、经济性分析以及冷轧机的选题背景、发展历史做了简单的介绍,在设计中根据生产实际的要求,选择了不同的设计方案实现主传动,经过比较,确定了最佳方案,对方案中的各重要部件进行结构和性能的校核,力求达到最合理的设计,满足生产的设计要求。
由于该题目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所以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难,即使尽了最大的努力,得到老师、师傅的很大帮助,也难免有很多错误和考虑不全面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1500六辊冷连轧机组,轧制力,轧制力矩,联轴器,机架
1500 six roller cold mill main drive system of the design unit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China's plate strip increasing demand, especially in the production of high precision cold-rolled sheet is in short supply, this design is 1,500 units of six roller cold mill main drive system, design of the rolling mill to achieve the minimum slab thickness of 0.3mm, the main idea of the design is based on roll size and finished pieces of original size, determine the rolling down of order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rolling force and rolling force resist, select motor, to determine the work roll, intermediate roller, roller bearing size, and were reversed, contact stress, bending strength checking, and rack, coupling to the structure and strength calculation, using the primary structure, checking the strength, Checking through the use of, does not pass the re-election, re-check until the check through the date of the basic mechanical design. This is not only a theory for the integrated use of knowledge, but also the test of coherent thinking
In addition, the equipment installation, testing, analysis of economic topics, as well as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ld rolling mill, a brief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roduction, in the desig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ctual production, select a different design options to achieve the main drive, after comparison to determine the best program in the major structural components of the calibration and performance, and strive to achieve the most reasonable design, production to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Since the topic is a new subject, encountered in the design of a lot of difficult questions, even the best efforts to be a teacher, master of great help, it is inevitable that many errors and does not consider the local comprehensive, I hope all criticism.
Keywords: 1500 six roller cold rolling unit ;Rolling force ;Rolling moment ;Coupling;Rack
目录
1、绪论 1
1.1选题背景及目的 1
1.2冷轧机发展 1
1.3板型控制 2
1.4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
2、传动方案评述与选择 4
2.1方案选择 4
2.2方案评述 4
2.3电机选择 5
2.4.联接轴选择 5
3、力能参数的计算 7
3.1轧制力的计算 7
3.1.1轧制规程 7
3.1.2初选轧辊材料 7
3.1.3轧辊主要参数的确定 7
3.1.4 轧制力的计算 9
3.2轧制力矩的计算 12
3.2.1 轧制力矩的计算 12
3.2.2 反力矩的计算 13
3.2.3 摩擦力矩的计算 14
4、主电机容量的选择 15
4.1初选电机功率 15
4.2轧机主电动机力矩 15
4.3各轧制阶段时间计算 17
4.3电机的校核 19
5、轧辊强度校核 20
5.1工作辊强度校核 20
5.2支承辊强度校核 21
5.3工作辊与中间辊间的接触应力校核 22
6、机架的设计校核 25
6.1机架结构参数选择 25
6.2机架的强度计算 25
7、联接轴计算 31
7.1 万向接轴的结构尺寸 31
7.2接轴叉头应力计算 31
7.3接轴扁头应力计算 31
7.4接轴轴体的应力计算 32
8、安装、试车规程制定 32
8.1设备的安装 32
8.2设备的试车规程 33
8.2.1试运转前的准备 33
8.2.2试车步骤 34
8.2.3试运转中常见故障分析 35
8.2.4试车后的工作 36
9、设备经济性分析 36
9.1设备的可靠性 36
9.1.1可靠度的计算 36
9.1.2可靠性的计算 37
9.2设备的经济评价 37
9.2.1投资回收期 37
9.3设备的环保措施 38
总结 38
致谢 39
参考文献 40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目的
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钢板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世界各国对发展钢板生产非常重视。目前,钢板总产量已占世界热轧钢材的三分之一以上。随着汽车制造、食品罐头、精密仪表、房屋建筑、机械制造和船舶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电风扇、洗衣机、空调器、电冰箱、电视机、收录机等家用电器和各种日常生活用品(诸如:家具、搪瓷器皿、玩具、灶具等)的需求量成倍增长,也由于钢板还可以作为冷弯钢材、电焊管、炉焊管、大型UOE钢管及焊接H型钢等产品的原材料,从而使钢板的需求量迅速增加。专家们一致认为:钢板生产规模,可以标志一个国家轧钢工业的发展水平,有了钢板,其它异型产品通过焊接就可以得到。钢板中尤其是冷轧带钢,可以进一步加工成为镀锌板、镀锡板及其它金属镀层板,都是具有广泛用途的金属材料。金属涂层板的生产在国外发展异常迅速,现在都以高速化、连续化生产方式用冷连轧带钢轧机生产。这对于提高成材率,增加产量,提高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改善劳动条件和减少环境污染都有着重要意义。冷轧带钢产品物美价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良好的竞争力。当前世界各国正在大力发展冷轧带钢生产,逐步提高冷轧带钢在轧钢产量的比重,提高质量,扩大品种,以满足各工业部门,特别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纺工业和家电工业的需要。针对国内现有的薄钢板轧机的生产能力、技术装备、工艺水平都比较落后,只有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允分利用国内现有各厂的生产装备,积极进行技术改造,才能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1.2 冷轧机发展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对冷轧带钢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带材的尺寸精度已成为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四辊冷轧机对于板形的控制和修正能力较差。为了提高板形质量,多年来国内外都在板形问题上做了许多研究工作。比较有成效的有HC轧机、CVC技术及HVC技术等辊形控制轧机。
HC轧机是1972年日本日立公司发明的,全称日立中心凸度高度控制轧机。即对四辊轧机作了很大改进,在工作辊与支持辊之间增加可作轴向移动的中间辊,.研制成新型的六辊轧机。由于HC轧机中间辊可随时沿轴向移动,以消除因轧制压力,受热,磨损而引起的工作轧辊挠度、克服了板带平直度因挠度引起的不利因素,达到了高精度板形控制的可能性。以后日立金属公司与新日铁公司又共同研究,HC轧机获得了发展和广泛应用,全世界已有近百套HC轧机投入使用。HC轧机不仅用于单机架冷轧,还应用于冷连轧,并发展了热轧单机架和热连轧机组。单机座的HC轧机平整机可代替双机架四辊平整机。CVC技术是1982年西德斯罗曼西-马克公司发明的一种控制板形新技术。CVC全称连续变化凸度。
故经济可行
9.3设备的环保措施
废物处理:乳化液及废水回收再利用,将冷却用水经过简单的处理输入供热管道,用于供暖。废钢回收再利用,用于炼钢及设备强度不高的机加工。
除尘:及时清理,分类处理轧钢设备在轧制过程中产生的灰尘。降噪:在轧机及剪切机等处设置消音装置,降低噪音。
总结
本次毕业设计内容是1500六辊冷连轧机组主传动系统设计,主要方法就是从生产实际出发,通过下厂实践、调研、查阅大量资料,了解了冷轧钢板生产工艺及国内外发展现状,特别对六辊轧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了深入了解和认识。通过掌握生产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回来经过整理分析,从中找出设计所需要的各种参数和数据,使理论和实践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通过这次设计我学会了如何设计轧机主传动系统:
(1)了解国内外冷轧机的发展状况以及冷轧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板型控制技术;
(2)选择不同的实现主传动的方案,比较优缺点,结合实际,确定最佳方案;
(3)根据原始尺寸和成品尺寸计算压下量,确定压下规程,计算轧制力和轧制力矩,根据结果选择主电机并进行过载和发热校核;
(4)计算各轧辊尺寸,对工作辊进行扭转校核,对支撑辊进行弯曲强度校核,最后校核工作辊和中间辊之间的接触应力;
(5)计算机架尺寸并进行强度校核;
(6)计算联接轴各部分尺寸并进行强度校核;
(7)简单介绍设备应如何安装,如何试车,试车中会出现哪些常见的故障以及试车后
应做哪些工作;
(8)对设备进行经济性分析,并对设备的环保提一点建议。
通过本次设计,我不但掌握了轧机主传动方面的知识,学会了如何把大学所学与生产实际结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去研究一个新事物,如何通过一定周期,比较全面的掌握一个机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进而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更高精度,花费较少成本,性能好,维修周期长,操作起来方便的先进设备。由于能力和时间有限,设计中会存在很多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相信不久就能做出比较优秀的设计。
致谢
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学中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既是对前面所学课程的全面检验,同时也是一次使我们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提高的好机会,而且还能够使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对知识技能运用自如,融会贯通,使我们能在工作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知道教师徐泽宁老师,由于我能力有限,再加上我的课题是一个新的课题,所以我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即使尽了很大努力查阅资料,还是解决不了,多亏了徐老师,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才使我能顺利的完成这次的设计。特别是在去鞍钢冷轧厂的毕业实习中,徐老师针对我们小组每个人的具体设计题目,每参观一个地方就详细地、具体地讲解机械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该设计的优缺点,使我深入地了解我的毕业设计内容。并且每周徐老师都会检查我们的设计进程,悉心讲解我们不懂的问题,指导我们的图纸和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并仔细地评阅,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改进思路和建议;再者要感谢鞍钢冷轧厂给我们提供毕业实习场所,感谢为我们讲解的师傅,仔细认真地介绍冷轧生产线的工艺流程、主要机械设备等,为我的毕业实习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和工作经验。最后要感谢教会我知识,能力的辽宁科技大学全体老师,有了你们我才有做好毕业设计的信心和能力,真心的谢谢你们。
虽然这次的设计我是尽了很大的努力,而且还得到老师和一些师傅的帮助,但在设计过程中难免还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在各位老师的精心审阅、指正下能得到修正和补充。在此,学生由衷的向各位老师说一声:“谢谢”。
参考文献
[1] 邹家祥. 轧钢机械[M].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6.
[2] 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教研室编著, 濮良贵, 纪名刚主编. 机械设计[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徐灏. 机械设计手册[M] 3. 机械工业出版社.
[4] 刘鸿文. 材料力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5] 王海文. 轧钢机械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3.
[6] 徐灏. 机械设计手册[M]1. 机械工业出版社.
[7] 功云鹏, 田万禄, 张祖立, 黄秋波.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0.
[8] 王海文. 轧钢机械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3.
[9] 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教研室编著, 孙桓, 陈作模主编. 机械原理[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0] 王步瀛.机械零件强度计算的理论和方法.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11] Hans Geden,Hans Osnes,ISE.1974,No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