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渐》教案2(粤教版必修2)_第1页
3.《渐》教案2(粤教版必修2)_第2页
3.《渐》教案2(粤教版必修2)_第3页
3.《渐》教案2(粤教版必修2)_第4页
3.《渐》教案2(粤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11渐教案2(粤教版必修2)教材分析及教学设想:渐是丰子恺的一篇富有哲理性的议论散文,文章以自我的情感体验和观察为基础,抒写个人的见解和主张,作者观点非常独到、深刻,表达含蓄。它通过对人的生命历程中渐变规律的描述和分析,揭示时间的隐秘性和欺骗性,告诫世人要珍惜时间,把握渐变,坚持做一个明达、谦让、平和的人,呼吁社会的谦让与和平。文章深入浅出,作者从身边琐事、日常见闻、零星思想和即兴随感谈起,由具体至抽象,逐步揭开“渐”的特征、作用和本质。文章前半部分尚好理解,后半部分由于作者对所要表达的主题点到即止,并不赘言,加之举了一些寓言性的事例,增加了学生阅读和理解的难度,学生可能无法顺利地挖掘出作者的写作目的,且极易误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是“珍惜时间,充实人生”。为此,设想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后半部分,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列举的“农夫抱犊跳沟”、“乘火车的旅客”的故事寓意及文末最后两段的含义,理解作者所赞扬的“大人格”“大人生”。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力求使用少而精的问题带动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品读,引导学生长时间地进行直抵教学目标的深层次的思考,故设计一个关于本文主题思想方面的主问题牵引教学活动板块,即:子恺先生对“渐”的理解。要解决这个主问题,必先理清本文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的内在逻辑关系,即前文通过概述众多渐变事例来说明“渐”在欺骗我们,大多数人也为“渐”所迷,为造物所欺,因此,下文顺理成章地谈人如何才做到不被“渐”所迷。文章遵循从“如何迷”到“如何不迷”这一逻辑思路,论证严密。在理清论证思路后对本文最后一段引述的诗句作细致理解,以达成对主问题的深层次理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写作目的过程与方法:速读、朗读、思考、自悟、讨论、共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时间的感怀,从中获得人生启示。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两个故事深刻含蓄的寓意,感知作者哲人的眼光与博大的胸怀。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货币交换游戏导入(3分钟)我们来做个货向交换的游戏。从今天起的一个月里我每天给你100元,而你只需第一天给我1分钱,第二天给的是第一天的2倍,即2分钱,以此类推,同样持续30天,你可以算算,这笔交易划算不?(根据数学公式推算,我30天内付出3000元,而对方却需要付出1千万元,显然这笔交易不划算。可你会因“1分”“2分”数目太小而麻痹自己,忽略了小数到大数的渐变过程。)人类有时候就这么傻。现在,请同学们看看丰子恺先生是怎样咏叹人生的。二、学生简要介绍作者(3分钟)教师依情况补充,特别指出丰子恺皈依佛门。丰子恺,原名丰润、丰仁,号子恺,浙江桐乡人。丰子恺生于1898年,师从李叔同 ( 后出家,法号“弘一法师”),在音乐、漫画、散文、翻译等方面卓有成绩,受李叔同影响,丰子恺皈依佛教,一生淡泊,洁身自好。著有子恺漫画、子恺画集、缘缘堂随笔、率真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本文写于作者皈依佛家之后。佛家认为众生皆苦,丰子恺对生命之苦的领悟包括人世虚妄无常、人心虚伪冷漠、世尘蒙蔽天性等人生真相之苦。丰子恺在生命苦相之因的思索上认为:生命之苦是由感情压抑、热衷名利、热衷世俗生活、人欲横流等原因所造成的,故要解决生命中种种苦必须由美化人心、提升精神生活做起,故作者本人选择以童心、宗教、艺术作为消解生命苦相的途径。三、提出文章阅读理解上的主问题:丰子恺先生对“渐”是怎样理解的?(一)“渐”怎样迷惑人们?(10分钟)1课文概述了哪些渐变事例?A孩子青年成人老头B少女老婆子C纨绔子弟贫者佣工奴隶无赖乞丐偷儿D季节变迁、昼夜推移E儿女成长F花朵盛放G农夫抱犊跳沟H时辰钟的针的移动2学生交流生活中的渐变事例3小结:世间万物时刻在变化而又让人毫无觉察,其实都是“渐”在起作用,“渐”欺骗了我们,让我们感觉“我仍是我,我没有变”,“渐”给所有人都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可人类却依然贪恋着有生之年的种种物欲,感觉不到人生虚妄无常。(二)如何不为“渐”所迷?(20分钟)1朗读第六、七自然段(3分钟)2学生质疑、析疑(15分钟)此过程依据学生的疑问及讨论内容选择穿插以下讲解: A理解重点句子。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坐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而退在后面,或高呼:“勿要轧,总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乘火车的旅客”比喻提示了人生态度,在短时间内,人们也许能做到明达,谦让,平和,不计较得失;但时间一长,就很少有人能做到。附板书加强理解:乘真正火车 时间短 明达之人 多乘人生火车 时间长 明达之人 少B理解“大人格”、“大人生”。什么样的人能胜任百年或千古寿命并且做到“明达”呢?那些“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心中”的人,拥有“大人格”“大人生”。附板书加强理解:一般人 为“渐”所迷“大人格”“大人生” 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 钱学森,贝时璋,季羡林,德兰修女 为人类事业做出贡献 保尔等论证过程中,运用了对比论证。C讲解“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加深理解。这句诗出自白居易对酒,意思是人活在世界上,就好像局促在那小小的蜗牛角上,空间是那样的狭窄,还有什么好争的呢?人生短暂,就像石头相撞的那一瞬间所发出的一点火光,人生就这样过去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若是有一双眼睛从天上俯视,是否会觉得人世间的钩心斗角计较钻营很是无谓?人生不过百年,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与“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相比,大概只算朝菌蟪蛄。白居易在另一首诗中写到:“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蜗角相争再激烈,得到的也不过如一丝牛毛。为这微不足道的利益,却忽略了人生中更为重要的东西,到底值不值得?这是一种佛家智慧,参透了人生百年一瞬便不会再为微小的利益而争论不休,可见,白居是“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心中”的人。如还有时间,可讲讲“纳须弥于芥子”的故事。(唐朝江州刺使李渤,有一次问智常禅师:“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看未免太玄妙离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这实在是太不懂常识了,是在骗人吧?” 智常禅师听了李渤的话后,轻轻一笑,转而问:“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是否真有这么回事呢?” “当然了!当然了!我何止读书破万卷啊?”李渤显出一派得意洋洋的样子。 “那么你度过的万卷书现在都保存在哪里呢?”智常禅师顺着话题问李渤。李渤抬手指着头脑说:“当然都保存在这里了。” 智常禅师说:“奇怪,我看你的头颅只有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呢?莫非你也在骗人吗?” 李渤听了之后,立即恍然大悟,豁然开朗。李渤读书破万卷,书中的智慧都在他脑中。佛家能纳须弥于芥子,也就是佛家心中有智慧。)D哪些人具有“大人格”“大人生”?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 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德兰修女。她认为,人类的不幸并不存在于贫困、生病或者饥饿,真正的不幸是当人们生病或贫困时没有人伸出援手;即使死去,临终前也应有个归宿。后人赞她为: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临终垂死者,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回家和爱您的家庭。”德兰修女回答“我们怎样做才能促进世界和平?”一问。航天之父钱学森。“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我姓钱,但我不爱钱。”精通12国语言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季羡林。“要说真话,不讲假话,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说一句空。”中国著名哲学史家、宗教学家任继愈。“做学问就要立志做第一流的学者,要像上战场一样,义无反顾,富贵利禄不能动其心,艰难挫折不能乱其气。”认为科学家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呆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或在图书馆里看书的我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贝时璋。3小结本文写作意图:希望大家不受“渐”所欺,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做一明达智慧之人。(2分钟)四、总结(4分钟)这篇文章的深意,我不求大家一下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