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晶格振动.ppt_第1页
一维晶格振动.ppt_第2页
一维晶格振动.ppt_第3页
一维晶格振动.ppt_第4页
一维晶格振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 1一维晶格振动 主讲人 固体的许多性质都可以基于静态模型来理解 即晶体点阵模型 即认为构成固体的原子在空间做严格的周期性排列 在该框架内 我们讨论了X光衍射发生的条件 以后还将在此框架内 建立能带论 计算金属大量的平衡性质 然而它只是实际原 离 子构形的一种近似 因为原子或离子是不可能严格的固定在其平衡位置上的 而是在固体温度所控制的能量范围内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振动 只有深入地了解了晶格振动的规律 更多的晶体性质才能得到理解 如 固体热容 热膨胀 热传导 融化 声的传播 电导率 压电现象 某些光学和介电性质 位移性相变 超导现象 晶体和辐射波的相互作用等等 静态模型与晶格振动 黄昆院士简介 摘录 1945 1947年 在英国布列斯托 Bristol 大学物理系学习 获哲学博士学位 发表 稀固溶体的X光漫散射 论文 理论上预言 黄散射 1948 1951年 任英国利物浦大学理论物理系博士后研究员 这期间建立了 黄方程 提出了声子极化激元的概念 并与李爱扶 A Rhys 建立了多声子跃迁理论 1947 1952年 与玻恩教授合著 晶格动力学 DynamicalTheoryofCrystalLattices 一书 英国牛津出版社 1954年 2006年中文版 黄昆院士与晶格动力学 黄昆对晶格动力学和声子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名字与多声子跃迁理论 X光漫散射理论 晶格振动长波唯象方程 二维体系光学声子模联系在一起 他是 极化激元 概念的最早阐述者 晶格振动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多粒子问题 但在一定条件下 依然可以在经典范畴求解 一维原子链的振动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它的振动既简单可解 又能较全面地表现出晶格振动的基本特点 一 一维单原子晶格的线性振动 一维晶格的振动 考虑N个质量为m的同种原子组成的一维单原子链 设平衡时相邻原子间距为a 即原胞大小 在t时刻第n个原子偏离其平衡位置的位移为 n 设 原子间的作用力是和位移成正比 但方向相反的弹性力 两个最近邻原子间才有作用力 短程弹性力 un表示第n个原子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第n个原子相对第n 1个原子间的位移是 a un un 1 a un un 1同理 第n个原子相对第n 1个原子间的位移是 un un 1 第n个原子相对第n 1个原子的位移 r a r 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析 0 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析 泰勒展开 因此 弹簧振子 简谐近似 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析 弹簧谐振子 弹性恢复力系数 第n个原子离开平衡位置时受到的简谐振动力为 原子n 1对原子n的作用力 原子n 1对原子n的作用力 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析 原子的振动方程 第n个原子的振动 怎么处理边界上原子的振动问题 玻恩 卡门周期性边界条件 设在实际晶体外 仍然有无限多个完全相同的晶体相连接 各晶体中相对应的原子的运动情况都一样 晶体中任一个原子 当其原胞标数增加N N为晶体中原胞的个数 后 其振动情况复原 由N个原胞组成的单原子链 遵循玻恩 卡门周期性边界条件 设方程的通解为 当 当 原子位移的周期分布特性 格波 区别于 格波 格波 晶格中的所有原子以相同频率振动而形成的波 或某一个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是以波的形式在晶体中传播形成的波 格波的特点 晶格中原子的振动 相邻原子间存在固定的位相关系 n 2 q 格波 色散关系 色散关系 频率与波矢之间的关系 这个结果与n无关 说明N个方程都有同样结果 即所有原子都同时以相同的频率 和相同的振幅A在振动 但不同的原子间有一个相差 相邻原子间的相差是qa 格波的特性 1 格波频率 以倒格矢2 a为周期 2 在波矢空间具有反演性 3 波矢的取值范围 这种性质称作格波的简约性 这就避免了某一频率的格波有很多波长与之对应的问题 q 2 l a q un Aei t q na un 分析讨论 结论 如果q q 2 l a s为任意整数 这两种波矢对同一种原子所引起的振动完全相同 对应某一确定振动状态 可以有无限多个波矢q 它们之间都相差2 a的整数倍 为了保证un的单值性 把q值限制在 a a 其中a是该格子的晶胞常数 该范围正好在第一布里渊区 例如 波矢q 2a原子的振动同样可以当作波矢q 5 2a的原子的振动 q q 2 a 绿线 q 5 2a 4a 5两相邻原子振动的位相差是2 2 紫线 q 2a 4a两相邻原子振动的位相差是 2 相同 振动方程形式类似 区别 1 连续介质波中x表示空间任意一点 而格波只取呈周期性排列的格点的位置 2 一个格波解表示所有原子同时做频率为 的振动 不同原子间有位相差 相邻原子间位相差为aq 3 二者的重要区别在于波矢的涵义 原子以q与q 振动一样 同一振动状态对应多个波矢 或多个波矢为同一振动状态 格波与一般连续介质波的比较 晶格振动波矢只能取分立的值波矢的数目 个数 晶体原胞的数目N 波矢取值限制 周期性边界条件并没有改变方程解的形式 只是对解提出一定的条件 q只可取N个不同的值 每个q对应着一个格波 格波的波形图 向上代表原子沿X轴向右振动 向下代表原子沿X轴向左振动 格波的波矢 格波的传播方向 波速 1 q 0 波长无穷大 整个晶格象刚体一样作整体运动 因而恢复力为0 此时为弹性波 2 时 相邻原子反向运动 位相相反 所以 恢复力和频率取极大值 定性讨论和的两种极限情况 色散关系为周期函数当q 0时 0当 sin qa 2 1时 有最大值 且 max 2 m 1 2 2 a a0 a2 a max max 一维不喇菲格子振动的频谱 频谱图 模型 运动方程 试探解 色散关系 波矢q范围 晶格振动波矢的数目 晶体的原胞数 B K条件 波矢q取值 n 2 n n 1 n 2 n 1 a m m 例1 求由5个原子组成的一维单原子晶格的振动频率 设原子质量为m 恢复力常数为 只考虑近邻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由玻恩 卡门周期性边界条件 解 设最近邻原子间的恢复力系数为 则 将试探解代入振动方程得色散关系 一维双原子链的振动 两种原子m和M M m 构成一维复式格子m原子位于2n 1 2n 1 2n 3 M原子位于2n 2n 2 2n 4 分子内原子间距离b 力常数 1 分子间原子间距为a 力常数 2 N个原胞 有2N个独立的方程 总自由度数 两种原子振动振幅A和B一般不同 第2n 1个m原子的方程 第2n个M原子的方程 方程解的形式 运动方程 A B有非零的解 系数行列式为零 第2n 1个m原子 第2n个M原子 方程的通解 运动方程的特解 一维复式晶格中存在两种独立的格波 久期方程 色散关系 与q之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色散关系 一维复式格子存在两支独立的格波 光学波 声学波 与一维单原子链比一比 频谱图 相邻原胞相位差 M和m原子方程 波矢q的取值 q的值范围 q 周期性边界条件 每个波矢占的线度 FBZ允许的q值的数目 晶体中的原胞数目 第一布里渊区宽度 一个q对应两个格波频率 即 总的格波数目为2N 原子的数目2N 光学波 声学波 q的取值数目 晶体中的原胞数目N 波矢q的取值 色散关系的特点 短波极限 因为M m 不存在格波 频率间隙 一维双原子晶格叫做带通滤波器 色散关系的特点 长波极限 声学波 声学波的色散关系与一维布喇菲格子形式相同 色散关系的特点 光学波 色散关系的特点 两支格波的物理意义 长波极限 对于声学支格波 当 代表原胞质心的振动 对于光学波 对于长光学支格波 相邻原子振动方向是相反的 原胞质心保持不变的振动 原胞中原子之间相对运动 两支格波的物理意义 长波极限 m原子静止不动 相邻原子振动的相位相反 时m和M原子振动的振幅 声学波 两支格波的物理意义 光学波 M原子静止不动 相邻原子振动的相位相反 两支格波的物理意义 两种格波中m和M原子振动振幅之比 声学支格波仍描述原胞内原子的同相整体运动光学支格波仍描述原胞内原子的反相运动 长光学波与电磁波的作用 在长波极限下 对于典型的质量和力常数 对应于远红外的光波 远红外光波激发离子晶体可引起晶体中长光学波的共振吸收 光波的频率 波矢远小于一般格波的波矢 只有的长光学波可以与远红外的光波发生共振吸收 说明 带异性电荷的离子间的相对振动产生一定的电偶极矩 可以和电磁波相互作用 且只和波矢相同的格波相互作用 如果有与格波相同频率的电磁波作用 发生共振 2a0 2aq 光波 coq 共振点 光学支格波 相邻原子振动方向是相反的 声学支格波 相邻原子振动方向是相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