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1_第1页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1_第2页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1_第3页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1_第4页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三、教学过程问题探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转氨酶)是衡量肝功能受损情况的一项指标(转氨酶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只要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转氨酶就会由肝细胞释放到血液中。所以,肝脏本身的疾患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 2与3、肌酐与尿素氮是衡量肾功能的一项指标(当肾功能发生障碍是,代谢废物不能够排除体外,以致大量含氮废物和其它毒性物质在体内积累,内环境稳态被破坏); 4、血清葡萄糖是血液中血糖浓度的一项指标,对于诊断以及指导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5和6、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是衡量血液中血脂水平的一项指标(血脂是血液中各种脂质的总称,其中最重要的是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无论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脂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都增高,都统称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与冠心病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胆固醇与甘油三脂皆增高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更大)。问题:1、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2、从化验单上看,每种成分的指标是否正常?答:1、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2、(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结论分析: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调查体温变化某家庭体温日变化调查成员上午6h上午10h中午12h下午2h傍晚6h晚上9h母亲37.0 37.0 37.3 37.4 37.2 37.1 父亲36.8 36.8 37.1 37.3 37.1 36.9 自己 37.1 37.1 37.4 37.5 37.3 37.1 问: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2、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3、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差异?1、正常人体温有个范围,变化一般不超过1。个人体温随昼夜变化也不同(26点最低,1220点最高)。2、体温随年龄及性别差异,一般年轻者较高、女性较高。3、气温变化对人体温有一定影响。4、健康人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像体温的变化情况一样,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例如:取甲乙两个洁净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HCl或NaOH,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实验结果推测:HCl或NaOH会与HCO3-和HPO42-发生反应,生成弱酸或弱碱,使pH值仍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内环境的渗透压是否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请举例说明。稳态: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二、稳态的调节机制回顾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02、C02等化学成分的来源与去路。思考: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体液的调节和免疫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1、提示:绝大多数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可以让同学先谈谈自己发高烧时的感受。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致畸因子。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2、提示:内环境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严重时会出现疲倦、周身不适、表情淡漠、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3、提示: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结论:1、 机体对稳态进行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思考:在什么情况下葡萄糖才能够正常分解提供能量?在何种情况下酶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生物材料pH生物材料pH生物材料pH苹果2.93.3牛奶6.46.8虾5.87.0扁豆5.06.0柑橘3.04.0番茄4.14.4人血浆7.37.5豌豆5.86.4人尿4.88.4白面包5.06.0酸菜2.23.5柠檬2.22.5胡萝卜4.95.2人唾液6.07.6人乳汁6.67.6玉米5.06.5鲑鱼肉6.16.3葡萄酒2.83.81、生物材料加入HCl或NaOH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2、提示: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其中NaH2PO4溶液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可以中和OH-;Na2HPO4溶液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l时,可以中和H+。水溶液则不同,因而加入酸碱后,pH变化明显。3、提示: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例如,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02和水。血液中的C0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