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doc_第1页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doc_第2页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doc_第3页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doc_第4页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青巧尧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下面,我主要从“教材简析、设计理念、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六方面来谈我怎样来执教这一课的。一、教材简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精读课文。充满爱与真情的故事总会带给人以太多的感动。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捧读文本,我脑海里忘不了这一个个鲜明的形象:忘不了生命即将凋谢在春天的小钱;忘不了紧张救治、日夜奔波,从死神手中抢生命的李博士;更忘不了在危险的余震中,在不知道亲人安全的情况下,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这一曲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齐心协力救护生命的和谐赞歌,强烈地感染着我们的内心。教学目标:结合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认识个生字,正确读写“海峡、移植、彼岸、袭击、期待、空旷、暂停、同胞、血脉”等词语,重点理解“凋零、含苞、绽放、辗转”4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重、难点: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台湾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质。难点:理解“生命桥”的含义。二、设计理念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为学生。以发展学生的语言为出发点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技能的训练与提升。让学生在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三、教法学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自读自悟、创设情境、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想去说,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四、教学流程我的教学流程主要是这样的:第一板块:揭示课题,质疑导入题目是课文的眼睛,本文课题高度概括了课文的信息,教学时引导孩子们抓住课题,启发思考,提出质疑,有利于把握课文的整体内容和特点,比如“生命桥是什么?生命桥怎么跨越海峡?生命桥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从而尽快地走进文本。课标在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因此,我设计了两个层面的阅读实践。(初读整体感知 品读理解内容、感悟精神。)第二板块:初读整体感知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这一板块,我设计了这样3个实践环节:第一,自由读,给足时间让学生真切感知课文。第二,自主提醒词语,给足空间与方法理解词语,读通长句子。对于词语的理解,我主要抓了两处。一处是引导学生抓住“凋零、含苞、绽放”三个原本形容花的词语理解:这三个词语在课文是形容小钱的生命。“含苞”指他只有18岁,很年轻;“凋零”指他换了白血病,就要死了;“绽放”指移植骨髓能让他获救,重新活下去。让学生通过对这三个词语的理解,感受到移植骨髓对小钱的重要。另一处就是引导学生理解“辗转”这个难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先读这个词语前面的两句话,理解到适合移植的骨髓非常不容易,再想象在寻找过程中,找过许许多多地方、亲戚、朋友、甚至海外等等,这么艰难的一个寻找过程,就叫做辗转。我引导学生理解“辗转”这个词语的过程,既是对学生想象思维的训练,又引导学生经历了理解、积累语言的过程,学习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同时还使学生感悟到寻找适合移植的骨髓有多么艰难,为阅读理解时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到台湾青年的博大爱心埋下了伏笔。第三,分工合作,指名分段读,其余同学听,并用上“杭州、小钱、白血病、台湾、同胞、余震中、捐献骨髓”等表示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一些关键的词语简要概括课文。把听读检查读书效果和组织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给足机会让每个孩子参与实践。这样的几个可以说是很常规的学习活动过后,第一个层面阅读目标把课文读通,把内容说明白就基本落实了。第三板块:品读理解内容、感悟精神。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这一板块的学习中我采用了以读代讲、带说的策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两个实践环节感悟台湾青年的博大爱心和李博士的高尚精神。一、默读画出令自己感动的词句,简单标注感受。二、交流感受。在这个环节,我努力发挥教师指导、引导和组织的作用,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感悟、思考。对于表现台湾青年博大爱心的语句。预设:“一个青年正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在这场灾难中,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自己的骨髓。”)根据学生的交流,紧紧抓住“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自己的骨髓。”反复朗读体会。同时,结合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悟、想象,走进台湾青年的内心世界,深入体会台湾青年博大的爱心。主要策略:教师配乐范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感受到小钱的不幸,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然后情感迁移,让学生运用文中的红色词语练习说话“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从而感受台湾青年那善良的、博大的爱心。最后让学生带着体会,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对于表现李博士高尚品质的句子预设:“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这一处,引导学生抓住文本语言“沉着”这个词语,把这个自然段的几个句子都跟“沉着”这个关键词语连起来朗读体会,通过多方面想象“余震的危险,手术室里的摇晃”等,在这么危险的时刻,李博士仍沉着的站着。通过反复品味、体会、朗读,李博士沉着、稳重的形象刻印在学生心中。再抓住“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这个句子,让学生潜心思考,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是的,不仅仅是骨髓,更是希望,更是爱心。 接着我补充材料:李博士带骨髓赶赴杭州的时间表。让学生大概算一下李博士到达的杭州用了多长时间,引导学生抓住文中 “奔波、连夜”2个词语,体会李博士因骨髓必须在24小时内送到,加上时间紧迫,路途又遥远而感到紧张;而又因整夜不停工作的艰辛,时间又显得那么漫长。让学生读“奔波”这个词语,读出紧张的感觉,读出艰辛的感觉,读出漫长的感觉。再引领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在多角度阅读对比中,反复品味、咀嚼这些看似平实朴素、却又情感洋溢的语言文字,从而丰富人物形象,真切感受文本人物真挚的情感。此时,第二层面的阅读目标自然就解决了。第四板块:体会生命桥的含义,回扣课题。新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材为凭借,以情感为纽带,以形象为中介,以发展语言为目的的。因此,在最后环节中,回归课初对课题的质疑,让学生说说生命桥到底是什么?是什么让他跨越了茫茫海峡。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爱心,齐读结束。五、作业设计:1、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A B C ) 2、出院后小钱满怀感慨提笔写下了一封感谢信,你能试着写下来吗?(A B)想象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相信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