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版初三语文第四单元二.doc_第1页
浙江版初三语文第四单元二.doc_第2页
浙江版初三语文第四单元二.doc_第3页
浙江版初三语文第四单元二.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语文第四单元二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四单元(二)二. 教学内容1. 认真阅读课文,正确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具体意义或作用,弄清它们的用法特点;把握重要句子的特点,理解句意,并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2. 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段、篇的层次,概括段、篇的主要内容,归纳中心,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和主要的写作特点。 三. 重点、难点着重了解古汉语中常见的文言句式的特点,特别是句子成分省略的现象、判断句的特点、介宾短语的用法、宾语提前的规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4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 从文中摘录三组对偶句。 4. 文章的结句引用孔子的话,在结构和内容上起什么作用?答案:1. 大学问家没有学问的人 2. 没有乐器奏出的声音扰乱听觉,没有案卷公文劳损身体。 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 结句引用孔子的话,与开头“惟吾德馨”呼应,表明作者立志仿效古人,做个品德高尚、受人景仰的君子。 爱 莲 说 (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可爱者甚蕃( ) 濯清涟而不妖( ) 香远益清( ) 莲,花之君子者也( )2. 下列各句中的“而”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B. 学而不思则罔 C. 黑质而白章 D. 然则何时而乐耶3. 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A. 我只喜爱莲从水底烂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上污秽 B. 我很喜爱莲花从淤积的污泥里出来,却不污染 C. 我单独喜爱从淤泥里出来却不被污染的莲花 D. 我只喜爱从淤泥里长出来的莲花,却不受污泥沾染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A. 爱好莲花的人,和我相同吗 B. 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C. 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D. 喜爱莲花的人,他一定同我是一样的人4. 第一段文字中,作者描绘了莲的可爱之处。请按要求摘录相关语句。 从气节方面写的句子是: 从行为方面写的句子是: 从品质方面写的句子是: 从仪态方面写的句子是: 5. 短文写的是莲,为什么又要写菊和牡丹?请简要回答。6. 对这两段文字的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重在记叙,第二段重在抒情。 B. 第一段重在说明,第二段重在描写。 C. 第一段重在议论,第二段重在抒情。 D. 第一段重在描写,第二段重在议论。答案: 1. 多 洗涤 更加 品德高尚的人 2. B 3. A C 4.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 菊和牡丹对莲起陪衬作用,把它们与莲放在一起,可突出莲的纯洁高尚、正直无私、端庄大方。 6. D【典型例题】 例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练习。 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也。”晏子曰:“何为而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三年矣。”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赎之,载而与归。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婴未尝得交夫子也。今免子于患,吾于子犹未可耶?子何绝我之暴也!”越石父曰:“吾闻士诎乎不知己,而信乎知己者。吾三年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仆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仆,请鬻于世。”晏子出,请见,曰:“向者见客之容,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越石父曰:“夫子礼之,敢不敬从?”晏子遂以为上客。(晏子春秋内篇第五) 注 牟:地名,在山东。 刍:柴草。 越石:地名。 骖:车前三或四匹驾马中辕马边上的马。 暴:猛、急。 诎:通“屈”,屈服。 信:通“伸”,伸展。 鬻:卖。 行:德行。 辞:谢罪、道歉。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 越石父怒而请绝(绝交) B. 今免子于患(祸害) C. 省行者不引其过(过去) D. 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背)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晏子使人应之曰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B. 息于途侧者 不求闻达于诸侯 C. 吾以子为忘 以我酌油知之 D. 今又不辞而入 而吾以捕蛇独存3. 下列句中,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越石父)以为君子也 B. 至舍,(晏子)不辞而入 C. 载而与(越石父)归 D. 晏子遂以(越石父)为上客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 夫子礼之,敢不敬从? 5. 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颇为传神。请分别概括晏子和越石父的性格特点。 解析: 这一材料出自教材之外,采用客观题、主观题结合的形式,全面考查文言文的综合阅读能力,共分5题。第1、2题分别考查对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第1题需结合上下文,搞清四个句子的意思,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B项的“患”应解释为“忧患、困境”,C项的“过”应解释为“过失”,所以答案是B、C。第2题考查“之、于、以、而”等四个虚词的意义、用法,考查材料延伸到课内。这四个虚词的意义、用法有很强的规律性,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不难理解,因而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课文。A项的两个“之”都作代词,但前一句的“之”指代“越石父”,后一句的“之”指代“这件事”;B项的两个“于”都作介词,解释为“在”;C项的两个“以”,前一个作动词,解释为“认为”,后一个作介词,解释为“凭”;D项的两个“而”前一个表修饰,后一个表转折,所以答案是B。第3、4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能力。其中第3题着重考查关于省略句的知识,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是晏子看到了在路边休息的越石父,认为他(越石父)是君子,所以答案是A。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句子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考虑它的意义,而不要没有根据地瞎蒙。第4题考查对句子的翻译能力。正确翻译句子需了解句子的基本特点并抓住关键词,第句是陈述句,翻译时要落实关键词“子、以、为”,全句可以译为“现在你买了我,我认为你是了解我的。”第句是疑问句,翻译时要落实关键词“礼、之”,并且把反问语气表现出来,全句可以译作“你以礼仪相待我,(我)怎么敢不尊敬和听从你呢?”第5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概括晏子的性格可以分析他的最后一句话,从中看出他“尊贤礼士、闻过则改”的特点;概括越石父的性格可以分析他的最后两句话,从中看出他“自尊自重、刚正不阿”的特点。倒装句 倒装句是指与现代汉语比较,词序有变动的文言句子,大致有以下一些类型: A. 介宾后置。如: 吹以木末之风,照以海滨之月。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这两个句子中,介宾短语“以”、“于”都放在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这些后置的介宾短语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