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物品泄漏的灾害特性.doc_第1页
放射性物品泄漏的灾害特性.doc_第2页
放射性物品泄漏的灾害特性.doc_第3页
放射性物品泄漏的灾害特性.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放射性物品泄漏的灾害特性放射性物品是一种危险化学品,随着科技的发展,放射性物品在医学、军事、电力、能源、基因工程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它又好比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在使用、储存、运输、维护、报废、退役等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放射源泄漏事故,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害。因此,只有正确地使用它才会给人类真正带来福音。本文就以此展开论述,对放射性物品泄漏事故的危害性和处置措施作一些思考。一、放射性的概念某些物品的原子核能发生衰变,放出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只能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到的射线。物品的这种性质叫放射性。自然界中有铀放射系、锕放射系和钍放射系三大天然放射性元素系,其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000Bg/kg。二、放射性物品的来源及分类放射性物品的主要来源有天然或人工放射性核素产品。放射性物品的分类:一是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液体、粉末状、晶粒状、气体放射性物品;二是按其释放的射线可分为放出、射线放射性物品,放出、射线放射性物品,放出射线放射性物品和放出中子流的物品;三是按其获得方法,可分为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物品;四是按其毒性可分为极毒、高毒、中毒、低毒:五是按其储存管理可分为一类放射性核素、二类放射性化学试剂的化工制品、三类放射性矿砂、四类涂有放射性发光剂的其他物品。三、放射性物品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一)在医学上,放射性核素(主要是人工放射性元素)在医学上的应用分为示踪原子和治疗两个作用。主要用于显像、诊断和治疗,另外还包括医疗用品消毒、药物作用机理研究和生物医学研究。把放射性胶体注入体腔,放射性元素胶体敷于体腔表面对该处局部组织肿瘤进行照射而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二)在军事上,主要是指核武器。国际上对核武器的定义是“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截止到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武器的杀伤破坏性能超过核武器。(三)在能源上,主要是指核设施。核设施存在危险,但是核能又是最有效、环保的能源之一。在英国,皇家环境污染委员会提出,必须建立几十个新的核电站,英国将来才能够完成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四)在农业上,主要用于辐射育种、昆虫不育和食品保藏。辐射诱变已经产生了更能抗病或更能适应地区条件生长的新品质,从而增加了谷物产量,并改进了食品的品量。食品辐照可控制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和食源性疾病的传播。(五)在考古上,可根据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推算地质年代。放射性同位素C。被考古学家称为“碳钟”,它可以用来断定古生物体死亡至今、地质年代、文物的年代。同时,进入20世纪中叶以来,放射性物质还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的功能、细胞代谢、光合作用、人体的化学信息传递等领域。四、放射性物品事故的灾害特性(一)放射性:危害主要表现在对造血系统的破坏,最初表现为白细胞减少、骨髓异质等,有时呈现出类似感冒的症状。统计资料表明,氧己成为人们患肺癌的主要原因,美国每年因此死亡的达5000-20000人,我国每年也约有50000人因氡致肺癌而死亡。(二)毒害性:如钋-210,它的毒性比氰化物高1000亿倍,也就是说,0.1克钋可以杀死100亿人,属于极毒性核素。它容易通过核反冲作用而形成放射性气溶胶,污染环境和空气,甚至能透过皮肤进入人体,能长期滞留于骨、肺、肾和肝中,其辐射效应会引起肿瘤。(三)不可抑制性:不能用化学方法中和、物理或其它方法使其不放出射线,只有通过放射性核索的自身衰变才能使放射性衰减到一定的水平。而许多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十分长,并且衰变的产物又是新的放射性元素,而只能设法(如稀释排放法、放置衰变法、沥青固化法、水泥固化法等)把放射性物品清除或者使用适当的材料予以屏蔽。(四)易燃性:放射性物品除具有放射性外,多数具有易燃性,有的燃烧十分强烈,甚至引起爆炸。如独居石遇明火能燃烧,硝酸铀、硝酸钍等遇高温分解,遇有机物、易燃物都能引起燃烧,且燃烧后均可形成放射性粉尘,污染环境。(五)氧化性:有些放射性物品不仅具有易燃性,而且大部分兼有氧化性,如硝酸铀、硝酸钍等都具有氧化剂性质,其醚溶液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引起爆炸。(六)辐射性生物效应:放射性也能损伤遗传物质,主要在于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使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受放射性污染。如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不但使几十万人死亡,还使大批幸存者饱受放射病的折磨,引起致癌性体细胞突变,并影响后代的基因突变。(七)爆炸性:如钋-210盐类的放射性很强,可使其盐溶液发生辐射分解,不断产生过氧化氢和臭氧等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当钋-210的浓度较大时,由于辐射气体所产生的气压不断增加,甚至可引起盛放钋盐溶液的容器爆炸。(八)事故隐蔽性强:易造成较大面积放射性污染,处置技术要求高。在使用、储存、运输、维护、报废、退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