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及时间的测量导学案.doc_第1页
长度及时间的测量导学案.doc_第2页
长度及时间的测量导学案.doc_第3页
长度及时间的测量导学案.doc_第4页
长度及时间的测量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长度与时间的测量02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能通过日常经验粗略估测长度,会用简单工具测量物体长度 2.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3.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4.能根据日常经验粗略估测时间,会用简单工具测时间 5.会进行一些间接测量教学难点: 1、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长度和时间; 2、能更具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3、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导学流程: 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完成下列活动。 一、目测你用的课桌的长、宽、高,并且不用尺,如何验证你的目测结果,记录结果(同桌交流)从而得出长度的单位,及国际单位的由来。 二、根据自己的身高感受长度,并且能记得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及字母表示(看谁记的快,记得多) 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基本换算。1km= m 1m= dm 1m= cm 1m= mm 1m= um 1m= nm预习练习:1、 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是: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比主单位大的单位有,比主单位小的单位有,和。2、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3、 刻度尺的使用规则是。学习过程:一:测量单位问题:小刚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小刚量完身高后告诉小刚他的身高是163。小刚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二:长度的测量 问题: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_m_m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_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_cm。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和宽度(结果填入P2的表格中)。测量乒乓球的直径。并总结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三、长度的估测问题: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问题: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1、 时间的单位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时间单位:_、天_、时_、_、_、微秒_。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_min;1min_s;1s_ms;1ms_s。2、时间的估测活动:(集体活动):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度。(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认为1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3、时间的测量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停表的使用: 四:测量误差测量误差。(学生阅读课本P内容) 误差减小的方法:课外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课后反思: 课题:运动的描述03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及运动的分类。教学难点: 1、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参照物的选定导学流程:1、 讨论课本图1.2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根据已有的知识,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结论: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问题:1、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2、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驶有什么不同? 3、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 预习练习: 1、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 2、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 3、 讨论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 ,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 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可见,运动是相对的,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4、 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一时间,你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对面列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你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对面的列车却相反方向开去了。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 学习过程: 1:机械运动 请同学们看课本118页图,从中我们能想到的一句话是“生命在于运动”。请同学们想想,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在运动的?答: 2:参照物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一时间,你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对面列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你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对面的列车却相反方向开去了。回忆类似的场景,讨论:“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讨论,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一起描述图1.24拖拉机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拖拉机是 的;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拖拉机是 的。从而得出: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作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课外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3课后反思: 课后链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这是因为尽管飞机和子弹都在飞,但对飞行员来说那颗子弹是 的。 课题:测量平均速度 序号:05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1. 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2.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学习方法:观察实验法课 时:1课时 导学流程:1小明在利用图7进行“测平均速度”实验时,他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请根据这些数 据把表格填完整。实验次数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1S1=75 cmt1=2.6sV1=28.85 cm/s2S2=75 cmt2=2.5sV2=_ cm/s3S3=75 cmt3=2.4sV3=_ cm/sv=_ cm/s2.(3分)小明同学想利用图8中的器材探究: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是否发生变化?猜想:(1)你的猜想是: _。(2)请利用图7中所给器材来验证你的猜想,具体实验步骤是:3如图9所示,一列长为120 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 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 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4在火车站,通常可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T13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T14列车由上海开往北京,这两次列车每天各发一列车。自北京到上海铁路线长1462 km,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北京与上海之间往返的T13、T14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北京天津西济南上海T13到站时间16:1120:118:04发车时间14:4016:1620:23T14到站时间9:037:233:14发车时间7:283:2615:45(1)T13、T14列车运行时间是否相同?这两次车全程运行时间差是多少?(2)计算列车由北京驶往上海全程行驶(不包括列车在中途站停车的时间)的平均速度多大?(用km/min做单位)(3)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估算,T13与T14列车相遇地点距北京大约多远(铁路线长)?大约什么时间相遇?5.小高参加学校田径队进行短跑训练,王老师为了帮他进一步提高成绩,对他的百米成绩进行了分析测试.在每隔20m处安排了一个计时员,各计时员在发令员鸣枪时起动秒表,跑经指定位置时按停秒表,他们的读数分别是2.9s、5.5s、7.9、10.7s、12.8s.通过这些数据可知道:(1)小高跑100 m的平均速度是 ;(2)小高在第 个20m速度最快,平均速度是 ;(3)小高在哪几个阶段的速度低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了提高成绩,你对他有什么建议? 预习练习: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 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 )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速度快。3.声音的速度是340m/s,人喊话后0.2s能听到回音,人离山多远?4.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求;前1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学习过程:1. 实验原理;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4分析自己跑步(竞走、行走)的三个阶段的平均速度特点,比较哪一段最大?为什么?5为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每隔10m作一记号.选出4位记时员分别站在10m、20m、30m、40m处;让该运动员跑完40m路程即告实验完毕。(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_和_;(2)实验原理是_;(3)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课外作业: 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4课后反思: 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序号:06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以声波进行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法课 时:1课时 导学流程: 1、利用声学知识测定海洋的深度(或测量闪电处离地面的高度),需要先知道哪些数据,需要测出那个物理量,试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2、小明走近鱼缸拍手,金鱼备吓跑,小丽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面远端,小丽听见敲击声。鱼儿究竟是被拍手声还是拍手动作吓跑的?敲击声是通过空气还是桌面传入人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实验改进意见,解答上述问题。3、利用火车车轮与铁轨接头处撞击发出的声音可以粗测火车运行的平均速度,说出你的测量方案和需要的器材。 预习练习: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停止,发声也停止。2、 演奏小提琴时,琴弦在 ,打鼓时, 在振动;敲击瓷碗边缘后听到的声音是由 振动发出的;吹笛子时,笛子发声是由 发出的。3、声音靠 传播,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声速大小与 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4、 不能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速度大小规律是 学习过程:1、设计多个实验方案,探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1)实验器材: (2)研究方法: (3)实验过程: 2、如P28图1-5所示,用实验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你还有其它的实验方案吗? 3、设计实验方案:分别探究固体、液体和空气可以传声。 课堂练习:1、若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少于0.1秒,人耳就能把两次声音区分开。(1)要能区分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离高墙多远?(2)甲在长铁管的左端敲击一下,乙在铁管右端感觉到二次声音,则铁管至少多长? 2、一列火车以72km/h的速度驶向前方崖壁下的隧道口,距崖壁720m时,火车鸣笛,司机鸣笛后经过多少时间听到回声?课后练习: 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5 课后反思: 课后链接:1、如图2-2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会看到 ,如将上述装置带到月球上做实验,则会看到 ,这说明 。课题:运动的快慢04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1、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学习重点: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难点:理解速度公式的物理意义导学流程: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由生活事例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取相同的时间, ;取相同的 ,比较 ;(比较法)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 表示,物理学中规定,速度等于 时间内通过的 。公式表示为 2、速度的国际单位为 读作 常用单位为 读作 3、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由此公式可以推出 和 两个公式。 4、物体沿着直线快慢 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他的特点是速度的 和 都不变,即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都是相同的为一个定值。 预习练习:1、 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看图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图甲:是通过: 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 的长短。图已:是通过:比较通过相同 所用 的长短。2、 速度:合作探究 1、学生阅读课本第19页的第一、二、三自然段,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_。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_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_速度越大。2速度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_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式v_3、 速度计算:1学生阅读课本第21页例题,讨论明确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及注意事项。小组讨论分析,物理计算题与数学计算题的解法有何不同 。 学习过程:1、 完成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 5m/s_km/h 10km/h_m/s 2、 阅读课本第20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完成下列计算,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大? A蜗牛1.5mms B炮弹1000ms C发射人造卫星的最起码速度7.9kms D火车360kmh 3、 梳理巩固 达标检测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的物理量。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m,则它的速度为_m/s,其物理意义为:_。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A、80m/s B、10 m/s C、5 m/s D、无法判断 4: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由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5、下列速度按大小排列的顺序是 运行中的火车的速度是72km/h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轿车的速度是1.8km/min草原上狂奔的猎豹的速度是28m/s A、 B、 C、 D、 6、一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第1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2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3h内通过的路程还是80km,小华说该汽车在这3h内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则认为汽车在这3h内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谁说得对?谈谈你的看法。 课外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4课后反思: 课后链接:1、小明跟爸爸坐火车去旅游,为了测定火车行驶中的平均速度采用了如下方法,从听到车轮与钢轨连接处发生第一次碰撞起计数,结果在1min内听到了25次碰击声,爸爸告诉小明钢轨每一根长25 m ,则这段时间内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大 2、小彤家到学校有一条500m长的平直马路,一次他从学校回家,开始以1m/s的速度匀速行走,当走了一半路程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他马上以5m/s的速度匀速跑回家。小彤在前一半路程行走中所用的时间是 s,他从学校到家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课题:声音的特性 序号:07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1、知道音调跟声源振动频率有关,不同的动物发出的声波和接收声波的频率范围不同; 2、 了解乐音的三要素。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对比法课 时:1课时学习重点: 探究决定声音音调的因素教学难点:音调的应用导学流程: 1、什么是声音的响度?2、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3、声音还有什么特征吗? 为什么用口琴、长笛或电子琴等演奏美妙动听的乐曲不一样呢? 1、 2、 3、 预习练习: 1、音调的含义: 。2、频率的概念: 叫做频率,单位 ,简称为 ,符号为 。 3、参照物理实验活动1.2-1,分组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活动:将一根钢皮尺放在桌边上,一头伸出桌面,一只手压紧放在桌面上的部分,另一只手拨动伸出桌部分(尺的弯曲程度相同),尺子就会振动并发出声音。改变伸出桌面尺子的长度,一次伸出四分之三,另一次伸出四分之一长,看尺子振动的快慢,听尺子发出声音的高低,比较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关系. 通过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得出结论:物体振动的 越大,物体发出的声音 越高。 4、物理实验的拓展活动,分组探究弦乐器的音调 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1) ; (2) ; (3) 学习过程: 1、阅读课本了解不同动物发出声音的频率范围: 2、课件展示:人和动物的听觉范围: 3、声音的传播速度: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m/s.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的传播快慢依次是: 、 、 . 4、回声:(1)定义:声音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遇到较小的障碍物会绕过继续传播,当遇到较大的障碍物时,将在界面发生反射,声波返回形成 .若 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 和原声区分开,若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2).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测深.测量的原理:s=1/2v声t,其中t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v声为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注意v声在不同介质中是不同的. (3)音调的应用(1)叩诊(2)听漏(3)我国古代的“编钟” (4)讨论音调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课堂练习: .声音的三个特征为、和。.声音的叫做响度,响度跟声源有关,振幅大,响度。.女同学的声音比男同学的尖,这是指声音的特征中的。.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B、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的位置叫振幅 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D、空气中的声速跟音调无关.闻声不见其人时,你往往根据说话声就能判断出是谁在讲话,这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音调的B、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响度的C、一个人的音色是不会改变的D、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不会变的 (7).小明对着高山大喊一声,经过3s听到了自己的回声,则小明离大山的距离大约是多远? 课后练习: 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4 课后反思: 课后链接: 用玻璃杯盛有不同量的水,并调节音调,用它来演奏一首乐曲1 课题:声的利用 序号:08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导学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课 时:1课时学习重点: 声音的应用,教学难点:声与能量的关系导学流程:1.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 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人们把高于_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_。2.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某同学听到校园的钟发出“铛、铛铛”的声音时,就知道上课了。这些说明了_。3 .实验表明:只有回声比原声晚0.1s到达人耳,人才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这时人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至少要_m。(声速取340 m/s)4.声既能传递_,也能传递_. 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_ _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_的性质5.超声波加湿器应用了超声波_的特点.(填“高能量”或“沿直线传播”)6. 扔入水中的石块荡起水波,巨大的爆炸声音震碎玻璃等现象都说明了声音能够传递_.7.蝙蝠的视力很差,它们又只在夜间活动和觅食,它们是用_的方法绕开障碍物并确定目标位置和距离的.8. 利用声纳可以测量海水的深度,由声纳的发射器从海面向海底发出超声波,测出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超声波共用的时间为6 s,则海水深度为_m.(海水中的声速为1497 m/s预习练习:一 声与信息1 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2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3 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4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这些都是声传递 的例子。实际上,通过声所能获得的 远不止这些。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它们甚至还能通过反射回来的声波判断出是蛾子还是苍蝇呢!蝙蝠采用的方法叫做 。根据 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5、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6、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7、捕鱼时,渔民利用声呐系统来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8、医生利用超声波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9、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利用这种次声波可以预报灾害二 声与能量研究声与能量的方法(类比法)水波是一种波动声波也是一种波动水波能使水面上的树叶随之起伏声波能使物体(如火焰)摇动吗? 水波能传递能量声波也能传递能量吗? 演示 声波能传递能量吗?去掉罐头盒两端的盖子,给一端蒙上橡皮膜,并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筋,火焰会摇动吗? 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_。这说明了_。声波传递 的性质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1、可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2、外科医生可利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3 超声波清洗牙齿 知识拓展:(1)超声波有两个特点:1定向性好( 频率高)2 穿透能力强 (2)次声波又叫亚声,它的来源广泛,传得远,穿透力强.(3)近几十年又发展起来一门新学科:仿声学小资料:超声波在药用植物上的应用:云南白药的主要原科重楼,种子发芽一般需要两年多的时间而经超声处理后,其种子发芽可提前1年半,只需45个月,发芽率由30提高到90,其发芽周期缩短了23。所以用超声波照射过的种子发芽期会 ,生长期会 。学习过程:1 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C牙医用超声波洁牙 D利用声呐测海深2 蝙蝠夜间出来活动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蝙蝠的眼睛有夜视功能 B夜晚有月光 C蝙蝠的嗅觉很好,可以嗅出前面是否有物体D蝙蝠发出超声波可以在物体上返回,根据回声就可以判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3 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D人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4下列关于超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缺乏方向性,且不稳定 B.超声波的穿透能力比较差,没有什么用处C.超声波能获得较集中的能量,可以进行焊接 D.超声波能够成像,人耳能直接听到超声波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耳听不见超声波和次声波,但有的动物能听见B.次声波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C.通过监测超声波,可以监测火山爆发D.用超声波照射过的种子发芽期会推迟,生长期会延长6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7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 【 】A.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B.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C.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 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8如图2所示的四种情形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 【 】9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10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他是主要根据声音三个特征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三个特征全都有 课堂练习:1.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_发出声音,被及时获救2. 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 。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 。3. 小明的眼镜脏了,拿到眼镜店用超声波进行清洗,说明超声波有 。4.在桌面上撒些碎纸屑并用力敲击桌面,我们看到纸屑在桌面上“跳 舞”,同时能听到敲桌子发出的声音。这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纸屑“跳舞”说明声音能传递 。 (振动 能量)5. .超声波在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和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你说出两个应用的实例:(1) ;(2) 。6. 在用超声波探测海洋的深度时,将声呐系统装在船边的水面上,垂直水面向海底射一速超声波,经过4s后接收到这个超声的回声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400m/s,则此处海洋的深度为多少?课后练习: 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3课后反思: 潜伏在身边的声波次声波地震爆发前,许多动物往往有异常反应,如老鼠逃出洞,牛马不入圈,鸡犬不宁等。这主要是由地震爆发前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强烈的次声波引起的。次声波的重要特性是传播过程中衰减较少,不容易被水或空气吸收。次声波的波长达几百米甚至几万米。这种波很容易绕过障碍物向前传播,能传播得很远,而且无孔不入,建筑物、装甲车、飞机、潜艇都不能挡住次声波。一定功率的次声波对建筑物有很大的破坏性,它能使桥梁、高大的楼群震烈甚至押运。此外,当人“听到”“210Hz”的次声波时,会产生恐惧、恶心、头晕等症状。其中5Hz的次声波对人危害最大,能神经错乱、大脑损伤、血压升高、四肢麻木,甚至五脏破裂。通过这篇文章,请你总结出有关次声波的规律(最少2条)(1) ;(2) 。 课后链接:1.人民大会堂四周墙壁都做成有许多针孔状(像蜂窝似的小孔),这主要是为了【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加声波的反射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饰礼堂、美观好看2.小明正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歌唱家的歌声通过 传到收音机,这歌声对正在专心做作业的小良来说是 (填“乐音”或“噪声”)。3.人耳 的声音包括超声波和次波。与可听声相比,超声波具有 好、_ _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 等特点,因而有广泛的应用。 课题: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序号:09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1.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3.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导学方法:观察法、体验法、对比法课 时:1课时学习重点: 噪声的来源及危害,减弱噪声的途径教学难点:噪声的等级 导学流程:1、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 B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C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 D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2、噪声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其中有三大部分: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居民噪声。请你分别列举出一个工业噪声和一个交通噪声的实例。工业噪声: 。交通噪声: 。3、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右图2.4-4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A鼓号乐队不能进入 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C乐器商店的标志 D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4、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一定会致人伤害 B在家中,音响播放音乐一定不是噪声C控制噪声只能从声源和人耳处减弱 D从环保角度来看,不符合环保的声音都是噪声5、假如你是社区的志愿者,为了向社区的居民宣传噪声对人体的危害,请你准备一份社区环境噪声情况报。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1)列出社区噪声来源的清单(至少列出3种以上)_。(2)利用噪声测试仪可以测出社区噪声的强弱,物理学中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要保护人耳听力,可以建议社区居民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听力? _ _。预习练习:1、 人们用_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人的听觉下限是_。2、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 发出的声音。它的波形是 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 和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