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进入陕西省高校体育课中的可行性研究.doc_第1页
安塞腰鼓进入陕西省高校体育课中的可行性研究.doc_第2页
安塞腰鼓进入陕西省高校体育课中的可行性研究.doc_第3页
安塞腰鼓进入陕西省高校体育课中的可行性研究.doc_第4页
安塞腰鼓进入陕西省高校体育课中的可行性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塞腰鼓进入陕西省高校体育课中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腰鼓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价值,以延安大学安塞腰鼓进校园为例,分析通过学校途径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关键和难点。安塞腰鼓是陕北文化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艺术与实践价值。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重要责任,非遗传承者的培养是项目进校园的关键,传承方式和途径是难点。建议采取符合民族体育发展规律、符合项目本真的、民族化的学习与评价体系进行传承。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安塞腰鼓;高校 1.引言 安塞腰鼓历史悠久,是陕北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鼓舞,有极高的艺术与文化价值,是蜚声世界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安塞腰鼓成为陕西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在当代全球化浪潮中,非物质文化遗传项目的传承与保护任务艰巨,学者们一直呼吁采取民族体育文化进校园的方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但目前相关研究大多处于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理论探讨阶段,实践研究相对薄弱。自1999年开始,安塞腰鼓便走进校园,取得了一些成果与经验,这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论文以延安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延安大学体育学院普修课300名学生(男200女100),对腰鼓进入延安大学普修课堂的开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为了该论文的研究本人通过延安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以及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和百度以关键词“安塞腰鼓”进行搜索,收集相关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阅读。并做好笔记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通过以上资料的研读为该论文奠定理论基础。 2.2.2调查法 为了该论文的研究,能够更为详实地了解活动的实际情况,本人对延安大学开设腰鼓课程的教师活动的参与者进行了访谈,了解了学校举办该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对参加该项活动的学生以及观众进行了调查,了解了他们对该项活动的看法、意见,通过交流能够理解到安塞腰鼓在延安大学体育课中的开展情况及在推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为本论文的研究打下基础。 2.2.3数据统计 对调查的问卷进行检查、取得有效问卷,然后用Microsoft Excel数据处理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2.4逻辑分析法 结合文献资料,对数据统计处理的结果和访谈中得到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整理并做逻辑分析,得出论文结论。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安塞腰鼓的起源 3.1.1安塞腰鼓与战争 安塞地处西北要塞,与古长城和内蒙古毛乌素沙漠遥遥相对,和北部少数民族驻地相近,是通往中原的咽喉,因此素有“塞北锁钥”、“上郡咽喉”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相传,军队士卒把腰鼓同刀弓箭一样作为战斗中不可缺少的战争装备。一遭突然袭击,就以鼓报警,传递信息;两军交锋,擂鼓助战,威慑敌人;若敌众我寡,战事失利,则以鼓告急,请求援助;当克敌制胜,则以鼓为乐,庆贺胜利。 3.1.2安塞腰鼓与宗教 安塞位于陕北北部,寒多暑少,民众受寒即病。遇病即找巫婆、巫师筑坛作法,驱邪除病,凡祈福消灾者,均许愿或杀猪宰羊,或说书唱戏。为求神灵保佑,“抬楼子”、“叫魂”兼而有之。安塞降雨量集中在七八月,春伏旱严重,天不下雨人们就“抬楼子”祈雨。闹秧歌、打腰鼓在过去是为了敬神,祈求神灵保佑,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腰鼓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3.2陕西省高校体育课堂引进安塞腰鼓的原因 将安塞腰鼓引入高校,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安塞腰鼓已经具有广泛的影响,且为大多数人熟悉,便于激起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其本身已形成了完整的技术结构,并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和文化层次,在高校有学习和传播的价值;三是安塞腰鼓将表演和锻炼融为一体,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适合在学生中推广。 3.3安塞腰鼓的体育价值 3.3.1安塞腰鼓对人的心理调节作用 安塞腰鼓作为一项体育娱乐兼备的运动,可以调节当代大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从而减轻他们心理上的压力和精神上的焦虑,保持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体育课堂中开设了安塞腰鼓,能使大学生在欢快的情境中运动,有助于培养他们集体协助、勇敢、果断的心理素质,可以消除他们平时生活中造成的疲惫,改善低落的情绪,从而增进人际交往,促进身心健康,缓解心理疾病。 3.3.2安塞腰鼓的表演价值 安塞腰鼓多采用集体表演形式,鼓手(称“挎鼓子”或“踢鼓子”)少则数十人,多时可达百余人。在表演上强调整体效果,要求动作的整齐统一和队形变化的规范性,主要通过表演者豪迈粗犷的舞姿和刚劲有力的击鼓技巧,充分展现生息在黄土高原上的男子汉们的阳刚之美,整个舞蹈雄浑强健,气势磅礴,充满吉祥和欢乐。 3.3.3安塞腰鼓有利于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现代竞技体育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结合,不仅可以拓宽锻炼项目的种类和数量,同时可以使学生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高校体育课的教学中,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安塞腰鼓)的普修课,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安塞腰鼓由于本身具有民族性、表演性、娱乐性、审美性、健身性、教育性等功能,必然给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带来新的生机。 4.结论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而言,安塞腰鼓回到民间,回到生活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方法。由于民间生活的变化,文化传承的功能很大一部分体现在教育上,学校成为教育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就此而言,学校在民族文化弘扬中有着重要责任。而高等院校无论在道义上还是条件上都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行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高校的推广是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途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