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doc_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doc_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doc_第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doc_第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1. 把下列诗句填充完整。(1)沉舟侧畔千帆过,_。(2)策马前途须努力,_。(3)捐躯赴国难,_。(4)不经一番彻骨寒,_。(5)_,俯首甘为孺子牛。2. 读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做一做。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1)诗题为望洞庭,是什么时候望洞庭?( )(2)诗中“翠”的意思是( )(3)诗中“磨”的读音是( )(4)“在皓月银辉之下,远远望去,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别致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说的是诗中哪两句的意思?3. 积累与运用。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少壮不努力,_”;启发我们“纸上得来终觉浅,_”;鼓励我们“锲而不舍,_”;告诉我们“_,思而不学则殆”。4. 日积月累。(1)生当作人杰,_。(2)_,两岸排闼送青来。(3)树木丛生,_。秋风萧瑟,洪波涌起。5.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1)这首诗是_代诗人_的作品,他在诗中将_和_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_之情。(2)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_”二字描写出春草的茂盛。(3)人们常用“_ , _”一句来赞颂野草顽强的生命力。(4)“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_”和“_”两个动词描绘出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_”和“_”点出友人即将经过的处所。(5)最后两句用_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做到了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6. 江上渔人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1)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解释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往来:_ 但:_美:_君看一叶舟 , 出没风波里舟:_出没:_7. 请根据语境,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1)【诗词的积累】古诗是字字珠玑,句句深情。诗中有张籍对亲人诉不完的相思,“_,欲作家书意万重”;诗中有纳兰性德对故园的牵挂,“_,_,聒碎乡心梦不成,_”;诗中也有刘著那道不尽的愁情,“_,人在天涯鬓已斑。”(2)【话语的力量】颜真卿提醒我们不要荒废了大好的时光,“_,白首方悔读书迟”;朱熹教给我们读书的方法,“读书有三到:谓_、_、_”;“_,梅花香自苦寒来”让我们懂得生活需要磨练;“_,自满十事九空”提醒我们要做一个谦虚之人8. 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最接近的一句是( )A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B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C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D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9. 古诗默写。(1)日照香炉生紫烟,_。(2)_,一行白鹭上青天。(3)飞流直下三千尺,_。(4)_,门泊东吴万里船。10. 下列诗词表述的节令依次是(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细看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A .春节 中秋节 重阳节 除夕B .元宵节 中秋节 清明节 元日C .元宵节 七夕 重阳节 春节D .元旦 七夕 重阳节 元宵节11. 阅读诗文,回答问题。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1)这首古诗的题目是_ , 是_代诗人_写的。 “促织 ”我们叫它_或_。(2)_,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选自_。12. 古诗文积累,请把符合要求的选项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下面哪句是描写春天的诗句。_A.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_,秋收万颗子。A.四海无闲田B.春种一粒粟C.粒粒皆辛苦杜牧的山行的最后一句是_A.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下面不是出自杨万里的诗句是_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中的“四海”指_A.四个海B.五洲C.全国各处13. 阅读望天门山写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完成填空练习。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1)第一句中_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_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_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4. 按要求写句子。(1)人们常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诗句“_,_”来歌颂老师默默奉献的精神。(2)李白在秋夜洛城闻笛中用诗句“_,_”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3)老子中的名言“_”让我明白了做人要守信的道理。15.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1)千里送鹅毛,_。(2)谁言寸草心,_。(3)_,为有源头活水来。(4)落红不是无情物,_。16. 下面的诗句中依次填入的花名是(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 无处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A .杏花 桃花 菜花 梨花B .杏花 菜花 梨花 桃花C .桃花 梨花 杏花 菜花D .菜花 桃花 梨花 杏花17. 诗文积累。(1)粉骨碎身全不怕,_。(2)_,水村山郭酒旗风。(3)寒雨连江夜入吴,_。(4)古诗种带“鹭”的句子很多,请写出三句:_;_;_。(5)教育家孔子曾说:_,不悱不发。(6)本学期,我们学了墨梅这首诗。你认为诗中的“_”字用得好,因为_。18.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解释下列词语。使:_ 浥:_ 客舍:_(2)这首古诗的点睛之笔是:_。(3)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9. 默写。(1)清明时节雨纷纷,_。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_。(2)鸟翼_,这鸟便不能_。(3)潮头像_,白花簇簇, _;又如_,以_之势压了过来。(4)_,师项橐。 _,尚勤学。(5)增广贤文中的名句闪耀着古人的智慧,展现了他们对学习及人生积极向上的看法。请你写一句,激励自己认真读书。_20. 按课文内容填空。(1)虽与之俱学,_。(2)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_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_罢了,只有_罢了。(3)_,万事成蹉跎。(4)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_,会锻炼出_。21. 把下面描写桂花的诗句补充完整。(1)_,郡亭枕上看潮头。(2)_,夜静春山空。(3)欲知岁晚在何许,_。(4)昨夜西池凉露满,_。22. 2018年央视经典咏流传栏目唱响中国。听着主题歌中“走在古城朱雀的小街”,我不由得想起乌衣巷中的诗句“_野草花,_夕阳斜”;“听见太白唱醉的明月”让我想起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_”,“这是杜甫赞过的春雨”让我想起诗句“_,润物细无声”。23. 课文加油站。(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不知细叶谁裁出,_。(2)等闲识得东风面,_。(3)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_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_,_。有的还有花骨朵儿,_。(4)_,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5)检阅一文中,“这个小伙子真棒”是指 _。“这些小伙子真棒”是指 _。学习了这一课,我懂得了同学之间应该 _。24. 请将相关的内容连起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_ 水调歌头 A 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_ 忆江南 B王勃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_ 枫桥夜泊 C苏轼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_ 别董大 D白居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_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E高适25. 同样是送别,不同的送别方式,表达了不同的离别情。李白送孟浩然是伫立江边,久久凝望:“_,唯见长江天际流。”而汪伦送李白则边走边唱,李白见此而作:“李白乘舟将欲行,_。”王维则以酒相送,他在送元二使安西中有言:“_,西出阳关无故人。”而高适在别董大中则说:“莫愁前路无知己,_。”我在毕业典礼上对同学说:“_,天涯若比邻。”26.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释】迟日:指春日,因为春天光照时间长,太阳落山晚,所以说迟日。泥融:这里指泥土湿润。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1)填空。这首诗描写了_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_之情,我们还学过他写的_和_。诗中写到的事物有_、_、_、_、_、_、_、鸳鸯。(2)请写出这首诗中后两句诗的大体意思。(3)上面的诗句中写出了两种动物,下面的诗句中也写有动物,你能填上吗?两个_鸣翠柳,一行_上青天。西塞山前_飞,桃花流水_肥。留连_时时舞,自在_恰恰啼。27.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积累了不少语言。有的同学做事时边做边玩,我会用左传中的句子“_”来劝说他;七步诗中曹植有感于兄弟之间自相残杀发出感叹:_;关于守信,我想到了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的句子:_;即将离开母校,离开老师和同学,在离别之际,我不禁想起了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临别叮咛之辞:_。28. 古诗积累。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诗中有景,如:草长莺飞二月天,_;诗中有情,如:劝君更尽一杯酒,_;诗中有趣,如:最喜小儿亡赖,_;诗中有志,如:_,要留清白在人间。29. 按原文或理解填空。(1)_,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_。(2)“_,殿前拾得露华新”两句勾勒出一幅静谧的中秋美景图。(3)“山下兰芽短浸溪,_”出自_(作者)的浣溪沙,我们还学过他写的诗_,还记得其中的诗句:“_,只缘身在此山中。”(4)传习录中的“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_”这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